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 睿
(新疆博乐市教育局 新疆 博乐 833400)
现阶段,尚不清楚小学数学日常教学中的问题情境教学方式是否可以认为是一种非常实用的教学方法。在应用该方法于课堂的过程中,教师会将复杂的数学问题简单化,为学生创建符合相应问题的情境,提高小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积极性,有助于小学生基础知识和技能、应用技能的全面提高。但是,坦率地说,现阶段的小学数学教学方式还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教师必须根据真实的教育情况,运用科学合理的教学方法,全面提高数学教学的效率和质量。
1.1 概念。简而言之,问题情景教学就是教师根据问题的设计将学生分组,最后鼓励学生自己探索和解决问题,然后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习新的数学问题解决技能,加强数学思维,也称为探索式教学模式。
1.2 特点。
1.2.1 探索性。问题情境教学方法在某种意义上可以理解为一种探索性的教学法,因为一切都是通过课堂上的问题发生的。因此,学生在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获取和掌握新的数学知识。因此,这种教学方法具有探索性。
1.2.2 互动性。制造一个问题情境不仅需要老师仔细研究该问题及相关的知识,还需要老师清楚学生的数学知识的掌握情况。在教学的过程中,老师可以通过要求学生在课堂上分析和解决问题。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和学生之间必然会进行沟通和交流。所以,问题情境教学方法也具备互动性[1]。
1.2.3 趣味性。问题情境教学方法能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热情,尤其是在不断探索地学习过程时。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学生将面临许多关于数学学科的未知问题,这就使得整个学习过程非常有趣,充满了趣味性。
1.3 问题情境教学法的应用价值。问题情境教学法是基于问题的学习和情境的有效结合。根据相关资料表明,应用该方法的重点是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通过科学设计问题和创建情景,学生可以学习、分析和探索。随着素质教育理念越来越深入人心,将基于问题的学习方法引入中小学数学教育就显得尤为重要,这不仅促进了小学生数学思维的逐步发展,也有助于提高小学数学教学的趣味性、吸引力和有效性。由于问题情景教学法也存在一些问题,教师可以通过科学地设计数学问题,使整个教学更有趣,也可以深入挖掘和整合小学生需要掌握的数学知识,有助于小学生数学思维的发展。例如,设计“同一个问题的多个解决方案”的问题,这个问题就对小学生逻辑思维的发展和发散起着重要作用。基于问题的学习本质上仍然是一种学习方法,因为它可以包含多种学习方法。换言之,该方法应适用于以小学生实际情况为基础,重点发展小学生数学思维甚至加强数学基础的问题型学习。基本上,问题情境教学法已经可以应用于教育体系,这个过程也需要教师对该方法进行详细研究以及系统设计和应用,改变教育观念,创新教育形式,积极推动问题情境教学法在教育体系中的发展。
2.1 教师忽视了问题情景的真实内涵。翻转课堂应用已经流行起来,但实际上课堂设计过于强调问题的设置,导致学生在问题中反复思考,没有时间去反思,而独立的问题场景会削弱学生各知识的联系。教师对所讨论问题的情景的设定过于关注,但由于他们没有意识到知识是课程的核心,学生缺乏系统的导向,致使所学习的知识无法得到及时的巩固,学生无法掌握知识和了解知识之间的联系,这不符合教育的基本意义,最终的结果也必然时无法实现翻转课堂的教学目的。
2.2 问题情境趣味性较差。学校心理学家认为,在学习活动中对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可以使大脑和各种学习感官进入高度活跃的状态,提高对信息和知识的感知和理解能力。然而,现阶段我国大多教师忽视了问题情境的趣味性,仅仅依靠过去的知识创建情境,忽视了小学生的知识水平和生活经验,使得问题情景的设定过于简单和枯燥,严重缺乏趣味性,无法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
