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展多元互动 共享阅读精彩

2022-11-19 18:34☉吴
小学生 2022年20期
关键词:交流文本内容

☉吴 蔚

互动具有彼此依存、互融共生之特征,教师、学生与文本、媒体等多元主体之间传递信息,能促进体悟、沟通情感,师生之间探讨交流,能激趣引思,促进学力的提升,学生的思维逐渐变得灵活,分析问题的角度变得多维,能促进他们综合素养的提升。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要立足于学生的角度分析、思考问题,交流彼此的看法,表达不同的见解,从而能形成愉悦的学习体验。教师要倾听学生,与他们沟通交流,交换彼此意见,促进良好师生关系的形成。

一、借境融情,拉近知识距离

教师要依性而教,准确把握学生的认知心理,设计富有趣味性的内容,吸引他们融入到课堂学习之中。教师要借助于情境,消除英语与母语之间的差异,为他们搭建恰当的学习支架,拉近所学知识与已经掌握内容之间的距离,让陌生的内容变得熟悉,从而让他们不再畏难,有亲近英语的信心,能大胆表达自己的理解[1]。教师要结合所学内容,为他们提供真实的语境,让他们融情其中,尝试运用英语去表达自己的理解。教师要借助图片、音乐、动画等内容,为学生呈现生动的语境,让他们模仿对话内容进行交流,或融入自己已有的知识去畅所欲言,或调用自己的生活经验去“创编”,对所学新知进行表达交流。

教师要借助学生熟悉的事件,拉近英语语言与学生生活之间的距离,让他们运用所学的词汇、语法知识去交流。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交流校园、家庭生活中发生的事件,让他们阐述自己的态度,谈谈自己的想法,这样既能提升学生的语言输入量,还让他们能活学活用,灵活运用所学词汇、句型去交流,促进语言表达能力的提升。例如,在教学译林版五下Unit5《Helping our parents》的Story time时,教者问学生:What do you often do to help your parents? Why should we help our parents? 教者让学生说出自己的想法。教师要结合教材目标以及学生的认知起点、兴趣爱好等情况,设计递进性的问题,让学生在由易到难的问题解决中促进语言思维的发展,形成有深度的理解。问题要具有开放性,能引领学生能从不同层面、多维度展开思考,使他们的理解变得更全面、更深刻。教师要引导学生针对疑点、难点、错点、趣点等展开交流,帮助他们突破思维障碍,运用语言知识去表达交流,促进他们语言素养的提升。

教师以深受学生喜欢的趣味情境,让他们感受到英语学习所带来的快乐,满足他们的阅读需求,吸引他们融入到阅读活动之中。但教师运用游戏情境时,要合理掌控,做到收放自如,既要让学生融情于文,也要避免“玩物丧志”,要让他们在游戏活动促进语言知识的习得、语言素养的提升。一些悬而未决的事能引发学生的学习好奇,教师要科学设计、有效引导,唤醒学生的学习自觉,吸引他们主动融入文本,让他们去探寻内在的语言规律。这样能让学生的主体性得到激发,让他们的自主能力获得显现,让他们在自读、自思、自学中获得能力的提升。教师要创设开放性的情境,让学生能从旧有的认知结构中走出来,有了更为广阔的探索空间,在尝试中不断创新、不断超越,能促进自身潜能的激发。

多媒体形象直观,能刺激学生的感官,给学生带来直观体验。教师以多媒体营造轻松愉悦的氛围,合理运用音乐、故事等情境给课堂增色,让英语课堂变得更加生动有趣。多媒体图文并茂,易于操作,能让事物的呈现更真实、更生动。教师以多媒体动画给学生带来感官刺激,能引发学生想象,让他们感受动画中的美与丑、善与恶,能促进学生道德品质的提升。

