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蔡志贤
实践性活动是小学数学教学的主要内容,教师要做好活动内容筛选、活动形式创新、活动成果展示、活动训练设计,给学生提供更多实践体验的机会,让学生在理论联系实践的过程中完成学科认知构建。数学实验、数学操作、数学观察、数学调查、数学讲述、数学应用等,都属于数学实践活动范畴,教师要做好对接处理,结合学生生活认知进行教学设计,引导学生在实践活动中提高数学综合能力。
教师在数学学科教学中引入实践活动内容,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教师要对教学内容进行深入研究,精选活动任务,针对学生学习需求做对接设计,让学生在实践体验中完成学科认知构建。数学实验、手工制作、信息搜集、生活观察、社会调查、案例讨论等,都带有活动属性,教师要做好筛选工作,有效调动学生参与学习的主动性,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学生学习有个性追求,教师对此需要有更清晰的认识,投放更多适合的实践活动任务,助力学生的全面发展。
例如,在教学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角的度量”时,教师可以要求学生拿出量角器,先对量角器进行观察,探索具体使用方法。在角的测量操作过程中,教师要对测量注意事项进行提醒,鼓励学生对每一个角做多次测量,找到最佳角度,归结测量方法和经验。在学生进入角的度量操作环节后,教师要跟进指导,要求学生进行互动交流学习,提升测量准确性。为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教师可以布置操作任务:同桌两个人合作,一人画出一些角,要求对方先估猜其度数,然后做实际测量,看谁估猜最接近。学生对游戏性活动有浓厚的参与兴趣,都能积极参与。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增加竞猜环节,给学生提供更多主动学习的机会。随着实践次数的增加,其估猜会越来越接近,这说明实践操作活动有较强的助学效果。教师要精选活动内容,适时做出创新设计,让学生把竞猜和测量有机结合,调动学生参与活动的主动性。数学活动没有固定形式,教师要结合学生学习诉求展开对应设计,给学生更多自主创造的机会,对学生形成多点激发。
教师要切合小学生独特的学习心理特点,创设趣味性较强的实践活动情境,将数学知识与趣味活动有机融合,激发学生实践探索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数学课堂学习活动的参与度。例如,在“三角形的内角和”小节教学中,教师可以整合锐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图片素材,借助信息化教学手段,创设“三角形王国”教学情境,利用形象生动的动画形象,引入“三种三角形争辩谁的内角和最大”的故事情节。新颖有趣的情境设计能够快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将学生自然而然地引向对不同形状三角形内角和大小的讨论分析中。学生也会随着教学情境的展开对三角形内角和有自己的猜想。教师可以组织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分享自己的数学猜想,各自画出不同类型的三角形图形,合作测量计算它们的内角和,验证各自的猜想是否正确,解决教学情境的“王国纠纷”。学生在测量、计算多组三角形的内角和后发现,锐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的内角和均为180°,自然生成数学新知。教师在数学课堂实践活动中融入充满学科性和趣味性的情境内容,调动了学生探究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以活跃的思维状态生成、构建数学新知,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率。
数学活动形式众多,教师要做好创新设计,提升活动的契合性,满足不同群体学生的学习诉求,提升活动训练效果。数学游戏、数学竞赛、数学实验、数学操作、数学观察、数学调查等,都是学生比较青睐的形式,教师要做好匹配设计,组织学生进入实践活动中,在互动操作中完成认知构建。网络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为数学教学设计带来了更多便利。教师不妨根据教学任务需要,借助网络推出信息收集、网络交互等活动,强化学生的实践体验[1]。
学生对实践操作活动有特殊的参与热情,教师要借助一些教具投放操作任务,让学生在探索中完成数学概念解读和数学原理内化。例如,在教学“垂直与平行”相关内容时,教师可以先对垂直、平行概念做解读,然后要求学生每人准备三支铅笔,根据要求进行摆放。首先,将两支铅笔摆成与第三支铅笔互相平行,让学生判断,这两支铅笔是不是平行。其次,将两支铅笔摆成与第三支铅笔互相垂直,让学生判断,这两支铅笔之间是什么样的关系。随后,学生便根据教师的安排展开操作活动。教师要深入学生群体,与学生共同操作,归结垂直、平行相关知识,让学生自然建立认知体系。为了激发学生的操作热情,教师可以要求学生与同桌合作,利用六支铅笔进行摆放实验,对垂直和平行关系进行探索,看哪一组设计更有创意。学生在接受任务后,都能够积极参与,自觉进入操作环节,在主动探索中建立学习认知。教师鼓励学生做创意设计,这是比较有意义的活动。学生大多喜欢主动探索,因此,教师要抓住学生心理推出活动任务。
教师要运用灵活多变的课堂教学活动形式,凸显数学学科的实践属性,教会学生厘清数学知识的应用场景和应用方法,深化学生对数学知识理解与应用。例如,在“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课堂教学中,教师课前可以要求学生收集生活中常见的快递纸盒、抽纸盒等长方体和正方体物品,并将这些物品带到课堂。然后,教师可以组织学生用毛笔和颜料,将这些长方体和正方体物品涂色,感知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大小。通过涂色操作,学生能够理解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为六个面的面积总和,进而推导出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计算方法。随后,教师可以改变活动任务要求,让学生给侧面开洞、没有顶面的特殊纸盒涂色,模拟房屋刷漆、游泳池贴瓷砖等生活场景,引导学生感知长方体和正方体表面积计算知识在生活中的应用方法,锻炼学生数学知识应用思维的灵活度。教师要具备很强的动态教学意识,随着数学课堂活动进程深入,动态调整实践活动内容,使活动任务难度始终具备一定的挑战性,触发学生活动学习的深度思维,提高学生数学知识学习质量。
