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化学课堂中的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方法

2022-11-19 18:53孙小飞
读与写 2022年2期
关键词:化学心理健康实验

孙小飞

(山东省海阳市第四中学 山东 海阳 265100)

引言

化学史是心理健康教育的一个很好的切入点.悠久的化学史不仅能促进学生的心理健康,更有助于提高学生科学素养、文化素养和心理素养。所以,课堂教学渗透心理健康教育是至关重要的,也是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1.教师方面

对于教师而言,要在化学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教师首先就要有敏锐的感知力,即对课堂的监控力,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能根据每一位同学的反应察觉学生的心理活动,感知学生的细微变化,这样才能根据学生的变化及时对学生的生理进行疏导和调整。另一方面在教学的过程中,学生对教学内容的接受程度和教师教学方法的适应程度都会引起学生的心理变化,甚至会对学生产生一个长期的影响,因此化学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要具有及时感知问题、发现问题和反思问题的能力,这样,教师才能对学生对内容不适应或不理解时会产生的烦躁及时感知,适当调整讲课内容和节奏。

因此,要在化学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好要积极进行自我修养和提高,在专业知识、综合素养和道德知识等方面积极提升自己,锻炼能力,修养心性。

2.学生方面

2.1 在核心素养的引导下进行教学。每个学科都有其核心素养,化学也不外。在化学发展的历史过程中,化学的先驱们经过艰苦的探索,一步步推进了化学领域的发展进程,大家比价熟悉的是居里夫人与其丈夫的传奇故事,除此之外,很多化学领域的践行者都为后世留下了很多的宝贵品质,这些只是化学学科核心素养的一部分,除此之外,化学还为学生提供了很多可以学习的品质和能力。

教师首先要利用化学的历史及卓越的人物,用他们的故事来影响学生,让学生为之振奋,以他们为榜样,从而学习这些人物身上的品质和特性,或坚强,或果敢,或刚毅,或爱国,或是热爱和平。帮助学生树立远大理想,培养崇高的精神。其次,教师要在化学教学过程中,通过实验的操作,数据的解析,培养学生形成科学的态度、实事求是的观念和认真细致的品质。并不断强化学生的这些行为习惯,让学生在健康品质的影响下形成健康的心理和人格。

2.2 因材施教进行教学。学生是一个个独立的个体,他们对化学学科的理解是不同的,在学习化学知识的过程中,学生的兴趣点和侧重点也是因人而异的,如果教师采用单一的和只适合几种学生的教学方式,很有可能让其他学生在心理上产生被边缘化或不受重视的感觉,不适合学生健康心理的养成。因此化学教师在对学生进行化学教学时,要采取不同的策略,为学生营造一个多元化的教学环境。因材施教,针对不同学生的特性,采用宏观与微观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教学,既有整体囊括的大课讲授,又有小众发挥的活动指导,并根据学生的不同表现,提出针对性的意见,进行个别化的指导。

3.在化学实验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

3.1 化学是一门非常注重实验的学科,所以充分利用实验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通过化学实验锻炼学生动手、观察、独立思考的能力。实验课能够让学生自己进行操作、观察和思考,体验实验过程的许多乐趣。通过化学实验去探究书本知识,能够感受书本结论来自于实验,引导学生客观正确地了解化学实验,尊重事物发展的特殊性和规律性,合理制定实验目的,不自卑不盲目。通过化学实验逐渐形成合理的自我认识,在实验过程中通过小组交流合作逐渐懂得如何与同学、老师进行沟通,利于形成自信乐观积极的健康心态。

在“化学肥料的主角第2课时氨”的教学中,对于氨的催化氧化反应的实验,在现有的实验条件下很难完成。因此,笔者从网上查阅各种资料来尽可能满足实验实施。之后,决定实施“瓶中烟花”实验,实验现象存在极大的美感,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好奇心,通过实验探究验证课本知识,深刻感受结论来于实验。

3.2 现实生活中处处有化学,利用实际生活中的化学正确引导学生健康生活。例如“人体血液的pH与化学平衡的移动”教学中,涉及到的就是生活中的化学实例。生活中还有许多这样的实例,引导学生将所学的化学知识变成自己所用,科学健康地生活。

