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境与意象:基于审美引导的小学古诗词教学

2022-11-20 06:31吴志华
名师在线 2022年20期
关键词:古诗意境意象

文/吴志华

引 言

古诗词是中华民族文化的精髓,具有高度凝练的特点,开展古诗词教学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培养学生的语文思维能力,提升学生的文化素养。部编版小学语文古诗词大多是经典古诗词,有很强的诵读性。教师需要合理有效地对学生的审美能力进行培养,使学生更好地了解古诗词的内涵,准确体会古诗词的意境,从而找出古诗词的意象,感悟诗人所要表达的思想内涵。

一、意境与意象的含义

意象,即古诗词中的形象。意境,即融合古诗词中蕴含的理念形成的较高的艺术境界。意象是古诗词的基本,将意象和意境有效结合能够达到较好的古诗学习效果。古诗词的意境和意象最主要是通过古诗中具体的事物进行呈现,学生学会分析古诗词的意境与意象能够对古诗词所讲解的内容有一定的了解,从而知晓诗人在古诗词中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在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借助意境与意象了解古诗词的含义,从而更好地掌握该古诗词的内涵。由于小学阶段的学生年纪较小,教师需要对学生进行引导,鼓励学生在学习古诗词的过程中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运用自身的想象力和创新力对古诗词进行思考和分析[1]。

二、小学古诗词教学的现状

(一)教师的古诗词素养不均衡

当前,部分语文教师自身的古诗词文化素养不够深厚,导致语文古诗词教学只停留在浅层次,不能更好地指引学生进行古诗词的深度学习,无法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体会诗的意境和意象,也无法使学生发挥自身的想象力进行审美体验。例如,在古诗词教学中,教师通常让学生反复朗读,熟读成诵,仅仅停留在理解诗句意思及诗人所要表达的情感上,且在不同学段的古诗词教学中,都采用这样一成不变的古诗词教学模式,导致学生无法从课程教学中领会古诗的内涵,同时也不能在学习古诗词的过程中提升自身的文化素养。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学生古诗词的学习,影响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和提高。

(二)古诗词的教学缺少指引效能

语文教师在古诗词教学中大多是以作业和考试的方式对学生进行评价,评价内容比较简单,评价的方式也比较单一。大部分教师只是让学生简单地背诵和默写古诗词,并不注重对学生的审美指引,不能较好地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无法使学生理解古诗词的意境和意象,最终导致古诗词教学无法达到培养学生审美能力和育人的目标[2]。

三、小学古诗词融入意境和意象教学的策略

(一)精准朗读诗词,寻找文化感觉

因为古诗词遵循着严格的字数要求,所以大多数诗人在写诗的过程中对文字的使用都有较高的要求,诗句中的文字简洁凝练,每个字都有具体的内涵。基于此,教师在开展古诗词教学时应强化对学生的指引,教会学生如何有效精准提炼关键字,并且了解其内涵,从而更好地理解古诗词所要表达的意蕴。

例如,统编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中杜牧的《山行》以“山”“石”“白云”“人家”和“红叶”描绘出了生动美丽的秋天景象。诗人通过词句的运用,让读者在朗读的过程中能想象其所描绘的景象,感受其对深秋山林景色的喜爱和赞美之情。教师可以让学生反复朗读,说说诗句中哪个字用得比较好,作者通过描写秋天的景象想要表达什么样的思想感情。通过教师的问题导入,学生对该古诗有了更深层次的思考,同时在思考的过程中运用自身的想象力想象出诗中的画面,也对诗句有了更深层次的了解。教师的引导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有的学生认为“晚”字用得比较好,因为第一、二句是诗人白天所见的景象,而第二、三句是诗人傍晚所见的景象,晚霞与枫叶相互照应,使枫树林显得极其美丽,让诗人流连忘返,到了傍晚时分也不愿意离去,体现出诗人对枫叶的喜爱,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该情景的感叹。也有的学生认为“生”字用得比较好,它形象生动地表现出白云升腾缭绕和飘浮的种种动态,也说明山很高。从学生的积极发言中,教师可感受到,学生不仅能够对古诗词进行思考、分析,还能在分析的过程中提高语文思维能力。