2.3 问题情境的设立的不合理。教师在创建问题情境时使用现实世界问题的最佳和最简单的方法是让学生参与问题的讨论,并为学生传授生活经验。但事实上,并不是所有的问题情景都是现实的、有效的、值得研究的。当今教师的问题情境设定存在问题。例如,在不适合数学教学的情况下创建场景,或设定问题情境时忽略其功能性和有效性。在这种情况下,学生表现出毫无兴趣,对问题情境不理解。
2.4 教师教学过于形式化。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问题情境教学法在各个教育领域的日常教育中变得非常普遍。通常,教师在引入问题情境教学方法的过程中,强烈坚持将数学问题情景的创建与学生的生活环境教学融入,但实际上教师的教学方法和技能还是过于形式化,无法真正实现课堂教学的目的,使得数学课程缺乏明确的教学任务,对数学教育的发展具有一定的阻碍作用。
2.5 重点不突出。新课程改革后,义务教育对教师的要求更高了,问题情景教学方法很快就应用到中小学数学教学中。然而,在创建情景学习的过程中,很多小学数学教师可以巧妙地激起学生的学习欲望和热情,通过将情景其融入学生的日常生活中。但是老师们忽略了另一个问题:如何将生活化的问题与数学知识结合起来?事实上,无论什么问题,重要的是回到教科书,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枯燥的学科内容。
2.6 思维不深入。大多小学数学老师认为最好把小学问题简化,让学生可以马上答出。小学生对问题的思考没有中学生那么深,但这并不意味着要求老师设置非常简单的问题,不用小学生进行深入的思考。另外,有些老师没有以学生的真实情况为出发点,他们设定的问题情景完全超出了小学生的理解。造成这两个问题的原因是,教师并没有深入思考如何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创建问题情境,仅是流于形式[2]。
3.1 教师没有树立正确的“问题情境观”。问题情境观是指根据学习目标的要求,在小学生的理解范围内有选择地创建特定问题。这并不意味着所有的课堂都要求创建问题情境,小学教师必须树立正确教育的观念。教师的教育应当专注于学生的成长,提供有意义的教育,以支持小学生的整体发展。作为教师,我们不应该利用问题情景教学方式来获得学位、成就和薪水,我们要从学生的角度为学生提供积极地、具体地帮助和引导,不要落入非平民、非教育或功利主义教育的陷阱。在一个采访中,对于我的某个问题有些老师的回答是“创建情景是有必要的,学校要求检查嘛,要响应新课改的要求嘛等等。”对于一些教师来讲,问题情境教学方法是一种简单的手段或模式,他们并没有意识到该方法的价值,无法对学生的整体发展起到一个积极的影响。
3.2 问题情境教学的目的性被歪曲。根据实际情况来说,小学生学习的数学知识更接近现实生活。数学知识具有抽象性,小学生的认知发展尚未成熟。在这个阶段,学生具备简单的逻辑思维能力,但思维活动仍然局限于生活经验和日常的事物。因此,在数学课上创建一个贴近孩子日常生活的问题情境是非常重要的,这有助于小学生理解他们正在学习的内容。明确提出教师要创建问题情境的目的是为了提高数学教学质量,提高教学效果。在教学过程中创建通俗易懂的问题情境可以激发小学生的学习热情,加强学生的想象力和创建力,培养独特的思维方式,并有助于数学思维能力的发展。
3.3 教师对问题情境和数学性质的关系理解有偏差。人的行为是人的意识的表现,对一件事有什么样的理解就有什么样的行为。教师在课堂上创建的问题情境与数学性质存在一定的偏差,反映了教师对问题理解的多样性和对数学本质的不完全理解。小学数学问题情景中的既包括问题,也包括“情”和“境”。问题情境教学模式的应用目的是把学生带入数学知识的海洋,激发他们思考问题的兴趣,让他们参与头脑风暴。即使是非常简单的问题也创建具体的情境也会让它们并不枯燥,增强情景的趣味性和互动性,影响学生的学习情绪,使学生积极、思维清晰地回答问题,快速而投入地进入问题情境。数学的独特性表现在知识内容的独特性、逻辑结构的二重性、内容呈现的直观性和真实性。夸美纽斯把直觉作为教育的基本原则。小学数学知识易于同化并与小学认知取向相适应。因此,教师可以自己创建创新的问题情境呈现给学生。当小学教师真正了解数学的本质和问题情境的重要性时,他们就会创建出有效的问题情境。
