迈向同一目标的三部曲:对比分析假说、偏误分析与中介语理论综述

2022-11-19 22:28:29李晨倩
现代英语 2022年13期
关键词:偏误二语母语

李晨倩

(温州理工学院,浙江 温州 325000)

一、引语

对比分析假说、偏误分析与中介语理论的相继提出,标志着二语习得成为应用语言学的一个独立分支。三套理论既互相独立,又互相联系,均试图揭示二语习得的本质,因而被视作是朝向同一目标发展的三个阶段[11],至今仍被广泛应用于语音、语法、语用、语料库等方面的研究和教学之中。鉴于此,文章将简述这三套理论的概念及其对外语教学的启示,阐释三者之间的联系,并在此基础之上,尝试为外语教学提供一些有益参考。

二、文献综述

在研究初期,二语习得主要用以解决教学中的实际问题,最具代表性的理论当属对比分析假说。Morillas[7]采用了两个公式来总结其主要观点:“different=difficult”;“2LL=overcoming 1L inference”。首先,对比分析假说将母语和目标语的差异视作预测学习难度的参数,认为语言的差异度和学习的难度呈正相关。其次,第二语言习得必须要克服母语干扰。然而实践研究证明[1],对比分析假说所预测的学习难点和学习者实际产生的错误之间并不存在直接、紧密的关联。基于此,偏误分析继而被提出,旨在通过错误识别、错误描述、错误解释、错误纠正为学习者在学习策略上提出改进建议[16]。与偏误分析的观点一致,中介语理论也不认为语言错误是负面的,而是将其视为在某种程度上偏离了目标语的表现[10]。由于受到认知语言学的影响,后续的研究重点开始从语际迁移转向学习者的语言系统构建。Nemser[8]采用了“approximative system(La)”,即“渐进系统”来命名学习者的第二语言,这个概念类似于Corder[3]所说的第四类别“idiosyncratic dialect(特异方言)”以及Selinker[9]所提出的“interlanguage(中介语)”。鉴于前两个术语隐含着以目标语为标准的倾向,而“中介语”显得更加中立,故后者被广泛地接受并用来指称这一概念。

三、对比分析假说

对比分析假说的前提,是通过母语和目标语之间的系统对比能够得出促进或抑制学习者掌握外语的关键因素[6]。回顾其发展,对比分析假说是在教学需求、结构主义和行为主义的相继影响下形成的,这就解释了为何对比分析假说在本质上以教学为导向,为何在研究时采用了科学的描述方法,以及为何母语迁移被赋予重要意义。简而言之,对比分析假说凭借对学习者母语与目标语在各个语言层面上的系统比较,得以预测和分析由母语迁移所产生的学习问题。

该理论对教学的启示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①预测学习难度值。依照对比分析假说的推定,语言差异越大,学习难度值就越大,所以教师可以参照对比分析结果来评估、选取和安排教学内容。②解释语言错误。通过对比手段来预测学习难度值的主张被视为“强势说”;而以语言对比所得出的结论来解释错误产生的原因则被定义为“弱势说”,在教学中更具可行性和实用性[12]。③改良语言测试。Lado[6]认为语言测试才是对比分析假说最有前景的应用。对照对比分析结果,出题者能够科学地决定测什么、怎么测、以何种难度测,从而提升测试的效度。

四、偏误分析

偏误分析最先由Corder[2]提出,他将“偏误”和“失误”进行了区分,以明确研究对象。偏误指的是系统地、长期地偏离目标语的表现,能够反映出学习者当前的、内在的第二语言知识,是在特定学习阶段内无法自我修正的错误[4]。偏误分析主张通过识别、描述、解释、评价来分析学习者的实际偏误,从而向学习者提供反馈以调整学习策略。

以受益者为分类依据,偏误分析的应用价值可细分为三类:对于研究者而言,偏误分析阐释了语言习得过程的本质、识别了语言学习策略的使用、展示了学习者的认知进程;对于教师而言,偏误分析能够反馈学生能力与目标的差距,促进教师合理地调整教学内容和难度;对于学习者而言,偏误分析能够帮助他们修正错误,调整学习策略。

五、中介语

中介语的建立主要基于两个理论基础:心理学上,它采用了认知机制来解释二语习得过程;语言学上,它利用了转换生成语法,通过学习者的外在语言表现观察其内在语言能力。中介语主要具有四个特点:独立性、系统性、动态性和石化性[14]。首先,学习者在二语习得过程中生成了一种新的语言变体,既区别于母语,又偏离目标语,是一种独立的存在。其次,这种新的语言变体与其他自然语言一样,也有独立的语法规则,因而具有系统性。再次,中介语会伴随学习者的二语习得进程逐步向目标语趋近,呈现出动态性。最后,石化性指的是学习者的语言能力长期处于停滞状态。综上所述,中介语可被理解为由学习者基于母语和目标语所构建的动态语言系统,具备独立的语言规则,伴随学习者的能力提升不断向目标语趋近。

