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生垠 (甘肃省武威市凉州区新华镇李府小学)
小学生正处在快速成长和成熟的阶段,他们的思想认知更多来源于对于外部世界的判断和理解。在心理特征方面,他们有着对于外部事物十分浓郁的好奇心,拥有对于未知事物积极探索、追求真相的冲动。受到这种心理状况的塑造,部分学生在外化层面的行为常常表现为自由散漫、十分自我、不愿意受到外部约束。对于班主任来说,这样的小学生状态对于开展班级管理而言是一次巨大的挑战。班级管理在制度与执行过程中,缺少了严格的要求和约束,就会使学生滋生自由散漫的习气,最终导致班级成为一盘散沙。但是相反的,如果班主任采用十分严厉严格的秩序化管理,则会导致学生的天性受到遏制,过犹不及。因此在班级管理当中,班主任应当坚持宽严相济的管理机制,将情绪和理性两个维度的管理思维融入管理当中,实现巧妙且有序的相互转化,使二者能够成为班主任在开展班级管理过程中的重要养料、有力手段,形成管理资源,最终提高班主任参与的班级管理的整体质量。
伴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学校教育的质量也有了显著的提升,同时社会公众对于学校教育的方式方法、教育成果等也有了更高的关注度,无论是家长群体抑或是社会媒体,都会将目光放置在学校教育教学当中。因此,对于学校教育工作的全面展开和持续优化来说,外部关注既是创新动力,同时也是开展工作的持续压力。在新课程改革的全面实施的近些年,学校教育需要更多地关注对于学生整体素质的培养,通过提高对于学生的要求,持续优化教学方式使教学资源与学生的成长需求相配套,来最终达到更高水平的教学目标。与此同时,学校在教学管理方面也需要做到自查自省,其中班主任群体更是需要时刻针对自身在班级管理工作当中是否出现了不当的做法、是否存在错误的情绪或者错误的管理方式进行反思,才能够从根本上保证班级管理能够为学生的健康成长服务。事实上,小学阶段学生处于十分重要的成长阶段,这一阶段当中,每一个细微的外部影响或者心理暗示,都会对学生产生深远影响,一些负向的情绪甚至会伴随学生一生。对于班主任这一与学生日常生活关联紧密的成年教师来说,班主任的责任十分巨大,他们更需要结合学生的年龄特点、成长状况等要素,来开展相关的教育工作。其中情绪与理性之间的关系的确立,如何进行二者之间的相互平衡和转化,如何巧妙地进行二者之间相互整合,发挥不偏不倚的教育管理作用,成为当前班主任群体关注的重点。班主任需要通过不断进行管理机制的革新,不断尝试探索出一条全新的管理路径,来最终解决情绪和理性二者之间可能出现的持续失衡的问题,为学生打造一个良好的学习与生活的班级环境,为学生的天性发挥与健康成长铺平道路。
班主任参与的班级管理工作与一般管理服务不同,其核心在于班级管理所面对的小学生群体对象本身存在较为独特的特点。小学生普遍存在自我管理意识薄弱、思维模式相对简单的问题,针对一些具体的生活问题难以做出准确的判断。同时,学生的情绪波动通常较大,容易受到身边一些细微的小事的影响,产生出一些负面的情绪,并导致他们在学习当中产生注意力分散等情况。小学生还有着好奇心强的特点,在日常生活中会凭借好奇心来进行问题的分析判断,导致他们的是非判断能力薄弱,很难从正确的价值观念和所持观点出发,来看待整个学习过程。班主任在面对小学阶段学生管理时,常常感到困惑,一些经验不足的班主任在面对小学生时很容易失去管理的耐心,进而在管理过程中陷入十分严厉的“高压”管理当中。因此,对于班主任来说,在开展情绪与理性的管理协调平衡控制中,要全面且认真地关注小学阶段学生的心理特点,认识到管理过程中管理服务对象本身所具有的特殊性,才能够更加精确、更加有意识地进行情绪与理性的调控,带动班级内部的管理效率持续提高。
