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课堂生活化教学方法应用的对策

2022-11-19 22:37马晓琴
小学生 2022年6期
关键词:数学教师数学知识生活化

☉马晓琴

随着小学数学教学改革深入开展,为了进一步提高数学教学质量,教师要重视结合数学教学内容,有效地进行教学实践与创新研究,不断优化生活化教学方式,进一步提高学生数学综合能力。下面结合具体教学实际,探索提高数学教学生活化水平的有效策略,希望能不断提高数学教学实践能力。

一、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的意义

(一)锻炼学生的思维模式

数学就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买东西需要计算,做烘焙需要称量……这些场景意味着小学数学生活化可以帮助学生积累生活经验,同时锻炼思维模式。除此之外,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的作用还体现在增加课堂趣味性方面,可以让学生从新视角全方位认识数学,切实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也有利于数学思维的良好发展。

(二)促进学生的创新发展

社会日益发展,对创新型人才的需求大增,所以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以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小学时期,就要把数学教学同生活实际进行结合,这样才能够发挥出教学的最大化价值。而生活当中有非常多的数学知识以及数学资源可以利用,所以要从生活角度进行切入,不断强化学生的数学知识应用能力,推动学生的创新发展[1]。

二、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误区解读

(一)生活化教学严重形式化

课堂教学的过程中,学生是参与的主体,应该充分调动他们的参与性和创造性,全面提高其主动学习数学的能力。为此,作为数学教师应该在教学中注重生活化的设计,做好学生出错的预案设置。但是这种情况下容易出现重形式而忽略实践的情况,通常在预设详细的状态下反而让学生的投入变得机械,难以培养积极的情感,学生也就失去了创造的机会。

(二)生活化教学材料选择不妥

为让学生切实体会到数学同生活的联系,可采用生活化的教学方式,让抽象化的数学知识更容易理解。但是,有的数学教师在教学引导方面经常会太过重视营造氛围,对原来的教学目标有所忽略,不利于学生数学知识与生活联系的建立[2]。

(三)生活化教学的课堂延展度把握不准

数学教学的效果,不管是在课堂讨论中还是在课后的交流方面,都应该充分强化学生对于知识的良好体悟。如果教师过度重视生活化的内容,就会形成没有重点的情况,致使教学的目标无法顺利完成。与此同时,若是完全依靠学生的自觉性,则是教师不负责任的表现。因此,教师在进行教学方案规划设计时要多加留意。

三、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的有效策略

(一)生活情境导入,引发数学思考

学生数学思维的充分激发,应该先从引发学生思考开始,教师掌握数学知识中的生活化元素,再创设学生感兴趣的生活情境,促使学生在生活情境下引发对于数学问题的思考,从而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并能积极投入到问题的探究与思考当中,全面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

教师在给学生创设生活化情境时要注重每个细节的设置。以《有余数的除法》教学为例,教师给出问题:有9 个苹果,要求把苹果放在盘子中,注意每个盘子里放同样多的苹果,问可以放几个盘子?像这样的生活化问题情境,学生比较容易结合生活经验来思考,产生深入探究数学问题的兴趣,从而更加投入地进行思考。如果每盘放3 个可以放3 盘,若是每个盘子放9 个苹果可以放1 盘。换个角度,如果每个盘子放2 个苹果可放4 盘,这样还多出1 个苹果。如果学生使用传统的除法计算引发思考以后,教师就可以将新课程的内容有效引出来。类似这种与生活相贴近的教学情境,学生更容易接受数学知识的学习,同时也让数学思维的参与性得到实现,全面提高学生对于数学知识的探究能力[3]。

(二)例题生活化,感受数学知识

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的开展,数学教师需要深入掌握生活当中存在的数学问题,并在引导过程中让学生建立数学知识同生活的关联,以便培养学生理解数学的能力。所以教师在课堂讲述新的数学知识时,必须要让例题变得具有生活化的特点,这样才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更好地进行新知识的学习,提高数学的应用能力。

