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郁芝从“诸气憤郁皆属于肺”论治慢性肾脏病*

2022-11-19 18:06赵昶潞高继宁
中医药导报 2022年9期
关键词:双下肢气机血瘀

赵昶潞,尹 聪,高继宁

(1.山西中医药大学,山西 太原 030024;2.山西省中西医结合医院,山西 太原 030024)

慢性肾脏病(chronic kidney disease,CKD)是指肾损害(肾脏的结构或功能异常)≥3个月,包括肾脏病理检查异常或实验室指标异常或肾小球滤过率低于60 mL/(min·1.73 m2)。根据其临床表现,CKD可归于中医的“水肿”“腰痛”“虚劳”“关格”“尿浊”等范畴[1]。西医对CKD的治疗主要以糖皮质激素和细胞毒性药物来减缓肾组织损害,运用抗凝降脂药物改善肾循环,积极控制血压来延缓疾病进展,但无法取得满意的治疗效果,且长期使用激素还会引起激素抵抗,血糖血脂升高,以及免疫力低下。研究表明,中医药在延缓CKD病程进展,改善患者体质,降低激素副作用等方面有着独特优势[2]。

孙郁芝教授是全国首届名中医,师从中国肾脏病学奠基人王叔咸、江西四大名医之一张海峰,学贯中西,从事肾病工作近60年,学验俱丰。孙郁芝教授秉“肺主治节”之理,持“诸气憤郁皆属于肺”之论,认为肺可调节一身之气血水,肺郁则诸脏气机失畅,津血失调。孙郁芝教授认为,CKD以脾肾气虚,因虚致郁为发病之本,郁滞津血,水瘀互结为患病之标;治疗上以治肺消郁为要,补肺活血消心郁,理肺通气舒肝郁,宣肺利水消脾郁,温肺散寒消肾郁,润肺生津通肠郁,从而使诸气得调,津血自畅,诸症自解。笔者有幸跟随孙郁芝教授抄方学习,现将其治疗CKD的经验浅析如下,以飨同道。

1 伏其所主,先其所因

关于CKD的病因病机,有学者认为是伏邪为患,以邪伏肾络为主要病机,主张运用“透”法可祛除伏邪,以达邪去则正安之旨[3]。沈金峰等[4]认为浊邪是导致CKD发生发展的主要根源,亦强调正虚邪伏的重要性,在治疗上采用因势利导之法,扶正驱浊来治疗CKD。余承惠认为湿邪是导致CKD的主要因素,湿邪蕴肾是慢性肾脏病的基本病理,且易与风、热、痰、瘀、浊胶结,造成病情迁延进展[5]。

孙郁芝教授基于前贤对CKD病因病机的认识,结合自身多年的临证体悟,认为CKD以脾肾气虚为起病之因,因虚致郁为患病之本,郁滞气机,痰湿水瘀互结为患病之标;临证治疗上擅长从肺入手,通过疏解肺郁来调畅诸脏之郁,诸症得解。CKD多因脾肾虚而致精微失敛,蛋白外泄而机体失养,致变证丛生;肺郁不宣则水津停,宗气滞则血瘀生。精血失濡则腰痛、乏力;水瘀互结则水肿;湿蕴化热,肾络血瘀而有蛋白尿、血尿。下面介绍孙郁芝教授从“肺郁”入手,探讨CKD病机的演变过程,以便能更好地理解孙郁芝教授的治疗经验。

1.1 肺郁致心气郁,瘀血生 肺与心同属上焦,借宗气为联系之纽带。宗气聚于胸中,积存于膻中气海,可灌注心脉行血气。孙郁芝教授认为肺气郁则宗气虚,血瘀乃生。秉《黄帝内经》“心部于表”[6]100之论,临证中可见肌肤甲错、身痒、腰部刺痛为主要表现,瘀血伏肾络则血尿难愈;肾络血瘀则精微不固,可致顽固性蛋白尿。在外表现为泡沫尿,舌象上有瘀斑,甚则胸闷、气短不足以息。《黄帝内经》言:“阳气者,若天与日,失其所则折寿而不彰。”[6]4心肾同属少阴,籍三焦为道,为人身阳气之主。阳气转输失常则胸阳不振而有身冷、乏力等虚损证候,诚如张景岳言:“天之大宝只此一丸红日,人之大宝只此一息真阳。”[7]心肾阳气充足方能气足而神安。此外,“金赖火炼,金无火炼则寒,寒则凝,凝则滞,滞则瘀”[8],也说明心肺之间协同运血之能,务使气血条达为要。肺气足则宗气充,大气一转,其气乃散。故肺郁可致宗气滞,心气抑而不能主血,血瘀乃生,水肿、血尿、蛋白尿之症乃成。

