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彭玉梅
在小学阶段,音乐课程是对学生的音乐素养及审美能力进行培养与提升的重要课程,也能对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起到一定的推动作用。在小学音乐课堂上,教师要充分利用图谱教学的直观性及简便性,帮助学生进一步掌握与理解相关音乐内容,从根本上促进学生音乐素养的提高。基于此,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根据自身的教学经验对图谱的价值以及选择做出符合学生定位的正确判断,并且要引导学生对图谱内容进行赏析,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和进步。
形象性图谱主要是依据音乐作品自身的特点,寻找切入点,以便于与学生更为顺畅地沟通与交流。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充分分析作品的特点。以《小燕子》这首作品为例,在教学中,教师可以先与学生交流小燕子的肢体动作、飞行动作等,然后通过“小燕子”音乐图谱的绘制,让学生感受作品中所体现的迎接春的喜悦的特点。教师通过这种生动具象的图谱,能够拉近音乐与生活的距离,加深学生的理解,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感知能力的提升。
线条性图谱最显著的优势就是能够将作品的旋律变化充分展现,较适合舒缓的作品[1]。以《虫儿飞》这首作品为例,与其他小学阶段的音乐作品相较而言,它的特点就是柔和、清纯。对于整个作品中较为舒缓的部分,教师就可以利用线条性图谱。由于线条性图谱本身具备绘制方便简单的特点,教师可以让学生一起参与制作,以便于加深学生对图谱的了解与掌握。
图形性图谱的特点就是简单易懂,多采用圆形、螺旋形、三角形以及箭头等图形来完成图谱的绘制。学生通过图形性图谱不仅能够清楚地感知作品中情感的变化,还能够直观地感受到音乐的韵律。在小学阶段,许多音乐作品都可以用图形性图谱的形式来表达。
图谱教学是通过一定乐谱符号与图形的结合,反映音乐歌曲的音调以及情感起伏变化的教学方式。图谱教学的应用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了解音乐价值,提升学生的音乐学科核心素养。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利用图谱能够使抽象的音乐变得更加直观,有助于加深学生的理解。同时,教师在课堂上要明确“艺术来源于生活”的道理,这是因为许多优秀的音乐作品都是以生活环境中常见的元素来呈现的。需要注意的是,小学阶段学生的理解能力及认同能力都十分有限,无法对一首歌曲或乐曲所表达的情感透彻理解,他们所能够观察到的仅仅是几句歌词,无法掌握整首歌曲所表达的内涵。在小学阶段,学生的思维方式以及表达方式都是十分简单的,不具备所谓的音乐鉴赏能力。因此,教师在开展音乐教学活动时,一定要选择合适的教学手段及教学方法,帮助学生更加充分地感受音乐的节奏,了解音乐所表达的情感。而图谱教学的应用就能在这个过程中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它能够使学生在倾听音乐的同时,了解音乐所表达的情感及主旋律,使学生的视觉及听觉完美结合,进而促进学生音乐素养及审美能力的提升,符合小学阶段学生发展的规律[2]。
在进行唱歌的教学过程中,教师首先要辅助学生对歌曲的内部结构进行了解,逐渐培养学生对歌曲进行分析的能力与习惯。这时,图谱的作用就充分地体现出来了。在使用图谱时,教师无论选择旋律图谱、节奏图谱、声势律动图谱,都能在一定程度上将歌曲的内部结构充分体现,有利于加深学生对歌曲内部结构的了解。其次,教师还需要进一步提高学生演唱时的音准掌握能力。音准的培养对于学生音乐课程的学习来说是十分重要的,这也是教师教学的重难点所在。
要想让学生对唱歌的音准有良好的把控,教师不仅要让学生多听多练,还要帮助学生了解每个音符之间的关系与距离。而旋律图谱对于学生音准的掌握起到了重要的作用。旋律图谱在呈现的过程中,能够将音的高低起伏以及距离体现得更加生动,对学生演唱能力的提升以及音准的提高都有极强的辅助作用。教师要将唱歌教学活动设计得更加丰富。例如,对于小学低年级的歌唱教学,教师可以让学生跟随音乐的旋律进行律动。音乐教学中的舞蹈律动图谱、节奏图谱以及声势律动图谱等在设计时都有很强的节奏感,能够使学生在活跃的氛围中进行歌曲的学习,用肢体感知音乐,让学生的肢体变得更加协调,使教学活动变得更加丰富。
图谱教学的应用是十分有助于学生累积音乐欣赏经验的。在进行欣赏教学的过程中,教师一方面要帮助学生理解、欣赏作品中的重难点,发挥图谱辅助教学的作用。在师生的双边教学中,为了促进教学目标的高质量完成,教师一定要充分地发挥图谱教学的作用。在欣赏教学中,图谱能够使音乐作品有更加形象化及具象化的体现,也能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音乐作品。在解决重难点问题时,图谱的作用也十分显著。例如,教师可以通过情境图谱让学生更快地进入对音乐作品欣赏的想象,让学生更好地体会音乐作品所表达的情感。另一方面,教师要帮助学生进行音乐作品的记忆。教师充分利用图谱进行教学,有助于帮助学生记忆音乐作品。在课堂上,师生双方可以一起对整首音乐作品进行细致的分析与欣赏,在对这首作品有了一定的了解之后,就可以根据图谱进行音乐作品的记忆。这种方式可以使学生通过图形联想到音乐作品的节奏与力度等音乐要素,同时也能够让学生根据图谱进行音乐作品结构的记忆。
