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 伊
艺术来自生活,生活哺育了艺术,生活是孕育艺术的沃土,音乐亦是如此。音乐的灵感来源于生活,自芸芸众生的喜怒哀乐中诞生,是人们对日常生活的感悟表达。音乐文化唯有经历生活的滋养,才能经久不衰地传承与发展下去。换句话来说,生活即音乐,只有在音乐中融入生活气息,才能创造出令人陶醉的音乐作品。因此,教师在开展小学音乐教学的时候,应遵循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充分利用生活资源,以生活之壤孕育音乐之花,开拓学生见闻见识,丰富内心情感表达,陶冶其道德情操,促进学生音乐素养及个人品质获得全面发展。
音乐是一种以唱听为主要途径,体会丰富情感的艺术形式,具有广泛性和普适性,在日常生活中音乐元素随处可见,可以是敲击钢管发出的响声,也可以是以特殊节律挥动双手的节奏感,也可以是山间的风声,细雨落下的簌簌声等等。音乐即生活,生活中音乐无处不在,人人都可以是音乐家。[1]在开展小学音乐教学时,教师要积极刺激学生的视听感官,鼓励他们积极探索与发现,观察身边的音乐声响,激发学生的聆听兴趣,促使他们利用身边的生活素材进行音乐学习。
例如,在教学苏少版一年级下册《鼓儿响咚咚》一课中,笔者鼓励学生收集生活中一些可以发出声响的物品带来课堂,如一截小钢管、一枚柳叶、一个口哨,甚至一个空的玻璃瓶等。然后指导学生通过敲打小钢管和玻璃瓶,也可以吹响口哨或柳叶,来听听不同道具发出的声响差异。这样不但可以充分刺激学生的视听感受,而且可以激发其对声音的探索兴趣,使其积极主动地参与聆听,直观地感受到声音的幅度和质感。通过生活化的音乐教学,在激发学生学习音乐兴趣的同时,还可有效地锻炼视听觉能力,促进音乐素养的积累与发展。
情境教学是小学音乐课堂中最常用的教学方法之一,它主要指教师根据教学的内容创设具有情绪色彩或生动具体的场景,以给学生带来身临其境般的学习体验,使其经验被唤醒,进而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所学知识。[2]声音在生活中随处可见,每种物体处于运动状态时都会产生独特的声音,学生在生活中接触这些声音后会形成相应的记忆,然而由于缺乏记忆强化处理,通常会逐渐地模糊与消逝。对此,教师可创设生活化的音乐情境,刺激学生的大脑,使其围绕声音展开联想和想象,以此加强学生对声音的感知记忆,进而深化其对音乐的理解和感悟。
例如,在教授苏少版四年级《铃儿响叮当》一课时,这首铃儿响叮当曲调欢快活泼,生动形象地描述了西方圣诞节一派喜气洋洋、欢乐愉快的节日气氛。虽然这首歌曲朗朗上口,学生很容易留下记忆印象,但是由于没有进行进一步的强化记忆,所以很难完全掌握歌曲内涵。因此,笔者在教唱这首歌曲时,积极创设音乐情境,通过音乐背景联系到学生的现实生活,拉近学生与歌曲的距离。笔者告知学生,铃儿响叮当是西方的圣诞节之歌,而圣诞节是西方传统的重要节日。同时,笔者让学生说说自己在过大年的时候一般会干什么,学生一提到过大年都很兴奋,表示自己会放鞭炮、吃年夜饭、收压岁钱……受到日常情境代入,学生迅速将圣诞节和铃儿响叮当划上等号,这时再来教唱则是水到渠成。这首歌曲氛围欢快,可迅速带动学生们传唱起来,促使学生在反复传唱中,彻底掌握这首热情洋溢的歌曲。又如,每年的农历正月十五是中国的元宵佳节,在传统的节日中,会有舞龙舞狮的表演,但现代社会中却鲜少见到了,对此,为了让学生进一步体会感受传统节日中的音乐元素,笔者运用多媒体为学生播放舞龙舞狮表演,为学生营造视听情境,并将锣鼓带入课堂中,让学生配合视频中的舞龙舞狮表演,亲自动手尝试去敲一敲、打一打,去感受传统器乐声音质感和用法,感悟音乐与中国传统民俗文化的关系,领悟音乐的魅力所在。与此同时,教师还可以以“元宵节”为主题,组织学生制作各种花灯,并为其普及花灯文化和花灯音乐,进一步深化学生对音乐文化的认知,全方位提升学生的音乐素养。
