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桥隧工程检测技术》课程思政教学改革探索与实践

2022-11-20 11:00:50张永丹
关键词:育人思政职业

张永丹

(辽宁省交通高等专科学校,辽宁 沈阳 110122)

根据《关于深化新时代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的若干意见》, 《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的要求,应发挥好每门专业课程的育人作用,把思想政治教育贯穿人才培养体系和课程标准,全面推进课程思政建设,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桥隧工程检测技术》是道桥专业群内面向道路桥梁检测专业,道路桥梁工程专业(士官班)及道路桥梁工程技术高职扩招生源开设的一门专业核心课程,满足人才培养岗位能力五大要求,结合“三级递进”培养目标,针对建设工程施工过程和运营养护阶段的试验检测岗位,培养学生试验与检测和质量验收与评定能力。课程组基于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与课程标准,深入挖掘各类课程和教学方式中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让学生通过学习,掌握事物发展规律,通晓天下道理,丰富学识,增长见识,塑造品格,努力成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1 课程思政总体设计

《桥梁工程试验与检测》课程根据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以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掌握扎实的科学文化基础和道路工程构造、桥隧工程结构、建筑材料、试验检测数据处理等知识,具备材料、构件和结构等检测能力,具有工匠精神和信息素养,能够从事道路工程原材料检测、道路工程施工质量检测、桥梁与隧道交竣工检测、道路交竣工、桥梁与隧道施工监控、桥梁隧道运维监测等工作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为目标,分析课程体系,结合思政要素,分析课程知识点,从课程概论、结构混凝土试验检测、地基与基础试验检测、桥梁普查、桥梁荷载试验五个方面内容设定思政育人目标:

(1)将价值导向和知识传授相结合,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播爱党、爱国、积极向上的正能量。

(2)培育学生求真务实、实践创新、精益求精的精神。

(3)培养学生以数据为本、质量为凭的从业规范和职业操守。

(4)培养学生踏实严谨、团队协作、追求卓越等优秀品质,使学生成长为心系社会并有时代担当的复合型技术技能人才。

(5)培养学生吃苦耐劳、德技并重的劳动精神和工匠精神。

2 课程思政实施途径

课程以专业特色求发展,以教学质量求生存,弘扬 “厚德、笃学、实践、创新”校训精神,依据道路桥梁工程建设阶段各岗位典型工作任务,将课程设置进行组织与重构。课程设置与工作岗位、培养目标紧密对接,优化教学条件、师资队伍结构,丰富理论与实践教学资源,组建教学质量保障监控体系,不断反馈、调整、优化专业教学设计。

(1)课程构建“以学生为中心”的新育人观念。

课程从顶层设计出发,以学生的成果产出为依据,调整顶层设计,形成闭环,持续改进,实现“螺旋式”迁移上升,提高学生学习热情和参与度的同时,实现最优目标。

(2)强化“课程思政”渗透式教学。

将“基本素质教育、职业素质养成、创新创业素质教育”贯穿课程全过程。如:将抗击新冠肺炎疫情期间体现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用于课程概论模块课程思政使用;从中国近现代以来发展历史和成就,新时代青年学生责任、担当、使命用于结构混凝土试验检测、地基与基础试验检测、桥梁普查、桥梁荷载试验等模块课程思政使用。

(3)构建“互联网+”课程思政。

实现“互联网+”背景下桥梁检测课程的思政育人功能。课程设置五大模块,16个任务点,通过“线上+线下”混合式的教学模式,辅以视频、微课、动画、仿真等各类教学资源,用于学生自主在线学习、练习和测试、参与讨论和答疑。

(4) “三级递进”育人过程。

通过分析职业岗位知识、技能、素质要求,打破传统壁垒,构建“德技并修、共享互融”的融合型“模块化”课程体系。通过课前知识转化、课中知识内化、课后知识深化三级递进知识模块,对接职业能力构建“基本技能模块、专项技能模块、综合技能模块”三级递进技能模块。

(5) “四维环形”育人理念。

组建专业教师、思政专业教师、辅导员、企业人员的四维环形的课程思政育人团队,建设具有自觉“育德意识”和“育德能力”的课程思政教师团队,定期举办“专业课程+课程思政研讨会” “课程思政”专项会等不同形式培训,打造“共建、共享、共益”人才模式,形成多领域、多维度的育人合力。

