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模态视角下英语阅读思政教学案例分析
——以“A Life Full of Riches”文章为例

2022-11-20 11:22
现代英语 2022年5期
关键词:思政文章大学生

卜 爽

(西安交通工程学院,陕西 西安 710300)

一、引言

2016年12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发表重要讲话,阐述了加强和改革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意义,强调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把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贯穿整个教学过程,各类课程与思政课程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为了响应这一号召,全国高校开展了各种教学改革活动,关于英语课程思政的研究也应运而生。本篇文章将以实例为证,首先,展示如何在英语阅读课程中实现课程思政,如何把生活中的思政元素融入英语课堂,实现知识性和价值性的统一;重在调动学生课堂发言的积极性与参与性,对高校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特别是对民办高校学生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其次,21世纪人才的培养旨在教育具备核心素养的5C人才,英语课程思政,不再是传统的讲授语言结构,更多的是要培养学生文化传承的能力,同时,教会他们辩证地看待不同文化差异,对培养学生的审辩思维能力起着重要的作用。

二、民办高校英语课程思政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一)学生现状分析

民办高校教师目前面临的是一批出生在新世纪的大学生群体,他们出生的年代以及这个年代赋予他们的使命和任务跟以往的年代有所不同,他们有自己的想法,思想活跃,追求自由,追求新奇,容易受到网络媒体不同思想意识的影响,教师需要帮助他们“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增强学生对本土文化的自信。除此之外,民办院校学生学习中普遍存在的问题:①学生自主学习能力较差,对英语学习的重要性认识不够;②传统的英语阅读教学注重词汇、语法层面,学生对英语学习兴趣不高。因此,作为高校教师,不仅要培养学生的语言知识技能,更要增强学生文化知识与跨文化沟通能力,关注学生思维方式和思维能力的培养。

(二)英语课程思政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分析

当前我国经济体系正处于快速变革时期,大量西方文化的涌入,国际化潮流的兴起,网络技术的进步,让部分大学生产生了一定的价值困惑,造成了他们思想混乱,产生了一定的道德失范现象,同时也造成了他们缺乏理想信念。新时代青年没有理想信念,就会导致精神上“缺钙”。青年大学生要担负起文化传承创新的历史责任,就必须树立正确的文化观。而当今大学生思想受到文化多元化的影响,如何解决现实生活中他们价值多元趋向是教师无法逃避的现实问题。英语教学隶属人文学科,其本质是人文教育,兼具培养学生心智训练和情感陶冶的双重目标。此外,英语阅读在中西语言、文化、意识形态上容易产生碰撞,是“课程思政”的前沿地带,也是“一带一路”建设过程中弘扬中国文化、树立文化自信、讲好中国故事的中坚力量[5]。

三、英语阅读课程中思政案例分析

英语阅读课程涵盖了各种题材的文章,更强调对不同文化产生的原因进行解读,最终在多元文化中能够“求同存异”。文章以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教材《全新版大学英语综合教程2》为依托,而本教材主要以欧美国家文化为载体,拓宽了学生的国际视野,了解了西方的风土人情和异域文化,涉及中西文化差异的文章却屈指可数。因此,英语教师如何借西方文化讲好中国故事,向世界传递中国声音,满足国际社会多层次、多样化了解中国的需求,让中国文化在世界范围内收获更多“粉丝”,最终把“以文明交流超越文明隔阂,以文明互鉴超越文明冲突,以文明共存超越文明优越”的要求落到实处,这才是当代外语教师面临的艰巨任务。

