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登发
(甘肃省临夏回族自治州积石山县吹麻滩初级中学 甘肃 积石山 731700)
新课改背景下,国家对于学生提出的要求不单单体现在综合素质方面,也体现在能力要求上。信息技术课程与其他课程相比较为特殊,因为其是一门理论性与实践性都非常强的课程,课程学习难度相对来讲也比较大,学生在学习的时候如果未能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很难完全理解课程内容并正确进行操作。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需要使用合理高效的教学方式,也就是小组合作学习方式,促使学生学习能力提升,学习水平进步。
当下我国发展已经进入到一个新的时代,时代对人才提出了更高要求,基础教育担负着培养人才的目标,教学内容需要按照时代要求进行变化[1]。现代人才不仅需要具备专业技术水平以及良好道德素养,还需要具备一定的信息技术水平,这要求基础教育必须培养学生的信息技术水平,促使学生的各方面能力能够与时代对人才的要求相符合[2S]。初中阶段是学生学习信息技术的基础阶段,学生在小学接触的有关信息技术的知识只是皮毛,正式开始学习主要是在初中阶段,只有打好基础,学生之后进行信息技术学习才不会出现太大问题。因此,教师需要选择正确的教学方法进行教学[3]。
小组合作方法是新课改提倡的一种主要教学方法,这种教学方法可以激发学生对于课程内容的兴趣,营造轻松愉快的课堂氛围,促使学生具备更高的信息技术学习能力以及学习水平[4]。
2.1 学生未能正确运用小组合作方式。在信息技术课堂中运用小组合作方式,需要学生充分体现自身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性,发挥主观能动性,但是在实际教学过程中,部分学生因为年龄以及心理原因的限制,不能正确认识这种学习方法,自然也无法正常运用小组合作方法进行学习[5]。
2.2 未能正确分组。一些教师在进行分组的时候,并未充分考虑班级学生的具体情况,让学生进行自由分组或是根据自身主观意愿随意进行分组,无论是上述哪种分组方式,都是错误的,都正确发挥这种学习方法的作用[6]。
2.3 教师未能进行正确引导。尽管小组学习过程中教师起到的只是辅助作用,但是因为初中学生的理解能力以及学习能力相对来讲并不是非常完整,学习仍旧需要教师进行指导。但是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对这种教学方式认识存在偏差,完全放任学生进行自主学习,使得很多问题发生[7]。
3.1 促使学生正确认识小组合作学习模式。初中学生尽管通过小学学习已经拥有一定的知识储备以及思考能力,但是部分学生对于学习始终缺乏兴趣,特别是初中时期的学生正处在叛逆期,很难认识到学习的重要性,加上信息技术课程并不属于基础课程,一个信息技术教师通常情况下会带很多班级,无法兼顾每一个班级中每一个学生,学生的学习成果主要体现的日常的课堂作业以及学期的成果检测中,学生如果不具备自觉学习的意识以及自主学习的能力,检测结果一定是很差的[8]。运用小组合作模式,首先是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发学生的学习欲望,提高学生对于这门课程的重视程度。其次是为了降低课程难度,信息技术课程的实践性较强,教师在课堂中通常会布置一些比较任务,例如网页制作以及信息生成等,初中学生在小学尽管已经接触过这门课程,但是小学课程内容的设置主要是为了学生对信息进行了解,学生并没有开始进行学习,因此这些课堂任务单靠学生一个人是没有办法完成的,必须要进行小组合作,将任务分配到每一个学生身上,让其共同完成任务。最后,教师需要通过评价方式或是奖惩机制让组别内容形成一种合作与竞争并存的氛围,通过营造氛围给予学生一定的压力,同时也是为学生提供学习的动力,促使学生去了解以及探究知识,通过自己的努力找到问题的答案,完成具体的任务。
例如在进行计算机基础知识学习,这部分的知识属于理论内容,尽管理论相较于实际操作来讲会稍微简单一些,但是学生如果不认真进行学习,也很难完全理解课程内容,理论学习是实际操作的基础,学生如果理论学习存在问题,那实际操作也一定会存在问题。理论学习小组合作可以让学生互相进行知识考查或是互相进行了解,帮助学生理解课程内容,加深对于基础知识的印象。除此之外,合作学习的方式还能够激起学生的好胜心,给予学生一定的压力,促使学生能够尽快完成内容记忆,为之后的实际操作奠定基础。
3.2 正确分组。正确分组是确保小组合作学习模式能够最大程度发挥自身作用的重点,提出这一点主要基于以下这几个方面:一方面,初中学生的个体性非常强,他们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知识储备以及自主思考能力,与人相处也有自己的想法以及看法,但同时这个年纪的学生比较敏感,外界任何情况都会对其造成一定影响,分组错误的情况下,学生很难全身心投入到学习过程中,大部分的心思都会投入到小组成员不合适这一点上,学习效率自然很难提升,这违背了小组合作方式的初衷,反而会适得其反。而且错误分组会导致学生之间频频发生矛盾,影响课堂教学秩序,继而对教学效率以及课程质量造成负面影响。另一方面,错误分组未考虑学生各个方面的适配学生的性格、学习情况以及学习能力都有较大差异,教师如果未考虑这些情况贸然进行分组,课堂效率反而会比不上运用正常教学方式。
因此,正确分组是确保小组合作学习模式能够完全发挥自身作用的前提。要做到正确分组,教师需要做到以下几个方面:首先,在课程刚刚开始,教师对于班级整体情况以及学生个体状况并不是非常了解的情况下,可以使用班级的原先分组。现在分组教学不仅运用在具体的课程教学过程中,还运用在班级日常活动中,每个班级都会有固定分组,一般进行分组的都是班主任。班主任已经与班级学生下面除了很长时间,对于学生的具体状况,例如学习能力,综合素质以及性格适配等因素都比较了解,分出来的组别比起学生自己分组或是教师依照姓氏先后随意分组来讲是比较科学的。