(6) “五元四维”思政评价体系。

强化过程性评价,施行多元化考核机制。考核方式既要关注知识技能的理解应用,又要兼顾思政教育的成效。结合与专业相关的时政热点进行分组研讨,提高学生对专业的认同感,开展系统评分、学生自评、小组互评、教师评价和企业评价,从知识素养、技能水平、职业能力、职业道德四个维度全面评价培养效果。

3 课程思政教学实践

以任务2-1-1回弹法检测混凝土强度为例,展示课程思政有机融入课堂教学,教学设计时,结合项目引导式教学方法,提炼思政元素,确保课程思政覆盖全部教学环节,有效促进教学三维目标的形成。

3.1 教学环节-知背景

(1)教学内容:①了解桥梁工程试验与检测在实际工程中的意义;②了解桥梁工程试验与检测的内容。

(2)教师活动:①总结课前学习效果,指出知识上存在的遗漏和不足。②播放桥梁检测情景视频,引发学生对于职业能力的思考;③介绍桥梁工程试验与检测主要内容。

(3)学生活动:①总结课前学习效果,有针对性在后续课程中改进。②观看情景视频,思考试验检测对于工程质量控制的重要性和必要性。③了解桥梁工程试验与检测主要内容,了解任务的构成形式。

(4)设计意图:①【课程思政】通过情景视频,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理想信念,了解新技术、新工艺、新规范,培养学生的专业精神、职业精神和工匠精神。②通过创设真实情境,将现场复杂环境简单化,动态环境静态化,缩短学习时间,拓展学习空间,提高学习兴趣。

3.2 教学环节-查规程

(1)教学内容:①总结任务完成情况。②分组布置真实生产任务。

(2)教师活动:①登录智慧职教平台,总结课前实践活动完成情况,个性化点评。②推送《质量检验评定标准》,了解标准规范的查找和使用方法,对学生进行知法懂法教育。

(3)学生活动:认识《质量检验评定标准》,了解规范标准对于试验检测工作的重要性,了解规程标准的使用方法。

(4)设计意图:①学生可以领取企业真实试验检测任务,体验真实职场氛围,培养学生岗位意识和职业能力。②【课程思政】对学生进行法律法规教育,培养学生数据为本,质量为凭的从业规范和职业操守。

3.3 教学环节-知操作

(1)教学内容:1.分组填写任务分解单。2.分组填写分项工程质量检验评定表。

(2)教师活动:①结合任务特点,布置各组任务。②联合企业现场技术人员对学生分组指导,答疑解惑。③引导学生利用校企合作试验检测模拟系统,将数据实时上传。④对数据结果进行实时验证,点评任务完成情况。

(3)学生活动:①分组协作,结合任务特点,完成评定项目。②登录试验检测模拟系统,正确分项工程质量检验评定表,并与正确结果进行验证。③接受教师点评,对于不合格数据重新进行测试。④填写试验检测原始记录,上传企业信息管理平台。

(4)设计意图:①【课程思政】利用校企合作开发的结构混凝土试验检测模拟系统,化解难点。数据结果实时上传,有效杜绝试验检测数据造假行为,培养学生的从业规范和职业操守。②分组发放不同任务清单,便于分组个性化教学,差异化指导。

3.4 教学环节-懂评价

(1)教学内容:①分组依据任务进行实际工程项目质量检验评定。②开展多元化全过程评价。

(2)教师活动:①引导学生根据实际,出具质量检验评定结论,并上传至企业信息管理平台。②通过真实经典案例让学生了解检测机构的报告即为产品,代表企业形象,应为客户提供真实有效的试验检测报告,保证结构物质量安全。③引导学生开展评价。

(3)学生活动:①分组协作,依据实际项目进行分项工程、分部工程、单位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报告,并上传平台。②了解文字为凭,数据说话的行业特点,以及作为检测人员对待工作应有严谨的工作态度和踏实的工作作风。③搜集全过程纸质材料,按检测机构存档要求整理至活页教材存档以备检查。④开展多元化评价。