音乐的综合活动所涵盖的范围是较为广泛的,如情景剧表演、歌曲演唱表演以及童谣的演唱等都属于音乐的综合活动范围。而在图谱教学中,被应用最多的图谱就是情境图谱及律动图谱,这与音乐综合活动中各种表演活动的展示十分契合有关。由此可以看出图谱在音乐综合活动中的重要作用。一方面,图谱教学有助于学生在综合活动中进行自主探索。对使用图谱的活动进行观察可以发现,与未使用图谱的活动相较来说,图谱在音乐活动中的恰当使用,能够使学生在活动中进行有秩序的自主积极探索。另一方面,图谱的使用有助于辅助音乐活动的顺利进行。在活动过程中教师对图谱进行了充分的利用,使整个音乐活动的流程变得更加清晰,需要教师进行解释的部分变少,学生能够尽快适应活动流程。尤其是在双声部合作以及大型器乐演奏活动中,图谱的作用是十分显著的。
在小学音乐课堂上,加强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与交流是保证课堂教学质量的关键所在[3]。在实际的音乐教学中,教师要不断探索与发掘优秀音乐作品中有价值的内容,然后通过课堂上的交流与互动,充分展现音乐的价值,从而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兴趣。同时,教师也要将图谱教学这种方式进行充分利用,依据图谱这种具象直接的表达方式,加强与学生之间的互动交流,进而了解学生在音乐学习过程中的薄弱环节,如不擅长歌唱等。在了解学生的不足之后,教师就可以采取较为灵活有趣的形式,引导学生开口唱歌,并在学生演唱后及时地予以肯定和表扬,增强学生的自信心。此外,教师在教学时也要及时提醒学生注意音调与风格的转换,以及自身情绪的变化,进而促进学生音乐素养的提升。
音乐课程中的鉴赏对于小学阶段的学生来说是有一定难度的,而教师如果想将音乐的鉴赏变得较为简单,就要及时引入图谱教学这种方式,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音乐作品。在教师的图谱教学引导下,学生能够及时地了解作品所展现的节奏变化、旋律起伏以及语句的选择等关键音调信息,同时也能够加深对作品情感的理解。在小学音乐课堂上,教师通过与学生的互动交流能够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对于教学质量的提升以及学习效率的提高都有一定的推动作用。在这种良好的课堂氛围中,教师可以采用填空式教学的形式,引导学生进行图谱的绘制。在给学生讲述相应基础知识后,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创造图谱,加深学生对音乐内涵与价值的理解。
此外,在学习绘制图谱时,学生不仅可以迅速找到乐器的体音、演唱者的体音以及自然的体音等不同的声音元素,还能够对一首作品的整体节奏进行及时了解与把控。这说明图谱的绘制对于学生视觉、听觉等感官的发展起到充分的调动作用[4],促使学生由被动的听转变为主动的听;从被动地听取教师的诉说与讲解转变成为自身积极主动地探索;从模棱两可到了解、掌握、精通。这些恰恰说明,学生在图谱教学的影响下,其视觉感知能力及听觉接收能力在不断地提高,这对学生音乐课程的学习起到的促进作用是非常明显的。
在小学阶段进行音乐作品教学的过程中,图谱比语言更具有力量。教师通过对合适图谱的选择与利用,能够让学生更好地了解音乐作品,进而促使学生与音乐作品之间产生情感的共鸣。在小学音乐教学活动的进行过程中,教师的目的之一就是丰富学生的情感境界。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让学生对相关的音乐作品形成一定的情感认知,进而提升学生的鉴赏能力。图谱教学的充分运用能够更好地辅助教师开展相应的音乐活动,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且图谱自身具备表现力强、直观具体等特点,在学生需要进行作品情感体验与感受的时候,可以营造出一定的氛围与意境,帮助学生了解音乐作品中的节奏起伏及情感变化。
例如,在小学阶段,学生会学习《外婆的澎湖湾》这首作品。这首歌曲所展现的情感是对亲情的珍惜以及对故乡的思念。教师可以将图谱中的音符比作一滴滴眼泪,传递出整个作品所展现的思乡思亲之情。图谱教学这种方法主要就是调动学生的感官,通过对学生自身视觉与听觉的利用,让学生用心地体会音乐作品所表达的情感、体会音乐的真正魅力,让学生跟随音乐进行身体的律动,引导学生进行图谱的绘制,以激发学生的音乐创作思维,促进他们相应音乐创作能力的发展。图谱教学在引导学生进行音乐学习时,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生动、直观、形象的音乐图谱,不仅可以有效地帮助学生理解作品的情感,把握作品的节奏,提升学生的音乐素养,还可以推动教师高效完成音乐教学目标。
综上所述,图谱教学在小学音乐课堂上是十分适用的。图谱教学从音乐作品的视觉设计角度出发,将其与音乐作品的听觉感知相结合,使得小学阶段的音乐变得更加具体直观,十分有利于学生的理解,同时对于教学过程的优化也能起到非常重要的促进作用。在小学阶段的音乐课堂上,教师要不断进行图谱教学的实践探索,以便于解决音乐教学中面临的各种重难点问题。在进行教学的过程中,教师也要明确图谱教学能够帮助学生更好、更深刻地感受作品中的音乐性质、节奏、情感及情绪等,提升学生自主探索音乐作品本质的意识,调动学生参与音乐教学活动的积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