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雯雯,郭海军,宋院东
(1.陕西省延安市宝塔区柳林畜牧兽医站,陕西 延安 716000;2.陕西省延安市宝塔区南泥湾畜牧兽医站,陕西 延安 716000;3.陕西省延安市宝塔区青化砭畜牧兽医站,陕西 延安 716000)
受养殖环境、日常管理等诸多因素的综合影响,猪呼吸道疾病很容易发生,对猪的生长发育造成不良影响。要加强技术指导服务,引导各类养殖主体正确认知猪呼吸道疾病,采取科学的预防和诊治措施。
2020年6月21日,某养猪场出现呼吸道疾病。病猪难以正常呼吸,腹式呼吸特征明显,而且有大量的出血斑块出现于病猪体表组织上,生长发育不良态势较为严重。相较于成年猪,仔猪具有更快的发病过程和更高的死亡率。此养殖场的发病率与死亡率分别为32%与18%,集中于断奶仔猪与哺乳仔猪群中,成年猪的临床症状并不固定。病猪在发病初期没有产生明显的呼吸道症状,导致养殖人员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最佳治疗时机遭到耽误。
猪呼吸道疾病的类型众多,具有复杂的发病原因。通常可从这些方面进行划分:第一,病原性因素。猪呼吸道疾病的病原涵盖潜在原发病原与继发病原2种类型,潜在原发病原包括猪流感病毒、猪支原体肺炎等,继发病原主要有猪链球菌、肺炎链球菌等。若周边区域出现感染呼吸道疾病的病猪,在风力作用下将会扩散病原菌,感染到此区域的健康猪群。第二,环境因素。养殖环境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到猪呼吸道疾病的发生与流行。温度较低的季节很容易发生猪呼吸道疾病,若养殖人员没有及时采取相应的防寒保暖措施,猪群将容易出现冷应激反应,降低猪的抵抗力,随之发生呼吸道疾病。一些养殖人员为调控圈舍温度,没有及时进行通风,这样生猪圈舍内将会积聚大量的有害气体,增加空气中的灰尘含量,进而刺激与破坏到猪呼吸道黏膜,降低猪呼吸道黏膜的保护能力,增大病原微生物的侵入几率。此外,若猪舍温度过高或过低,也会影响到猪群的健康生长[1]。第三,饲养管理因素。部分养殖人员在日常管理中,没有依据制度要求及时清扫圈舍内外环境,使病原菌增殖。在消毒环节,没有科学控制消毒剂的浓度,刺激到猪呼吸道黏膜。在饲喂环节,向猪群供给的饲料质量不高,缺乏均衡全面的营养,降低猪体抵抗力等。
大部分病猪为急性发病经过,感染疾病后体温在短时间内快速升高,一般保持在41 ℃以上。当出现高热症状后,病猪的精神状态萎靡不振,数只病猪往往拥挤在某一角落,采食、饮水欲望显著降低,出现明显的咳嗽、气喘等呼吸道症状。大部分病猪利用胸腹部进行呼吸,存在着明显起伏,清晨、夜间往往有最为明显的呼吸道症状。病猪持续较长时间的病情后,体重明显降低,体表皮肤呈现出苍白状态,光泽消失。
通过对病死猪进行解剖发现,上呼吸道是主要病变区域。保育猪的肺脏部位存在着最严重病变,肺脏组织保持紫红色、灰红色状态,有大量纤维素性渗出物蓄积于胸腔和心包中,且有炎性病变表现出来。纵隔淋巴结、肺门淋巴结的体积增大态势明显,充血、出血等程度不一。将病死猪肿大的淋巴结切开后,发现切面保持湿润状态,有大量浑浊液体从中流出。部分病死猪的红色固化感染区较为明显,有斑块状、片状出血现象出现于肺浆膜表面。部分病猪肝脏肿大较为明显,且有程度不一的淤血、出血现象发生,有大量出血点存在于其他组织器官中。
