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晓红
地处秦巴山间、汉水之滨的旬阳市,独孤信印,享誉全国;象牙算筹,震古烁今;汉调二黄,源远流长;旬阳民歌,曲调细腻……地方优秀传统文化资源品类众多,内容丰富,为乡村文化振兴提供了得天独厚的资源基础。旬阳市持续强化旬阳传统木刻版画“三链”建设,探索出一条“活用地域文化资源,赋能乡村文化振兴”的创新实践之路。
一、基本情况
旬阳市地处陕西省东南部,位于汉江、旬河交汇处,曲水环流,造就了“中华天然太极城”的绝世美景。全市总面积3541平方公里,辖21个镇309个村(社区),户籍人口44.7万人,是革命老区县,全国文化文物工作先进县,“陕西省民间文化艺术之乡(旬阳市构元镇传统木刻版画)”,2021年成为陕南首个县级市。
旬阳传统木刻版画孕育于秦巴汉水地域文化,是流传在旬阳的一种具有广泛群众基础的古老民间美术工艺,无论是自然灵动的高山流水、花草树木,还是寄托着当地群众美好记忆的劳动场景、建筑景观,都有很高的艺术性、观赏性。近年来,旬阳市委市政府按照兴文强旅、乡村振兴的战略目标,按照完善“艺术链”、强化“服务链”、发展“产业链”的基本思路,坚持艺术普及和活态化保护、创新性发展相结合,不仅使旬阳木刻版画成为丰富群众文化生活的重要产品,也成为推动文化产业发展和乡村振兴的重要抓手。
二、主要做法
(一)政府统筹规划建设,完善“艺术链”
旬阳市委市政府将版画的传承和发展作为全市“兴文强旅”工作重点和促进乡村振兴、建设美丽乡村的重要抓手,形成了市委宣传部牵头抓,市文联、市文旅广电局具体抓,各镇各部门配合抓的工作机制;出台了《旬阳传统木刻版画普及行动工作领导小组》《旬阳传统木刻版画普及行动工作实施方案》等一系列制度文件;在全市开展版画传承人摸底调研,成立了以蔚、肖、刘、李等六个版画世家为代表的传承人专业团队;不断加大版画后备人才培育力度,先后建成旬阳市版画院1个、版画基地21个和多个农民版画合作社,为推动旬阳传统木刻版画的普及、传承和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二)建立艺术普及培训体系,强化“服务链”
一是建立木刻版画社会公益培训体系。2019年成立版画院,作为旬阳传统木刻版画项目保护主体单位,同时以版画院为圆点,建立镇(村)木刻版画体验馆、中小学木刻版画教育基地、农民木刻版画职业培训学校、旅游景区版画体验中心等,形成了较为完善的木刻版画公益培训体系。
二是实施传承培训“五进”活动。常态化开展木刻版画艺术进家庭、进校园、进社区、进机关、进景区活动,组建志愿者团队,定点开展上门培训服务,将版画培训送到田间地头、社区大院、千家万户,建成了构元中心学校、蜀河初中等为代表的版画教育基地,覆盖全市75%以上的中小学校。
三是广泛开展版画主题展、版画艺术交流和版画保护等公益类活动。组织优秀作品参加各类展览比赛,旬阳传统木刻版画传承人蔚世生版画作品《中华太极城(旬阳)》入选“第九届陕西省艺术节美术书法摄影作品展”并入编《第九届陕西省艺术节美术书法摄影作品集》;一批少儿版画作品分别入选第三届“东南西北中”·中国少儿版画教育联会作品展、第七届东海·全国少儿版画双年展、陕西省群众文化节暨全省少儿美术作品展。多名全国人大代表、全国政协委员、中书协会员、中美协会员先后到构元版画基地采风交流。
(三)成立木刻版画合作社,发展“产业链”
