□福建省惠安特殊教育学校 张惠菊
关键反应训练(PRT),是为数不多的经过循证的孤独症干预方法。针对孤独症儿童在学习过程中表现出的习得性无助,学习缺乏动机等问题,运用关键反应训练的干预方法,在动机领域对孤独症儿童进行干预,能激发其学习动机,显著提高学习效率。文章根据笔者在动机领域对孤独症儿童的干预情况,结合实例阐述了干预时如何做到五个元素:即坚持“儿童的选择”;分散安排任务;进行任务变换;进行自然强化;强化合理尝试等。关键反应训练(PRT)是以应用行为分析(ABA)为理论基础,针对自闭症谱系障碍群体的一项突破性的自闭症干预方法。关键反应训练干预模式,重点对孤独症儿童的核心领域进行干预,以期获得迅速及全面的干预结果,而“动机”是其中的核心领域之一。笔者在个训课堂上,尝试在动机领域对孤独症儿童进行干预,发现在孤独症学生的学习中融入动机元素后干预效果更佳,儿童表现出更高程度的积极感受以及更少的破坏行为。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应以以下五个元素为指导,即坚持儿童的选择、分散安排习得性任务和保持性任务、进行任务变化、进行自然强化和强化合理尝试。
在动机领域对孤独症学生进行干预,首先应做到坚持“儿童的选择”。所谓儿童的选择,就是使用儿童喜爱或选择的材料、话题和玩具进行教学,并在互动中跟随学生的引领。这是因为如果孤独症学生能够自己选择在教学环节中使用的教学材料,那么他的学习动机就会得到激发,从而比较容易达到良好效果。而当前的大多各种孤独症训练机构选择回合式教学对自闭症儿童进行康复训练。刚开始使用这一方法时,孩子能在训练中取得进步。但是时间一长,家长就会发现孩子开始厌烦和逃避学习。于是,他们开始尝试很多方法来逃离干预的环境,比如踢打、吵闹和各种发脾气,即使是那些没有出现破坏性行为的孩子,也没有表现出对干预环节有丝毫的兴趣。这让大多数家长感到担忧和彷徨。而从“儿童的选择”入手,即选择他感兴趣的东西进行训练,孩子会因为兴趣而被学习内容吸引,从而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例如,学生小A 十分厌烦机构的训练,对回合式教学模式已经相当厌烦,父母正处在对他教育的焦虑期。而运用关键反应训练的方法,在动机关键领域对他进行干预,他不再逃避学习,各项能力均得到提高。训练他认识形状时,可以买来他喜欢吃的有形状的饼干进行教学,他兴趣盎然,很快地掌握了各种形状;他喜欢户外活动,可以经常把教学过程放在户外,根据教学目标,在户外活动时进行教学,将达到理想的训练效果。
1.要有明确的目标
在对孤独症儿童的康复训练中,正确运用“儿童的选择”策略,需要注意的是要有明确的康复训练目标。例如,在对孤独症学生小B 进行干预时,课堂上可以使用他喜欢的拼图进行教学,对他来说有难度的任务会在愉快的拼图游戏中迎刃而解。在每次的拼图游戏教学前,要设定具体的训练目标,如在拼图游戏中学习数数、计算、形容词使用等。而没有具体目标的教学,则不是运用关键反应训练的“儿童的选择”。如孩子喜欢奔跑,在教学时教师就任其在教室里疯狂奔跑,说这是用关键反应训练的“儿童的选择”显然是不合理的,这是因为教学中没有具体的目标。
2.注意儿童选择的变化性
儿童喜爱的玩具在每一天和每一分钟内都会发生变化,因此需要在儿童喜爱的众多物件中不断地进行选择,灵活地使用。在训练中,如果使用一成不变的东西,而没有考虑儿童的选择可能是会变化的,这就是错误的。如孩子是饱腹状态,却还要使用孩子之前选择的饼干来教学,那么就会看到孩子没有半点兴趣;孩子很疲惫,还要选择他喜欢的运动对他进行训练,就会感觉到训练难以继续下去。因此兴趣是时刻变化的,在不同的地点、面对不同的人都可能是不一样的。教师需要对情境持续进行评估,根据“儿童的选择”作出调整,确保在任何时刻所使用的确实是孩子选择的事物。比如,一份打印好的数学题,儿童可以选择想要坐在哪里来完成作业,想要使用哪种类型的书写工具,想要先做哪些题目,以及使用哪种颜色的纸等。
