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新华,李传芬,荆文
(山东师范大学 体育学院,山东 济南 250358)
2021年国务院印发《关于进一步支持大学生创新创业的指导意见》,指出大学生是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生力军,支持大学生创新创业具有重要意义[1]。开展创新创业教育课程是推进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推动经济提质增效升级的迫切需要[2]。当前我国高等教育综合改革亟待深化,加快专业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融合研究,对构建专创教育一体化人才培养机制、提升高校毕业生质量具有重要意义[3]。
科学知识图谱是从科学计量学、文献计量学、应用数学、统计学、信息科学及文献计量学等领域发展起来的一个新领域。当前,为充分了解我国专创融合领域的研究热点与现状,本文试图通过检索中国知网(CNKI)所收录的专业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融合研究的相关文献,利用CiteSpaceV 科学知识分析工具、结合计量学、词频分析学等方法,从文献发文量、研究机构与作者分布、研究热点与前沿发展趋势进行科学计量和可视化分析,提炼出融合研究的相关信息,绘制科学知识图谱,以供给研究。
本文的研究是以CNKI 作为数据期刊检索源,对2000年至2021年有关专业教育与创业创新教育融合的全部期刊进行检索,并对检索到的1 140 篇有关文献进行筛选和预处理,将精选后的1 108 篇文献纳入分析,以此来提高研究文献的代表性。
通过文献计量法对所要研究领域的文献数量、空间分布等进行统计学分析,通过得到的数据来直观反映文献的数据特征和变化规律,从而呈现文献特点[4]。
共现分析法这一概念最早是在20 世纪70年代中后期由法国文献计量学家M.Cllon 提出的[5],在20 世纪90年代末我国学者也认识到共现分析法对于研究文献主体和科学结构的重要作用,并在一些研究中逐渐应用。共现分析法的应用是基于文献中共同出现的关键词(主题词)来反映文本关键词(主题词)之间的关联强度,在此基础上进行聚类分析进而确定该文献集所代表学科和主题的研究热点和发展趋势。
词频分析是指统计文献中核心内容关键词出现的频率,并根据其在文中出现的次数来反映事物发展规律的统计学方法,核心关键词出现的次数越多,则越能代表该领域的研究热点和前沿[6]。
本研究运用的CiteSpaceV 可视化分析软件是由美国德雷克塞尔大学陈超美教授基于Java 语言开发[7],通过这款分析软件可以对本文要研究的有关专业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融合的时间跨度在2000—2021年的1 108 篇相关文献的题录数据输入其中,时间分割(Time Slicing)设置为一年,主题词来源为标题(Title)、摘要(Abstract)、关键词(Keywords),配套相应阈值。通过以上节点对研究内容进行分析,绘制可视化图谱,以便更直观展示专创融合领域的热点与发展趋势。
3.1.1 年度文献数量统计
如图1 所示,是对近22年专业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融合研究领域发文量的统计,大体可以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2000年至2010年的萌芽阶段,这一阶段研究文献基础极其薄弱,仅有一篇文献发表。究其原因,21 世纪前10年科技发展水平不足,缺乏涉及多学科知识且具有实践性、实战性特点的师资队伍,导致许多高校对创新创业教育课程的重视度较低,缺失教育理念,没有和高校人才培养模式有机结合,没有和教学体系中的专业教学有机结合,致使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发展存在一定的局限。这些原因使得当时我国创新创业教育发展与专业教育未形成融合关系,有关专创融合的研究也无从下手。
图1 2000—2021年国内专业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融合研究历年论文发文数量
第二阶段是2011年至2015年的稳定增长阶段,这一阶段开始有关于专业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融合研究的相关文献,在这五年内共发表27 篇,并且文献发表的数量保持持续增长,仅在2015年就发表了10 篇,约占这五年发文量的37.03%。在2014年国家颁布鼓励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新政策,发布《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做好2014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的通知》(国办发〔2014〕22 号)《关于实施大学生创业引领计划的通知》(人社部发〔2014〕9 号)等文件后,各高校积极响应,加快创新创业课程建设,并将其引进教学体系中,促进专业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的有机结合,因而使得有关“专业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融合”的文献研究数量显著增长。