旬阳版画合作社版画作品实行产、展、销一体化模式。一是探索培训学校+合作社+体验馆+农户的经营模式,成立“乡村振兴+木刻版画”合作社,培训和组织农村富余劳动力从事版画艺术创作和生产,由版画合作社负责对农户创作的作品,以质论价全部收购。二是各个旅游景区建立了版画体验馆,将版画作为旅游纪念品开发推广,游客可参与体验项目,在充分了解旬阳传统木刻版画的同时也感受到动手的乐趣,推动版画特色项目与旅游的深度融合。三是建立蜀河景区版画产品销售中心,开发系列文旅版画小产品(旬阳八景),在电商中心建立网上版画销售平台,让版画的艺术价值转换成经济价值,延长产业链条。
三、创新成效
(一)搭建了乡村文化振兴平台
一是推进旬阳木刻版画和民俗文化的融合。将旬阳历史文化、地域风情、汉江码头、汉调二黄文化等,以版画的形式直观地展示出来,留住了历史,留住了乡愁。
二是推进旬阳木刻版画和美丽乡村的融合。当地农民积极参与版画制作,用版画装饰家园,扮靓乡村,同时农民制作的版画在合作社销售,增加农民家庭收入。
三是推进旬阳木刻版画和乡村旅游的融合。已在旬阳蜀河、仁河口、金寨、红军等镇旅游景点建立了版画体验和销售网点。该项目推广实施后,预估年收益可达200万元。
(二)实现了群众就业增收
旬阳木刻版画技艺在实践探索中走出了一条产业化发展之路。开展公益类农民及留守儿童版画传承活动26项,全市留守儿童及农户参与人数已有3550人,体验培训人数已达3万人次,近千名儿童版画作品在全国、省、市、县级大赛展览中获奖。农民木刻版画直接带动就业170人,实现人均年增收3000元。该模式已在全市普及推广,预计到2028年实现就业人数2100人,实现年收入2520万元。
(三)丰富了公共文化服务供给
旬阳市版画院的建立为全市文化服务体系提供了重要的平台,成为旬阳公共文化服务的新型空间。蜀河镇、构元镇学校版画教育基地和各镇版画体验馆的建成,成为服务基层社区的重要文化阵地。旬阳市每年举办版画艺术展示活动,将不同年龄、不同阶层人群创作的版画作品送到群众身边,让优秀传统文化融入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
(四)探索了文化产业赋能乡村振兴新路径
用旬阳木刻版画元素将蜀河古镇历史文化与景区有效结合,赋予活力和生命,实现文旅融合的新路径。农民合作社通过版画回收和销售,帮助农民实现户均年增收两万元,减少了贫困人口,推动了美丽乡村的建设发展。
四、示范意义
(一)文旅融合,丰富乡村文化振兴新实践
在乡村振兴、文旅融合的时代背景下,艺术作品不仅仅出现在城市专业的画廊、展厅上,同时也应走入乡村。按照农旅文一体发展的思路,注重木刻版画与文化事业、文化产业和乡村旅游相结合,打造以绿水青山、民俗风情为主题的版画文化园,开辟了乡村文化振兴的新路子。
(二)活态传承,实现非遗文化历久弥新
旬阳传统木刻版画作为省级非遗项目,通过多途径、多形式探索,培养传承人和普及宣传,实现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
(三)产业为链,释放非遗资源經济价值
采取市场化、产业化发展模式,将非遗元素融入生产生活,开发各种应用场景、私人订制产品、限量产品等,通过创意产业产品转化,将木刻版画转化成新的经济增长点,优化了地方经济结构,推动了地方经济转型。
(四)需求导向,提升农村公共文化服务效益
农村文化建设最根本的落脚点就是不断满足农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农村文化建设通过公共文化服务供给实现文化艺术传播,将艺术纳入群众日常文化生活中,极大地增强广大群众的文化获得感和幸福感,满足人们对美好文化生活的需求。
(旬阳市文化和旅游广电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