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丽婷
近年来,伴随着我国教育体系的持续改革和不断完善,人们逐渐对提升小学信息技术课程引发关注,期待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教师能够立足于新课改的教学要求,在帮助学生提升学科知识和能力的同时,帮助学生完成创新思维和能力的培养。为此,在教学实践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教师从多个不同的角度和层面进行了思考,从一定程度上提升了小学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实效。但在当前的教学背景下,人们对小学信息技术课程赋予的期待逐渐提升,需要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教师能够进一步探索和思考,实现课堂教学的有效改进和优化,完成课堂教学实效的提升。
每一个学生都是一个独立的个体,其本身的学习能力、学习水平、学习习惯以及学习特点等均存在着较为明显的不同[1]。为了让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有效地对学生的创新能力进行培养,信息技术课程教师应当始终站在生本性的角度进行思考,将学生作为课堂教学的中心,让教学内容、教学资源、教学方法以及教学活动等都服务于学生课程的学习,从根本上提升小学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实效,从而达到共同进步、全面发展和个性化引导的育人要求。
在现代教育理论的支持下,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教师在实际教学活动中,应当充分地认识到学生才是课程学习的主体,只有给予学生课程学习的主体地位,以充足的尊重,鼓励和引导学生自主地探索和学习,才能从根本上提升课程教学的质量[2]。所以,小学信息技术教师应当始终遵循主体性的育人原则,将学生课程学习主体地位的突出摆到课堂教学的首要位置,激发学生课程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在潜移默化中帮助学生完成创新思维和能力的培养。
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得益于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和生成,而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离不开教师对学生思维的启发。
在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教学中,教师应当站在启发性原则的角度,对信息技术课程的建设进行思考,将启发学生学习、启发学生创新作为课程建设的重要指标,灵活地对各种教学资源、教学方法以及教学问题等进行运用,从而帮助学生完成学科思维的培养,间接地促进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和发展,体现出小学信息技术课程在学生创新能力培养中的作用和价值。
小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并不是简简单单一句话或一个活动就能够完成的,其需要教师通过体系化的教学策略,全过程地对学生进行引导,让学生能够在教师显性引导和隐性引导下,实现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的有效培养。其中在隐性引导方面,教师本身对课程教学的创新会对学生造成深远的影响。一方面教师通过课程教学的创新,能够提升课堂的丰富性和多样性,激发学生课程学习的兴趣;另一方面教师通过课程教学的创新,能够将创新的理念融入学生的意识之中,让学生积极、自主地在课堂教学中进行创新[3]。但就目前小学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现状分析,受应试教育的影响,部分教师缺乏对信息技术课程教学创新的重视,其教学的模式、方法等依旧沿用传统,导致课程教学创新不足,难以实现对学生的有效引导。如在教学实践中,部分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教师会利用计算机的后台控制,直观地向学生展示教学的内容,以达到教学效率提升的目的。但在当前的教学背景下,其依旧以过去的教学方式为主,未能充分地融入其他教学模式、方法以及技术等,不仅影响了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教学质量的提升,同时也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造成了较大的负面影响。
教师是学生课程学习中的领路人。只有先让教师根据教学的需求,及时转变教学理念,才能从根本上提升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质量。所以,为了满足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需求,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教师应当加强对自身建设的重视,为科学、有效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打下基础。为此,在实际教学工作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教师应当从以下几个角度进行思考。第一,加强对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教育和宣传,除了要引导教师充分地认识到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重要性之外,更是要站在教师主观能动性激发的角度进行思考,让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教师能够行动起来,用自己的行动推动学生创新能力的发展。第二,加强对教学讨论工作的重视,不仅要与校内同学科教师进行讨论,还要能够走出学科和学校的局限,尝试与不同学科、不同学校的教师进行讨论,在互相交流和讨论的过程中,及时转变教学的理念,拓宽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视野[4]。第三,加强对教学研究工作的重视,要在实际研究的过程中,找到有效培养和发展学生创新能力的对策,更有针对性和方向性地采取工作的对策,确保将每一项有利于学生创新能力发展的策略落实到位,促进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和发展。
教学资源的丰富化建设对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具有一定的积极作用,为了实现学生创新思维的启发,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教师应当加强对教学资源建设的重视,用多种不同的教学资源,完成对学生的有效引导。
