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十,姜新基,彭丽娟,何新梅,乌林花
(内蒙古阿拉善左旗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 ,内蒙古 阿拉善左旗 750300)
在基层地区集约化规模化养殖模式不断推进,规模化养殖场的数量显著增加。牛养殖数量显著增大的同时,各类传染性疾病也呈现升高的态势。呼吸道和寄生虫疾病已经成为制约整个养殖行业健康发展的主要因素。当前由于很多传染性疾病发生流行具有一定的潜伏特征,发病初期临床症状不是很明显,等到出现典型临床症状后,整个病程已经快速传播蔓延。要求养殖管理人员不断加强发病原因的总结,当出现疑似发病病例后,能立即采取措施进行有效的处理,将疫情控制在萌芽阶段。
引发牛咳嗽的呼吸道疾病的发病原因包括传染性因素和非传染性因素2方面。在大部分养牛场存在呼吸道疾病的病原,这些病原主要包括呼吸道综合症病毒、流感病毒、犊牛圆环病毒Ⅱ型、牛呼吸道冠状病毒、伪狂犬病毒、支原体胸膜放线杆菌、支气管败血波氏杆菌,这些病源广泛分布于周围的养殖环境中,随着季节的变化具有不同的侵染性,当养殖条件突然发生变化,牛的身体抵抗能力下降,会给病原入侵提供条件。这类病原主要侵害牛的呼吸系统,造成严重的呼吸道感染,损害呼吸道黏膜,经常导致混合感染,病情难以根治,带来严重经济损失。除传染性因素造成呼吸道疾病流行,还包括非传染性因素[1]。牛养殖产业发展期间,加快构建完善的疫病防控体系,是控制各类传染性疾病发生流行的重要举措。但是很多养殖场在规划建造过程中都存在诸多不可取舍的情况,牛经常遭受到应激刺激,引发呼吸道出现损伤。管理因素主要包括养殖密度相对较大、通风不良、温度调控不到位、圈舍规划不合理、犊牛的断奶方式不科学。养殖密度过高的情况下,会使圈舍中的有毒有害气体排放量显著增加,这些有毒有害气体会不断刺激牛的肺泡和呼吸道黏膜,造成肺部免疫功能显著下降,排出的粪便中也会夹杂有大量的病原微生物,通过直接接触或者空气扩散,造成疾病的快速传播蔓延。
呼吸道疾病通常是由病毒、细菌、支原体感染所引起的一类传染性疾病的总称,往往会造成肺脏组织出现严重的感染,患病牛通常表现为免疫系统损伤[2]。发病后患病牛表现为体温显著升高,不断流鼻涕,从脾脏中流出脓性分泌物、咳嗽,发病后期出现严重的呼吸道障碍,采食量逐渐下降,生长发育不良,身体消瘦,便秘、腹泻交替出现,四肢无力,长时间卧地不起,最终衰竭而死。有些急性发病病例在患病后发病过程很短,15 d内死亡,通过对病死病例进行解剖能发现病变位置主要集中在呼吸系统,大多数病死牛的肺脏显著肿大充血,黏膜粘连。胸部存在大量的积液,甚至会引发纤维素性病变,肺脏断面存在残血,气管当中存在白色的泡沫状内容物,心包出现炎症病变。
当前引起牛呼吸道疾病的病原多种多样,在临床治疗中一定要做到正规用药,不能随意用药。明确病原的基础上,筛选出有效的药物进行治疗,有条件的地区还可以将中西药手段联合应用,提高治疗效果。需要加强对牛身体的有效调整,治疗后期对其进行特殊观察,有些病症在用药后,虽然临床症状消失,但是仍然能向外排出具有侵染性的病原,所以需要养殖管理人员做好认真细致的隔离,即使病牛恢复健康,也不能立即与健康牛混合养殖,应持续隔离观察。牛呼吸道疾病都是由病原体感染同时表现为多种病原混合感染,不能单一的采用抗生素进行治疗,可以选择使用牛肽乐配合刀豆素、头孢类抗菌素,也可以肌肉注射泰乐菌素、土霉素或者螺旋霉素、放线菌壮观霉素,坚持每天用药1次,连续用药10~15 d制定严格的休养期。