总的来说,教师在开展小学音乐教学时,需充分结合生活经验与教学理念,针对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创设具有生活气息的音乐情境,缩短学生与音乐的距离,通过音乐背景联系到学生的日常生活,构建本能的思维反射和联想机制,以此激发学生的音乐学习兴趣,锻炼其音乐感知能力,进而加深学生对音乐和生活的感悟。
大家常说“兴趣是学生最好的老师”。这话所言非虚,无论什么样的教学手段,只有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和兴趣,才能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与效率,提升学生的学习水平。而音乐本身是一种娱乐艺术,教师在开展小学音乐教学时,应充分运用音乐的娱乐特征,遵循学生喜欢游戏活动的天性特征,同时在日常生活中要多多关心学生,了解他们的兴趣爱好,并以此为根据从日常资源中提取教学素材,创设组织具有益智性和趣味性的游戏活动。这不但能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自发主动地参与到音乐学习中,还可让学生通过音乐游戏活动,感受到音乐的魅力和趣味,进而爱上音乐,爱上音乐课,有利于构建寓教于乐的音乐教学课堂[3]。
例如,在教授苏少版五年级上册《五月五赛龙舟》一课中,笔者先采用多媒体播放刘和刚演唱的《赛龙舟》曲目,在学生基本了解了歌曲内容和曲调后,指导他们围坐成一圈,几个学生为一组,在笔者的口号下,进行划龙舟的游戏比赛,一边划龙舟,一边播放赛龙舟的曲目,使得学生身临其境,仿佛自身真的身处端午节日中的龙舟比赛一样,情绪不由得饱满活跃起来,对赛龙舟的曲目记忆深刻。此后,笔者引导学生围绕龙舟,说说还知道哪些端午习俗,学生十分钟爱节日,于是七嘴八舌地便说出吃粽子、挂菖蒲、喝雄黄酒等传统习俗。讨论中,学生对赛龙舟曲目的情感体验愈加充分与真切。
又如,在教学苏少版二年级下册《小花猫和小老鼠》这一课内容时,为帮助学生更加直观形象地理解歌曲中的人物形象,笔者组织学生开展了角色扮演游戏活动。班级学生分成两个小组,一组扮演小老鼠,另一组扮演小花猫,在大致了解歌词内容和风格后,笔者引导学生跟着音乐节奏进行表演。当学生融入自己所扮演的角色后,对该人物形象有一个更加深刻的认识,还能在游戏互动过程中收获更多的趣味和快乐,在愉悦身心的同时,对歌曲内容的意涵也有了更深层次的思考和感悟。
学生喜欢游戏活动,是与生俱来的天性特征,因此教师要充分利用这一天性,将游戏活动作为一种极具趣味的益智教学手段使用,在组织学生开展生活化的游戏活动时,教师更要注重激发学生的想象,引导学生去感受和表达,不但能够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由此加深学生对音乐的情感表达,还有助于提升音乐教学的趣味性,刺激学生的生活灵感,使其深刻体会到音乐中表达的生活内涵与哲理[4]。
小学时期的音乐教学,实际上是一种入门的初步教育,并不要求学生具备多么扎实的音乐知识功底,但要求学生具备相应的音乐认知能力和视听感受能力,以此感受音乐的无穷魅力。在开展小学音乐教学的时候,教师可积极利用学生爱看动画的行为特点,通过结合动画展开音乐教育,以此突破教材内容的限制,丰富音乐学习内容,并借助动画的视听冲击效果,刺激学生的视听感官系统,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其音乐素养的发展[5]。