1.2 肺郁致肝气郁,情志抑 肺与肝可相互联系,有“龙虎回环”[9]之称,共司人体气机之升降。孙郁芝教授认为,情绪因素会加速CKD病程的进展。肾在志为恐,对疾病长期的畏惧心理会有碍疾病的恢复。若肺失宣肃,致肝气不畅,常致心情闷闷不乐,加重机体气机郁滞,肝郁乃生。厥阴肝经绕阴器,若情绪抑郁致肝木不升,风木郁于下焦可扰及膀胱,郁而不达则血尿难消,蛋白尿难痊愈。肝郁化火伤阴,下盗肾水,致阴虚阳亢之高血压。孙郁芝教授强调肺郁导致肝郁后,可诱发一系列症状,上扰咽喉,中乘脾胃,下盗肾水,一身上下三焦均可波及,诚为“肝为五脏之贼也”[10];及时控制不良情绪有利于肝气畅达,则一身气机亦畅,常能不药而愈。

1.3 肺郁致脾气郁,痰湿成 脾肺共司水液代谢,秉“子病及母”之理,“肺为气之主”之论,肺郁则全身气机亦郁,水道失调,则水液输布失常,脾亦受累,以致聚湿生痰,痰湿为患。“脾为生痰之源,肺为储痰之器”,脾肺郁则痰湿停留于中上二焦,久则及肾,一身上下三焦皆可波及。痰湿既可加重病情之缠绵,又可郁滞气机,导致郁而化热,湿热为患。孙郁芝教授常言“湿热不除,蛋白难消”[11],常以祛湿清热为治疗蛋白尿的首要方法。痰本津液所化,瘀乃血液所生,秉“津血同源”之理,痰瘀常相兼为患。温病理论有“肺病湿则气不得化”[12]之说,孙郁芝教授常以疏解肺郁为先,使气顺而痰消,气行则湿化,脾郁亦随之而解。

1.4 肺郁则肾气郁,水饮聚 孙郁芝教授秉“金水相生”[13]之理,“大气一转,其气乃散”之论,肺郁则大气不行,水饮乃停,而发为水肿。肾不主水,膀胱启闭失常,水液停聚于内。秉《黄帝内经》“水郁折之”[6]174之理,《金匮要略》所云“病痰饮者,当以温药和之”[14],针对水饮可用温寒化饮之法进行治疗。水得温则行,肾水得温则润肺金,肺郁乃消,气机得畅,水肿自解。肺肾由三焦相连,水饮不化则元气不达周身,而有身冷、背寒之症。故肺郁致三焦闭,肾气亦郁,肾失气化致水停而不行。

1.5 肺郁则肠气郁,二便难 孙郁芝教授秉“肾主二便”之理,“肺与大肠相表里”之论,肺郁可致肠腑不通;肺失宣肃,小便不利而生癃闭,大便不畅而有便秘,浊毒停留于体内。孙郁芝教授认为,此为肌酐不降之根源。阳明谷道可活血祛瘀利水,小肠腑与三焦相连以通膀胱。由“小肠主液”[15]之理,若水液偏渗膀胱,则小便频而大便难;若偏渗大肠,则大便溏泄而少尿。孙郁芝教授常从肺入手,来调理肠腑之气机,以达调节二便之旨。宗“治湿不利小便非其治也”之论,“胃主降浊”之意,润肺宣郁则腑气通,二便畅,浊毒去,瘀水消。

2 因机论治,有的放矢

2.1 补肺活血心郁解,瘀血除 孙郁芝教授是国内运用“活血化瘀”法治疗肾病的先行者之一,所创治疗肾病的经验方“益肾方”被临床、实验等多方面证实有效,随即被载入多个版本的肾病学教材。孙郁芝教授认为肾小球本质是团毛细血管,故瘀血易损肾络。临证上孙郁芝教授常遵经旨,秉“奉心化赤”[16]之意,“宗气助心行血”之论,常通过补肺活血法来消心郁,祛瘀血。其常用金蝉花、积雪草、丹参三药构成一组角药,来治疗肺郁宗气不运,气虚血瘀之证。对于胸闷者,常投檀香、薤白药对以振奋胸阳;因肺虚血瘀而水肿者,常用桑叶、泽兰、桑白皮共用,以达宣肺利水消瘀之功。