第三阶段是2016年至2021年的快速发展阶段,2015年,教育部出台大量创新创业教育政策,文件下发后,该研究领域发文数量呈现井喷式增长[8]。我国专业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融合发展进入了快速增长时期。在2019年一年发文量达到259 篇,在这之后发文量呈现略微下降的态势,但在2020年、2021年两年的发文量仍然占到论文总量的42.23%,发文数量居高不下。
3.1.2 高产作者分布
早在19世纪20年代,Lotka就借助“科学生产率(scientif ic productivity)”这一理论来衡量科研工作者撰写文献的实力。在不同时期,不同个体对人类进步所做出的贡献有所区别,这个概念同时可以衡量科研人员对人类进步所做出的贡献程度。研究领域高产作者成果的发文数量是研究者在该领域地位的证明之一,某一领域作者的研究情况可以反映出这一领域当前的研究状况[9]。通过对作者的研究情况进行分析,能够有效掌握该领域当前的研究重点和未来发展趋势,并对其他研究者在该领域的深入了解发挥促进作用。
如表1 所示,专业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融合领域排名前10 的高产作者刊文的平均年份较新,主要集中在2016—2021年,单年发文数量最多的作者为黄侃,发文数量4 篇。本研究1 108 篇文献中,单年出现频次4 次及以上的有1人,约占比例为0.09%,出现频次3 次的有10 人,约占比例为0.9%,出现频次在1—2 次的有1 097 人,约占比例为99.01%。表明我国专业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融合研究主题受到广大学者的关注,高产作者较少,表现得相对分散。如图2 所示,陈小凡、乐平、张继、梁琳、李晓平等5 位学者的连线关联性合作关系较强,并且5 位学者一年内发文量较为均衡,均为3 篇,发文年份(年)均在2020年。
表1 2000—2021年专业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融合研究单年高频发文作者(前10)
图2 2000—2021年国内专业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融合研究的核心作者分布图
通过对高产作者分布图分析以及官方网站介绍发现:我国专业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融合领域排名前10核心作者中,教授1 人,副教授5 人,讲师4 人;博士6 人,硕士4 人,则说明该研究领域核心作者学历水平较高,为我国在专业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融合领域的研究和发展做出了极大的贡献,随着越来越多的学者加入该领域的研究,我们应加强团队之间的合作,保证该领域的更好发展。
依据发文数量,排名前10 的研究者组成了专业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融合领域的“核心集团”[10]。在此对该领域作者的发文量进行统计,将CNKI 的数据导入到CiteSpaceV中,时间跨度选择2000—2021年,网络节点类型选为作者(Author),选择标准g-index(k=25),时间分割定义为1年,其他程序保持不变,运用程序,以此得到作者合作共现图谱(见图2)。然后依据普莱斯定律[11],N=0.749 max(max指专业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融合研究领域最高产作者的论文数量,值为4),代入公式后N≈1.06,表明发表1 篇以上专业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融合论文者属于高产作者行列。由图2 可知,目前我国专业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融合研究形成了若干个作者群,在合作群中有多个核心人物,如:以黄侃(4 篇)、乐平(3 篇)、何发胜(3 篇)、李丹(3 篇),旷健玲(3 篇)为主要成员的合作群。并可直观呈现作者之间的合作关系,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专业教育与创业创新教育融合研究理论体系的构建[9]。
如图2 所示,利用CiteSpaceV 软件生成作者合作图谱,自2000年至今,N=269,说明有269 位学者发表过关于专业教育与创业创新教育融合研究的文章,E=120,说明作者中有过120 次合作。因此,整体来看,不同研究者之间在同一研究方向上存在密切联系,可为该领域的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3.1.3 研究机构分布