另一方面,上文已经提到过,信息技术课程是一门比较特殊的课程,比起其他课程理论性过强来讲,这门课程的实践性会比较强一些,学生在这门课程中的表现与其他课程相比可能会有一些区别,教师在课程中期需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依照自身对于学生各方面情况的了解进行重新分组或是适当调整,确保学生小组合作能够更加顺畅,真正发挥合作学习这种学习模式的作用。
例如教师让学生进行网站内容收集,每一个小组出一份内容,如果组内学生都比较争强好胜,学生之间就会因为选择哪一个内容产生较大分歧,这些分歧会严重影响组内氛围,同时也会影响任务完成进度,反而不如正常教学方式的课堂效率。
3.3 教师进行正确引导。在信息技术课堂上运用小组合作学习模式,需要教师进行引导。小组合作学习模式的主体尽管是学生,但是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学生会因为各种各样的问题,比如与小组成员之间发生矛盾,小组合作过程发生问题导致任务无法完成或是小组合作任务分配错误等问题导致小组合作学习不能正确发挥自身作用,这种时候都需要教师进行正确引导,通过引导帮助学生克服这些问题。但是这里的引导与过去的指导完全不同,传统教学方式中教师占据绝对领导地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完全不能体现自身主体性以及个体性,新课改并不提倡这种教学方式。引导是建立在体现学生在教学过程中主体性的基础之上的,是一个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教师需要明确学生的主体地位,进行“因材施教”。
每一个小组的任务完成情况、性格状况以及学习能力都是完成的,教师发挥自身的引导作用,也不能“一视同仁”,对于合作进度较慢,任务完成情况不是特别理想但是态度十分端正的小组,教师要进行鼓励教学,在鼓励的同时要帮他们找到问题存在的主要原因,以这些原因为切入点,帮助学生提高任务完成速度,确保学生通过小学合作方式能够真正学习到知识。对于学习态度不端正,将小组合作当成游戏,影响课堂秩序的学生,教师应当给予一定批评,警示其他学生不要再犯类似的错误。以上只是列举了两种情况,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根据学生的具体表现进行判断,正确发挥自身的引导作用。
例如学生在学习制作网站的过程中,可能会因为找不到相关资料,忘记制作步骤以及制作步骤出现错误等问题影响学习进度,教师在课堂上需要不断观察小组学生状况,发现学生合作过程中存在的这些问题并针对这些问题进行演示,帮助学生找到正确的制作步骤以及相关资料,促使学生能够更好地完成任务。
3.4 引进“任务情境”策略,激发信息技术学习兴趣。信息技术是一个提供实践活动以获得理论知识的科目。因此,在教育过程中,教师除了给学生提供知识外,首先要为学生创造一个实践的学习空间,然后帮助学生“把所学的付诸实践”,使学生使用自身的知识达到从根本上提高自身的能力的目的。在此基础上,教师可以通过使用创建情景的教育模式,让学生探索信息技术知识并提出问题,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例如,通过学习“简单图像处理”一章的内容,教师可以首先发展描述操作程序的理论知识和过程,即以学生为主体的生动“课堂学习图片”,即把学生的学习状态绘制在图画中,我看到同学们在看电脑,有人窃窃私语,有人偷偷做作业。在这样的形象图的帮助下,学生的创作欲望被强烈激发。在这个阶段,教师可以创建不同的学习小组。有些小组可能是“我的家人”,而其他小组可能是“我的家人”。在这激动人心又充满挑战的情景任务下,小组里的每个人都开始积极思考和发言,寻找创作灵感。在学习任务紧张的情况下,信息课变得更加舒适有趣,学习环境也得到了改善,也让学生的学习印象深刻,他们可以边做边学,真正掌握信息应用技能。
3.5 注重“评价反思”策略,提高信息技术学习信心。评价是国家应试老师体系中最有效的学习方式,也是小组学习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特别是在高中信息技术教育的背景下,高中是学生学习和发展的过渡期,这一阶段学生的自尊心较高,可以在小组中进行合作研究,小组成员如何共同成长。因此,在使用教学评价方法的过程中,教师一方面不能单方面评价小组成员,或浅显地评价好与不好,这不仅给学生留下了“很随意”的老师的印象,会降低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也意味着在学习中学生没有找到自身的长处和短处。在这种情况下,教师想做好高中计算机科学课堂的小组合作工作,教师不应该忽视课堂评价的重要性,教师必须学会以鼓励、公平和公正的方式关心和爱护每个学生。
3.6 加强组间讨论。小组讨论和评审可以增强组间学习的有效性,提高学习质量。团队中的沟通和协作会限制知识面,小组之间的交流和讨论是一个相互学习的过程。因此,教师应积极促进小组之间的意见交流和讨论,发挥充分的带头作用。例如:学生可以提交自己的小组作业,用于小组之间的相互进行评估。“音视频处理与制作”一章着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各组各有各的见解。小组可以选择一到两名代表在课堂上讲述他们的作业内容,解释他们完成作业的具体步骤和程序,然后与其他小组进行互动点评,这样就可以使学生清楚地认识到自身的长处和短处,这将有助于学生的进一步发展。
总而言之,在当下我国教育进入新的时代,国家对教师以及学生都提出了新要求的背景下,教师必须充分发挥小组合作在教学中的作用,这种学习方式不仅能够促使课堂效率提升,提高学生学习水平,还能够锻炼学生的沟通交流能力,增进师生以及生生之间的感情。因此,教师必须提高对这种学习模式的重视程度,体现核心素养的教学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