2.2 理肺通气肝郁舒,情志畅 日常临证中,常遇急躁易怒之人,一些是因患病日久,情绪不畅,导致气机更郁,进而加重肝郁的程度,陷入恶性循环,有碍疾病的恢复。肺为气之主,可司诸气之运行。孙郁芝教授常用轻灵之品来理肺宣郁,肺居上焦,用轻宣之品可使药达肺经。秉叶天士“辛香通络”之旨,孙郁芝教授常用薄荷、菊花、玫瑰花、桑叶等药来宣肺消郁,使肝郁自消;患者服药后常觉浑身轻快之感,一是病去身轻,二是心身舒畅。孙郁芝教授临证时重视患者情绪的调理,常能协同增效。针对肝郁化火伤阴者,常见口干、口苦、头闷等症,孙郁芝教授常擅因势利导,“火郁发之”[6]175,用菊花、夏枯草、枸杞子等药发散郁滞之肝火,兼补耗损之肾阴,两擅其功。致使肝气畅达则气血得安,肝气不亢血压自止,咽喉得舒;肝风不作而肾水自调,精微得藏,蛋白自消。

2.3 宣肺利水脾郁消,痰湿化 孙郁芝教授擅用调理脾肺二脏来消水肿,降蛋白。肺郁亦可致脾郁,水湿不化,聚湿生痰存于肺,影响气机之升降。湿浊郁而化热,湿热弥漫三焦而有水肿、蛋白尿。桑白皮、大腹皮、白茅根三药合用,以应“分消走泄”[17]之旨。据法象药理学说,“肺主皮毛”与水肿之中的皮水,药物的皮三者之间有着同象共振原理。桑白皮入肺,可治皮水,如水肿名方五皮饮即是此意。针对湿蕴化热致湿热下注者,常用苍术、黄柏、薏苡仁三药共投,佐白花蛇舌草、灵芝二药共用,以消湿热,除蛋白。《黄帝内经》有言:“土郁夺之”[6]175。故孙郁芝教授在处方中常加佩兰、厚朴、砂仁、豆蔻等芳香化湿药,消除脾郁以化痰湿,畅达三焦之气机。

2.4 温肺散寒肾郁消,水饮散 肺寒则上焦之津液无力蒸化,无法熏肤、充身、泽毛。温宣肺气则津液流通,上焦得畅,下焦亦通,此“开上源以利下流”之深意。人身脏腑中肺与肾由三焦所连,故肺郁肾亦郁,如《素问·经脉别论篇》所载:“上归与肺,通调水道,下输膀胱,水精四布,五经并行”[6]45。若肺寒则津液凝滞,膀胱气化失常,水饮自停。秉“肾者,胃之关也”之论,肾郁则水寒,疾病乃生。孙郁芝教授常用干姜、细辛、肉桂三药共投,以达温肺散寒消饮之功。肾水不寒则水郁不作,水肿得散,腰痛背寒可舒,诸症可解。

2.5 润肺生津肠郁通,二便调 孙郁芝教授发现大肠腑气不通易致肌酐、蛋白不降,可用因势利导之法,遵《黄帝内经》“实则泄之”之论,常采用润肺通畅之法,增水行舟,以利二便,湿浊血瘀亦随阳明谷道从二便而出,常用天冬、地黄、人参以应三才,大黄炭、鳖甲、牡蛎以应通腑泻浊之用。至此肺阴得充,大肠亦沃,二便不结,可有效降低肌酐、尿蛋白的数值。此亦即“从上治下”之意,秉“阳升阴降”之理,润肺则津生,大肠亦润,润则降,浊毒得以排出体外,此“邪去正自安”的真实写照。《黄帝内经》言:“魄门亦为五脏使”[6]22。通过二便通腑泻浊,以此调节五脏之气机,是孙郁芝教授领悟经典后用之临床的典范,值得我们学习。

