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李璐琳(长沙市南雅中学语文教师)
文章用白描的手法描绘了一双长满茧皮、无法伸直、粗糙硬实的手。通俗、直白的细节描写符合赵树理的创作态度——“因为写农民,就得叫农民看得懂,不识字的也能听得懂”。正是这样一双变形的手,却异常能干、灵巧。两相对比,展现出一个勤劳的农村老人形象及其崇高的精神世界。正如雨果所说:“畸形靠近优美,丑怪藏在崇高背后。”
这双套不住的手展现了一个社会主义农民形象和其精神面貌。陈秉正有着许多农村劳动者共有的动人品质:第一,充满干劲,绝不服老。虽然年已七十六,但干活麻利,精力旺盛,斗志十足,主动要求为社会主义建设贡献力量。第二,耐心指导,严格要求。在教学工作中,不但定规矩而且教架势,不仅言传而且身教,随时进行一丝不苟、耐心细致的指导和教育。第三,热爱劳动,敬业奉献。陈秉正的儿孙为了保护这双手,给他买了一副手套,但他却不愿享福,甘心奋斗,甚至在忙碌中弄丢了手套。这双与众不同的手之所以套不住,是因为他有一颗为革命事业奋斗而闲不住的心!
陈秉正处处关心集体,时时服务他人。拥有这双充满力量而不知疲惫的手的他,其实是千千万万个平凡而崇高的社会主义劳动者的写照。陈秉正的形象展现了我国劳动人民对劳动、集体的光荣感和归属感。作者借此热情地歌颂和赞美了劳动者。文章把具有宏大社会意义的主题浓缩在一个篇幅有限的小故事中,寓大于小,以小显大。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和民族复兴的大业也离不开新时代劳动者的拼搏奋斗。如何崇尚劳动、尊重劳动,懂得劳动最光荣、劳动最崇高、劳动最伟大、劳动最美丽的道理,这篇《套不住的手》可以给我们很多启发。
思考点睛
陈秉正对周围的青年人说:“是叫你们学成我这手,不是叫你们长成我这手!”这句话有何内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