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 磊,李微微
(黑龙江省中医医院·黑龙江 哈尔滨 150036)
腕管综合征(carpal tunnel syndrome,CTS)是一种常见的手部疾病,也是一种常见的手的衰弱状态。CTS起病多因腕管部水肿、腕部肌腱炎症、激素变化及体力活动等压迫腕部正中神经,患者出现针刺等异常感觉,临床称之为“鼠标手”。其主要症状包括疼痛、感觉迟钝、手部麻木,最终可导致严重的功能障碍。近几年来,由于电脑等电子设备的普及,CTS的发病率呈现快速上升趋势。目前通过外科手术治疗可减轻腕管压力,缓解临床症状,但仍有相当一部分患者症状会持续存在或者复发;因此,CTS造成了相当大的社会经济负担,并给患者的工作和生活带来严重的问题。传统中医疗法以其痛苦小,疗效较显著、医疗费用低的优点,在CTS的治疗中应用广泛[1]。本文将近年来中医在腕管综合征治疗中的应用概述如下。
腕管综合征在传统中医古籍中没有明确记载,现代医家根据其临床表现,可将CTS归属“痹证”范畴。《黄帝内经》最早提出了“痹病”这一病名,并著有“痹论”篇来对痹病做出系统论述。其主要的病机是气血瘀阻,经脉阻滞,不通则痛;或筋脉关节失于气血濡养,不荣则痛所致。《素问·痹论》指出:“风寒湿三气杂至,合而为痹也。”明确表明痹证的产生是由人体感受风、寒、湿等外邪侵袭,经络闭阻,气血运行不畅或筋脉关节失于濡养,引起关节疼痛、麻木、重着等为主要症状的病证,并在临床上具有渐进性及反复发作性的特征。病变初期多以邪实为主,外邪侵袭,或血瘀,或寒凝,局部经络阻滞不通而为痹,不通则痛,故患者初期多表现为腕部疼痛,指端麻木;若患者初期失治或病情反复,迁延不愈,久病入络,气血消耗不足以濡养肌肉,不荣则痛,邪留正伤可致虚实夹杂,故后期患者多疼痛不明显,局部感觉降低,肌肉萎弱无力以麻木为主[3]。夜间阴气上升,阳气下降,阴血凝滞更甚,则疼痛晨轻暮重,夜间更甚[4]。
2.1 中药内服 靳伟[5]与许奇科[6]等临床观察了补阳还五汤对腕管综合征术后康复的治疗效果,可有效缓解患者术后疼痛麻木、肌肉萎缩情况,促进手指活动,且副作用明显降低。孙大芳[7]等予患者口服身痛逐瘀汤加减治疗2个月后,临床总有效率为95.65%,患者的Levine评分降低,术后肢体功能恢复较好,症状较仅用美洛昔康分散片、甲钴胺片治疗人群改善明显。靳发万[8]运用复元活血汤对28例腕管综合征术后患者进行治疗,临床有效率为96.43%。李妍怡[9]根据自身多年经验,对CTS注重行气活血化瘀、益气补血通络并行,临床上运用血府逐瘀汤合黄芪桂枝五物汤加减,效果较好。
2.2 中药外用 中药熏蒸、外敷具有物理治疗和药物治疗的双重作用,在热力的作用下,可使药物更有效地渗透皮肤,骨骼和关节,改善局部血液循环,促进炎症吸收和修复软组织损伤,使骨骼和关节,恢复正常的生理功能。姚丽红[10]以针刺配以中药熏洗治疗CTS,结果显示可以改善疼痛NRS评分、GSS评分,且效果优于口服甲钴胺和维生素B1。郑艳[11]等应用温痹方口服熏洗治疗CTS,在改善CTS的BCTQ评分以及神经的传导功能(ML缩短、SNAP增高、SCV增快)方面均优于单纯甲钴胺治疗。赵光宇[12]等给与患者单纯腕关节穿刺术后加入桃红四物汤加减方熏洗治疗,可改善中度CTS的临床症状,减轻炎症反应,减轻腕管内压力,促进腕部修复,较单纯注射西药治疗效果好。
针灸治疗CTS在临床应用比较广泛,安全性高,无副作用。针灸可以缓解肌肉或者腕管对手腕正中神经的压迫,改善手腕部局部血液循环,有效促进手腕部的炎症和代谢物的吸收,减少腕管内压力。宰风雷[13]等应用肘端针刺与腕端针刺对比治疗轻中度CTS,腕端针刺组取穴以腕部穴位为主,如:大陵、内关、阳溪、阳池、腕骨和养老等;肘端针刺组取穴以肘部穴位为主,如:郄门、曲泽、尺泽、曲池、支正和小海等,留针20 min,隔日1 次,10次为1疗程;结果发现:肘端针刺组通过放松肘部经筋调整腕关节局部的经筋状态,减轻压迫,缓解疼痛较为明显,疗效优于腕端针刺组。冉群芳[14]等通过腹针与体针的比较治疗轻中度CTS,通过针刺腹部特定穴位如:健侧商曲、患侧滑肉门、上风湿点、大陵等调节脏腑、经络及气血的功能,腹针可明显改善患者数字疼痛评估评分(VAS)及正中神经感觉传导速度(SCV),从而达到调节健侧气血达到治疗患侧以及局部配穴引脏腑之气直达病所的治疗目的。荆龙[15]等运用“循经筋阿是穴刺法”对40例CTS患者治疗时,针刺患者大陵次、臂中次、泽下次、肱骨内髁、曲泽次、极泉次等常见结筋病灶点,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97.5%。陈玲[16]等选取患侧手厥阴心包经劳宫、大陵、内关以及手太阴肺经的鱼际、合谷,然后选取即对侧同名经足厥阴肝经之太冲、中封等穴,运用远道巨刺法对患者进行平补平泻,通过治疗后患者中指、拇指与腕感觉神经传导速度明显增快,Levine腕管综合征问卷调查评分较治疗前有所下降。