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 婧
在小学语文复习课中,传统的教学往往以学生的大量背诵记忆为主,教师更加重视学生的记忆性知识的掌握,而对学生的思维和能力有所忽略。而在当下教育改革的不断推进下,小学教育将更加注重学习方法的掌握,而其根本,就是思维的拓展提升。因此,教师在开展小学语文教学时,应更加注重学生这方面能力的培养,尤其要抓住复习课这一契机,利用思维可视导图开展高效复习,以此促进学生综合能力的提升。
近些年来,学术界对于“思维可视导图”的研究越来越多,教育者们对于思维可视导图的重视度也越来越高。思维可视导图是一种新型的教学模式,能对小学语文学科的教学起到很大的促进作用,这一教学模式的优势是十分显著的。首先,思维导图的简练性及逻辑性能帮助学生在诸多知识中筛选出有用的那部分,并通过促进各关键词间的联系来构建出完备的知识体系[1]。
其次,思维导图的色彩及线条元素较多,丰富的视觉刺激能起到缓解学习枯燥性的作用,同时还能降低知识的接收难度,帮助学生理解记忆核心知识点。图像化的笔记形式能让抽象的知识生动化,学生能一目了然地看到知识与知识之间的联系。这种左右脑思维能力的调动,可以帮助学生活跃思维,提升知识吸收效率。
此外,借助思维可视导图的帮助开展语文复习课,能大大节省时间,能帮助学生在短时间内形成对知识的全面认识,集中化、针对化地进行重点知识的复习,复习效率能得以大幅度的提升。此外,思维导图能起到刺激大脑思维的作用,学生能借助思维导图回忆已学知识,充分发散思维,联系关键知识,提升大脑的信息接收、储存、记忆能力。
思维可视导图的建立是将混乱的知识点转化为一个清晰的导图的过程,这个过程能充分体现出学生的思维走向,能对学生的知识学习效率带来巨大的帮助。就小学语文复习课程而言,教师可积极借助思维可视导图的帮助,将教材内容转换为生动化、色彩化的内容,让学生借助观察图像来促进新知识的吸收,将抽象的学科知识生动化处理。[2]如此一来,语文复习课的枯燥性便大大降低了,学生对学习的兴趣也会更加浓郁,而思维可视导图的图像特色还有助于学生集中注意力。此外,学生还能借助思维可视导图促进自身想象力的发挥,自主进行已学知识的复习,并积极探索知识之间的联系。如此一来,语文复习课的效率便会大大提高,学生对于语文学科的学习自信心也能得到提升。
教师可借助“思维可视导图”在小学语文复习课中的融入,为学生提供轻松愉悦的学习氛围,给足学生思考及记忆的时间。学生能在绘制思维可视导图的过程中,建立对已学知识的客观印象。这种“串联式”的知识整合形式,能起到强化知识记忆能力的作用,能进一步拓宽学生的知识面。此外,学生还能利用思维导图来进行学习情况的自查自检,进而有针对性地开展复习。
在单元复习课中,传统教学往往以学生的大规模复习为主,针对诗歌进行重复背诵,针对课文则进行反复阅读,并对字词句进行抄写、背诵、朗读等。这样的教学对于学生而言没有太大的吸引力,学生会按照教师的安排完成任务,但是最大的问题就出现在“容易忘”这一点。面对一个单元相对复杂的内容,小学生很难将所有需要记忆的知识点一字不落地记住。此时教师就可以改变教学方法,利用创设思维可视导图的方式,带领学生高效复习单元知识。
例如,在学习五年级下册第一单元时,其中就包含了《古诗三首》《祖父的园子》《月是故乡明》《梅花魂》等不同的文章,既有诗歌,又有散文。传统的复习阶段,教师一般会让学生默写诗歌,紧接着以试卷形式对学生的学习状况进行检验,开展针对性复习。这样的复习其实并没有很大的问题,但是从学生能力培养的角度而言,这样的复习效果却不尽如人意。而在思维可视导图的加持下,教师就需要带领学生阅读单元导读,让学生对整个单元的主题有一个认识,能够明白这个单元所有篇目都围绕童年往事开展叙述。因此,在复习的过程中就需要掌握这一共同点,并由此出发去分析每一篇课文的不同点。这与群文阅读有些许类似,但不同就在于这是在复习,建立在全面学习的基础上,因而教学直奔主题即可。此后,教师还可以利用思维可视导图带领学生对文本的写作方法进行归纳。
如此,在导图的带领下,学生能够更加迅速地掌握这一单元所学习的重点,也能从这些小的重点出发开展思考,将所学的内容进行联系整合,从而以更高的效率完成单元复习任务。这样的教学方法,可以更加直观地为学生展示一个单元的全貌,让学生在复习的过程中能够得到思维的训练,建立起属于自己的知识体系。
阅读教学一直都是语文教学的重点,是语文学习中十分重要的一个板块。但是在长期的教学中,教师会发现,很多学生对阅读并不感兴趣,甚至还讨厌阅读,这对学生的学习非常不利。因此,在小学语文的教学中,尤其是在复习阶段,教师更要针对学生的阅读能力展开高效训练,让学生在思维可视导图的帮助下,爱上阅读,爱上语文。
例如,在学习五年级下册第二单元时,我们就会发现这个单元的内容基本上都是围绕四大名著展开的,既有《水浒传》《三国演义》《西游记》的恢宏热闹,又有《红楼梦》的缱绻情思。而在复习的过程中,教师依旧可以先让学生看单元导读部分,并在此基础上搜集关于四大名著的相关介绍,注意素材的有趣性,让学生在了解完这些素材之后能够产生阅读冲动。此后,在复习课中,教师就可以利用可视思维导图的模式,系统展示四大名著的时间、作者、内容,为学生展示大纲脉络等等。这样的导图,既可以让学生对四大名著有一个大致的了解,填补知识空缺,深度学习课本内容,还可以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让学生自发地形成阅读小组,在课余时间对四大名著进行全面阅读。
