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新苏师范学校附属小学附设幼儿园 谢 蔚
以问题为中心的园本教研是指幼儿园围绕某一园内具体教育教学和游戏等问题自行组织开展的教研活动,其目的是在探讨、解决问题的同时提高教师的专业水平。
以问题为中心的园本教研活动与其他常规教研活动不同,它以教师为研究主体,以教师在教育活动中遇到的各种具体问题为对象,以促进幼儿发展为宗旨;它是一种在理论指导下的实践性研究,既注重切实解决实际问题,又注重概括、提升、总结经验和探索规律。
开展以问题为中心的园本教研活动的研究涉及教研内容的选择、研究方法的运用、组织的形式和教育资源四个方面。
以问题为中心的园本教研,其目的是解决实践中的问题。就其内容来说,幼儿园教师实践的各种需要是与日常保教活动紧密联系的。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对一些新的理论如何转化为教育行为或如何在幼儿园推广发现的一些好的经验需要进行学习和讨论。
如:“生成课程”与“预设课程”。
幼儿园教师对“生成课程”这一新名词很感兴趣,不少教师以为,生成课程就是从幼儿的兴趣出发,这样原来的备课活动就不需要了。幼儿园及时组织大家学习生成课程与预设课程的价值,如有些知识和技能是需要幼儿习得的,最好通过预设活动的形式进行;而有些内容要依靠幼儿的原有经验和体验才能获得,可以尝试用生成为主的活动实施。
针对不同教师提出的一些普遍性问题,需要进行分层实施和解决。
[案例]晨间活动中的保教协调
教师发现在晨间活动中存在以下问题:(1)教师在组织、器材的收发环节花费的时间较多,组织幼儿活动的时间相对减少;(2)幼儿人数多,教师难以保证每个孩子都在自己的视线范围内活动。
第一轮教学实践研讨分析:玩两人三足。
镜头一:
分别观察保育员、教师、幼儿的行为,分析发现:教师事先没有交代保育员一起分发器械,幼儿等待时间较长。
镜头二:
观察在组织活动时的情景,分析发现:教师辅导幼儿显得很忙碌。保育员也以辅导幼儿活动为主,对幼儿生活上照顾不多,无暇顾及。幼儿的安全、掌握情况不能及时地观察到。
第二轮教学实践研讨分析:拍皮球。
镜头一:
观察活动前组织,分析发现:分发时间快,幼儿等待时间少,效果好。
镜头二:
观察幼儿自由玩皮球,分析发现:保育员仔细观察幼儿活动,适时地给幼儿减少衣服,并随时解决幼儿间的摩擦,使幼儿玩得开心。保育员的密切配合,解决了教师的后顾之忧,使教师有更多的时间去观察幼儿的拍球姿势,及时处理偶发事件,晨间活动开展取得成效。
通过二轮的视频研讨,教研组拟出一套晨间活动中保教配合的具体细则,并在全园推广,切实提高了晨间活动的效率。
这是基于教师对某一现象和问题已有一定的认识,但还需要向纵深发展的情况。
[案例]情境教学在各领域中的运用
问题:情境教学与常规教学比较哪个更具有优势?在数学科学活动中如何科学运用情境教学法?
第一阶段:观摩同内容不同方法的两个中班美术活动“蜘蛛网”,分析案例,初步达成共识——情境教学法非常适合美术教学活动,它有常规教学无法比拟的优势。
第二阶段:情境教学法在数学科学领域的运用。通过案例观摩、分析讨论,发现在数学、科学领域中采用情境教学法教学时更应突出“注重实际操作,落实全面发展”的教育目标。
活动反思:情境教学法适合于每个领域,但是所占的比例为艺术、语言领域多于科学领域;情境教育的目的在于激发幼儿活动的动机和学习兴趣,而不是为了追求表面的效果和形式的多样等。
课程的园本化是幼儿教育改革发展的必然趋势。内容选择时应注意以下问题:
1.以培养问题意识和问题解决能力为中心。问题意识是任何教改的起点,问题的解决是我们活动的目的。有了问题意识,教师才能持续地关注教育常态下真实的、关键性的问题,也是教师“自己的问题”。
2.以教师经验扩展为目的。园本教研中的问题是教师运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无法解决的“疑难杂症”或新问题、新情况,并希望通过对该问题的学习和实践来寻求解决的对策。在此过程中,教师通过借鉴或和同行共享“他人的经验”,逐步拥有与教学生涯同步的经验。
3.渗透于真实的教育情境中。以问题为中心的园本教研强调从幼儿园的真实情况出发。一个个生动活泼的幼儿和各具个性的教师,在与“教育情境”的对话和互动中灵活地解决问题。
行动研究法是教师基于解决实际问题的需要,与专家合作,将问题发展成研究主题进行系统的研究,以解决实际问题为目的的一种研究方法。
第一,选择问题,确定主题。在常规调研的基础上,根据本园教育教学的实际现状,从教师教学中感兴趣的问题以及教学中感到困惑的问题中选择或确定主题。
第二,拟订计划,实施行动。根据确定的主题,拟定行动计划。在拟订计划时,我们要注意计划的可行性与有效性。通常,我们经历实施行动—交流反思—再实施行动—再交流反思—再实施行动的过程。
第三,全面评价,总结经验。教研组成员全面收集资料,如教学案例及分析、对话讨论的内容、教学反思等,并对实际效果进行评估,在评估的基础上总结经验,同时也发现或引发新的问题,再准备下一轮的研究。
[案例]“面对困惑,应该怎么办”计划与行动
1.3月中旬,由教师自己选择“短板学科教学中的困惑,并希望通过研讨协同解决”的问题,确定4月中旬以课堂教学形式展示。
2.通过读书,学习领悟《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1)指南》中的相应精神,由骨干教师引领组织专题性学习研讨活动。
3.4月中旬,每位教师介绍自己活动设计意图、目标及陈述自己感到困惑的问题,现场展示一节教学活动,大家观摩。
4.5月,教研组成员根据执教教师的“问题陈述”及其教学活动的展示,结合自己的教学经验,开展研讨活动。
5.执教者自我反思。
[案例]“每到进餐时,教师忙着给各个小碗里盛饭、给小盘中盛菜,当招呼幼儿们上前取饭菜时,他们总是一拥而上,围着放小勺的消毒盆一阵哄抢:‘我要……’哦,他们是在抢‘龙勺’!”