通过对机构合作贡献图谱做进一步分析,统计出文献发表数量排名前15 的机构,如表2 所示。图表中的研究机构从2000年至2021年共发表49 篇文献,约占总发文量的4.22,其他机构总发文量约占95.78%。由此说明我国专创融合领域研究机构整体分布较为均匀。
表2 2000—2021年专业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融合研究高频发文机构(前15 所)
续表
桂林旅游学院、广东交通职业技术学院、江西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天津职业技术师范大学这四所院校是专业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融合研究领域发表文献量最大的研究机构,这四所院校单年各发文4 篇,可见这四所院校是目前我国专业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研究的重要基地。
将从CNKI 导出的文献数据导入到CiteSpaceV 软件中,时间跨度选择2000—2021年,网络节点类型选择机构(Institution),时间分割定义为1年,其他参数同其他分析,以 此得到有关专业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融合研究机构合作共现图谱。
如图3 所示,生成的图谱中各节点之间连线极少,节点分布相对均匀,可以看出当前我国专业教育与创业创新教育融合研究的合作群体匮乏,仅有广州番禺职业技术学院、西南石油大学油气藏地质及开发过程国家重点实验室、苏州大学应用技术学院、山东协和学院、南通科技职业学院、江苏海事职业技术学院、湖南大众传媒职业技术学院、江西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广州城建职业学院、天津职业技术师范大学这十所研究机构构成的合作研究群。在生成的图谱可看出有相当一部分专创融合研究机构游离于机构合作群之外,研究机构之间缺乏合作关系,仅有少数研究机构之间存在小范围的合作。可见,当前我国专业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融合研究机构由于开展时间较短需要首先扩展合作广度,建立较大规模的机构合作群。
图3 2000—2021年专业教育与创业创新教育融合研究机构分布图
3.1.4 主要期刊来源分布
通过分析某一领域学术期刊的分布特征有利于确定这一领域的核心刊物,为后续研究者开展相关研究呈现重要理论阵地[12]。此外,CNKI 中“专业教育与创业创新教育融合”相关研究载文数量前20 名的期刊中,如图4 所示,共发表248 篇期刊文献。占该领域导入文献总数的22.39%,根据布拉德福定律(>33%),说明“专业教育与创业创新教育融合”领域的科学研究较为集中,已形成稳定的国内期刊群。
图4 2000—2021年专业教育与创新创业融合研究主要期刊来源分布图
经CiteSpaceV 统计分析后得出该研究选取的1 108 篇文献来自228 个出版物,载文量排名前10 位的出版物如表3所示,根据科学计量后统计得出国内刊登关于专业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融合研究领域的相关文献最多的期刊为创新创业理论与实践,共刊登67篇。其次分别为教育教学论坛(34篇)、教育现代化(24 篇)、高教学刊(19 篇)、产业与科技论坛(18篇)、创新创业教育(17 篇)、科技创月学刊(16 篇)。通过对期刊来源的分析,可以发现前10 位出版物中有4 个属于教育理论与教育管理领域,3 个属于高等教育领域,教育领域是专业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融合研究的主力军。总体来看该领域核心刊物中文献出版量较少,影响力不足。
表3 2000—2021年专业教育与创新创业融合研究主要期刊来源分布表
关键词在一篇文献中一般只有3 ~5 个,仅占有很小的篇幅,却是对一篇文献研究主题的概括和文献中心内容的最高层次提炼[13]。所谓研究热点就是在一段时间内受到广泛的关注、引起专家学者大量热议的问题或现象。利用共现分析法来确定某些关键词或主题词在该研究领域文献中出现的频次,若某一主题词或关键词在该研究领域发表的文献中出现了较高的频次,这表明该词在研究领域中占有重要地位[14]。能够表现出当前阶段该领域的主要研究方向,以此来发现该领域的研究热点和未来发展趋势。利用CiteSpaceV 软件的关键词共现功能,并借助关键词的高频词性、高中心性两种特性,绘制共现图谱[15]。在图谱中出现频率较高的关键词一般代表该领域的研究热点。通过对共现图谱中关键词间的关联性进行分析形成聚类,从而有利于从一定程度上反映该领域知识的内在联系。
如图5 所示,在共现图谱中所展现的关键节点是指中心度大于0.1(见表4)的节点,关键节点的外圈一般有彩色的标识[16]。运用CiteSpaceV 软件对聚类中包含的节点进行分析,因为突出的节点可以呈现该领域研究的活跃程度,在分析中重点分析突出的节点,以此来了解该研究领域当前的最新状况及发展趋势[17]。
借助CiteSpaceV 软件,网络节点(nodetypes)选择关键词(keyword),时间跨度选择2000年—2021年,选择标准g-index(k=25),时间区域定义为1年,其他程序保持不变,运用程序,得到368 个节点、900 条连线、网络密度为0.013 3 的专业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研究热点合作共现图谱,见图5。
