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角》读后感

2022-11-19 15:00宋文博
百花 2022年9期
关键词:忆秦娥主角配角

宋文博

作家陈彦创作的长篇小说《主角》,讲述了秦腔名角忆秦娥跌宕起伏的人生,展现了大时代变迁下秦腔艺术的起起落落。读完这本书,秦音犹存,使人不禁想到戏如人生,人生如戏。我从三个方面分享我的体会。

一、从《主角》看每个人的“锤炼之路”

戏剧让观众看到的永远是前台,是舞台上的辉煌敞亮,而通过读书,可以看到幕后,看到所有人上台前的卑微与焦灼。《主角》里的忆秦娥,其实开始并没有做主角的自觉与意愿,她甚至屡屡打退堂鼓,准备回去放羊,或者给剧团做饭、跑龙套。对做主角,她是有一种天然怯场与反感的。但时势却把一个能吃苦的孩子,一步步推到了主角的宝座上,在这个过程中,有过新鲜刺激,有过懵懂茫然,有过身心疲惫,有过功成名就……她吃了别人吃不下的苦头,也享了别人享不到的名分;她获得了唱戏的顶尖赞誉,也受到了人们的无尽毁谤。总之,一个主角,就意味着非常态、无消停、难苟活、不安生。但唱戏总得有人当主角,社会也得有主角来压台、撑场子。所以,忆秦娥当了主角,做了主角。

联系我们每一个时代每一个人,历史长河太过浩瀚无垠,世俗生活太过熙熙攘攘,谁能说谁是主角?其实,可以这样说,人生应无主角,亦无配角,人生谁都可以是主角,谁也可以是配角,这取决于你所处的环境、位置以及需要扮演的角色。但无论是不是主角,都要时刻保持希望、爱和善良,学会隐忍、坚持、牺牲和奉献。时刻忘记功名利禄,在简单快乐中提升自我,时刻不忘初心,坚守“最初的梦想”,百炼成钢。

二、从《主角》看秦腔艺术的质朴魅力

书中,讲述了许多老百姓为了看一场戏,翻山越岭,不怕日晒雨淋。为了表达对秦腔的喜爱,许多老百姓为剧团送粮送菜,这正是人民群众最朴素的感情。西北地区有着厚重的历史文化積淀,贫瘠多灾的黄土地、面临艰难生活的顽强的生存意识、浓郁的家国情怀、强烈的忧患意识以及善恶有报的朴素信仰,是秦腔粗犷豪放的感情表达方式的文化根源。

我成长于西北地区的农村,小时候最深刻的记忆就是农村“过会”,那时会请来戏班子连唱十多天大戏。很多人不理解秦腔为什么要“吼”,但我却很理解。二十多年前,电子音响还没有普及,大喇叭的音效也不好,每次社戏,台下的观众都排到了50米开外,如果不“吼”,观众听不见啊。秦腔是老百姓的艺术,简单、质朴,却深入普通百姓生活的每个角落。

三、从《主角》看秦腔艺术传承的不易

书里有两个情节让我最为感动。一是忆秦娥学艺练功时所经受的种种艰苦。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为了能够上台表演,忆秦娥在台下的训练艰苦而又漫长,再加上各类外界因素的影响,主角的训练几度半途而废,这也从侧面反映出培养一名秦腔优秀人才的困难程度。二是苟存忠等四位老艺人为了秦腔艺术的传承所付出的种种努力。他们为了保护秦腔经典老剧目,特立独行,遭受外界的不解与奚落,这也反映出在那个年代秦腔传承所面临的严峻局面。

结合现在来看,秦腔艺术的传承要靠人才,也要靠群众喜闻乐见的剧目,还需要有浓厚的文化氛围来烘托,特别是秦腔的传承如何利用好当前自媒体、互联网,这些是每个三秦文旅人迫切需要思考的问题。

(陕西省文化和旅游厅)

猜你喜欢
忆秦娥主角配角
《借调忆秦娥·战病毒》
一个三角函数配角公式及其应用
忆秦娥·临壶口
“配角”也点睛
最佳配角
忆秦娥·三星堆人像
传播平凡百姓正能量:三门峡广播电视台典型报道的实践探索
蔬菜盆栽 绿叶也能成“主角”
故事里的那些配角们
谈艺术歌曲《忆秦娥·娄山关》的钢琴伴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