3 自拟经验方

孙郁芝教授结合自身临证体悟,屡次实践,将多年用药心得总结成“壮肾消郁方”,处方:黄芪30 g,山药30 g,麸炒白术15 g,桑叶10 g,泽兰15 g,佩兰15 g,木香10 g,香附10 g,灵芝15 g,白花蛇舌草30 g,大黄炭6 g,百合15 g,刺五加15 g,白茅根30 g,青风藤15 g,炙甘草6 g。方中黄芪配山药、白术,健脾壮肾,扶正祛邪;桑叶入肺络,散肺郁,为必用之品;泽兰化瘀以利水,以应“血不利则为水”之意;佩兰芳香化湿,以应“脾爱暖而喜芳香”之意;木香、香附为二香,香附疏肝,木香运脾,肝随脾升而气机自调;灵芝配白花蛇舌草为孙郁芝教授降蛋白尿的常用之品,兼能增强免疫力;大黄炭一味,既能吸附毒素,又能通腑降浊祛瘀;百合、刺五加为润肺化痰平喘之品,可润肺以生肾水,以达“金水相生”之功;青风藤取自“风能胜湿”[18]之意,为消蛋白之佳品。诸药合用,共奏壮脾肾、消肺郁、活血化痰利湿之效。此方配伍严谨,于CKD病机丝丝入扣,孙郁芝教授屡屡用于临床,疗效颇佳。

4 验案举隅

4.1 验案1 患者,女,10岁,2021年5月4日初诊。主诉:过敏性紫癜半个月余,加重3 d。病史:半个月前患儿因进食海鲜后,双下肢出现散在出血点,就诊于某三甲医院,尿常规检查示:尿蛋白(+),尿潜血(2+),镜检红细胞41个/HP,诊断为“过敏性紫癜;紫癜性肾炎”。住院予西替利嗪口服液、酮替芬、醋酸泼尼松龙片(10 mg/d)治疗。治疗10 d后患儿双下肢出血点消失,出院时尿常规检查示:尿蛋白(-),尿潜血(+-),镜检红细胞6个/HP。3 d前,患儿因劳累再次出现双下肢出血点,为求进一步诊治,特来就诊。刻下症见:精神欠佳,膝关节、双下肢散在出血点,伴有刺痛,夜间加重,胸闷,纳食可,夜眠可,二便调;舌暗,苔黄腻,脉涩。辅助检查:尿蛋白(-),尿潜血(3+),镜检红细胞55个/HP。西医诊断:紫癜性肾病。中医诊断:紫斑;辨证:气虚血瘀证。治以补肺活血,化瘀通络。方选壮肾消郁方加减,处方:黄芪15 g,白术10 g,防风6 g,山药12 g,太子参10 g,牡丹皮10 g,茜草10 g,三七粉6 g,灵芝10 g,白花蛇舌草15 g,砂仁6 g,甘草6 g。7剂,1剂/d,水煎服,早晚分服。

2诊:2021年5月12日,诉双下肢出血点逐渐消退,胸闷好转,食纳可,眠可,小便可,大便干,一二日一行。舌淡红,苔薄黄,脉弦细数。治以补脾益肺,清热活血。予上方加大黄炭6 g。7剂,煎服法同前。

3诊:2021年5月20日,诉双下肢出血点消失,大便微溏,胸闷消失,纳眠可。舌淡红,苔薄白,脉细。予2诊方去大黄炭、牡丹皮,加芡实10 g。14剂,煎服法同前。尿蛋白(-),尿潜血(-),镜检红细胞5个/HP。

2021年6月26日,患儿无明显不适,纳眠可,二便调。尿常规检查示:尿蛋白(-),尿潜血(-),镜检红细胞0个/HP。嘱其避风寒,畅情志,忌劳累,不适随诊。

后经电话随访半年未发,疗效满意。

按语:该患儿精神欠佳乃气虚之象,膝关节、双下肢散在出血点,伴有刺痛,夜间加重,舌暗、脉涩为血瘀之征,故辨证为气虚血瘀之证。宗气虚则胸阳不振,而有胸闷。无力灌注心脉则血瘀生,瘀阻肾络则血尿成。孙郁芝教授采用补肺活血消心郁,首诊方以黄芪、山药为君药。黄芪补气以活血,山药健脾以摄血。太子参、防风、白术、茜草、牡丹皮为臣药。太子参滋阴润肺,气阴双补;白术、防风补气以升阳,有助胸阳振奋,宗气得运;牡丹皮、茜草凉血化瘀以止血。三七粉、灵芝、白花蛇舌草、砂仁为佐药。三七粉活血不留瘀,兼防凉遏血气之弊;灵芝、白花蛇舌草为清热利湿,增强机体免疫力之用;砂仁顾护胃气,斡旋中州。甘草为使药,调和诸药。诸药合用,共奏补气活血、消瘀止血之功。2诊时症状大减,唯大便稍干,故加大黄炭一味,通腑泻浊以消瘀,兼有炭能止血之功。3诊时诸症好转,故减大黄炭、牡丹皮等碍胃之品,更加芡实涩精以培后天。全程围绕补肺活血消瘀入手,体现孙郁芝教授治疗紫癜性肾炎的经验,即“瘀血去、新血生,百脉通、血归经、紫癜除”的治疗思想[19]。