班级管理中的主体为班主任和学生,情绪化问题的出现最为显著的一般是缺少自我情绪调控能力的学生。小学生的年龄偏小,他们正处于好动爱玩的成长阶段,对于外部事物的好奇心较强,导致在日常学习与生活中,容易出现快速的情绪波动。同时,受到年龄的影响,小学生很少会理性处理同伴之间的关系,容易导致双方矛盾的激化。相应的班主任在管理当中,需要抛弃成年人的管理视角,而是从学生的视角出发,尝试理解学生的情绪变化特点,针对性地进行情绪的引导和管理,使学生能够快速实现情绪的平复,感受到温暖具有亲和力的班级环境对于自身所完成的心理建构,获得正向的情绪价值。
除了学生的情绪之外,班主任也同样面临情绪因素,需要正确理解自身情绪在管理当中的作用。长久以来,班主任参与班级管理工作中,面临调皮好动学生表现较为头痛,产生了一定的师生矛盾。但是作为管理者,班主任必须要调整好自己的情绪,更加冷静地从学生本身的兴趣爱好、自身脾性等方面出发,提高自身的管理智慧,打造班级管理环境的艺术性,避免师生双方都受到情绪影响陷入管理僵局。班主任要尽可能地避免出现意气用事等情绪化管理氛围,采用冷静、清晰的管理手段来帮助学生进行情绪管控,最终营造一个和谐的班级管理环境,通过良好的班级氛围来为学生的情绪进行引导。
理性是社会生活当中社会个体必须具备的思考分析问题的行为能力,人们只有通过理性的思考与分析,理性地处理事物,才能够发现事物的规律,做好事物发展过程的判断,更好地完成问题处理。小学阶段学生本身的思维能力偏弱,他们有好奇心和天真烂漫的心理特征,难以真正建构起理性思维,进而更容易受到情绪情感的左右,做出一些错误的、情绪化的选择。因此,需要班主任在班级管理当中通过理性的控制手段,来针对性地进行教育规范,帮助学生形成是非对错的界定和判断,使学生能够逐渐养成规范自律的行为品格。班主任的理性思维能力是班主任能够在班级管理工作中胜任岗位的重要前提,班主任既要面对生活压力保持自身冷静,同时也要在面对学生时做到理性对待,只有拥有了这两点,班主任才能够在日常的教学管理工作中做到有的放矢、不会出现偏颇。
小学生的情绪化问题突出,其中低年级学生缺少自律能力,在课堂环境当中常常出现起哄捣乱、聊天、不听从安排管理、不认真听讲等破坏班级秩序的行为。班主任在参与管理当中,要保持恒久的耐心,同时运用管理技巧,最终提高管理效果。首先,班主任要向学生传递更为明确的管理信息,帮助学生了解当前班级管理当中的严格制度,并对逾越制度的后果进行制裁,使学生产生对破坏制度的行为的厌恶情绪;随后,班主任在执行纪律和管理制度中,要将管理工作所起到的教育爱护的目的体现出来,避免陷入为了制裁而管理的错误旋涡当中。班主任要坚持合理的制度执行,才能够使学生信服,获取班级管理的主动权。
学生在日常的生活当中,违反纪律的情况也同样会发生,班主任很难采用时刻跟踪的方式,来处理学生的生活琐事。但是从学生的心理情绪角度来看,如果班主任未能及时处理问题,未能秉公处理问题,班主任在学生心中的形象便会大打折扣。因此,班主任在参与管理当中,需要通过理性的管理手段来对学生的情绪变化进行调控。班主任可以通过选举的方式,建立多个纪律小组,由小组负责学生的纪律管理,并对纪律问题的前因后果进行观察,帮助班主任来做好原因结果判断,从而有效化解矛盾。管理当中,班主任还可以通过量化积分的方式,来对纪律问题、发生因素、主要责任等进行认定,再通过定期物质精神激励方式,来对学生进行鼓舞,从而使学生能够更好地投入到遵守纪律的环境当中,学生逐渐学会了对于自身亢奋情绪的有效控制,避免出现极端的问题,班级内的环境也逐渐平和。