二、对话文本,拓展学生视野

教师要精心研读教材,并对教学内容进行深度的加工,让他们有更为广阔的对话空间,产生深入的阅读与思考。教师要对语篇内容加以整合、重组,从中捕捉关键的内容,为他们的自主阅读、展示交流提供有效的语言素材,以满足他们对话交流的需要。教师要了解学生的学习需求,依据他们的认知背景、学习能力等,合理地选择话题,调动他们与文本对话的兴趣,以促进他们对语言知识的深入理解。教师要遵循语言学习的内在规律,对阅读的全程进行优化,在阅读前调用学生头脑中的阅读图式,让他们在基于旧知背景上与文本对话[2]。教师可以通过多样的方式激活图式,或借助于问题引出主题、人物以及情节,或运用图片呈现内容,让语篇的背景图式得以激活,为后面自主阅读活动的顺利开展提供铺垫。教师要充分利用多媒体进行设计,对教学内容进行整合,围绕学生熟知的主题内容提供真实的语境,拓展他们的认知视野,吸引他们融入到语言交流之中,同时促进他们生活技能的提升。

在传统的英语学习中,课堂教学是静态的,信息交流是单向的,教师要改变传统教学中过于注重知识学习的做法,要由静态走向动态,由单向变为双向,促进学生语言思维的发展以及批判思维能力的提升。教师要为学生留有对话的空间,让他们与文本交流,使自己的认知由低层次向高层次发展,提升他们运用、评价、分析、综合的能力。如果学生仅囿于语句表层的意思,就难以促进他们对语篇内容的深层理解,教师要循序渐进地推行渐进式发展策略,通过多层次的语言交流,引导他们融入深度学习之中,促进学生对语言知识的迁移、综合素养的提升。

教师要要求学生不囿于单篇文本的阅读,可以将主题相近、语法知识相类似的内容放在一起加以融合,让学生去细读、揣摩,促进他们对语言知识的吸纳,形成对所学内容的深层次理解。学生将相类似的内容放在一起对比、分析,能立足于不同的视角去交流,能对语言知识形成较为深刻的看法,学生也会畅所欲言,大胆表达自己的理解。例如,在教学译林版五下Unit7《Chinese festivals》的Story time时,教者重现了译林版五上Unit8《At Christmas》的Story time内容,让学生比较阅读,讨论中国的节日和西方的节日有哪些异同点。教师要针对小学生的认知特点,引导他们参与对话、扮演,让他们在语言操练中接纳语言、运用语言,能运用掌握的语言技能去解决学习中遇到的问题,促进他们语言思维能力的提升。学生在多样的语言交际活动中能调动他们的求知欲望,让他们收获真切的学习体验,能促进他们知识体系的完善,促进学习技能的转化。

教师要不囿于对语篇内容的浅层、单一解读,要引领他们从多维的角度去观察、分析,可以从语言、情感、活动、文化等方面审视文本,丰富文本的内涵解读,拓展学生的认知视野,促进他们语言素养的提升。教师要关注中西方的文化差异,为学生提供语篇的文化背景内容,让他们了解西方的节日、风俗、历史、饮食等方面的内容,促进他们对语篇内涵的理解。

三、立体提问,形成深度理解

传统的英语教学中,教师所提问题过于零散,缺乏内在逻辑关联,呈现“扁平化”的状况。这类问题没有信息容量,缺乏创造空间,不利于学生思维的发散、思考的深入,学生的理解只会囿于浅表。教师的提问要立足于科学性与艺术性的视角,提一些宽度不偏离文本,但又能激活语言思维,引发认知冲突的问题。教师要“立体化”地提问,将问题与教学环节相匹配,在导入环节中,学生对新知较为陌生,教师以参考性问题聚拢学生注意,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的创造意识,让他们能潜身文本去阅读[3]。教师提出展示性问题,能促进学生对语言知识的运用,促进他们语言综合素养的提升。

教师要立足于学生的“最近发展区”提问,提出有挑战性的问题,引发学生的学习期待,激发他们的学习潜能,让他们从现有认知水平向潜在发展水平前行。教师可以先从简单的问题问起,再逐步提升问题的难度,让他们循序渐进,促进思维的进阶。学生语言思维能力的培养并非一蹴而就的,教师要为学生留有广阔的发展空间,通过逐渐增加难度,让他们不断突破困难,获得巨大的成就,感受到成功所带来的满足。

