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晨真
(贵州省六盘水市第十二中学 贵州 六盘水 553000)
课改前,同为语言学科的英语和语文都不太重视对学生口语交际能力培养,教学重心放在书面表达方面,主要目标是应试。而当下,素养教育成为核心任务,作为语言实践运用的两个形式(口语和书面)之一,口语交际培养成为教学必须要有质完成的任务。口语交际虽与写作一样同为语言交流,但语法、词汇、语气等是存在差异的,这也使其与写作的教学内容、重心、目标、逻辑、方法等方面出现差异,且因为有母语和非母语的差别,语文的口语交际能力培养也与英语的口语表达能力培养有差异。而因长期轻视和忽略口语交际教学,教师在教学模式、策略、方法、思路上存在着系统性的能力、素养不足。当下的初中口语交际教学充满了“个性”和随机性,即,教师依据自己的分析判断、自身特质以及自己的理论去组织口语交际教学,没有成套的思路、模式。甚至,一名教师也可能存在着今天这样教、明天那样练的现象——这样,口语交际教学的质量、效率参差不齐且波动性很大。因而,有必要静下心来对语文口语交际的教学课型进行设计,以使口语交际教学系统化、模式化、标准化、有质化。要保证课型教学设计的质量,不能匆忙上马,而应先理清设计思路,再着手设计。
下面,就初中语文口语交际课型教学设计的思路进行探讨。
只有把握了课型概念及理论,才能知道课型教学设计在做什么、要做什么、要得到什么以及怎样做——有的教师认为“课型”的概念理解没有难度,很简单,就是“课程的类型”。其实不然,课型是一个相当复杂且繁琐的概念体系。从概念上,就有两种解释。一种就是上述的“课程的类型”,比如“口语交际”本身就是课型,与之相对的“习作”也是课型;另一种概念是指“课程的模型”。教学要系统化、规范化就需要建模,这种课型概念就是指给教学建立模型。从第二种解释上说,课型概念更接近于“教学模式”,但有差异,其框架性比教学模式更强。
这里要研究的是口语交际类别下的课型教学设计,即,已经有了课型分类,所以,课型设计重心应该是课程模型。但并不绝对,因为分类概念下的课型其实相当复杂,根据不同的分类依据,存在多种分类课型。比如以“口语交际”“习作”“阅读”为分类项的课型,是以教学内容、目标为依据分类;而从教学任务上分,则又可分为新授课型、实践课型、练习课型、自学讨论课型等。因而,在上级分类课型之下,又存在下级或多级亚课型。比如“口语交际课型”下,又可分为理论讲授课型、辨析讨论课型、模拟体验课型、实践迁移课型等。而这些亚课型因教学特质、目标等方面的差异,又应为其单独建立教学模型——可见,不精准把握概念是无法进行课型设计的。
此外,课型教学设计还需要掌握几个要点和原则。课型教学设计要体现几个要点:为什么要学(教)、学(教)什么、怎样学(教)、评价依据及方法。然后又要遵循几个原则:第一,系统性、完整性原则。所设计的课型(前面说过,重心是模型)一定有一个完整的体系框架,应包含所有所需的教学元素、亚型或环节;第二,程序性。仅有框架和元素还不行,这些元素必须有合理的逻辑次序。比如先学一定是第一环节、导入或讲授放在其后,而评价环节则通常置于最后或穿插于其他环节之中。如果将评价放在前面,显然不合理;第三,可操作性。别的教师也设计课型,不能直接借来套用。教师必须考虑两个要素,一是自身的主观、客观条件及环境等,二是自身的掌控能力或习惯等;第四,反馈性。教学设计的模型中通常少不了评价环节,这个评价环节不仅是给学生一个结果性定性,更应该对教学、态度、课型、方法等具有指导、纠正、发展意义。
理清了概念和理论,就可以进入下面的环节。
从技能素养上说,语文包括听、说、读、写四大要项。这四项能力各有各的学习重心、目标,也各有各的发展、习得规律,课型教学设计必须与对应的教学内容、目标相匹配,才能起到教育作用、达到教育预期目标。
设计课型前,教师需要认真分析口语交际的习得特征。
2.1 口语交际并不等同于“说”。口语交际是一种更宽泛的“说”的能力,因为交际是交互式交流,除了通过“说”来表达思想、观点、信息外,还需要通过“听”来获得信息和反馈。同为表达,需要信息接收能力,是口语交际与习作的区别。所以,课型设计中,应包括对学生“听”的能力的专项培养。