教师通过引导学生在朗读中透过单个字想象画面,走进古诗所描绘的意境中,感悟诗人的情怀,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还让学生通过自身的思考和分析,更好地了解古诗句的具体含义。

(二)深入了解意境,体会诗词内涵

古诗词之美在于其意境之美、音韵之美、辞藻之美。教师要善于挖掘古诗词之美,创造一个古诗词学习的情境,从而帮助学生更好地了解古诗词的意境,更好地对古诗词进行分析。意境是诗人主观的思想和个人的感受与相关情景结合后形成的一定的艺术境界,通过意境,读者在读诗的过程中能够了解诗人所在的艺术境界,理解古诗的具体含义。要想帮助学生理解古诗词,教师需要创造一个意境,并将学生带入该意境中,帮助学生理解该意境所要表达的具体内涵。意境有两种类型:动态与静态。大多数古诗中的意境是动中带静,静中含动,动静结合。例如,在统编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叶绍翁的《夜书所见》一诗中,诗人使用动静结合的修辞手法,以动衬静的方式营造意境氛围。叶子、风声、江、舟、孤灯、顽童和斗蟋蟀呈现的都是动态的景色,动中带有一丝意境之感;篱落、夜晚描写的是静,静得寒骨悚然,令人惆怅不已。落叶的声音、风的声音,激起诗人在幽静的黑夜想念家人的思想感情。笔者认为,教师在课程教学过程中应教会学生如何科学有效地感受古诗的意境之美,并创设教学情境,帮助学生更深层次地理解该诗歌的具体内涵,这是教师指引学生学习古诗词的重点。

学生在朗读和赏析古诗词时,能够通过相关字词了解诗人的真实想法,并且走进诗人的世界。教师可以让学生在赏析古诗词时运用自身的想象力,想象古诗词中的具体场景,营造相应的意境氛围,鼓励学生走入意境学习古诗词,从而更好地了解该诗词所要表达的含义。在这一过程中,教师需要运用相关意境激发学生对古诗词的学习热情,指引学生在意境中进行再创造,丰富个人的想象空间,更好地对古诗词进行理解。

又如,在统编版五年级(上册)“古诗词三首”中对《长相思》的教学中,笔者采用板块式教学,先从“更”字入手,引导学生读准字音,体会古诗词的韵律美;接着引导学生借助注释,理解词义,通过分享资料营造东巡行军的情境,让学生通过反复朗读,展开想象,仿佛身临“千帐灯”的情境,想象将士们翻山越岭、跋山涉水,以及旅程遥远漫长、风雪交加的画面,从而感受将士们的行之难,感悟词人的思之切;最后利用“小练笔”,让学生以想象为翼,以语言为依托,尝试做小词人,创作出自己心目中的《长相思》。这样的审美引导不仅帮助学生深入了解了意境,还不露痕迹地引导学生体会诗词的内涵之美,使学生不仅从“教美的语文”中获得审美体验,还在“美美地学语文”中获得审美能力。

(三)巧妙借助诗眼,感受诗词魅力

古诗词有着丰富的内涵和情感,流露情感的诗句便是诗眼,诗眼正是这首诗的灵魂,如何让学生了解和掌握诗眼,并且得到情感的共鸣,是教师教授古诗词的重点。教师在教授古诗词时,可以从诗词的字和词入手,指引学生感受诗词的意象美,并且在感受意象美后加深对古诗的理解,提升对古诗词的审美力和判断力,形成正确的文化价值观,提升个人的文化素养和综合能力[3]。例如,在统编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刘禹锡的《望洞庭》一诗中,教师可以在学生朗读诗歌后向学生提问:诗人通过创作《望洞庭》一诗想要表达什么样的思想感情呢?学生通过教师的提问对该诗进行思考,从诗句中找到一个“望”字,得出诗人通过“望”洞庭湖产生的一系列感受,其中“水和月亮融合”“平静的湖面像镜子一般”是近望之景,“洞庭的山和水”“好像青螺”是遥望的景色。虽然都是诗人描绘的自身“望”的景象,但是有一定的差异。近景比较瑰丽奇特,而远景比较朦胧,凸显的是洞庭朦胧之美。潭面就好像镜子一般,湖水就如玉盘一般,君山就如奇螺一样,二者相互照应,月亮的光芒与湖面的光相照应,显得月下的洞庭湖更加美丽动人。诗句以清新的笔调,生动地描绘出洞庭湖水安静祥和的朦胧美,描绘出美丽的洞庭湖夜晚的景色,表达了诗人对洞庭湖的喜爱之情,同时也体现出诗人豁达开朗的人生态度。