图5 2000—2021年专业教育与创新创业融合主题词和关键词分布图
如表4 所示,中心度即“中介中心性(Centrality)”指节点在网络中作为连接两个聚类的关键节点的作用的大小,通常可以用来描述某一事物在其所处网络中的位置和重要程度[16]。
表4 2000—2021年专业教育与创新创业融合研究高频共现关键词统计(前10)
结合图5 和表4 进行综合分析,出现频数和中心度都比较高的节点共同构成了2010年以来专业教育与创业创新教育融合领域的研究热点。“专业教育”“融合”“创新创业”是关键词中出现频次排名前三的关键词,可知从专业教育到融合、创新创业教育在该研究领域有着众多学者的广泛关注,这对构建创新性人才培养模式和助力国家创新发展战略的实施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CiteSpace 的对数似然比(LLR)算法功能,共导出13 个聚类,如图6 所示,即专业教育、创新创业、高职院校、融合、深度融合、大学生、创业、专创融合、创业能力、模式、教育融合、路径、现状,这13 个聚类很大程度上反映了我国专业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融合研究的主要内容。
图6 2000—2021年专业教育与创新创业融合共现关键词聚类分布图
由于本次研究的文献较多,我们可以选用在关键词共现图谱的基础上生成关键词时间线(Time Line)视图,如图7所示,因而能够更加直观地反映专业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融合领域的演进趋势及其各个阶段的研究热点之间的相关性。如表5 所示,利用cluster explore 功能对每个聚类中包含的关键词进行分析,可以大致将专业教育与创业创新教育领域的研究演进大致分为两个阶段。
表5 专业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融合cluster explore 聚类关键词分布排列
图7 2000—2021年专业教育与创新创业融合共现时间线视图
第一个阶段为2010—2014年,聚类#0 专业教育(Professional Education),2010、聚类#1 创新创业(Innovation and Entrepreneurship),2012、聚类#2 高职院校(Higher Vocational School),2013、聚类#3 融合(Mix Together),2012、聚类#4 深度融合(Deeply Integrated),2014。这些聚类中所包含的关键词平均出现的时间在2010—2014年,利用Cluster Explore 功能对这些聚类中的研究热点进行探索,发现这个时期的研究热点主要集中在专业教育、融合、创新创业、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深度融合、创业教育、课程体系、实践教学等。这个时段的研究主要是对高校创新创业课程的摸索,关注高职院校对创新创业人才的培养,课程的设立以及专业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融合发展等方面的问题。
第二个阶段为2015—2018年,聚类#5 大学生(University Student),2016、聚类#7 专创融合(Create Integration),2017、 聚类#10 教育融合(Educational Integration),2015、聚类#11 路径(Ways and Means),2015。这些聚类中所包含的关键词平均出现的时间在2015—2018年,利用Cluster Explore 功能对这些聚类中的研究热点进行探索,发现这个时期的研究热点主要集中在高校、融合发展、专创融合、路径、教育融合、高职、融合路径、大学生、有机融合等。这个时段的研究主要是对专业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的融合路径进行探索,关注高校如何促进两者融合发展等方面的问题。
结合表5 和图7 图谱中自动生成的聚类标签和样本文献的文本属性,结合实践经验将我国专业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融合研究可大致归纳为基于专业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深度融合路径探究、我国高等院校专创融合模式研究现状、创新创业课程与大学生创业能力培养研究等3 个知识群。
3.2.1 知识群1(聚类#0、1、4、11)基于专业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深度融合路径探究