在同一班级之中,学生有着不同的认知起点、学习能力、学习兴趣,因而他们之间存在着差异。教师提问不能囿于少数学优生。只有面向全体学生,让每个学生都能获得被提问的机会,才能让他们在思考、交流中掌握知识,形成深层次的理解。教师提问后要给学生充分的思考时间,让他们围绕话题进行探讨交流,充分调动他们的认知储备,引发他们的学习动机,让他们的思维碰撞出火花。教师的提问要围绕目标,以问题引发师生之间的互动,让学生灵活地运用语言知识进行交流。例如,在教学译林版六上Unit7《Protect the Earth》的Story time时,教者在学生熟悉文本内容的基础上问:What can we do to protect the Earth in our lives? 教者让学生上网搜索,结合学生的日常生活进行交流,要求学生做好身边的每一件事。富有趣味性的问题,对小学生有着一定的吸引力,能引发他们探索求知的兴趣,同时能实现信息传递、整合素材的目的。教师要设计有意义的活动,科学设计中心问题,引发讨论交流,促进他们对所学知识的内化,解决自己的疑惑,从而达到新的认知平衡。教师要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提问,激发他们的语言思维,让他们调用自己的认知储备与生活经验进行交流,从而产生深刻体验。

教师在提问后,要采用追问的策略对问题加以引申,以放大学生的思考,启迪学生的思维。有效的追问不依赖于课前的预设。教师要把握时宜对有价值的问题进行引导,以调动学生的情绪,助推学生去再思考、再探索,从而使学生形成有深度的理解。小学的认知储备有限,他们难以听懂长句,在表达时会受到障碍,教师要帮助学生调整策略,运用手势、表情等引导学生,激发学生的自信,让他们获得更多的力量。

四、形式多样,增添活动乐趣

教师要结合文本内容与小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为他们选择问答、讨论、扮演、猜谜、竞赛等多样的活动形式,增进学生的求知动力,促进学生语言思维的发展。教师要为学生提供语言训练的空间,让他们参与情景扮演,去说一说、演一演,感受语言交际的过程,促进语言运用能力的提升。简单的语言操练难以把握语言结构特点,教师要根据小学生活泼好动且爱好模仿这一特点,引导他们运用语言、手势、神态以及表情、动作等展开交流,使枯燥的英语学习变得形象生动,使他们能自觉地融入语言学习之中并促进他们对单词、句型的理解和语用能力的提升。教师也可以参与到表演之中,通过互问互答活跃课堂气氛,让课堂增添无限活力。例如,在教学译林版四上Unit4《I can play basketball》的Story time时,教者让学生以谜语的方式描述自己会做的运动,让其他的学生来猜运动的名称。学生也可以对学习内容进行创编,制作道具、改编内容并融入自己的理解去创造性地表达。教师要对学生在对话中的音准、阅读流利程度、表演效果、创造发挥等进行评价,以提升语言操练的效果。

每个小学生都是天生的游戏爱好者。教师要设计丰富多彩的游戏内容,让乏味的英语课堂变得富有生趣,引发学生的学习活力,让他们能畅谈自己的想法,有更多表现自我的机会。小学生好胜心强,他们愿意接受挑战,教师贴近学生的“最近发展区”提出游戏任务,让他们通过丰富的游戏活动促进知识的巩固,逐步迈向“潜在发展区”。游戏化的学习能降低学习的难度,能消除学生对英语学科的抵触情绪,让他们主动去学习语言知识。教师在教学中融入游戏内容,能让语言知识变得形象生动,能提升学生表达交流的能力。教师在导入时引入谜语,能丰富学习内容,促进学生对语言知识的理解,提升学生的学习效果。教师说谜面,并让一名学生做动作,由其他学生去猜一猜;或让教师来说谜语,让学生通过画画的方式表达内容,再由其他学生去猜一猜;或由小组同学合作设计谜语,由其他小组来猜一猜,这样增添了课堂教学的神秘感,也能促进学生对语言知识的内化。

综上所述,在小学英语教学中,教师要改变英语阅读内容枯燥、刻板的印象,通过多元的互动交流让学生感受到英语学习的乐趣,帮助他们突破学习障碍,形成有深度的理解。教师只有让学生通过互动分享、碰撞,才能使学生的语言思维获得深度发展。

猜你喜欢
交流文本内容
如此交流,太暖!
文本联读学概括 细致观察促写作
周樱 两岸交流需要更多“对画”
作为“文本链”的元电影
搭文本之桥 铺生活之路 引习作之流
交流平台
走进文本 走近大师 走出文本 走向生活
“交流”等5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