结合猪呼吸道疾病的发病特征、症状特点可作出初步诊断。涂片镜检病猪的新鲜血液,发现有较多弓形体存在于血液中。实施猪瘟、猪伪狂犬病等病毒检测工作,没有阳性病例出现。最终确定此养殖场的病猪属于弓形体与支原体混合感染所导致的呼吸道疾病。
确诊后,及时将封锁隔离措施执行下去,且紧急治疗患病猪群。依据7 mg/kg的标准使用三氮脒药物,借助于灭菌蒸馏水制成注射液,浓度控制为5%,对病猪进行深部肌肉注射,持续3次用药,频率保持在1次/d。将98%泰妙菌素可溶性粉剂添加到猪群饮用水中,依据50 mg/kg的标准对猪进行灌服,持续5 d用药,每天使用1次。部分病猪出现高热症状,可依据0.2 mL/kg的标准,利用由柴胡、黄芩、金银花等成分组成的高效退热药菌毒-190注射液对病猪进行注射,持续5 d用药,每天进行2次注射[2]。采取上述治疗措施,经过9 d左右有效控制了猪群病情,没有新发病及死亡病例出现。
猪呼吸道疾病的发生受饲养管理、环境等因素的影响较大,养殖人员要优化日常管理模式,预防猪呼吸道疾病的出现。第一,加强技术管理。在饲养人员管理方面,养殖场要经常性培训饲养人员,引导其深入学习日常饲养知识及疾病预防技术,促使饲养人员的综合能力得到提高。养殖人员要增强自身疾病防控意识,严格执行各项制度,禁止向猪舍中随意带入非生产物品。在猪群管理方面,要制定统一的程序与标准,提高养殖管理的规范化水平。将全进全出的制度落实下去,防范疾病交叉感染问题的出现。在环境管理方面,养殖人员每天要及时清理猪舍内的粪便、污水及其他污染物,无害化处理粪便污物,禁止于舍内或环境中直接堆积。经常性组织消毒工作,轮换使用不同类型的消毒剂,保证消毒效果。第二,严控饲料质量。通过科学搭配饲料,向猪群提供均衡的营养,能够提高猪群的疾病抵抗能力。养殖人员需结合猪生长阶段的营养需求,科学设计饲料配比,保证将充足的蛋白质、氨基酸与维生素等提供给猪。如果饲料在储存过程中出现了发霉变质等不良问题,需第一时间处理掉,禁止向生猪饲喂,否则会影响到猪的生长发育[3]。第三,重视免疫预防。为预防猪呼吸道疾病及其他各类疾病的出现,要充分考虑当地常见猪疾病流行规律将免疫预防程序科学制定出来,避免对疫苗进行滥用,否则免疫效果将得不到保证。在免疫接种中,要严格执行操作程序与步骤,尽量避免猪出现应激反应,促使疫苗的免疫效果得到提升。第四,加强日常保健。通过保健预防措施的应用,能够有效降低猪呼吸道疾病的发生几率。猪呼吸道疾病容易于秋冬、早春等温差较大的季节发生,养殖人员要采取科学的保健措施。如在猪群饲喂过程中,可向饲料中拌入银翘散、溶菌酶等。或在饲料中拌入清瘟败毒散等药剂,让猪群自由饮食,连喂7 d即可降低猪呼吸道疾病的发生率。第五,减少环境应激。如果早晚温差较大,猪群容易出现应激反应,降低猪机体抵抗力。面对这种情况,养殖人员要将通风、保温等工作实施下去。特别是刚初生的仔猪,需依据30 ℃的标准控制保育箱温度,避免因温度过低而影响到猪的生长。
猪呼吸道疾病的诱发因素众多,具有较高的发生率。患病生猪一般不会死亡,但其生长发育却会受到严重影响。各类养殖主体要深入了解猪呼吸道疾病的发生原因,从饲养、环境等多方面着手,做好猪呼吸道疾病的预防工作。及时隔离诊治患病猪,控制疾病造成的不利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