邱鼎才
(福建省明溪县夏阳农技站,福建 明溪 365204)
动物疫病以传染性的疾病为主要特点,并从单一疾病逐步发展成为多种疾病,尤以混合感染最为严重。临床诊断交叉性疾病的困难有很多,包括致病的病毒和细菌具有多样性的特点,发病时症状不明显,还会伴随多种并发症的出现。近年,养殖业发展迅速,养殖规模不断增加,疾病的发生日趋复杂。交叉混合感染的数量越来越多,单靠临床症状及病理改变难以对疾病做出及时、正确的诊断。在临床上,对各种病原体进行了大量的试验,并对其进行分析,得出相应的诊断结论。本文通过对近年来猪瘟的流行及常见的混合性传染疾病的病原体的调查,探讨其在临床诊断和治疗中的作用。
养猪场的混合感染具有不同的特点,正确识别混合传染病的特点,有助于临床医生及时发现并控制混合传染病,防止传染性疾病继续扩散,造成严重的损失。本文通过对有关地区各猪场混合传染病的流行病学调查,对其流行病学特点进行了全面、系统的调查分析和总结。第一,许多混合型的病症都有其典型的发病症状。近年,由于区域规模养殖行业的持续发展,许多养殖户都十分重视对猪进行接种疫苗等防治工作,但是一些本可以控制的传染病,现在却有了爆发的趋势,在发病时也会表现出很明显的症状[1]。第二,近年不断有新型的传染性疾病出现。由于市场上的猪肉交易越来越频繁,非洲猪瘟等新型传染病在国内基层肆虐,导致疫情的迅速扩散。许多猪场在引进新的猪种时,由于忽视对外来种猪的检验和检疫,导致各种新的传染病。如猪呼吸道综合征和断奶后多系统衰竭综合征2种疾病都是因为在引进新品种时没有做好筛查导致。第三,多种病毒交叉感染产生的疾病具有明显的临床表现。由于细菌和病毒引发疾病的发病率明显增加,并以互相传染的形式出现,给医生的诊断工作造成很大阻碍。现场的兽医必须经过严格的化验和尸检,以确定其具体情况。第四,猪生殖困难和呼吸系统类疾病发病率逐渐上升。一些病原体交叉感染后,影响猪的生殖系统,导致病猪突然流产及产后不能正常发情等情况出现。猪细小病毒和繁殖与呼吸道综合征病毒等是造成猪生病的主要原因之一,还会造成严重的后果,给猪带来不可逆的伤害[2]。
随着国内生猪养殖规模不断扩大,由国外引进种猪的数量也越来越多。然而引进法规的不规范,使国外引进的种猪中携带了外来的病毒。国外的种猪和国产的猪在一起饲养时,会发生病毒的变异,导致病情的恶化,给饲养人员带来很大困难,很有可能导致大规模的传染病。
养殖户为获取更多的经济效益,采取不科学的养殖技术,盲目扩张,缩小猪的生存空间,限制了猪的活动范围,增加疾病的蔓延,特别是受“非洲猪瘟”的影响,猪肉价格的大幅波动。由于养殖技术落后,饲养管理水平不高,不能对疾病进行有效地预防和控制[3]。
有些养殖户为获得更多的利润,冒险采取不合理的饲养方法,在饲养时加入一些违禁药物,如在饲养过程中使用瘦肉精等药物,使其生长得更快。另外,有些养殖户为了节约饲养成本,降低了猪的免疫疫苗接种频率,加大了猪的患病几率,造成多种传染病的混合感染,给综合性疾病的临床诊断带来困难[4]。
对所管理的地区内各猪场的连续流行病学调查显示,猪瘟和猪圆环病毒病的交叉感染是比较严重的一类疾病,并且临床表现具有一定特点。二型的猪圆环病毒与非典型猪瘟病毒交叉感染发病的情况最为常见,表现形式主要是导致一些刚刚断奶的乳猪出现死亡的现象。在对病死猪进行流行病学调查中发现,除猪圆环病毒与非典型猪瘟病毒外,还存在一些其他的病毒,如大肠杆菌和链球菌病毒[5]。将猪瘟等主要传染性疾病列入必须要进行免疫的制度之中,由于各个养殖单位都按时进行相关疫苗的接种工作,导致猪瘟发病率极大降低。但也有一些猪场的疫苗接种工作没有严格落实,导致部分猪免疫功能受损,导致发生传染性疾病。猪圆环病毒病是一种具有降低免疫力的疾病,被感染后会导致免疫功能降低,使猪极易感染其他病菌。
猪细小病毒与猪繁殖及呼吸道综合征、病毒混合感染是一种常见的猪多病交叉混合感染,它的典型特点是猪场内的母猪会出现持续的生殖失调状况,经血清检查不仅可以检测到猪细小病毒和猪繁殖和呼吸道综合征病毒,还能检查到多种细菌的病原体病毒[6]。在这种混合传染病中,每年都可以通过强制免疫来控制猪的繁殖和呼吸道综合征,这种病毒的发病率是比较低的。猪细小病毒不仅会导致猪的生殖功能紊乱,还会引起机体的免疫抑制,导致猪的抗体水平降低。主要表现为少部分猪获得免疫,但多数猪免疫失败,导致持续的生殖和呼吸道综合征病毒的混合感染[7]。
