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乡村孩子的真实生活出发

2022-11-20 04:29章建升吴丽明刘勇武樊旭彪田湘潇
中小学校长 2022年7期
关键词:缙云县课程学校

□章建升 吴丽明 刘勇武 樊旭彪 田湘潇

办好乡村学校,对乡村振兴、教育发展有着特定意义和价值。近年来,为推动乡村教育振兴和教育振兴乡村工作,浙江省缙云县教育局遵循 “追随儿童意愿,支持儿童发展” 的理念,坚守教育底线,以“从乡村孩子的真实生活出发” 为行动路径,鼓励乡村学校主体性和个性化发展,探索有乡村特质的未来教育。

一、缙云乡村教育的探索背景

(一)准确认识乡村教育的价值和地位

1.国家战略的需要和教育发展的必然

乡村学校振兴,一是国家战略之需。对乡村来说,教育既承载着传播知识、塑造文明乡风的功能,更为乡村建设提供了人才支撑,在乡村振兴中具有不可替代的基础性作用。二是探索未来教育之需。据预测,2030 年中国乡村学校依旧会有1700 万小学在校生,约有400 万初中在校生。[1]乡村学校不会消失。三是教育走向优质均衡之必然。2012—2021 年,我国义务教育在实现全面普及的基础上,仅用10 年左右的时间就实现了县域基本均衡发展。优质均衡教育要求乡村学校不再是简单追随、模仿城镇学校,而是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各有所长。

2.乡村教育有自己的优势和价值

乡村学校有很多自身的教育优势和亮点,值得挖掘和发扬。班额小,有助于关注每一个孩子的发展;资源多,乡村有着丰富的自然和人文教育资源。未来的教育应是具有乡村特质的,是更关注顺应自然,更强调遵循规律,更在乎人与自然、自我、他人、社会和谐共生的教育。

(二)缙云乡村教育探索历程

自下而上、自主摸索。以长坑小学为代表。长坑小学在刘勇武等校长的带领下,以 “新生活教育”为核心,实现了乡村小学办学逆袭。

多方参与,特色驱动。以城北小学、坑沿小学、章村小学等为代表。从2017 年开始,以留守儿童、务工人员子女、原生态农村学校等不同样态的乡村学校为试点,以“生活美育” 课程为驱动,募集社会志愿者、教育爱心人士和教育公益机构,共同开发乡土课程,推进项目化学习,努力从教与学方式的转变上推动乡村教育变革。

上下联动,抱团发展。以组建缙云县小微学校联盟为代表。2020年,由15 所学校组成的缙云县小微学校联盟抱团发展,形成行政保障、专家引领、社会参与、上下联动、共同助力的乡村小规模学校建设氛围。

多方共建,深度探索。以建立乡村教育振兴实验区为代表。县教育局与21 世纪教育研究院及致朴公益基金会共同筹建乡村教育振兴实验区。23 所乡村小学互助共赢,真正成为一个共同学习、互助成长、生态发展的团队。

(三)乡村教育振兴途径与目标

坚持追随儿童意愿、支持儿童发展 “一个理念”。反对替代主义、功利主义 “两个主义”,让孩子自主成长、自我生长。实现尊严、自信、自强、幸福 “四个梦想”:一是梦想所有的孩子都不会因为某门学科学不好、某项活动跟不上,而受到嘲笑、歧视,失去尊严。尊严是教育的底线。二是梦想所有的孩子都能在学校设立的平台中获得自信。自信是教育的关键。三是梦想所有的孩子,所有的努力都能够在学校里得到发现和肯定,获得自强。自强是教育的根本。四是梦想所有的孩子都能够在学校里找到快乐,体会到幸福。幸福是教育的最高境界。