例如,在教授苏少版二年级上册《窗花舞,堆雪人》一课时,笔者可先为学生播放“呼呼”的声音,然后询问学生这是什么声音,学生大多能回答出是风吹的声音,笔者再播放“簌簌”的声音,询问学生这是什么声音,当得到回答是下雪的声音后,笔者便正式播放这首歌曲。在播放音乐的同时,打开多媒体播放动画片《雪孩子》,让学生通过聆听和观看的双重途径来体验《窗花舞,堆雪人》的音乐主题,在动画片中感受音乐律动,在潜移默化中掌握音乐节奏,提升音乐学习水平。总之,在开展小学音乐教学的时候,教师需充分遵循学生爱看动画片的天性特征,通过结合动画开展音乐教学,可有效强化学生的视听感受,提升其整体鉴赏能力。
随着现代社会快速发展,音乐风格愈加广泛与多样,为促进生活化音乐教学的发展,教师应鼓励学生在平素广泛聆听各种大众音乐,以此深入探索生活化音乐,在探索的过程中完成生活化实践,拓展思维层次,增强音乐表现力。
例如,在教学苏少版四年级下册《丰收之歌》这一单元中,《丰收之歌》歌曲整体呈现欢快活泼的曲调曲风,笔者指导学生先聆听歌曲旋律,感受歌曲中表达的丰收景象与活跃气氛,再带领学生跟着曲调哼唱。通过聆听联系内容,谈及自我感受,充分体会曲目中表达的收获的喜悦,同时由歌曲感悟到一分耕耘一分收获的朴素道理。学生在充分聆听丰收之歌后,感受到歌曲中活跃欢快、喜气洋洋的音乐情绪,笔者便引导其着手进行二次创编。笔者从整体歌曲的曲风和内容,编创出丰收舞,同时引导学生利用生活废品,裁剪涂装成舞蹈所需的道具和服装,并将舞台装饰成丰收的景象,让学生觉得自己身处于农忙结束的欢快气氛中,进一步加深对歌曲的情感体会。最终使得学生通过音乐舞蹈,感知收获和欢快等积极情绪,获得独特的情感体验,有助于学生树立热爱劳动、热爱收获、节约用度和绿色环保的生活态度和理想信念。
陶行知先生认为,教书要教“活”的书,而非教死书,要以生活为中心的教学做指导,而不是以文字为中心的教科书。他告诉我们,教师教学不能拘囿于教材,而应带领学生走出教材,将所学的知识实际运用到现实生活中,在实践中去巩固知识,并获得新的认知。[6]俗话说得好:“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通过开展生活化的音乐实践活动,不仅能给予学生更多锻炼的机会,还能让学生在实践中收获更加丰富的情感体验,更能促进其音乐技能和综合素养的培养和提升。在平时开展音乐教学时,教师要充分利用好学生的课上、课下时间,利用多元化音乐活动的开展。
例如,在劳动节、国庆节、母亲节、妇女节等节日来临时,笔者会在班级中组织各种音乐活动,如“个人演唱赛”“旱龙舟比拼”“红歌会”等等,由此为学生搭建更多可以展示自我的平台,并引导学生将所学音乐知识运用到实践活动中,实现学以致用。另外,学校还可以由音乐教师牵头,成立各种音乐小社团,如器乐社团、合唱社团等,鼓励学生根据自己的意愿选择想要加入的社团,并定期组织各种各样的社团活动,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
总之,小学阶段的学生正处于人生的启蒙阶段,宛如一张干净的白纸,很容易受到日常生活的渲染和影响,而教师作为学生的启蒙者,身上肩负着重大的责任。音乐是一种润物无声的艺术形式,教师在开展小学音乐教学时,需积极融入生活元素,使学生在学习音乐的过程中感受生活,在生活中理解音乐内涵,进而获得启发和熏染,促进音乐素养及个人素质的全面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