3.3 进行绿色化学实验,会增强学生保护环境意识。化学实验中经常会产生许多有害有毒气体,这些有毒气体会危害师生的身体健康,而且会污染环境。在化学实验中提倡绿色实验,提高学生保护环境的意识。以著名“黑面包”实验为例:在200mL烧杯中放入20g蔗糖,加入几滴水,搅拌均匀.然后再加入15mL质量分数为98%的浓硫酸,迅速搅拌,观察实验现象。实验进行之前,先要告诉学生在实验中会生成有刺激性气味气体,整个实验过程必须在通风橱中进行,尽量避免挥发性的刺激性气体影响师生身体健康。同时,尾气要用氢氧化钠溶液吸收,能够避免污染环境。通过相似实验,锻炼学生动手能力的同时,引导学生树立环保意识、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

4.利用化学史促进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4.1 利用化学史实施爱国主义教育,激发学生兴趣。介绍我国历史化学的成果,激发学生学习欲望和民族自豪感。比如,侯氏制碱法是由我国化学工程师侯德榜先生所发明的一种高效,低成本的制碱方法,打破了当时欧美对制碱业的垄断。利用我国化学史对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有利于学生形成积极健康的心理状态。

4.2 利用化学史对学生进行自强、自立、积极进取的心理教育。例如,科学家卢瑟福通过古代原子学说观察、猜测,经过大量实验,发明了道尔顿的原子论,再电由子与放射现象的发现,建立了汤姆生的葡萄干面包原子模型。之后,再通过α粒子散射实验,建立核式模型。本章的重难点突破以后,对这节课的总结主要是要引导学生从卢瑟福探索原子结构的探索过程中所用的方法,如模型法、实验法,从而让学生深切感受到科学家踏实严禁敢于创新的科学精神对社会进步和人类科技发展所起到的积极作用。引导学生认识到科学技术发展和社会进步过程都是人类不断获取直接经验和间接经验的探索过程,进而使他们明白学习是获取知识与技能、培养能力、训练方法的方式。其实,这也属于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的一部分。

5.在教学实践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

5.1 重视基础教学,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高中化学知识具有抽象性、复杂性、多变性等特点,学生学习起来相对困难,这就需要教师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制定适合高中生的教学模式,特别是做好基础知识的教学,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为学生的核心素养培养夯实基础。比如,教师在进行教学活动的时候,让学生通过网络多媒体等查阅相关的化学知识,积极主动进行学习,收集和化学知识有关的材料,在教学活动中和同学、教师进行沟通。课堂教学中,教师还可运用微课教学模式,让学生在生动、形象的视频引导下进行化学学习,使其能够快速了解和掌握化学知识,巩固加深化学内容。同时,教师还可将学生以小组形式进行化学学习,让学生在小组中对化学知识进行研究讨论,引导学生探索自己不懂的问题,学会运用已学的化学知识解决自己遇到的难题,在交流的过程中,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深化学生对重难点知识的掌握。

5.2 环节内容。

5.2.1 教师活动:我们学习了水解的原理,那它在生产生活中有哪些应用呢?首先,我们看看它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1)肥皂主要成分是硬脂酸钠,用肥皂洗衣服时用温水比冷水洗得更干净些,这是为什么呢?(提问学生,教师引导学生回答出正确答案。)

(2)城市自来水厂供给居民的生活用水,常先用氯气,再用绿矾来消毒、净化、改善水质。这是利用的什么原理呢?(学生小组讨论,提问学生。)

5.2.2 学生活动:温水促进水解……

(设计意图:让学生感受盐类水解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5.2.3 教师活动:泡沫灭火器的原理。泡沫灭火器里面盛放的药品是溶液,灭火器原理。

5.2.4 学生活动:结合水解方程式对平衡移动进行理解,掌握正确方法,并上讲台书写离子方程式。

(设计意图:让学生分析铁盐水解产生胶体,结合胶体的性质获得铁盐净水的效果及原理。让学生通过小组讨论合作学习,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5.2.5 教师活动:盐类水解在生活中有广泛的应用,在实验室也有许多应用。提出问题:

(1)用热水制备溶液,更易出现浑浊,是什么原因呢?该如何配制澄清溶液?