二、缙云乡村教育的路径探索

缙云乡村教育的发展路径,主要从以下方面进行探索。

(一)保障底线

缙云县教育局明确提出学校办学要坚守三条底线,通过共创、巡查、支持等方式予以保障。

1.法律底线

认真学习贯彻实施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 等法律法规。只有守住教育的法律底线,依法办学,家长、学生、教育工作者才能真正从紧锁的镣铐中释放出来,心智得到自由,真正拥有工作、学习和生活的创造性、价值感和幸福感,教育也才能真正回归到 “人”。

2.道德底线

道德教育是教育的重要内容,道德的底线不能突破。教育教学行为应遵循社会的公序良俗,不能违背道德原则来追求所谓的教育目标,不能把投机视作教育手段。

3.规律底线

教育规律是指学生的身心发展和学习规律。党中央、国务院及教育行政部门出台的政策、法规、文件,都是教育规律的体现,全面贯彻和执行,这样教育就不会偏航。

(二)规范路径

我们以 “从乡村孩子的真实生活出发” 为路径,将学校与村庄、课程与生活、学习与成长融合。

1.学校与村庄融合

一是村庄即学校。聘请村党支部书记为学校副校长,带领村民用全村的力量办好学校。乡村有意义的场所,都是课堂。章村小学把菜园、茶园和家园都变成了课堂。所有德者、能者,都是教师。长坑小学聘请品德高尚的人、专业导游、婺剧爱好者、武术教练、技艺特长者等作为学校教师。乡村所有能让学习发生的事物都是课程。河阳小学把小导游、剪纸、棋类、婺剧、武术、美术等拓展课程开到了村庄里面,将村里的古祠堂、古建筑发生的有意义的故事都上升为课程。二是学校即村庄。校长任村党支部副书记,带着师生共同建设村庄,为乡村振兴贡献自己的力量。首先,参与乡村建设。如宫前小学有一个 “宫前的未来,孩子的村庄” 主题活动——学生代表参加村民代表大会,让孩子从小用自己的小手建设自己的村庄,成为新时代乡村振兴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其次,促进乡风文明。如2021 年10 月,全县24 所乡村学校一起做 “芳华” PBL 课程,鼓励师生走进村庄,通过交流、访谈,了解老人们的精彩人生,记录他们的 “芳华”,培养孩子的社会化情感能力,引导村民尊老、敬老、护老,形成爱老、助老的社会氛围,传承乡风文明。最后,助力产业振兴。如大源镇以 “大源馒头”为特色,大源小学就以建立 “馒头研究中心” 项目为驱动,探索基础教育、职业教育和成人教育“三教结合” 的实践。

2.课程与生活融合

一是课程即生活,让课程更有意思。孩子是感性的,他们更多是为了有意思而学习。章村小学的“设计心目中的校门” PBL 项目化学习课程,让孩子在畅想校门、寻找校门、展示世界校门、探寻门文化、设计校门等一系列学习活动中,提升学习的兴趣。二是生活即课程,让学习更有意义。从日常生活入手,落实国家课程标准,让孩子的生活、学习更有意义。

3.学习与成长融合

一是为自己内心而学。学习是一个不断寻求自我成长的过程,需要为自己特有的兴趣而学,为自己独特的思考而学,为自己亲身的体验而学,为自己独立的决定而学。城北小学让孩子自主申报和选择拓展课程。不仅让孩子学到知识和技能,更重要的是让孩子学会选择,观察自我,认识自我。二是为改变环境而学。我们要引导孩子从生活实际出发,为家庭、他人和社会做力所能及的事,改变环境,成长自己。

三、成效与思考

缙云县自开展乡村教育探索以来,已取得了些许成绩。

一是重新发现乡村教育的价值。缙云县教育局从未来教育角度和振兴乡村高度重新认识乡村教育的价值,激发了专家学者、教师等人士对乡村教育的重新思考,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乡村教育被忽视、被边缘化的倾向,乡村教育不再是 “被遗忘的角落”,赢得了21世纪教育研究院、省教育厅教研室等众多机构、部门的认可。