4.1 增强教师的情境意识及运用能力。如果应用问题情境教学方式是当前教学的基础,那么教师的情境意识及运用能力就是优化问题情境教学方式的关键。为进一步优化小学数学问题情境教学,教师必须理解和深刻理解该方式,积极转变观念、明白问题情境的意义和价值。其次,教师要充分利用各种教学方法,不断提高领导能力,增强情境意识,促进学生学习和发展。在当前的信息时代,教师们要不断提高他们的信息意识,并利用PPT程序等多媒体技术来完善和充实课堂教学。例如,在教学几何图形的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设置问题情境来提高学生的几何感知和空间想象能力。为实现这一目标,教师一方面要不断提高教学技能,另一方面要通过其他方式的结合加强自身的情境意识和应用能力。此外,老师也可通过参加会议交流、科学团体培训和研究来提升自我。
4.2 融入兼具趣味性和针对性的问题情境。在小学阶段,学生仍处于从图形思维过渡到抽象思维的关键阶段。同时,由于小学生的个性特点,坚持思考可以培养他们的长期专注力。因此,在解读抽象复杂的数学知识的过程中,教师可以结合兼具趣味性和针对性的问题情境,提高学生参与的兴趣和热情。而且,问题情境的设计与学生的现实生活密不可分,因为数学是一门大学科,与生活方式息息相关。例如,在讲解四次数学运算的基本数学时,教师结合学校最近组织的体育比赛,创建更贴合生活的问题场景,问:“我们班级得了多少奖?”“我们班在打扫卫生时发现了多少个瓶子?”等各种其他问题情境,鼓励学生深入思考。此外,教师还可以创建问题情景,培养学生的数学建模思想。例如,通过多媒体的方式展示几何图形,呈现数学知识的要素,可以引导学生在解决问题的同时不断进步和深入思考。例如,通过问题情境的创建,不断引导学生进入深度思考,老师问学生“在生活中你看到的轮胎是什么形状的?锅盖是什么形状的?”等等问题,联系学生的日常生活,加强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
4.3 问题情境应贴近小学生生活。当教师创建问题情境时,他们必须专注于将问题情景与学生的生活经历和思维水平相结合,这样课堂上教授数学知识才能让学生真正吸收和掌握。以《小数的初步认识》为例,教师可以向学生展示课本12.68元、食物31.60元、衣服6.50元、篮球103.00元等一些物品的价格,为学生创建一个贴合生活实际的问题情境。然后,询问学生如果一个产品的价格是31.60 元、6.50 元或 103.00 元,并且去除了小数点最后的0,那么它的价格是否会发生变化;删除了价格中间的0,商品的价格是否会改变。因此,创建贴合实际生活的问题情境,可以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通过聆听老师的解答和结合自己的思考,学生可以体验到学习数学的乐趣[3]。
4.4 针对重难点问题设置教学情境。在明确问题情境所包含的知识的过程中需要权衡取舍。如果大多数小学生都明白这个问题,但老师仍花大量时间营造学问题情境,既浪费了宝贵的教学时间,也无法有效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因此,需要根据数学知识的复杂程度创建有针对性的问题情境。例如,在学习面积的计算的知识时,教师可以使用基于问题情景的教学方法进行教学。首先,让小学生量出课桌、课本和黑板的长宽,然后分别问各个物品的面积。这样,学生可以很容易地理解面积的概念,根据自己的测量结果进行计算,并学习如何计算面积。在这种背景下,通过问题情境的方式描述重难知识点将有助于学生有效地理解抽象知识,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节省学生的时间,并获得更多的实践机会。此外,不仅可以提高学生对数学的兴趣,还可以让学生掌握数学思维和决策能力,从而获得数学知识,促进未来数学学科的发展。
4.5 以问题为导向,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在小学高年级阶段的数学知识中,难度高的知识颇多,学习难度比较大,学习时间有限,老师无法一一解答每一个问题,就需要学生在上课前完成预习,找寻自己不会的问题,然后找到各种假设的问题的解决方案,并根据每个假设进行更理性的思考和推理。当老师讲解这部分课程时,学生要更专注于听这一部分内容,看看解决方案是否适合,或者是否有其他简单的方式可以帮助解决该问题。例如,在教“计算物体的面积”时,要求学生会灵活地运用数学知识和具备比较强的空间想象力。所以,在上课之前,就需要学生先自我预习,明白自己不理解的点。教师在课堂上使用精心设计的问题来解决学生在课后面临的问题。教师还可以利用某种教学形式,通过多层次的知识分析来解决难题,让学生全神贯注,保持活跃的课堂气氛。
