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小辉
(广东省广州市白云区永泰小学 广东 广州 510000)
近来,在我国素质教育的教学大环境下,教师在学生在德育上较为关注。一方面是对中华传统美德的传承,另一方面也是基于对学生综合素养培育的要求。对于学生来说,德育的学习不仅是对学生良好品德的培养,更是出于对学生长期发展以及其以后在社会中更好生活的考虑。本文主要以双减政策作为大背景,探究在小学教育中如何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德育,促进学生良好品德形成的同时,也对学生的综合素养能力进行培养。
“双减”政策是否会影响学生的实际学科知识的学习呢?这些问题逐渐成为了老师和家长的担忧,部分家长仍是会重视学生学科教学的学习,同时也就相对忽视德育的教育教学问题。这种错误的思想应该及时进行纠正,否则会影响小学德育教育的推行,也影响德育教育的效果。因此,我们要落实双减,认真贯彻德育先行的理念,首先要让家长全面理解“双减”政策的理念,班主任老师或者任课老师要及时给家长介绍学校各科目在落实“双减”政策的具体规划和内容,用客观事实的理念来降低家长的担忧。首先要让家长明确“双减”政策的合理性和科学性,是符合社会发展的需求,也是符合学生身心发展特点的,并不是毫无根据的空穴来风。只有这样,才能让家长和老师站在同一战线,共同促进“双减”政策的落实,从而促进小学其他课程能够高质量进行,促进小学德育课程能够达到满意的效果。
在这个过程中,班主任老师可以邀请家长进校园,组织家长进行座谈会,探讨德育教育的方式,探讨德育教学的案例,然后各个班根据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和知识接受能力,“定制”出适合学生的学科学习规划方案,帮助家长理解“双减”政策的必要性,家长和学校进行通力合作,促进“双减”政策的落地实施,既让孩子减轻负担,也让家长放心。同时,在面对“双减”政策之下,德育教师的要合理规划德育教学的各个环节,要让家长看到德育学科的重要性,也要让家长关注到德育的发展和变化,从而积极配合学校落实“双减”,绽放德育之花。
2.1 较为重视对学生的理论教学。当下我国正处于由传统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型的过程中,在对小学生的德育展开教学时,由于受到传统教学中重视学生理论教学的影响。小学教师在展开德育教学时,也更为注重对德育知识的教学,包括对德育历史、德育人物以及德育小故事的讲解,要求学生更多的掌握德育的理论知识,进而忽视了对学生的实践要求。同时,由于德育的考查形式也是为笔试。为此,在小学德育教学的展开过程中,教师与学生都没有进行良好的实践来对自己的理论知识进行巩固。这是我国德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之一,需要予以解决。在德育教学中将理论与实践结合起来的教学方式,才是符合当下素质教育对教师提出的教学要求的,也才是符合素质教育对学生德育学习的要求的。
2.2 忽视对学生学习成果的检验。在我国传统的教学中,有一个方面的缺陷,便是学校与教师会根据教学科目的在学生考试中的重要程度来,对于学生的科目进行划分,分为主科与副科在小学生的教学活动中也存在这样的情况,在以网络教学中,学校与教师对学生的学习科目分为主课,副科,是为了减轻学生的学习负担,使学生有重点地展开复习以及学习,但是在当下素质教育的社会大环境下,教育目的不但是培养学生对理论知识的掌握,更是注重对学生个人成长的关怀。为此,在小学德育的教学科目中,也应当注重对小学生学习成果的检验,通过对小学生学习成果的严格检验才能够促使小学生更加重视,在德育方面的学习,也更加能够使得德育科目带给小学生更多的知识以及对小学生的德行展开培养。