(4)设计意图:①将所有纸质文件按检验检测机构统一要求进行整理存档,创设真实职场环境,使学生感受职场氛围。②【课程思政】通过推送真实经典案例,使学生了解检测人员的职业素养和从业规范,培育学生职业素养。

4 课程评价和成效

为保障课程协同育人有效有序地进行,课程建设“五元四维”评价体系。通过分析职业岗位知识、技能、素质要求,构建融合型“课程思政模块化”课程体系。

利用智慧职教、问卷星、QQ会议等信息化教学评价手段,针对“线上+线下”结合与专业时政热点进行分组研讨,提高学生对专业的认同感,通过理论教学中的“课前”知识转化、 “课中”知识内化、 “课后”知识深化的思政课程教学三环节对接职业能力与职业素养构建三级递进技能模块,通过“教师教学过程”和“学生的学习过程”相结合,开展系统评分、学生自评、小组互评、教师评价和企业评价,考查学生对专业知识的掌握程度以及学生对自然生态和人文环境的思考,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形成了“过程+结果”的考核成绩,从知识素养、技能水平、职业能力、职业道德四个维度全面评价培养效果。教师通过对“客观+主观”成绩分析,对学生的价值观塑造和知识收益进行合理评价与验证,并适时调整教学策略。

课程通过线上教学、资源开放;名师引领,学习观摩;企业面对面等多形式交流方式,依托道桥专职委和全国路桥职教集团平台,形成特色鲜明的专业、行业辐射作用。

5 课程思政改革与创新

课程组深入挖掘思政元素,课前推送职业案例、课中培育职业意识、课后提升职业素养,形成“思政元素”融入专业课程的“课中课”。通过推送企业真实生产案例及社会热点话题,对学生进行职业道德培育,全程贯穿安全教育、劳动教育,将理想信念教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劳动精神、工匠精神等“思政元素”,有机融入课程教学,优化“课程思政”教学方法和手段全面落实“三全育人”。

以任务2-1-1回弹法检测混凝土强度为例,课前通过推送中国桥梁发展史及桥梁大师事迹相关视频,使学生了解中国制造的优越性,提升职业荣誉感和民族自豪感,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播爱党爱国、积极向上的正能量。课中通过播放桥梁垮塌视频,了解混凝土强度检测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理想信念,了解新技术、新工艺、新规范,培养学生的专业精神、职业精神和工匠精神,提升职业素养;利用试验检测模拟系统,有效杜绝试验检测数据造假行为,培养学生的从业规范和职业操守,培育学生职业道德。课后通过发布本专业路桥科技中心学生研发作品,引导学生在掌握专业知识基础上拓宽思路,培养自身创新精神和创业能力,提升职业素养。

6 结论

课程组加强自身师德师风建设,通过课程思政改革实施路径,自觉养成将思政教育融入课程教学,强化思想理论教育和价值引领,发挥哲学社会科学育人功能,充分发掘和运用本学科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建设充满德育元素、发挥德育功能的专业核心课程,促使教师、教学活动与教书育人同向同行,促进思想政治教育与知识体系教育的有机统一,因材施教,提升专业人才培养能力,培养产业转型、行业发展亟须的复合型技术技能人才。

今后将继续围绕课程思政所要求的价值塑造、知识传授、能力培养“三维一体”的培养目标,不断完善专业人才培育方案,突出思政引领,形成有特色的课程培养体系。

猜你喜欢
育人思政职业
文化育人的多维审视
中国德育(2022年12期)2022-08-22 06:16:28
育人铸魂守初心 赓续前行谱新篇
教育家(2022年18期)2022-05-13 15:42:15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当代陕西(2022年4期)2022-04-19 12:08:52
守护的心,衍生新职业
金桥(2021年8期)2021-08-23 01:06:44
关于国企党建与思政宣传有效结合的探讨
活力(2021年6期)2021-08-05 07:24:10
思政课“需求侧”
当代陕西(2019年15期)2019-09-02 01:51:54
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
当代陕西(2019年9期)2019-05-20 09:47:22
职业写作
文苑(2018年20期)2018-11-09 01:36:00
我爱的职业
“职业打假人”迎来春天?
浙江人大(2014年5期)2014-03-20 16:20: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