3.对刻板兴趣行为加以利用
自闭症孩子大多会有刻板行为,当孩子一个人独处或者无聊的时候,他会用自己的刻板行为来打发时间,这样会加重孩子的刻板行为。因此,在日常生活中,家长应该运用结构化的日程表把孩子一整天的时间做个规划,让孩子在不同的时间做不同的事情,以此来填充孩子的空余时间,减少刻板行为的出现。如一遍一遍地开灯,不停地玩转动的轮胎。这些刻板行为正是他们最爱的活动,而人们总是担心这种“儿童的选择”是不恰当的。但是研究显示,使用刻板的活动并不会导致个体一天中出现不恰当行为的数量增加。并且,因为刻板行为的强化效用非常强,是其他事物完全无法匹敌的,我们应该立刻介入,转移孩子的注意力,不要让他在自己的世界里越陷越深,所以在干预的时候加之利用会很有帮助。因此,孤独症儿童的刻板兴趣行为可以作为“儿童的选择”进行教学。如孩子的刻板行为是玩转动的东西,在学习发音“车”时,让他玩转动的轮胎就是很好的选择。 再如,用卡片学习猫,我们就要带孩子去看真正的猫、不同颜色的猫,让孩子听猫的叫声,摸摸猫的身体,让孩子多感官一起参与,来对这个猫形成一个更立体的印象。这样孩子对猫的认识就不会刻板地停留在卡片上了。
“习得性任务”是指为学生制定的新的学习任务。“维持性任务”是指孩子已掌握的、简单的学习任务或技能。在教学时常常发现,教师在对学生进行评估的基础上为他们制定新的训练目标,接着就朝着这个目标进行反复的、没有变化的练习,但他们却在训练期间做出逃避学习的行为和各种破坏行为。这是因为孤独症儿童在许多方面需要得到提高,但是他们却经常体验到连续的失败,于是会产生“习得性无助”,进而放弃尝试任务并做出各种破坏行为,以逃避学习。鉴于以上原因,在教学时将“习得性任务”分散安排在“维持性任务”中,就会保持他们的学习动机,他们的厌烦和焦躁情绪就会减少,学习速度更快,破坏性行为更少。有人或许会觉得,在穿插了维持性任务后,学习速度会变慢,因为学习习得性任务的回合减少了。事实却与之相反,如果学业任务大多数都是简单的,学生在之后呈现的困难任务上表现出更大的进步,也更少出现问题行为。例如,训练学生小A 句式提问“××在哪里”,这是一个比较有难度的“习得性任务”。因此,在教学“习得性任务”时,可以把它分散安排在“维持性任务”中。“这是什么”是他已经习得的句式提问,对他来说是比较简单的“维持性任务”。教学中可以把“××在哪里”这句话的训练分散安排在“这是什么”这个句式的教学中。这使小A 在学习中能够始终保持参与感和兴奋感,即便困难的新任务频繁地出现。
在进行任务穿插时,要保证“维持性任务”的量,从而使孩子轻松地学习并获得更多的成功体验。教学中,教师可能会认为“习得性任务”比较重要,所以安排大量的时间教学,而“维持性任务”只是穿插一两次进行。这样做学生依然体验不到成功的喜悦,难以投入学习,学生实际上的学习速度却变慢了。
重复教学可以推进学习。然而,一遍又一遍地做同样的任务可能令人感到沮丧、单调乏味和无聊。而任务变换后,教学的效果更佳。孩子在任务时间较短且与其他任务相混合的情况下做得更好。也就是说,当目标任务呈现得不那么频繁后,儿童表现出更好的行为,学习速度更快。因此,任务变化就是,不要重复地训练同一个内容,不要长时间地呈现一项任务而没有其他间隔安排,而应在互动中变化任务,变化刺激物和强化物。即使在目标行为上做得很好,也不要在这一行为上停留时间太长,要保持任务的变化,保持儿童的兴趣。例如,小A 同学完成数学作业时,因为量多而出现厌倦情绪,一直以各种方法逃避学习,而且总是出错。当作业量减少后,可以看到他专注于这些更少数量的数学题,而不再逃避做数学作业,而且作业完成得更好。