比如,数学教师给学生提出一个问题:小红和小明正在讨论《红楼梦》,小明表示自己13 个月可以完成这本书的阅读,小红表示只需要1年零2 个月就能读完,问完成阅读《红楼梦》,这两个人谁用的时间少?在生活例题中使学生对年、月、日的学习产生兴趣并受到启发,不仅能够学会年和月的单位换算,而且还能把数学知识和生活建立紧密的连接,有利于学生数学学习兴趣的不断激发。

(三)思维生活化,培养数学思维

生活化教学在小学数学教学的过程中,必须要注重学生的生活化思维培养,让学生能够建立数学知识和生活的有效联系,达到思维上参与主动学习和生活化思维建立的目标。

为让学生的生活化思维得到建立,数学教师可以在课堂上给学生创设较为恰当的生活情境。比如,刘奶奶与李奶奶一起到市场去买菜,让学生发挥出自身的想象力,依据数学知识将题目加以完善,并且解答自己所编拟的题目。一位学生的题目是,刘奶奶和李奶奶买了多少千克菜,一共花了多少钱?另一位学生编的题目是,刘奶奶和李奶奶买了多少千克菜,谁比谁的多,多多少?学生在自主解题过程中能够切实体会到生活中存在的数量关系,促使学生更加愿意观察自己的生活,并形成自主探究、自主学习的良好习惯[4]。

(四)生活化作业,数学解决问题

学生利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遇到的问题就是小学数学生活化培养的重点,目的是把数学知识运用到生活实践中。所以,数学教师必须有效把握情况,在学生数学作业的布置上多下功夫,多布置生活化的作业内容,促进生活化数学教学的实现,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实践应用能力。

关于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相关知识,在数学的学习中很重要,教师可让学生回家去计算家里冰箱、鞋柜等的表面积和体积。让学生亲自收集生活资料,对于学生解决生活中的数学问题会很有帮助。

比如,学生完成《分类与整理》的数学知识学习后,教师可以让学生回家整理自己的房间,并在家长群中展示已经整理好的图片,从而加强理解课堂中的数学知识,为学生独立自主生活习惯的培养、生活化教学中的立德树人品质奠定基础。再如,完成《长度单位》的学习以后,可以让学生量出家里的餐桌、书桌等物品的长度以及宽度,从而引导学生懂得学以致用的重要性。

(五)引入多媒体技术,构建生活化课堂

科学技术随着人们日常需要的增多应运而生,在各个领域都有着电子信息技术的身影。高效、及时、丰富的特点让多媒体技术越来越受到欢迎,尤其是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更是发挥了作用。多媒体技术被应用在课堂活动中,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参与热情,而且还让课堂教学得到顺利实施。因此数学教师要在教学中构建生活化的课堂,利用多媒体技术实现教学的良好效果。

数学教材中涉及的内容丰富,学生在学习旋转体知识的时候要充分掌握圆柱、圆锥和球体的概念、性质等知识。小学生抽象思维能力较弱,在知识学习的过程中,不太容易感知、理解立方体的空间结构。为此,教师应该借助于多媒体技术向学生演示,从多个角度、多个方向展现物体的形状、结构,让学生直观感知,从而形成准确的认知。

总体而言,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当中,引入多媒体技术能够帮助学生提高数学学习的效率,还能鼓励学生在课件的观看中发现生活中与物体相关的内容,促使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得到不断提高。

总之,作为小学数学教师,要掌握高效的生活化教学模式。在开展教学设计与实践过程中,教师要以学生为主体,在数学课堂科学地进行生活化教学,提高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帮助学生提高数学实践水平。希望通过以上分析阐述,能进一步提高生活化教学方法在数学课堂的应用效率。

猜你喜欢
数学教师数学知识生活化
初中数学生活化教学策略研究
终身学习,终身发展
作文生活化教学指导策略
中学数学教师信息素养的提升策略
“则”与“择”:指向生活化学习的幼儿园数学活动实施的原则与选择
生活化美术教学的课程设置及实践应用
数学知识在于应用
数学教师课程标准意识的价值及意义
小学数学教师信息素养的提升途径
从生活中体会数学知识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