对于治疗无效或者处于发病末期的病死病例,通常不需进行治疗,应该立即将其处死,并进行无害化处理,不能将病死牛随意丢弃,要进行严格的掩埋或者焚烧处理,并加强对整个污染环境的彻底清扫和卫生消毒[3]。防范该种疾病的发生流行就需要做好牛的科学管理,保障牛营养供应,营造良好的身体抵抗能力,有效降低各种病原的传播流行概率。做到科学选择治疗,不能贪图便宜,选择不合格的治疗产品,禁止向牛投喂发霉变质的饲料,保证饮用水清洁健康,禁止让牛随意喝污水或者生水,同时还应确保整个养殖环境清洁健康,做到科学清理,牛舍之间保持一定距离,当出现疫情后,确保其他牛舍不会受到影响,并按照相关规定做好妥善有效的疫苗免疫接种。
牛寄生虫病按照寄生位置的不同主要划分为体表寄生虫病和体内寄生虫病两种,体内寄生虫病又划分为蠕虫病、血液原虫病等,蠕虫病主要包括吸虫、线虫、蠕虫等寄生虫病,这类寄生虫主要寄生在牛的肺脏组织、消化道或者肝脏组织,会与牛争夺营养物质,自身繁殖过程中还会产生大量毒素,造成脏器组织出现严重的损伤。血液原虫病是由吸血昆虫传播的一类体内寄生虫病,这类寄生虫病主要寄生在牛血液细胞或者血浆当中。造成血液细胞大量损伤。患病牛出现严重的贫血症状,血液呈现淡粉色,不能正常凝固,影响到牛的造血功能,甚至会造成大量牛死亡。体外寄生虫病常见的主要包括螨虫病、蜱虫病和牛皮蝇病。螨虫病主要寄生在牛皮下组织或者皮肤表面,造成牛毛脱落,患病部位瘙痒难耐,红肿或者出血。蜱虫叮咬皮肤后会造成血液原虫病在养殖场中快速传播蔓延,同时蜱虫叮咬皮肤后,还会吸取深处的血液,造成患病牛身体营养不良。寄生虫病会造成牛皮品质显著下降,钻入到皮肤时,患病牛疼痛难忍,瘙痒难耐,不停的摩擦患病部位,影响到牛的正常采食及正常生长发育,很容易激发感染多种传染性疾病。
养殖户要转变传统的养殖管理方式,由放牧养殖向着舍饲养殖转变,注重加强对放牧场地的科学选择,避免到地势低洼的地带放牧,同时做好放牧场地的清理和卫生消毒工作,避免放牧场地存在犬类粪便及各种中间传播媒介。养殖户还需要执行封闭化的养殖管理模式,做好成年牛和幼龄牛的分群养殖工作。保证饮用水清洁健康,禁止向牛投喂污水或死水,让牛饮用天然的井水或流动的河水。保障饲料清洁健康,不存在发霉变质,及时清理圈舍中的粪便,堆积发酵杀灭粪便中的寄生虫和虫卵,每年春秋两季分别进行一次体表寄生虫和体内寄生虫的驱虫处理,加强粪便的针对性收集。日常要密切观察牛的体表皮肤健康情况、生长发育、排泄情况,遇到突发性的病情,应该立即采取措施进行防控。驱虫处理过程中,常用的驱虫药物主要包括血虫净、盐酸左旋咪唑、伊维菌素等,应严格按照药物使用说明书的要求确定最佳的使用剂量。
牛呼吸道疾病和寄生虫疾病的发病原因多种多样,同时病原种类很多,疾病发生后,会对牛的健康生长发育构成严重的威胁,治疗周期相对较长,治疗成本相对较高,一旦出现混合感染并发感染,继发感染将会引发严重的死亡,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为了有效推动牛养殖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就要求相关从业人员要认真对待牛养殖风险,重点做好疫情的防控工作,不断加强流行病学调查,掌握各类传染性疾病的发生、流行现状,以便发病后能及时采取措施进行防控,避免病情扩大蔓延带来严重的损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