4.2 验案2 患者,男,55岁,2021年2月22日初诊。主诉:间断性双下肢浮肿3年,加重1周。患者3年前劳累后自觉双下肢浮肿明显,伴有尿中泡沫增多,间断感腰困痛,乏力,就诊于当地医院。查尿常规:尿蛋白(3+),尿潜血(-);行肾脏穿刺活检术示:Ⅱ期膜性肾病。曾服甲泼尼龙配合环磷酰胺治疗后效果一般,1周前上述症状加重,特来就诊。刻下症见:双下肢浮肿,午后加重,泡沫尿,腰部冷痛,畏寒,精神欠佳,乏力,鼻塞流清涕,纳可、夜眠可,大便一日一行;舌质淡胖,苔腻,脉沉滑。尿常规示:尿蛋白(3+),尿潜血(+-);肾功能正常。西医诊断:肾病综合征。中医诊断:水肿;辨证:肺肾阳虚证。治以温肺散寒,补肾消肿。方选壮肾消郁方加减,处方:黄芪30 g,白术15 g,山药30 g,干姜10 g,细辛6 g,茯苓15 g,桂枝15 g,辛夷10 g,石韦30 g,白茅根30 g,灵芝15 g,白花蛇舌草30 g,青风藤15 g,杜仲15 g,炙甘草6 g。7剂,1剂/d,水煎服,早晚分服。

2诊:2021年3月1日,诉精神好转,鼻塞消失,双下肢浮肿减轻,泡沫尿减少,腰困痛缓解,畏寒、乏力缓解。舌淡红,苔微腻,脉沉滑。予上方去辛夷、细辛,继服14剂,煎服法同前。

3诊:2021年3月15日,诉水肿基本消失,泡沫尿减少,腰困痛缓解,畏寒乏力消失。舌淡苔薄白。守上方继服。7剂,煎服法同前。

2021年4月15日,诸症均释,尿蛋白(3+),尿潜血(-),24 h尿蛋白定量:0.25 g。嘱其避风寒,畅情志,忌劳累,继续随访治疗。

按语:该患者以双下肢水肿、畏寒乏力、鼻塞清涕为主要表现,辨证属肺肾阳虚,气不化津以致水液自停,肾郁则主水失职。秉“水郁折之”之理,孙郁芝教授采用温肺散寒消肾郁,意在使肺寒散,肾水温,水饮散。遵“气阳互涵”[20]之说,温阳必补气,故用黄芪、白术、山药共用为君药,补气以温阳;臣以干姜、细辛以散肺寒,桂枝、茯苓温化水湿,合之乃苓桂术甘汤之意;佐以辛夷通肺气以调水道。石韦、白茅根为孙郁芝教授降蛋白喜用之品,灵芝配伍白花蛇舌草增强机体免疫力[21],因“风能胜湿”,故用青风藤以升阳胜湿,此五药合用,以消蛋白。杜仲强腰;甘草为使,调和诸药。诸药合用,共奏温肺散寒消水饮之效,临证疗效确切,体现了孙郁芝教授治疗肾病综合征重视温阳利水、气阳双补、补泻共施的思想。

5 结语

孙郁芝教授认为CKD以脾肾气虚为起病之因,气虚致郁为发病之本;气血津液郁滞,致水瘀互结为发病之标。秉“盛则传,虚则受”[22]之旨,气虚则内邪不宁,孙郁芝教授遵经意从“诸气憤郁皆属于肺”入手,临证以治肺为要,从补肺、理肺、宣肺、温肺、润肺等方面调节一身之气血水,并自拟壮肾消郁方治之。

猜你喜欢
双下肢气机血瘀
急性脑梗死致发作性双下肢无力1例
自拟芪龙头痛汤治疗气虚血瘀型偏头痛的临床观察
身痛逐瘀汤治疗血瘀型腰痛的临床疗效观察
观舌头辨血瘀程度
腰椎间盘固定术后注意啥
双下肢静脉曲张单侧术后对对侧下肢静脉血流动力学的影响及其临床研究
便携电子打气机
强化产品设计前期的用户需求分析与研究
寓意于气 意与气合
血瘀与活血化瘀在斑秃发病及治疗中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