(一)课前文章标题思政元素挖掘

本篇论文以《全新版大学英语综合教程2》中第二单元“A Life Full of Riches”文章为例。首先,从文章标题入手,让学生阐释对文章标题的翻译:富足的一生。接着通过提问的形式,让学生给出单词“rich”的同义词,大部分学生都给出了像“money,happiness,material wealth”这样的字眼。为了让学生全面认识“富足”的含义,可以通过让学生分析生活中熟悉的案例,让学生全员参与讨论,提高学生课堂的参与度,实现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教学效果,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针对当代大学生喜欢宅宿舍缺少运动、不健康的饮食习惯以及课堂上爱玩手机等不良现象,引导学生人生中健康是幸福生活最重要的指标,健康是1,其他是后面的0,没有1,再多的0也没有意义。现代社会需要的是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大学生,在人才竞争如此激烈的今天,每个大学生都要履行国家和社会赋予他们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明白健康是人类生存与发展的最基本条件,健康既属于个人,也属于整个社会、国家和民族。“少年强,则国强”,大学生的身心健康不仅仅是和自己的利益切身相关,更是关系到国家未来的兴衰和民族的振兴。新世纪给大学生带来了新的挑战,新的竞争与机遇。只有对未来有明确的努力方向,脚踏实地不断进取,有理想和事业上的追求,才能促进自身健康的发展,为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课中文章内容思政元素解读

本篇文章案例教学分为两条主线,一条是认知教学,另一条是思政教学。认知教学中我们采用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提前通过学习通平台上传课件,提前让学生熟悉文章基本词汇和语法知识,让学生了解本篇文章写作手法和主要内容。本篇文章通过一个年幼孩子的问句:“Are your Poor?”引发了作者一系列的回忆和思考。在文章段落衔接上,作者采用对比的写作手法,分别阐述了他在物质财富的不足。比如:他每次填写税务表格的时候,发现自己沦落到最低收入的等级;过去的35年,他也只度过一次假期;他家的黑白电视还是朋友8年前赠送的礼物;他1999年的汽车已经跑了10500英里,磨损相当严重;他的公寓也勉强适合居住;平时的衣服也都是工作服以及他对电脑的需求都需要去图书馆才能实现;但同时又向读者展示了他在其他方面的“富足”。比如,53年以来,他很少生病,身体健康、精力充沛;在写作方面,他的诗歌可以带给读者乐趣,极具写作天赋;他拥有很多志同道合的写作方面的朋友,是他生活乐趣的主要来源以及他乐善好施带给他的归属感。当作者讲到他拥有一台别人送的旧的黑白电视、一辆磨损严重的汽车、一座能够容纳他的房子、一些适合他工作穿的衣服时,似乎作者是在向读者罗列他的物质财富匮乏,实则教师可以引导学生“知足者常乐”的道理。大学是青年人迈向社会、迈向成年的关键阶段,他们又出生在一个经济优越的好时代,所以,很多学生进入大学后,开始各种经济上的攀比,部分学生出现资金透支,以彰显自己“富足”的生活条件,保障自己的面子和所谓的朋友圈,这也导致近年来高校学生成为金融诈骗的主要目标。同时,随着中国走向国际化,大学生受到不同文化的冲击,很容易摒弃了中国文化中“勤俭节约”的传统美德,沉迷于对各种物质财富的追求和攀比。因此,正确看待财富、学会理性消费,建立健康积极的财富观,已成为当代大学生亟待弥补的一课。

作者在第二大部分讲授自己不认为自己“贫穷”,是因为他53年以来,保持身体健康,具备写作的天赋,有志同道合的朋友以及他在帮助别人时,别人在精神上给予他的“馈赠”。他认为和物质财富相比,精神富足才是他无形的财富。在这一部分,教师可以通过该故事,引导大学生从事各种志愿者活动,鼓励他们志存高远,坚定崇高的信念,积极响应国家关于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环境保护、志愿服务、参军、到基层就业等各种号召,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和优秀的传统文化。教师可以搜集当代大学生的先进事迹,让学生从身边人物感受英雄力量。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财富观,明辨是非,坚决抵制不良作风。鼓励学生积极参加课外活动,社会组织活动,培养学生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意识,在帮助他人的同时,提高了学生自身的素质,也增强了他们对社会的责任感[2]。