以“专业教育”“创新创业”“深度融合”“路径”等高频词组成了联系密切的子网络。关于专业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深度融合路径的研究,我国学者王波[18]撰写的《高职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深度融合的路径》中曾对我国当代高职院校转型发展进行了分析,认为当前创新创业教育理念应当融入专业课程设置,针对所要制定的人才培养方案,将创新创业要素融入课程体系之中,编制科学化课程标准,从而构建出专业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深度融合的课程体系。陈兴[19]等人依据时代发展要求,提出建设长效专业化创新创业教育融合机制,构建教育实践操作发展平台,促进创新教育专业化融合的举措。罗亚军[20]在前人研究基础上提出优化创新创业评价考核机制,积极建设平台,建设资源,将专业教育融入创新创业教育,以创业教育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和全面成才,为我国专业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融合明确了具体路径。
3.2.2 知识群2(聚类#2、3、7、9、12)我国高等院校专创融合模式研究现状
知识群2 的研究内容是我国专业教育与创业创新教育领域最主要的研究方向,也是当前的研究热点。为提高大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专创融合这一概念被大量提及。2015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关于深化体制机制改革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若干意见》、2016年国务院印发《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纲要》《关于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的意见》等文件。对培养高校大学生的创新意识,鼓励大学生积极实现自我创业,降低毕业生失业率具有重要意义。关于专创融合领域的研究,主要代表学者胡素娟[21]、卢卓[22]、吴雨伦[23]、高璐[24]等针对专创融合的建构以及人才培养模式进行了具体分析,认为当前实现专创融合迫切需要提升专业课程的教学质量,将创业实践活动融入专业课程;其次实施创学结合的专创融合教学理念,通过课程帮助学生养成创新创业意识,培养复合型人才,实现学校教育与企业之间的衔接,从而提升学生创业就业质量。
3.2.3 知识群3(聚类#5、6、8、10)创新创业课程与大学生创业能力培养研究
高校毕业生是国家宝贵的人才资源,是实现经济持续健康发展、民生改善和社会大局稳定的重要保障[25]。当前,毕业生面临着巨大的就业压力,开展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工作刻不容缓。知识群3 主要是针对高校创新创业课程与学生创新能力培养进行的探讨,以高频关键词“大学生”“创业”“创业能力”“教育融合”为研究点进行了全方位的研究。如赵雪娟[26]从现阶段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工作入手,对当前培养工作存在的不足进行深入剖析。研究认为:创新创业学科体系尚不完善,扶持力度不够,师资力量不足是影响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的主要原因。唐崇华[27]则从创新创业能力的组成入手,具体分析了知识技术、管理与协调、创新创业三个方面对培养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积极作用。两位学者均针对高校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提出个人见解,首先在课程设置上,重视课程体系建设,具备扎实的理论基础,结合企业项目指导、就业培训,为学生提供实践平台。其次,在课程基础之上要重视学生的创新能力培养,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营造良好的创新氛围,鼓励学生参与科研项目,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同时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引进专业化人才。综上所述,通过提高大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创业能力,确保学生在以后创业中可以灵活运用所学知识,增强自身的竞争力,为高校毕业生就业提供有力保障。
结论有三,分别是我国专业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融合研究整体发文数量呈现“稳定增长过渡到快速增长”,以2016年到2021年作为重要节点;主要期刊来源为与创新创业有关的教育类期刊,高频关键词包括:专业教育、创新创业、融合、高职院校等;研究热点主要集中为基于专业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深度融合的路径研究、我国高等院校专创融合模式研究现状、创新创业课程与大学生创业能力培养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