2.2 敏捷性。口语交际的表达在逻辑次序上基本与写作一致,除了多了一个信息接收环节,同样包括构思、转换(将思想信息转换为语言)、执行(通过口语或写作将语言表达出来)。但口语交际与写作有个明显区别,就是时效性。写作时允许作者进行冷静、独立地反复思考、设计、推敲、修改,而交际是即时的,有质量的交际不可能慢慢构思、反复推敲修改。所以,对学生思维以及口语机能的敏捷性有较高要求。因而,这也应该是课型教学设计需要关注的一个要素。
2.3 实践性。口语交际和写作都是语言的实践运用,二者都具有实践性。但口语交际与写作有区别——写作教学的终极目标是文字表达,但在当前的机制下,写作其实还包含着应试目标。而口语交际没有应试任务,因而口语交际的目标完全指向培养学生适应社会交往、人际交流的实践能力——这其实是初中口语交际培养的一个难点,因为初中生除了语言基础素养水平有限外,其生活、社会经验是严重欠缺的,缺少体验性的支撑。这应该是课型教学设计重点去解决的一个问题。
2.4 主题性。口语交际其实与写作一样有主题思想、情感态度。学生的三观符合社会的基本道德、价值观准则,才能保证与人正常交际,否则会受到排斥、抵触。因而,培养学生正确的思想品德、价值观,也是口语交际能力培养的一个内容。
2.5 辅助元素。与写作表达的另一个突出差异,就是写作的作者与读者通常不是面对面的,其要表达的信息完全通过语言文字传送。而口语交际是面对面交流,表达者可以使用表情、动作、体态、语气等来辅助表达,而且,这些辅助元素是必然参与表达的,即便表达者没有意识使用表情或动作。因而,课型教学设计中,还应该包含对学生表达时肢体、表情、语气等方面的有意训练。
在进行具体的课型教学设计前,还需要进行一项工作——明确课型设计的目标。有了目标靶向,才知道需要什么样的课型模型以及具体的方法、策略。
口语交际课型教学设计的目标当然是培养学生口语交际能力,但这只是总目标,不利于教师的具体操作。而且,前面已经分析,在口语交际这个总课型分类下,还有亚课型。而每一个亚课型的具体目标指向是有区别的。比如上面分析口语交际习得特征时,提到了分类细化的口语交际培养目标,如思维能力、思想品德、口语语法等——这些目标,才是具有可操作性的、明确的。基于以上对口语交际习得特征的分析,初中口语交际课型应至少包括听力训练、思维敏捷性及逻辑性训练、思想品德引导、口语语言特征及语法、肢体语言及表情等具体目标下的亚课型分类。其实,这也就意味着,口语交际课型教学设计的二级亚课型是以教学目标为依据进行分类的。而三级课型,则根据教学目标以课程模型为设计方向(下面探讨)。
此外,课型目标的设计也需要注意理性——即,要遵循前面所提到的可操作性原则。初中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处于较低层次,教育预期目标不应定位太高。比如试图将每名学生都培养成演讲家、播音员、主持人那样的表达水平(不排除个别有天赋学生能达到),这就不太现实。理性的目标应回避“拔苗助长”思想,本着循序渐进的思路。通常来说,以初中学生的现有口语交际水平来看,将目标定位在四个基础层次上比较合适。即,使学生在口语交际中达到言之有“礼”(用语文明得体、思想正确)、言之有“物”(会使用素材助力表达,不讲空话、套话或含糊不清)、言之有“序”(能快速理清表达逻辑顺序和因果关系,说话尽量避免“颠三倒四”)、言之有“节”(表达简洁明了,不拖泥带水)。初中生能达到这样的口语交际水平已相当不易。目标定位过高,课型教学设计就会偏于“务虚”,其教学目标预期也很有可能踏空。
完成了上述三项理论奠基、课型教学内容分析、目标设定工作之后,课型教学设计进入实践环节。依照由大到小、由整体到局部、由框架到细节的逻辑,首先是构建课型教学实践模型。根据口语交际的习得特征、目标以及课型设计需要遵循的原则,教师可以重点关注以下几个课型模型。