(三)课后思政材料阅读

《山高路远》 近代汪国真

“呼喊是爆发的沉默,沉默是无声的召唤,不论激越,还是宁静,我祈求,只要不是平淡,如果远方呼喊我,我就走向远方。如果大山召唤我,我就走向大山。双脚磨破,干脆再让夕阳涂抹小路,双手划烂,索性就让荆棘变成杜鹃。没有比脚更长的路,没有比人更高的山。”

通过让学生阅读该材料,结合本篇文章的标题“富足的一生”讨论“富足”真正的含义,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

四、多模态教学在阅读课程中的应用

21世纪初,国外学者们对教育领域多模态化研究表现了极大的兴趣。Stein提出多模态教学法,课程、教学与评估应以学习环境模态特征为中心而开展,认为课堂上所有交际活动都是多模态[6]。传统的英语阅读课程侧重对词汇、语法知识静态的讲授,而教师所在院校学生英语基础知识薄弱,对英语学习认识不清,英语学习兴趣较低,导致自主学习动力不足。课堂上试图用一块黑板,一支粉笔,一本教材来把阅读中的内容情景再现,把抽象的语法知识生动化、具体化,让学生自愿进行师生互动、生生互动都是让教师头疼的问题。而多模态教学试图从视觉、听觉、触觉等,通过语言、图像、声音、动作等多种手段把沉闷的课堂变为学生的“天地”,使学生主动地去接受学习,养成自主学习的好习惯[7]。

阅读是一个心理过程,是一项读者依靠已有知识,有意识地运用阅读策略,有效地预测理解所读语篇意义的认知过程[1]。而传统的阅读教学,教师把词汇、语法、句子结构分析和翻译作为教学重点和难点,难以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导致学生学完的感觉也是“只见树木,不见森林”,无法从整体上把握文章,更不用说和作者深层次的沟通和交流。而学校学生英语基础知识薄弱,对英语学习重视不够,导致自主学习动力不足。英语阅读课程以词汇、语法知识为桥梁,旨在传播中西文化差异。而文化是一个抽象的概念,很难单纯地通过黑板、教材或者口语表达传递给学生[3]。因此,我们在课前利用现代化信息技术以图片、文字或者视频等途径,为学生提供相应的文化背景知识介绍,帮助学生清理文化差异带给他们的阅读障碍;课堂中侧重对学生从认知领域重构文章框架能力的培养,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作者写作的过程,从认知层面,通过推理式理解、思辨式理解、批判式理解以及沟通式理解,重构文本作者和学生读者之间的桥梁,加强学生和作者之间的交际力度,培养学生自主阅读习惯的同时,也是对当代大学生具备审辩思维能力核心素养能力培养的实践[8]。课后通过小组讨论、材料搜集拓宽学生学习范围和获取知识的渠道,促进生生互动,也是对学生自主学习培养的好方法。

五、结语

一直以来,外语学科肩负着促进中西交流互鉴,讲好中国故事,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要使命。英语阅读课程不仅仅是让学生了解西方历史,掌握基本的词汇和语法知识,更肩负着“育人”的重任。因此,如何通过文学作品欣赏,在品味不同中西文化差异的过程中,如何提高学生思维的包容性,提高学生的家国情怀和自信心才是我们教师亟需解决的教学问题,也是各位英语教师在教学研究上需要下功夫的地方。而英语阅读中实现课程思政,可以借助阅读文本实现社会关联和价值观的身份认同,帮助学生提高文化自信、坚定民族自豪感,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化于心,外化于行[4]。

猜你喜欢
思政文章大学生
清华大学:“如盐在水”开展课程思政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第十六届大学生年度人物
思政课“需求侧”
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
本期文章英文摘要
党中央给大学生留下啥印象?
2013年第三届大学生演讲比赛圆满落幕
小排经“点化”大文章
A Truly Outstanding Article一篇真正出类拔萃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