二是提升了乡村学校校长的领导力。在进行乡村小规模学校校长选拔时,缙云县教育局采用 “自我推荐” 和 “专业推荐” 相结合的方式,选拔了体艺专业教师7 人、市级专业骨干教师8 人、城区学校中层干部3 人,任小微学校校长。同时,推行 “自下而上” 的田野改革思路,鼓励广大校长从生活、课堂出发,改变可以改变的。在多个机构助力下,各校长的精神面貌焕然一新,对乡村教育充满热情。

三是改变了乡村教师原有的工作状态。教育实验吸引了一批骨干教师投身乡村教育探索,近年来,每年有30 多名城区学校教师主动到乡村小学支教。如2022 年3 月,致朴公益基金会牵头开展乡村小微学校项目化学习探索,在县教育局不作动员、不考核也不奖励、不作硬性要求(参不参与、以什么方式参与都由学校决定)的前提下,共计21 所学校42 位教师主动放弃休息时间,参与产出21 个项目选题(100%),目前开课率达到90.5%。过去乡村教师 “等靠要” 的状态一去不复返,大家定期开展线上交流和线下学习,从他律走向自律,自觉追求专业发展与成长。

四是激活了学生对生活和学习的热情。在 “从乡村孩子的真实生活出发” 的理念指导下,各乡村小微学校大胆变革教学方式,变空洞说教为 “做中学” “在体验中学”,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如致朴公益基金会联系专业设计师与章村孩子面对面交流 “心中的校门” 等诸多活动让乡村孩子大胆规划自己的未来,勇敢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全力去实现自己的梦想,真切理解学习的力量和价值。

五是激发了乡村学校的办学活力。通过与公益机构合作,校长师生的视野不断开拓;公益机构的敬业精神也深深打动和感染了教职工,激发了基层的积极性和内在活力。在多方参与下,学校办学思路更加开放、多元,村校关系融合密切,促进了乡村产业振兴、文明建设和文化发展,助力了乡村振兴。

六是助力了缙云县教育质量的整体提升。在乡村学校变革带动下,全县各中小学结合本地优秀传统文化特质,加强“一校一品” “一校多品” 建设,不断丰富教育发展内涵,大胆推进教学管理创新,进一步提升发展空间,为建设和谐美丽好缙云凝聚强大力量,有力促进了缙云教育质量的整体提升。

通过多年的乡村教育探索,我们积累了一些经验,也遇到了两个困惑。一是如何统筹各个角色,营造绿色教育生态圈。绿色教育生态是由学校、教育行政部门、家庭、社会等多方组成的。我们认为,教育行政部门是教育底线的守护者、教育方针的引导者和教育资源的整合者;社会力量如村庄、公益机构等是专业资源的补充者、教育创新的呵护者、师生发展的陪伴者;学校是教育方针的实践者、适性教育的担当者、儿童成长的支持者;家庭是美好生活的追求者、健全人格的保障者、多元发展的助力者。如何让各个角色的定位更清晰,形成共建机制,更好地协同助力乡村孩子发展,需要进一步完善和探索。二是如何制定有利于乡村学校孩子和学校成长的评价方案。知识技能非常重要,但仅以此来评价孩子是不够的,如何以更多关注尊严、自信、自强、幸福等生命成长状态的指标评价学生成长是值得探索的。

我们坚信,乡村学校是为乡村孩子而建,为乡村振兴而建。乡村学校是本地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者、乡村文化的中心、乡村振兴的引擎。乡村学校还是未来教育改革的探索者、试验田,天地广阔,值得耕耘探索。

猜你喜欢
缙云县课程学校
《ERP原理与应用》课程混合式教学改革探索
课程思政在组织行为学课程教学中的探索与实践
缙云:力促政府出台学前教育三年规划
A—Level统计课程和AP统计课程的比较
学校推介
缙云县团结小学
自行车的发明
I’m not going back to school!我不回学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