又如,统编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中李白的《望天门山》,该古诗的诗眼也是“望”字,古诗运用白描的修辞手法,紧扣题中的“望”字,每句诗句都是从“望”中描绘,且每句都离不开“望”字,可见诗人构思的高妙。全诗的字数较少,但是表达出诗人的豪迈和豁达之情,诗句之间流畅贯通,形象生动的语言与色彩分明的画面融合,体现出诗人李白的豪迈飘逸的诗风。

通过教师的指引教学,学生在日后阅读古诗的过程中能准确找到古诗词的诗眼,并巧妙借助诗眼对古诗词进行思考和分析,从丰富的意象中了解到诗人的内心想法,走进诗人的世界,更好地理解古诗的具体内容,从而进一步丰富想象空间,学会运用自身的想象空间对古诗词进行科学有效的思考和分析,提升对古诗词的理解能力、审美能力。此外,学生还能在日后的古诗词学习中找到正确的学习方法,提高对古诗词学习的兴趣。

(四)拓宽想象空间,培养审美能力

在古诗词学习中,学生常常会有一种似懂非懂的感觉。这是因为古诗词的学习对于学生而言存在时空的纵横距离、情感的共情间隔。因此,在古诗词预习环节,教师要引导学生收集和了解关于诗人和古诗的创作背景等知识,具备一定的文化知识素养,如此才能进一步提升个人的语文思维能力和水平。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要做到举一反三,在拓展学生想象空间的同时培养学生的思维,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例如,在教学李白的《夜宿山寺》时,教师可先引导学生通过对相关词句的品读,了解诗人夜游寺庙的经历,而后提出问题:“读到这里,你们有什么问题想要问李白的吗?”学生纷纷各抒己见,提出了自己的疑问:“为什么不敢高声语?为什么害怕惊恐天上人?天上人又是谁?”根据学生的提问,教师便可对该古诗词的具体内容进行拓展讲解。在本文的拓展教学中,学生了解到这是一篇记游写景的短诗,运用夸张的词“危楼”“摘星辰”“不敢”“惊”等说明山寺之高。诗人运用夸张的修辞手法,给人丰富的联想,运用简单朴素的语言描绘了山寺的高大,给读者一种身临其境之感。通过教师的引导,学生理解了诗人在游赏山寺时的自由豪放之情,同时也了解了诗人对山寺的赞美。

教师在开展古诗词教学之前可以给学生提出一个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对古诗词进行有效的预习、思考和分析。每首古诗都蕴含了诗人的真情实感及对人生处事的真实感受,需要学生站在诗人的角度思考问题,在意象和意境的基础上与诗人对话交流,以此培养学生的古诗赏析思维,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结 语

综上所述,教师在古诗词教学中起着指引的作用,需不断提高自身的文化素养,充分备课,引导学生在反复诵读中理解古诗词的具体内涵。教师应给学生创设良好的学习情境,从意境和意象入手开展相应的课程教学,引导学生了解诗词的意思和诗人所要表达的情感,更好地品味古诗词的含义,帮助学生形成审美理念,提升审美能力,从而使其爱上古诗词,爱上祖国的传统文化。

猜你喜欢
古诗意境意象
抚远意象等
“拟古诗”之我见
从艺术创造的自觉到追求诗歌意象
品读古诗
苏轼词中的时空与意境
意境的追寻与创造(外一篇)——钱起《省试湘灵鼓瑟》
品读古诗
诗词之美,不唯意境(外一则)
略论意象间的主体构架
《活着》的独特意象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