4.6 创设实践性问题情境。为了提高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教师可以在教授知识的过程中创建问题情境,指导学生进行团队合作。小组最好由5-8名学生组成,并应包括成绩好的学生和学习困难的学生,以便小组的水平平衡。例如,如果老师正在教“统计条形图”,老师可以首先将学生分成多个小组,然后将作业分配给每个组,让小组进行组内讨论。讨论结束后,每组派一名代表回答老师的问题。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努力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使他们能够积极参与小组讨论,鼓励学生动手、动脑、动口。而且,学生的实践技能也有助于加深对知识的理解,提高学生的学习质量。
4.7 情境引入要具有自然性。小学生融入教师课堂的水平不一,有的学生接受能力强,有的需要老师的详细指导。事实上,在创建问题情境时,教师必须确保情境引入要具有自然性。尤其是针对不同的学生,教师要保证全班同步进行,让学生在理解上保持一致,认知发展正常。因此,教师在创建问题情境的过程中,不能偏离学生的年龄、性格特征等因素。例如,要求小学教师针对低年级和高年级的学生应用不同的教学方法,以确保教学内容的相关性和自然性。例如,教师在教低年级的学生时,老师可以将材料以易于接受的形式呈现给学生。对于高年级的学生,教师多利用相对大量学生从以前的学习中获得的知识来创建情境,完成知识之间的连接。
4.8 情境对学生要具有吸引力。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问题情境的创建目标是以一种易于学生理解的方式向学生展示数学知识的概念。对于口头难以解释的知识,即使老师花时间解释,学生也仍不理解,也很难理解。在此期间,学生往往表现出对知识的不感兴趣,甚至厌倦。所以,提高教师创建问题情境的趣味性以及对学生的吸引力很重要。
其中,多媒体技术为学生提供了极好的学习机会。对于很多抽象的数学知识,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来帮助学生理解。例如,当老师正在教图形知识时,可以结合数学软件来演示各种图形。当然,教师可以使用数学图片以及任何方式向学生展示图形。特别是当学生指定三角形、正方形、长方形、梯形等基本形状时,教师可以借用生活中常见的事物来加深学生的理解。
为了让学生对图形有更深入的了解。数学图表软件提供了许多直观的描述功能。例如,一些数学程序可以改变空间图形的视角并放大屏幕。这对教师来说非常有用,尤其是在教授空间图形和三透视图的较难的课程时。基于小学生对形象事物的偏好,作者建议教师使用多媒体方法创建情景,增强情境教学模式对学生的吸引力。
4.9 强化启发性教学。问题情景教学法是一种高度整合和创新的教学方法。在应用过程中,要求教师必须不断地学习和研究,才能在该方面取得更好的成绩。但是,无论如何,在应用问题情景教学方法的过程中,“启发性”应该被视为一个重要的方向和目标,特别是因为小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较弱,专注力不强,缺乏独立思考、深入思考的机会。在引入具有启发性的问题情境教学法的过程中,主要重点是鼓励学生学习、探索和反思,以便加强他们的数学思维。
4.10 过程评价的融入。在教学过程中,创建的好的问题情境无法在期末试卷中体现。所以,教师应该把日常的教学活动融入最终评价,这使教师能够更广泛、更集中地了解学生的数学知识和数学思维能力。评估过程意味着,当教师开始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创建有效的问题情境时,教师可以将日常的学习活动和学生练习整合到他们的最终成绩中,并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知识的掌握情况融入学生的评价量表中。通过这样的方式,教师可以随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此外,也可有效促进学生在常规学习活动中的知识积累和学习主动性。
因此,本文针对当前小学数学应用问题情境教学方法中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推进小学数学教师进行情境教学。希望这能帮助老师深刻理解创建问题情境的意义,帮助教师找到有效的教学方法,从而真正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参与度,加深他们对数学知识的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