(2)盛放的试剂瓶不可用玻璃塞的原因是什么溶液能不能用玻璃瓶?

(3)在实验室制备晶体,我们通常采用蒸发至干(氯化钠)和冷却热的饱和溶液(硝酸钾)两种方法,那么FeCl3固体可以用类似的方法获得吗?若能,把FeCl3溶液蒸干灼烧,最后得到的固体产物是什么,为什么?

5.2.6 学生活动:水解显碱性,与玻璃反应生成与玻璃类似的物质,进而打不开塞子。

(设计意图:让学生感受题型,以及盐类水解在配制和保存易水解的盐溶液中的应用。)

5.2.7 教师活动:提出问题,化肥的使用———草木灰不能和铵态氮肥混合使用,为什么?

5.3 联系生活实际,合理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化学学科与学生的生活有着直接的关联,并且近阶段化学专业的发展逐渐迈向专业化,使得居民的生活模式与社会生活方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化学教师在进行教学活动的过程中,首先要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在学生的学习中融合生活化的内容,之后再进行生活化教学,在这样的教学模式下也能慢慢激发出学生的探究意识,能在一定程度上为学生提供更加广阔的化学教学环境,方可确保学生在实际学习时达到核心素养培养的目的。

比如,教师在教学《金属的化学性质》这章节的过程中,首先,教师根据日常生活的实际情况,让学生说一说在生活中都有哪些物品是铝制材料,比如易拉罐饮料、铝制口香糖盒子等,进而调动学生的化学学习兴趣,并以小组的形式让学生进行探究,慢慢地激发了学生对化学学习的欲望。

其次,教师让学生结合日常生活中的铝制品,再结合教学材料中的化学知识点,对铝单质进行深入探索。在教师的引导教学活动中,学生用夹子(坩埚钳)夹住一块铝箔,将铝箔放在酒精灯(外焰)上加热直到铝箔完全的熔化。这个时候,教师让学生观察铝箔在加热的过程中的变化,让学生积极的发表自己的意见,如获得了哪些化学知识等。像这样与生活实际结合起来,让学生自主将化学知识与生活常识联系起来,不仅能够有效激发出学生对化学知识的探究意识,也能在手脑并用中养成对化学知识的探究能力。

5.4 设计实验操作,调动学生学习兴趣。兴趣是学生最好的老师,只有学生对化学知识充满了学习的兴趣,才能达到化学教学的有效性,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目的。化学是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教师在进行教学活动的过程中,化学实验是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化学实验的过程和最终的结论对化学知识点起着验证的作用。所以,教师需要重视实验操作过程,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让学生在实验的过程中获得知识,提升自己的操作水平。在实验类型选择中,要根据学生的学习实际及符合学生的身心健康要求进行选择。

比如教师在“化学变化与物理变化”这节课的教学过程中,教师通过实验来验证化学和物理变化的不同性质。蜡烛的燃烧过程产生了新的成分,这属于化学反应。而冰块熔化的过程只是物体形状的改变,其成分并没有变化,属于物理变化。在实验结束后,让学生对整个化学过程和物理过程的性质进行分析和总结,生动、形象的实验现象调动学生的化学学习兴趣,让学生对化学实验有一个全新的认识,加深学生对化学知识的探究欲,为后期学生能够更好地学好化学知识奠定扎实的基础。

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现今素质教育全面实施的形势下,仍然有很多学校将学生的考试成绩当作评价教师教学成果的重要标准,而忽视了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这不仅不利于学生的健康成长,还严重影响学生的学习效果。结合化学学科特点,从化学实验、化学史和教学实践三个方面入手,着重探讨如何将心理健康教育渗透高中化学课堂中的有效方法,使学生在学习知识的同时接受心理教育,让学生不仅好的成绩也有一个好的心理素质。

猜你喜欢
化学心理健康实验
融入式心理健康教育的路径探索
微课在心理健康团训师培养中的应用探讨
基于人际交往的心理健康课程
声波实验
关于植物的小实验
奇妙的化学
奇妙的化学
奇妙的化学
奇妙的化学
最酷的太空实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