猪的相关感染性疾病如果能及早发现并采取有效的措施,可以确保病猪的健康,防止混合传染的扩散。为确保疾病诊断和治疗的效果,需对病猪的病情、发病症状等有全面、详细的了解,并根据病猪的症状和发病原因做出初步的判断[8]。在对猪的病情有了初步的判断后,要采取相应的防治手段,对病猪进行隔离,然后再用医学技术进行确诊。要准确地判断猪传染性疾病的类型,必须依赖先进的仪器及实验室技术。兽医站等相关检测部门要积极配合,为猪瘟的诊断和治疗提供专业的技术支持,确保得到及时有效的治疗。在诊断出病猪为混合感染后,应立即进行相应处理,以确保病猪的病情得到有效地控制[9]。
对于交叉感染疾病,有关部门也应建立健全生物安全系统,对传染病进行监测和检测,达到防治猪瘟的目的。第一,猪瘟病毒和呼吸系统综合征病毒交叉感染的疾病有5个明显特征:怀孕母猪基本全部流产;大量的胎死症状;猪的大便颜色呈黄色及黏稠状;对抗生素类的药物产生免疫;猪的耳朵和尾巴呈现紫色和蓝色的情况[10]。如果发生这类病症,可以通过使用黄芪多糖类药物来使猪的免疫力得到增强,同时使用止咳类、青霉素类等相关药物进行疾病的治疗,会有明显的治疗效果。第二,猪瘟病毒和猪弓形体病交叉感染的疾病有3个明显特征:伴随母猪的流产现象;对抗生素类药物产生免疫现象;血虫净没有明显效果的现象。前期可以通过使用双黄连和板蓝根对这种病症进行预防[11]。如果发生这类病症,可以使用注射卡那霉素来进行治疗。第三,猪附红细胞体和链球菌交叉感染的疾病有3个明显特征:对抗生素类药物有明显效果;抗附红细胞体药物可以有效治疗;猪眼睛较为明亮。如果发生这类病症,治疗可以选用先锋类药物。第四,蓝耳病和猪附红细胞体病交叉感染的疾病有4个明显特征:猪有感冒的症状发生;猪的四条腿和耳朵会出现发绀的症状;有黄疸现象出现;体温会较平时有所升高。如果发生这类病症,在治疗时可以用三氮脒类药物。如果患病时间较长、猪症状明显等可以在原有治疗的基础上加入 维生素B12和牲血素进行治疗[12]。
加强生猪养殖的管理工作,必须要有相关的政府来支持,建立起一套完整的制度来规范养殖行业。第一,在对国外种猪进行引进的工作过程中,对种猪进行相关疾病的检查工作,如果发现有种猪患病情况要立即按照相应制度采取相应手段,保证引进的外国种猪能良好地适应国内饲养环境。第二,农户要搞好养殖的相关管理,提高标准化、规范化的养殖水平。预防部分农户为谋求经济效益,采取非法养殖方法,增加发生混合病的危险。第三,在饲养环境控制方面,要做到清洁卫生,降低感染的几率。有关养猪单位要定期检查和监督饲养环境,全面强化猪场的经营管理。
在养猪过程中,科学、合理的饲养方法将对猪肉的安全产生重要的影响。必须选择科学合理的饲养方法,以保证生猪的健康生长和猪肉食品的安全性。有关部门严禁使用刺激猪生长的技术来谋取经济效益,禁止在饲料中加入某些化学物质来促进猪的生长。相关养殖人员要根据猪的生长规律和不同时期的需要,给予相应的营养配比。另外,对养殖技术持续不断的进行更新,让农民了解最新的养殖技术,并将相关的疾病诊断方法教给农民,让他们可以在第一时间发现混合疾病,并且采取相应的治疗手段,避免病情恶化,造成不利影响。
快速正确地诊断猪传染性疾病的类型和种类,迅速制定相应的预防和治疗措施,要求兽医们不断提高自己的诊断水平,运用现代医学技术进行疾病的预防和治疗。对于混合性疾病的治疗过程,根据病因进行适当的药物开发,对于大规模发生的疾病要进行科学的试验,保证药物可以有效发挥作用。在病情确诊过程中,密切注意疾病的变化情况,随时了解猪的患病症状,并记录相关的特征,为预防和治疗下一次的病毒交叉感染奠定基础。随着生物科技的进步,混合性传染病的治疗得到极大地改善,相关医疗人员重视生物科技的进步,加强自身的生物科技应用,以保证疾病的预防和治疗。
在养殖行业规模化发展中,带动整个养殖结构的明显改变,为各种病源的入侵创造了有利的环境。混合型猪的发病不仅引起猪的临床症状发病严重,还导致整体的耐病能力明显降低,对于病毒的抵抗能力严重受损,甚至使猪的免疫力全部消失,极大提高了患病概率,养殖风险急剧提升。有关部门根据养猪场的实际情况,全面地分析致病病毒的具体特点和典型类型,并对其给猪场带来的危害进行探讨,然后根据实际情况制定完善的疾病预防和防治措施,保证养猪场健康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