小学班级管理同样也需要合理控制“度”,班主任运用教学管理智慧,发挥情绪的作用,使情绪能够成为理性管理的助力。在班级开展集体活动项目中,常常出现部分学生表现不够主动、不够积极的现象,这种现象值得班主任高度关注,在管理当中尝试从情绪角度分析学生不够积极主动的主要原因,通过做好学生思想工作的方式,解决学生可能面临的心理问题,提高学生的积极性。班主任在活动组织当中,可以尝试开设一些多样化选择的主题活动,将选择活动内容的权利交付给学生,由学生根据自身的兴趣爱好来自行选择活动内容,参与到活动当中。通过多样化的活动设计,能够实现对于不同心理特点的学生情绪的兼顾,其中一些性格内向、不愿参加集体活动的学生,也能够在自主的活动选择当中发现自己的兴趣爱好,产生主动参与的心理动力,获得热情高涨的情绪环境。班级活动的主要目的在于通过活动形式帮助学生获得自我历练,从而实现个人成长,因此多样化的活动设计能够为不同学生的锻炼成长提供空间。不过,想要实现多样化活动对于全体学生需求的辐射,班主任需要完成几个方面的任务:首先,班主任要能够深入到学生群体当中,认真倾听学生的诉求,了解每一名学生的心理状况和性格特点,做到不落一人。其次,班主任在活动设计当中应当投入更多的精力,不能仅仅对以往成熟的活动项目进行照搬,要从教育创新、智慧投入等角度,选择一些新颖的能够激发学生参与动力的活动项目,来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最后,班主任还可以通过设置活动“大奖”的方式,带给学生以精神层面的激励,帮助学生能够产生更加积极主动参与其中的动力,提高活动效果。
班主任在班级管理当中需要不断创新理念,融入新的方法,使班级管理能够呈现出动态化发展的理想特征。班级管理中,班主任要做到适时调控班级氛围,帮助学生在情绪化的环境中,逐渐进入到理性认知、理性思维的自我管理意识当中。实际的班级管理活动中,要避免极端做法,采用兼容并蓄的管理原则,为学生提供十分舒适同时又能够使学生明确遵守课堂纪律的现实意义,才能够引导学生从情绪到理性。例如上课时,班主任要帮助学生认识到上课环境需紧张和认真,要保证态度的严肃;而在下课时,学生要能够释放天性,更加自由自主地选择活动项目。通过上下课的相互配合,帮助学生感受到情绪和理性之间的平衡点,引导学生更好地与班主任相互配合,参与到班级管理工作当中来。
情绪的一大特点就是其本身所具有的难以受到主观意识控制的作用,一旦情绪无节制释放就会导致问题扩大、矛盾激化,不可收拾。班主任的班级管理想要取得理想的效果,就必须坚持理性管理情绪的基本路径特点,通过管理手段,使理性能够形成对于情绪的控制。班主任在日常管理当中,要利用潜移默化的价值观引导,帮助学生产生科学规范的行为意识,理解班级管理当中个人与集体之间的关系。学生只有在潜意识当中认可了规则和规范的价值,才能够在出现情绪的过程中,通过自我调节,凭借理性来进行自我管控。同时,班主任及时发现学生面临的情绪问题,通过理性手段进行处理,帮助学生走出情绪阴霾,避免情绪的扩大化。
情绪的影响在班级当中有着正向的应用,即通过情绪来促进理性。情绪所带动的价值认同,是小学生能够生成规则意识的前提,学生只有在规则当中感受到了心理的正向反馈,获得了积极的情绪体验,才能够自觉主动地进行规则坚持,尝试通过自我约束来获得心理反馈。班主任在管理当中要合理认识到情绪的作用,通过管理手段和心理环境的引领,来发挥情绪所具有的影响作用,使情绪能够成为塑造理性的前提和支撑,帮助学生在情绪当中获得正向价值,避免产生负向价值,最终建构起情绪进路,引导学生在情绪的体验当中收获理性,坚持原则,打造良好的课堂氛围。
情绪与理性象征着班级管理两个极端的状况,班主任在参与班级管理当中,要做到双向平衡张弛有度,利用二者之间的相互转化、互相影响等内在机制,打造良好班级环境氛围,提高管理制度标准,形成刚柔并济、宽严同步的管理新秩序,提高学生对于班级管理的认可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