这个故事立刻引发了大家的同感,在其他班级也存在同样的现象。围绕这一问题我们共同探讨、分析:面对幼儿的争抢行为,我们该采取什么样的方法制止呢?怎样的教育策略更有价值?
通过有针对性地设立案例分析后……
“我与孩子交谈,你为什么喜欢龙?你还在哪里见过龙?……于是‘关于龙、龙的传说、龙的精神、龙的传人、做龙的孩子’成了班级的新主题。我相信通过一系列的活动,幼儿们不仅能掌握许多知识,也一定都会懂得心里要有他人、好东西要与大家分享的道理,学会轮流、学会谦让。‘龙勺’的问题也会圆满解决的。”
这个案例促进了教师的反思与调整、交流与分享,并且对于实践策略进行理论的思考和概括,由点上一个问题的解决迁移到其他领域,以此来培养教师自我学习、交流经验、获取信息、运用信息的能力,这是一种教师互动的学习方法。
以园为单位的教研活动有全园性的大组活动、年级组或者学科组的小组活动和自主活动三种类型。大组活动及其内容和组织过程大多由业务园长决定,难以满足不同层次教师的需求;而在小组活动中,参与者可以有不同观点的交流、了解、相互碰撞,使问题解决更加到位,有助于培养团队研究的精神,形成有凝聚力的骨干教师集体。
幼儿园也可以开展以骨干教师为核心的日常调研,在日常调研中促成全园骨干教师群与全园教师的同构、反思、概括和提升。
除此以外,幼儿园还可以开展其他形式的教研活动。
[案例]体验式培训——有趣的拼图
教师通过“自由结对—动手操作—展示自我—互助合作—成果交流—自我反思—互动讨论”体验活动。教师让幼儿在5分钟内自由组合,8人一大组、4人一小组,且选出大组长和小组长。在轻松的氛围中,大家不约而同地选择了自己平时要好的朋友。
小组长进行分工,在15分钟内,每组剪出规定的图形8套。结果有的小组提前完成了任务,有的小组因为没有听清楚任务还在赶工……
教师惊讶地发现,幼儿们总是因为没有听清楚教师的要求而不能很好地完成任务。连成人都对同样的话会有不同的理解,更何况几岁的幼儿呢?
这是由主持者提出的教师感兴趣的、有挑战性的、启发性的选题,确定要达到的具体目标,并据此设计活动方案,在教师充分经历和体验的过程中,在主持人的有效引导下,教师获得新的认识或重要策略。
[案例]实地研讨——区域活动的指导
管理者对大班的区域活动进行了全程听课,并针对教师在活动中出现的一些指导问题、幼儿材料操作问题、区域设置规划问题等进行了拍摄,活动后针对大班存在的问题进行整理、备课,中午对全体教师进行了实地指导的培训。
针对教育实践问题的发现研讨具体内容,在现场观察、围绕促进性问题分析与讨论的过程中,专业人员引导教师反思、相互质疑,修正和完善教育策略,拓展经验、提升认识。
园本教研的三大要素是同伴互助、专业引领、自我反思。在这个过程中,学习共同体的建立,特别是组织智慧的发挥,有利于问题的解决和拓展。
[案例]A教师的苦恼
中班的A教师又一次感到委屈,一向好强的她此时也忍不住哭了。上午的优质课评选中,她落选了,大班组的“三人帮”中乙胜出;去年是“三人帮”的甲获得园内优质课评比第一名。论个人素质,“三人帮”中任何一人都不及A,昨天甲帮乙听试教,丙帮乙设计图片。“三比一”,太不公平了!
评论:“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大班组的三位教师的合作使她们在比赛中获得了成功,现有的资源为什么不用呢?
曾经有调查发现,教师最迫切的要求就是校园内教师之间多多交流。那么,如何实施各种教育资源的整合和共享呢?
(1)园内的合作与分享活动。同伴或者同事之间的业务切磋、合作和经验分享是教师专业成长的重要保证。我们强调教师在自我反思的同时要开放自我,加强与同事之间的合作。
(2)园外的合作与分享。在园本教研中,个体对问题的解决和反思难以逾越自身原有的思维定式,而与同事之间的讨论、交流、评价,往往会在同一水平上重复,因此迫切地需要专家、骨干教师的专业引领。
(3)与专家对话。一线教师最喜欢的活动是结合具体实践的点评,使他们知其然,并知其所以然。在这些活动中,我们努力营造一种平等、自由的研讨氛围,倡导并允许每个人都有自己独特的观点,破除迷信专家的习惯思维。
(4)与同行交流。在同行的研讨活动中,有些教师健谈,有些教师有想法但不自信,常常扮演“听众”的角色,应该保证每个人都有相同的发言时间,防止“话霸”的产生。
(5)与家长沟通:教师要放下“教育者”的架子,把家长当成教育的伙伴,我们才会有惊喜的收获。家长会从不同的角度对我们的教育内容、教育方法提出独特的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