进行任务变换要持之以恒。训练中,当看到一个孤独症孩子做出正确反应时,家长内心会十分开心,于是忍不住让孩子再来一遍、二遍、三遍,一直重复任务,而忘记了任务应变换。而一直重复任务不做变换,不管孩子进展得多顺利,那也不会一直顺利进行。所以,进行任务变换不能存在侥幸心理,而应该坚持不懈,才能达到理想的训练效果。
自然强化物应贴近“儿童的选择”。自然强化物也被称为“自然的后果”或者“自然的奖励”,是在孩子做出正确反应后,得到与孩子的反应行为相关的事物。从这个意义上来讲,自然强化物应贴近“儿童的选择”,也就是给予儿童的奖励与他的反馈直接相关,而不是与活动完全不相关的强化物。
通过注意儿童的选择,然后以自然的方式提供儿童最喜欢的物件或者活动,就会看到他们更愉悦、更积极地投入学习。如果孩子在学习用杯子喝水,在他口渴的情况下给他喝水,就可以得到自然强化;教儿童打开午餐盒,可以将要奖励的糖果放在午餐盒内,不仅可以为其行为提供一个暂时性奖励,还能让儿童因为自己的行为直接得到奖励;对孩子进行语言训练,他想吃饼干,就拿出饼干反复地教他发音,当他尝试发“饼干”的音节时,他每次都能咬一大口饼干作为奖励。
例如,自闭症儿童小A 有刻板的兴趣——喜欢转动的车轮,在教学中可以用车轮作为教学手段,教他语言“车转在转动”,提问“这是什么在转动”等。当孩子做出正确的反应后,给予他玩“车轮”这样的自然强化。还可以利用几辆车教孩子识数字和做加减法算术题,孩子做出积极的反应后,同样给予他玩“车轮”这样的自然强化。
从孩子的选择入手进行自然强化,孩子的学习动机被激发,学习兴趣盎然,能很快地达成预定的康复目标,教学效果更佳。
儿童的强化物应该经过对儿童认真地观察和准确地分析才能确定。没有经过调查,而盲目地为儿童选择强化物是不对的。比如选择一大堆玩具和食物,而孩子却一点都不喜欢,这就是盲目地使用强化物,难以达到预期效果。
所谓合理的尝试,是指清晰明确、有目标指向的尝试。对孤独症儿童来讲,学什么都是困难的,特别像正常儿童甘之如饴的社交游戏和活动对他们来说更是很有难度的。而如果给正常的孩子布置困难的任务,并且每周花40、50 或者60 个小时去完成这些任务,大部分也会逃避。对于孤独症儿童来讲也是如此,要求他们一整天都进行无比困难的社交沟通任务,他们也会抵触。因此,该如何保持他们的动机呢?方法是,应该对他们清晰明确、有目标指向的努力进行强化,每一次努力不管大小,都应该得到奖励,这就是强化合理的尝试。
在面对困难的学习任务时,奖励尝试是尤为重要的。例如,学生小A 在教师布置学习任务之后会出现逃避行为。他在学习生字的时候速度非常快,也很喜欢。但是他的精细动作较差,握笔能力较弱,书写对他来说尤为困难,每当习完生字让他书写,他都会以各种方法逃避。因此,每次在他歪歪扭扭写一个字时,哪怕没写正确,也要奖励他一个与他所写的字相关的孩子选择的物品。这就是奖励孩子的努力和尝试,因为对孤独症儿童来讲,尝试比完美来得更重要!
在孩子没有努力的时候就给予奖励,就会混淆努力和正确的反馈。一种是儿童给出了正确的回答,但是他没有努力,他正在开小差或出现了扰乱行为,那么他就不应该得到奖励。二是儿童在上课的时候很被动地跟着教师学习,行为比较麻木,没有努力的倾向,更谈不上朝着清晰的目标努力,这时候就不能给予强化,因为这对他学习动机的激发是很不利的。因为针对的目标是动机,我们需要确保所有的奖励都是在孤独症儿童真正付出努力时给予,用以强化合理的努力或者正确的反馈。
综上所述,要使孤独症儿童学习产生动机,以上五个动机元素的落实至关重要。在日常的教学中,教师应将这五个元素合并实施,系统地将“选择的选择”、自然强化物、分散和任务变化等变量囊括其中,这样将使教学效果事半功倍。将动机程序纳入干预中,被干预的儿童在言语、社交行为、认知水平、共同注意和象征性游戏等方面都将取得显著的进步。他们的幸福程度、兴趣和激情程度都会有明显的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