2.3 教学学习方面重视程度不够。在传统教学下,重视对学生展开理论科目的教学。德育科目的教学在传统教育模式中没有收到良好的重视。同时,由于德育可以与其他多种学科进行融合教学,小学教师在展开德育教学中,也更多的将德育教学转化为辅助教学,单单只在对其他教学科目展开教学时,顺便的提一下或是作为其他教学科目的辅助工具。这样的教学模式是不适合当下素质教育的教学理念与教学目标的。为此,在当下教学的大环境下,德育教学应当作为一门独立的科目,被重视起来。也应当为小学生德育的学习配备专门的教师,展开专业的授课、严格的检验等方式,来促进小学生德育的培养。学校、教师以及家长对小学生德育的重视程度,是促使德育教学能够良好发展的主要基础之一。由此,在当下素质教学的社会大环境下,小学生德育教学应当被重视起来,并且应该被严肃对待。
3.1 结合当下教育背景制定德育教学模式。我国教育对于德育的重视是源于在素质教育的大环境下教育部门倡导学生的综合能力培养和核心素养的提升。为此,在我国小学德育的教学活动展开中,应当注重对当下教育大背景的结合。根据教育部门所制定的教学目标以及教学要求来展开自己的德育教学,继而对自己学校的德育科目教学进行适当的调整以及改进。以此来使得学校的德育教学科目,能够跟上时代与社会的发展,助力学生更好发展。促使学校培养出符合社会和时代要求的新型人才。
首先,学校需要对教育部门的教学政策进行研究了解,并思考如何使中华传统美德与德育教学更好地结合。其次,需要召集学校的德育教师展开会议,讨论并了解学校教师对学生德育与中华传统美德结合的教学看法。根据教师的反馈以及意见,应当注重对本校实际教学现状以及教学目标的结合,通过建立良好的德育教学模式,来帮助小学德育教学更好地开展德育教学。同时,也能够促使学生在学习德育知识时,更多地对中华传统美德进行学习与弘扬。这样的教学方式能够促使教师在展开德育教学时,更加有目标有计划的展开教学。同时,也能够促进小学生更加有计划、有规律的对德育科目展开学习。
3.2 注重理论实践结合,促进德育教学发展。在双减教育的教学大背景下,学生课后辅导以及课后作业的减少,给予了学生更多的空闲时间。小学生可以在这些空闲时间中做自己感兴趣的事情。同时,小学教师在小学生的空闲时间里也可以更多地引导小学生展开实践活动。这样能够使得学生在学习中将理论知识与实践运用结合起来,以此来帮助小学生更好地对知识点进行掌握和理解。小学生对于德育知识的学习,也是需要时间来进行巩固与加深理解的。理论与实践的结合,能够促进小学生德育学习的更好地展开。
小学生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主要是基于小学教师对学生的引导。处于小学阶段的学生,在学习上尚且没有良好的规划能力,不能够自主地展开学习方法和探究。为此,小学德育教师应当给予学生适当的学习方法的引导,以此来帮助小学生更好的展开德育的学习。例如,在小学德育科目教学的展开过程中,小学德育教师想对小学生尊老爱幼的传统美德展开细致讲解时。首先,德育教师可以通过在课堂上采用多媒体教学的方式,为学生播放尊老爱幼的视频。以此来激发学生对“尊老爱幼”这个词语的理解。其次,小学德育教师可以组织班级学生进入养老院开展志愿者活动。引导小学生深入了解到养老院中老人的生活,并且需要对学生们讲解老人所做的贡献以及当下老人的生活困难等方面,以此来激发学生的尊敬心理。同时,在对学生展开完理论教学之后,结合实际引导小学生真正的对老人做到尊重与孝顺,不仅是对自己的长辈,更是对社会中的其他老人。理论与实践的教学开展,能够帮助小学生理解尊老爱幼不是单单的一句口号。它更应当被落实到实处,并且应当落实到实处。
3.3 注重学生学习心理,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处于小学阶段的学生身心发展尚未成熟,不能够自己主动地学习做出规划,也极其容易被有趣的事物分散注意力。双减政策为小学生争取了更多的活动时间,如何对这些时间展开分配,是小学生正在面对的一个问题。为此,德育教师在开展德育科目的教学时,应当注重对小学生学习心理的关注,以此来激发学生对德育学习的兴趣。
帮助小学生建立对德育学习的兴趣,能够促使小学生主动地开展德育的学习。例如,当小学德育教师在开展课堂教学时,应当注重对学生上课行为的观察与关注,以此来判断学生的学习状态。当学生表现出较为疲倦的学习状态时,小学德育教师应当暂时放弃对枯燥的理论知识的讲解,转而对采用故事、谈话等方式来调动起学生学习的兴趣,这样松弛有度的教学方式,能够帮助学生在课堂上轻松愉悦的展开学习。这样能够激发起小学生对德育学习的兴趣,并且教师可以适当地引导学生在课下时间进行德育知识的践行。这样将理论运用到实践中的教学模式,也是极其容易受到小学生的欢迎的。