在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教学中,考虑到小学阶段学生的学习能力和需求,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教师应当从以下角度进行思考。第一,教学资源的类型,要以图片和视频为主。图片和视频作为一种优质的教学内容载体,在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教学中的引入,可以更加直观地对学生进行引导,不仅可以有效地降低课程内容的理解难度,更是可以促进小学效率的提升。所以在小学信息技术教学资源类型方面,小学信息技术教师应当加强对图片和视频的运用。第二,在教学资源的内容方面,要注重具有启发性问题的引入,让学生能够在教学资源的引导下,自主进行思考,从而提升教学资源建设的价值。以小学信息技术课程“使用画图工具绘画”的学习为主,在该部分内容的学习中,教师可以借助图片教学资源,帮助学生更快地定位不同的画图工具,让学生能够紧跟教师的教学节奏。同时,教师也可以借助各种不同的视频教学资源,引导学生掌握利用画图工具进行绘画的操作过程,帮助学生完成实践经验的积累,为学生更好地参与绘画过程打下工作的基础。
此外,在教学资源的内容建设方面,教师除了可以利用图片和视频教学资源进行教学内容的展示之外,也可以提出问题、思考教学问题:“画图工具中,常用的画图工具包含哪些?其功能是什么?”这样学生不仅可以完成对学科内容的学习,还能更加有效地融入教师的教学活动,为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和提升提供基础。
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本身是突出学生课程主体地位的一种教学要求,所以在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教学工作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教师应当加强对教学方法创新的重视,用更加科学、先进、有效的教学方法,充分突出学生课程学习的主体地位,让学生在自主探究和学习中,完成创新能力的培养。以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添加艺术字和自选图形”为例,在该章节课程内容的学习中,考虑到课程教学内容本身的工作量较大,教师在实际教学工作中,可以将学生按照学习能力和水平进行分组,而后再为每个小组设定具体的学习任务,如围绕主题“家和万事兴”撰写文本,要求其中所涉及的文字不得少于200 字,艺术字不得少于一处,适当插入自选图形和图片。为了提升小组合作学习法的实施效果,教师也可以引导学生对具体的学习任务进行划分,如撰写文本内容的学生、录入文字内容的学生、图片搜集的学生以及文本优化的学生,尽量让每一个学生都参与其中,并在不知不觉中帮助学生完成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当然,为了进一步提升课程的教学效果,教师也可以引导学生将每一组的合作学习成果进行对比,这样不仅能够激发学生参与课堂学习活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同时也能够对学生的合作意识和精神意识进行培养,间接地促进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体现出教学方法革新的价值。
丰富多样的教学活动不仅可以优化学生课程学习的体验,同时也能助力学生创新能力的发展,所以在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教学活动中,为了实现学生创新能力的有效发展,教师可以根据实际教学的需求,创设出多种不同的教学活动,在实际教学活动中,帮助学生完成创新能力的发展[5]。以小学信息技术课程“幻灯片的制作”为例,为了提升课程的教学效果,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教师可以创设活动主题“看党的百年发展,观新的历史征程”,让学生从自身的兴趣入手,分别从军事、政治、文化、经济等多个不同的角度进行思考,制作1 ~2 张幻灯片。这样,教师不仅可以给予学生的学习和发展相对的自由,让学生主动进行创新和实践,提升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效果,同时也能有效地丰富课程教学活动,实现学生课程学习体验的优化,为学生进一步参与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教学活动打下基础,真正体现出教学活动创新的作用和价值。
在现代教育技术和理论的支持下,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教师可以通过多种模式完成对学生的引导,助力学生创新能力的发展,因此在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教学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师可以从课堂教学拓展和延伸的角度进行思考,巩固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成果,真正做到对学生的有效引导[6]。比如,在引导学生学习“丰富与美化幻灯片”内容时,小学信息技术教师可以从微课教学模式入手。在课堂教学伊始,小学信息技术教师可以借助微课视频,引导学生对之前的教学内容进行回顾,并引导学生明确本堂课学习的重难点,为学生更好地进行课程内容的学习打下基础。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又可以灵活地穿插多种不同的微课资源,辅助学生完成课程内容的学习。在课堂教学后,教师还可以为学生推送不同的复习资料,帮助学生完成课堂知识的巩固。另外,为了尽可能地提升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效果,教师在制作微课资源时,也应当从创新的角度出发,提升微课资源的丰富性和多样性,真正将创新的理念融入学生的思想意识中,以满足学生学习和发展的需求。
新课改下,国家和社会对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教学提出了新要求。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教师在实际教学工作中,应当加强对创新能力培养的研究,不仅要能够找准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原则,还要找到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培养时存在的不足,并有针对性地从革新教学理念、创新教学资源、创新教学方法、创新教学活动以及创新教学模式等多个层面入手,全面提升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质量和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