学生在实践操作中获得一定的学习成果,需要有展示和交流的机会。基于此,教师要借助多种辅助手段,搭建一些展示平台,组织学生做成果展示,使学生在成果解读、经验介绍、思辨讨论中形成学科认知[2]。学生喜欢集体性行动,教师要针对学生的学习心理进行设计,投放更多合作性学习活动任务,让学生自行组建团队,在活动中形成学科认知。如果有需要,教师还可以听取学生意见,组织更多个性化的实践活动,提高学生的学科综合能力。
教师在组织学生展示活动研究成果时,要注意引入自评、互评内容,让学生在成果展示过程中产生学习成就感,促进学科能力的提升。例如,在教学“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相关内容时,教师可以要求学生在课前准备一支塑料吸管。在课堂教学时,教师可以推出操作任务:利用吸管自行制作平行四边形,或者梯形,并做展示介绍,说说制作过程。在学生进入操作阶段后,教师要深入课堂,对学生的制作情况进行观察。有些学生在制作时出现不规范的操作,导致平行四边形对边不相等、不平行。对此,教师要进行有针对性的引导,让学生按照吸管外轮廓画出图形,然后对这些图形做测量,观察是否符合相关图形标准。这样,学生便会按照教师指导展开操作,其学习表现也越来越好,对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认识更清晰,自然促进学科知识内化。教师借助一根吸管推出实践操作活动,成功调动了学生参与操作的热情。活动任务虽然简单,却包含了丰富的内容。教师跟进观察和指导,能够给学生提供更多方法支持,帮助学生顺利完成操作任务,极大地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率。
教师要正确认识小学生在数学学科实践活动中认知思维的局限性,加强活动展示环节的思维启发,引导学生抓住数学知识本质属性,强化学生课堂活动学习效果。例如,在“圆的周长”小节教学中,如何准确测量圆的周长及如何推出圆的周长与直径间的数学关系是活动教学的重难点所在,因此,教师可以围绕这两个思维难点分别设置展示交流环节。教师可以先为学生提供多组大小不同的圆形卡片,组织学生自主思考测量圆的周长的方法。学生之前接触的测量操作都是针对直线图形,对圆的周长测量方法尝试较少,思考出的测量方法往往具有一定的片面性。然后,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活动展示,根据学生设计的测量方案,有针对性地帮助学生纠偏纠错,和学生一起完善圆的周长测量步骤,并顺势切入小组合作实践操作环节,要求学生根据圆的周长、直径测量结果,推测二者的数学关系。待各小组得出测量结果,完成分析推理后,教师再次设置活动展示环节,整合各小组的推导结果,组织学生讨论这些推导结果是否正确,营造积极、活跃的实践活动探究氛围,引导学生准确总结出圆的周长计算公式。围绕实践操作活动的多次展示设计,为学生动态思维的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有利于学生数学概念、数学规律认知理解的顺利内化,强化学生的数学知识应用意识。
在设计数学实践活动时,教师要做好对接处理,结合学生生活认知积累,给学生提供更多实践操作的机会。实地观察、实物测量、数学调查、案例收集、数学实验等,都属于数学活动训练内容,教师要对相关活动做创新设计,设置更多研究任务,提出更多活动要求,提升活动品质,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数学实践活动内容丰富多彩,教师组织形式也要体现人性化,凸显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在延伸训练设计中,教师要做创新尝试,提升教学适配性。
教师要紧密贴合数学学科阶段性教学的重点、难点知识展开实践活动延伸训练,引导学生更加深刻地认识、理解数学知识,拓展学生数学学习的思维深度。例如,在学生学习了“百分数的意义和写法”后,教师要抓住课堂教学核心要点,设计生活实践训练活动,要求学生在课后观察生活中常见食品的外包装,找出其营养成分表中的百分数,分析这些百分数的具体意义。与学生日常饮食联系密切的实践活动布置,显然要比枯燥的习题训练更符合学生的兴趣。从学生的反馈情况来看,绝大部分学生能找出多组食品外包装中的营养成分表,并根据百分数大小正确分析出其中的营养成分有哪些、含量有多高。借助实践活动延伸训练,学生对百分数的意义、写法、读法都有了更加全面的理解。这不仅及时有效地巩固了学生的数学课堂知识,加深了学生对数学概念的理解,还为生命健康知识的渗透创造了有利条件,有助于培养学生平衡饮食、注重健康的生活意识,达到一举多得的实践活动教学效果。
例如,在教学“条形统计图”的内容时,教师可以先对统计、条形统计图等概念做解读,利用多媒体设备展示案例,结合案例做分析,对数据收集、数据处理、数据展示等进行对应解析,然后给学生布置课外统计任务:每一个家庭都有生活开销,对家长进行采访,收集最近半年来的家庭开销信息,对这些数据做处理,以月份为单位,建立统计图,准备参与班级展示活动。在成果展示环节,教师要对学生的统计图设计情况做评价,推出一些优秀作品进行重点展示,并让学生做经验介绍。学生结合自己的操作经历,介绍操作过程和制作方法,课堂学习交流氛围逐渐建立起来。教师有创新拓展意识,给学生提供更多训练机会,成功激活学生的探索热情,这无疑是最有价值的训练设计。
小学数学学科中包含丰富的实践性内容,教师以活动形式推出教学任务,组织学生在实践体验中进入学科学习,能够提升学生的学科认知能力。同时,教师要做好活动设计和组织,为学生提供实践操作的机会,满足不同群体学生的学习需要,使学生在操作中完成认知成长,培养良好的学习意识和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