3.4 德育优先,在德育课程中培养学生素养。在落实“双减”政策的过程中,十分重视德育素养的培养,教师要注重学生在德育课程中综合素养的培养,将德育的内容渗透在学生日常学习和生活的方方面面,既要注重德育的人文性,也要重视德育的工具性,要将二者结合起来。尤其是在德育课堂上,在班会课堂上,要突出德育的实践性,要积极引导学生关注生活,观察生活,将学生的德育生活和学习生活紧密联系在一起,从而在德育应用中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从而提升学生思维能力。
随着素质教育的改革和发展,越来越提倡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这是各科改革的重点和核心内容,同时也是“双减”政策改革的方向。这也就要求教师在教学设计的过程中注重德育素养的设计,要多设计和生活、实践相关的操作性内容。鼓励学生积极观察生活,从而得出自己的见解,形成自己的认知。给学生布置任务的时候可以更加倾向于让学生动手参与,比如让学生用视频记录生活,从而培养学生的洞察能力和思维创新力。总而言之,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要对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培养,既要兼顾共性,又要突出个性,从而培养学生的德育素养。
3.5 注重开展校园活动,为学生营造良好的文化氛围。德育老师要和班主任老师积极合作,为学生开办丰富多彩的校园活动,多借鉴其他模范学校的活动经验,例如组织学生编写校园童谣,绘制校园绘本等活动,这些活动不仅贴近学生的实际生活,更符合学生的兴趣,在此基础上不断创新,共同促进校园文化建设,在建设的过程中,号召广大师生共同参与,形成良好的文化共享氛围,从而帮助学生树立起良好的人生理想,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学生的德育素养。
合理利用板报墙报阵地,每月进行评比,加强班级文化建设工作。充分尊重、发挥学生作为班级文化建设的主体角色,合理利用板报墙报阵地,加强班级文化建设工作,让学生在板报墙报中尽情展现自己的知识才能。让学生“明是非、知美丑”的基础上,引导孩子们以“情”、“理”、“法”管理班级,充分调起学生主人翁意识,达到“自立”、“自理”、“自律”的目的。总之,班级是学生生活的重心,它是知识的集散地,是人格的熏陶地。重视班级文化建设,能够焕发在学生心灵的空间储藏着的大量的再生性资源——精神。班级文化是一门潜在的课程,它有着无形的教育力量,就象一句诗: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它的作用,就象这春雨一样。
3.6 家校合作,为学校德育发展服务。我校每年组织一年级新生学前教育。我们迎来一群可爱的小天使——一年级新同学。孩子们在家长的陪同下,心怀憧憬与期待,踏入校园。五颜六色的气球门,鲜艳可爱的黑板墙,干净整洁的教室,深刻感人的入学礼,阳光朝气的老师,满满地承载着对孩子们美好的期许。一切都是那么欣喜,迎接着欢快活泼的孩子们!从这一刻开始,他们将扬起梦的风帆,在求学之路上且歌且行。从幼儿园到小学,是生活、学习的一个大跨越,也是人生的一个重要转折点。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为孩子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打下坚实的基础,学校在一年级新生入学课程中精心设计了“学纪律,开好端”活动。一句句亲切的话语让家长们对孩子即将到来的小学生活充满期待与向往。同时成立家长委员会,加强学校与学生、家长相互联系的纽带和桥梁,优化家庭教育环境,努力实现学校、社会、家庭教育一体化,促进学生全面和谐发展。
在双减政策的教育大背景下,小学德育科目的教学不仅应当受到重视,更应当是结合学生综合能力和核心素养的培养与提升的教学目标,来对德育教学内容进行适当的改进。以此来帮助小学生更好地发展自身,同时,也是促进小学德育教学科目的有效教学的开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