魏小丽[17]通过对60例轻中度CTS患者运用电针曲池、外关、合谷、大陵、内关、阳溪、八邪配合十宣放血治疗,可以改善腕部动静脉血流, 增加末梢供血, 改善手指功能,从而缓解腕部疼痛,改善临床症状。蔡玉梅[18]等在对轻中度CTS患者治疗中,对照组采用常规针灸疗法进行,治疗组中大陵穴采取麦粒灸, 余穴针刺治疗,隔日1次,共治疗10次,治疗组豌豆骨水平正中神经截面积显著减少,腕部神经水肿减轻。郎翔[19]等运用温针灸大陵、间使穴,在针刺穴位得气后将2 cm的艾条插入针柄约1 cm,日灸2壮,燃尽后取针,隔日1次,计10次,同时配合夜间腕关节制动,临床有效率为89.5%。汪金宇[20]等采用“合谷刺法”配合腕关节局部制动治疗CTS,在合谷穴进针得气后将针退至浅层,然后循经向上、向下斜刺,采用滞刺法,使针感向指尖放射,临床有效率93.6%,从而达到缓解腕部疼痛、麻木,改善评分的作用。
推拿手法遵循循经辨证,选用针对性穴位治疗,如大陵、合谷和内关等穴位处,施以按压,揉摩手法,可有效改善手腕部的血液循环,松解手腕内筋膜的黏连,缓解手腕内正中神经受压症状[21];同时推拿还可改变局部组织的血流动力学,促进局部血液循环,减少炎症因子释放,减轻炎症反应[22]。近年来,临床研究证实单独应用推拿可以恢复CTS轻度患者的手腕功能[23-24],推拿结合刺络或者温针灸可以有效减轻CTS患者手腕部疼痛[25-26]。卢新刚等[27]利用一指禅推拿患侧大陵、内关、合谷、阳溪、鱼际、劳宫等穴,对患者腕横韧带运用弹拨法,并结合西医常规治疗对患者正中神经神经电生理指标进行判定时发现推拿可以有效促进神经传导、缩短神经传导潜伏期等。王聪聪[28]运用缠推法推拿手六井穴治疗轻度CTS患者20例作对照组,治疗组采用常规推拿手法,治疗组有效率(100%)高于对照组(80%)。
小针刀是中医康复治疗的特色疗法,是中医针灸学和西医解剖学松解术的结合。针刀具有封闭性,精准治疗,可以直接定位到病灶,有效释放腕部的肌肉、神经和韧带的阻滞,松解筋膜、减少组织粘连,有效扩大腕管压力,疏通腕部经络,使气血畅通,减少患者痛苦,迅速恢复的特征。程少丹[29]等运用直径0.8 mm的弧刃针刀经患者腕横韧带桡侧端近端皮肤快速刺入皮下,弧刃针刀为内部空心,在穿刺治疗时患者腕部积液和瘀血都能从针心流出体外,从而达到减张减压,通则不痛的目的。丛晓迪[30]运用针刀联合局部康复运动,可以提高轴浆运输传递速率、修复髓鞘生理结构、缓解正中神经受压、切断筋膜及肌肉间的粘连,可有效缓解CTS症状。陈金辉等[31]应用小针刀治疗轻、中度的腕管综合征,改善临床症状效果显著。王运增[32]应用小针刀结合上肢洗剂治疗腕管综合征,总有效率为93.3%,效果良好,临床便于操作。方颖华[33]等在超声引导下对32例CTS患者行小针刀松解腕横韧带,并灭活前臂相关激痛点,临床有效率为96.67%,可降低GSS评分,并且缓解患者临床症状,改善腕部功能。戴敏[34]等在超声引导下对20例CTS患者进行针刀松解腕横韧带治疗,疼痛VAS视觉模拟评分、Levine腕管综合征评分、TTCL较治疗前降低。
夹板治疗通过中立位固定手腕,减少手腕的运动,避免手腕过度屈伸,降低腕管内的压力、减轻水肿,从而减少神经压迫;也可通过限制在睡眠中长期过度弯曲或伸展手腕。孙成梅[35]等在治疗CTS患者时,将患者分为3 组,进行为期4周的治疗,A组患者佩戴夜间腕部夹板,B组患者口服泼尼松、维生素B1、B6及甲钴胺,C组患者则两种治疗结合进行,C组治疗可在短期内缓解CTS患者病情,改善症状严重程度评分和功能状态评分、疼痛VAS评分。
目前文献报道在临床上治疗CTS主要以其安全有效,患者痛苦较小的针灸疗法为主。中药汤剂内服根据不同患者病情辨证论治,随证加减,操作方便在临床中广为应用。中药熏蒸、外敷通过温通活血等作用改善腕部麻木、疼痛等症状。临床医者往往灵活运用中药内服外敷,并配合针灸推拿以及小针刀相辅相成,可以改善患者血液循环、疏通经络、消肿止痛、调畅气机等,达到通则不痛的目的,从而有效降低腕管内压力,达到有效治愈的目的[36]。对于久病患者,在临床上加用补益的中药,濡养精血,培护正气,达到濡则不痛的目标。综上所述,给予腕管综合征患者中医中药内服外敷、针灸推拿等非手术治疗疗法可以降低疼痛VAS评分、Levine腕管综合征评分、改善正中神经传导速度,缓解患者手腕部疼痛、麻木等临床症状,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值得在临床上广泛推广。临床工作中应加强对本病的早期诊断与早期治疗, 避免患手功能受损,以提高临床疗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