因此,在阅读复习课中,思维可视导图的最大效用,其实就是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填补学生的知识空缺,做到在复习中引导,在引导中延伸,强化阅读指导,提升阅读能力,拓宽学生视野。
在小学低年级语文写作的教学要求中,学生只需要掌握一定的语言技巧,能够流利、连贯地说完一句话即可。而在高年级的小学语文写作教学中,对学生的语言有了更高的要求。但是,很多高年级小学生却会因为写作字数的要求而感到无所适从,往往有无话可说的感觉。针对这种情况,教师就需要将学生从盲目凑字数的写作中,拉回到真正的“创作”上来,让学生能够将一件事情讲清楚、讲透彻、讲有趣。
例如,在学习五年级下册的第三单元“我爱你,汉字”时,教师就可以安排学生以此为题写出一篇作文。但是,很多学生对这样的题目感到无从下笔,因为他们对汉字的感觉是既熟悉又陌生的。熟悉在于他们每天都在运用汉字与大家交流,教师也在运用汉字开展教学,陌生在于我们都对汉字的起源、形成、发展以及汉字的构成少有了解。在这样的背景下,很多学生往往一两句就结束了写作,因为还有具体的字数要求,他们就开始凑字数,习作质量极低。而在写作的复习课中,教师就可以以此作为典型案例,利用思维可视导图的方式,先为学生展示一个最基本的大纲,让学生明白写作的要求应该是“真善美”,紧接着再从这样的大纲中进行细讲,随后再为学生展示写作小技巧。而在“我爱你,汉字”的典例解析中,教师就可以从画汉字到写汉字进行大致的讲解,让学生的写作能够更有内容。最后,教师还需要带领学生了解写作的意义,了解写作是每个人表达思想的重要载体,从而让学生爱上写作。在这样的可视导图中,学生就可以从写作最根本的点出发,一点一点对写作进行剖析,降低写作在学生心中的难度。如此,学生写作时,自然也不会出现言之无物的情况。
在具体的写作过程中也是如此,教师只要让学生学会创设思维可视导图,从作文题目出发,联想到各个方面。如此,学生的写作不仅可以更有条理性,还可以更具有“深度”“厚度”,写出来的文字不再是“记流水账”,能够以最轻松的方式真正提升学生的写作能力。
综合复习课中,教师需要对整个课程进行综合性复习,而语文科目最大的一个特点就是“杂乱”,学生在语文学习中很容易抓不到重点,在学习的过程中也是跟着课本走,没有自己的思维加持,复习的效率较低。[3]除此以外,由于语文的科目性特点,它本身不具有很强的逻辑性,想要从语文逻辑的角度对知识进行整合显然不可行。但是,从分类的角度中加上逻辑分析却是可行的。教师可以利用思维可视导图的方式,先对语文知识进行分类处理。
例如,在学完了五年级所有的篇目之后,教师需要带领学生进行总复习,但是想要在一节课中充分展现一个学期的内容,就必然要对其中的重难点进行整合。为了提升效率,此时就可以对知识进行分类,如诗歌分析技巧,阅读提速技巧,写作建构技巧等,就可以对课本内容进行重新拆分并组合。如此,学生自然就可以在这样的思维导图下对课本进行再学习。这样的再学习,其实也是一个知识的构建过程,在进行了一定时期的引导后,教师则可以适当地将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对这一学期的知识转化为可视化思维导图,随后将这样的思维导图构建当成一种检测。教师在看完所有学生的思维导图之后,便可以充分掌握学生的学习动态。此后,教师还可以利用课堂展示的方式,让学生明白自己导图的优缺点。
在这样的综合复习课中,教师带领学生将一本书的内容整合成了一张纸的内容,极大地简化了知识点,让复习变得更加简单。而在创建思维可视导图的过程中,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学生思维的发展都有一个直观体现,为接下来教师的教学活动带来了可靠的依据,有助于不断提升学生的语文学习与复习能力。
总而言之,在小学语文复习课的教学中,教师理应改变以往只抓记忆的方式,而是选择把书中的知识转化为简单精炼的思维导图,帮助学生形成构建思维导图这一概念,带领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系统复习。在这样的复习课中,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了充分的保证,学生的复习不再需要记忆大量语文课文或者知识点,而是将记忆点放在关键词上,再根据自己的理解构建出完整的知识框架。这样的语文复习课可以更大程度上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让学生对语文这一学科有更深入的理解,不断提升语文学习素养,让学生在语文学习上走得更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