4.1 讲授型。这个课型主要是教师系统地、有规划地向学生讲授什么是口语交际、口语交际的意义和作用、口语交际需要掌握的技能和知识储备以及口语交际中使用语言与书面语言的区别、口语交际中使用辅助“语言”等等,先使学生建立口语交际的概念、了解其应用场景以及初步从理念、概念上对口语交际的技能(需要学习和掌握的技能)进行掌握。为后继的训练、提升打下思想和理论基础。
4.2 价值型。价值课型的主要作用只有一个,就是通过某种方式使学生体验、认识到进行口语交际能力学习、训练的意义、作用和目标。通过这个课型引导学生建立学习驱动,使之积极、主动、自觉地跟随老师进行口语交际学习和训练,以保证教学质量和效率。价值课型,其本质就是激趣、驱动和习惯养成。
4.3 训练型。口语交际的训练课型,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演讲、主持式交际的课型,另一类是互动交流式的课型。前者是训练学生单向口语表达能力。如自我介绍、演讲、主持等。后者是训练学生交互式的口语表达能力。因为口语交际教学的目标是实践,所以,这两种训练课型的模式都应以模拟实践场景或实践任务为主形式。训练课型是口语交际教学的重心,是学生建立、发展口语交际能力的主课型。
4.4 存疑型。即,教师给学生提供案例,或者是学生自己提供交际实践案例,然后大家对这些案例进行分析。重点是提炼交际案例中的亮点、优点(值得学习的),并总结其方法、技巧,迁移为自己的表达能力;发现案例中的问题,提出质疑,然后和同学、教师一起进行研讨,提出改正、优化的建议、举措,然后进行优化表达练习。存疑课型,又可以称为讨论课、合作课、自主探究课——其区别主要是课型具体方法、流程(即,下面探讨的结构和方法)。无论怎样称谓,这种课型的主要作用是起到巩固、深化、内化作用。即,引导学生将学到的理论以及训练中的体验、感悟进行提炼和升华,从而使口语交际由了解、感知、经验上升为素养、能力。
模型是框架,课型教学设计具有可操作性还必须有具体的内容。也就是教学模型的部件。其实,教学模型与教学结构之间,是“骨与肉”的关系。仅有“骨架”,教学无法真实实践,而“有肉无骨”,则教学缺少系统性、逻辑性、条理性——对教学来说,可以将这个课型模型的结构部件直接理解为教学环节。前面分析,课型教学设计要遵循程序性原则,而程序性的体现,主要就是通过环节设计来实现。其实,教学环节无非就是常用的几种,在不同模型下,略有取舍或创新。一般包括先学、导入、主体讲授或训练、检测、巩固、评价等。通常,评价环节是不可省略的,而其它环节,则根据具体课型模型的特征和需求而灵活、理性设计。比如讲授课型,如果教师直接进入主体讲授环节,学生的思维和情感就可能跟不上或不集中,所以,最好或必须设计一个导入环节以引领学生的情感、思维。但讲授课对课前先学的依赖度不是很高,教师根据实际可以省略先学环节;而训练课型,由于多采用模拟或实践法,先学的作用也并不突出,但在训练前需要有一个准备环节。如分组、创设情境、布置任务、分配角色或演讲前的创作等。其他课型也是如此,要根据内容、目标、特征、需求对环节进行取舍,并对环节有所侧重。
有了课型的“骨肉”之后,课型教学设计的最后步骤是方法设计。方法是课型设计的“末节”,但却是课型付诸于实践的关键。没有方法,上述所有理论、模型、环节都只能停留在理论层面,无法执行并取得最终教学效果。因为本文主要是探讨课型教学设计的思路,而且教学方法具有灵活性、创新性和自主性,教师根据实际需要以及客观条件等因素灵活设计即可。这里就不再展开探讨。比如口语交际情景训练,可以是情景剧排演法,也可以是交际即景情境法,还可以是主题演讲法等。而评价,则可以是教师评价、学生互评、展示表演或比赛评比等。
以上,就初中语文口语交际课型教学讨论的思路进行了综合探讨。总的来说,口语交际与写作同为表达,但教学内容、重心、目标、逻辑、方法等都存在差异,因而需要先进行课型设计,然后再去考虑具体策略、方法。初中语文口语交际课型教学设计思路,可依照理论把握、分析特征、确立目标、构建模型、设计结构、选择方法这个路径。过程中,需要遵循系统性、程序性、可操作性及反馈性原则,并解决为什么学(教)、学(教)什么、怎样学(教)、评价依据及方法等要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