中介语理论的提出改变了学界对学习者语言表现的看法。既然儿童的不恰当语言并没有被当作是错误,那么学习者偏离目标语的表现也不应该被视为错误,而是同样被语言规则所支配、能够反映当前学习者能力的依据。此外,交际策略也被视为影响中介语构建的重要因素,因此交际教学法被广泛应用于外语教学当中。

六、迈向同一目标的三部曲

对比分析假说兴起于二十世纪六十年代,从二十世纪七十年代开始遭到了广泛质疑。首先,争议集中在语言能否被系统对比上。一方面,参照转换生成语法,句子结构是无法穷尽的,所以对语言结构的穷尽描述是一项不可能完成的任务。另一方面,并不存在一套普遍适用的理论框架能支持任意两种语言在句法、语义和语音上的对比[12]。其次,对比分析假说过于强调母语干扰。因为是基于母语和目标语的对比而建立起来的理论,该假说只局限于解释由母语迁移所引起的语误。最后,对比分析假说所预测的部分难点并没有引起实际问题,而观察到的一些实际问题又没有列在预测的难点当中[11],所以预测能力也遭到了驳斥。

为了弥补缺陷,偏误分析继而被提出作为补救方案。首先,偏误分析的研究对象是学习者实际产生的错误,而不是基于对比预测的错误,因此并不需要一个普遍适用的理论框架。其次,偏误分析可以从目标语的角度来解释学习者的错误类型,从而摆脱了对母语干扰的过度依赖。再者,偏误分析的难点预测是通过总结实际问题得出的经验,而不是理论上的假设,因此更具针对性、实操性和高效性。

然而,偏误分析也同样具有局限性。由于只关注错误,却忽视了学习者正确的语言表达,偏误分析并不能全面地体现学习者的语言能力。另外,实证研究证明[5],在使用目标语时,学习者会采用规避策略来减少错误的发生。因此很多错误无法得到合理识别,从而降低了预测的准确性。此外,“error的定义与区分标准难以确定”[13]。比如,英语存在着诸多语言变种,在界定错误时并没有一个统一的参照标准。

为了完善对比分析假说和偏误分析,中介语理论应运而生。首先,中介语扩大了研究范围。语误被视作是其中一种线索,但不是唯一的研究途径,这就使得中介语能够更全面地评估学习者的语言能力。其次,对比分析假说和偏误分析采取的是静态研究模式,而中介语将语言学习视作一个动态发展过程,能够准确地反映出学习者在不同阶段的语言能力。当然,中介语的研究也存在着不足之处:①学习者的能力评估仍旧以目标语作为参照,缺乏学习者自我的语言发展标准和其他语言变体的标准[13];②关于语言石化现象的性质界定、研究方法尚未达成一致定论;③注重理论研究,缺乏足够的实证研究,尤其是动态历时研究[15]。

七、结语

文章简述了对比分析假说、偏误分析和中介语理论的概念及其对外语教学的启示,并以时间为脉络梳理了三者的进阶式发展关系。尽管后一理论的提出是为了弥补前一理论的缺陷,但这并不意味着先前的理论就应该被取代,而是应该以取长补短的方式来加以综合应用。比如,基于母语和目标语的系统对比,由母语迁移所引起的学习者偏误可以得到准确的解释;得益于偏误分析的结论,教师能够间接地观察到学习者的中介语发展;借助中介语的理念,教师可以跳出母语迁移的束缚,从语内迁移、沟通策略、学习策略等方面去分析错误产生的原因。

新文科建设呼吁学科间的交叉融合,对比分析假说、偏误分析和中介语理论的未来发展也必须借助跨学科的力量,比如从神经科学中获知大脑认知机制的生物基础,从计算机科学中获取收集与分析学习者数据的先进手段,从认知心理学中获得调整学习策略的科学依据等,使经典理论在未来的外语教学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猜你喜欢
偏误二语母语
母语
草原歌声(2020年3期)2021-01-18 06:52:02
“一……就……”句式偏误研究
母语
草原歌声(2017年3期)2017-04-23 05:13:47
新HSK六级缩写常见偏误及对策
《教学二语习得简介》述评
Ferris与Truscott二语写作语法纠错之争
国内二语写作书面纠正性反馈研究述评
二语习得中母语正迁移的作用分析
我有祖国,我有母语
母语写作的宿命——《圣天门口》未完的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