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顾玲玲
新课程标准体系下的《语文课程标准》中,强调要求学生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进行多角度、有创意的阅读,利用阅读启迪、阅读反思和阅读批判等环节,拓展思维空间,提高阅读质量。基于此,小学语文教师若想提高自身课堂教学效率,提升小学生的阅读水平和阅读能力,可以将思维导图运用于课堂中,利用大脑的运作模式,将知识体现于课堂。给予学生直观的感受,培养学生的语文文化水平和思维品质,这也是创建高效课堂的重要途径。
思维导图是表达发散性思维的有效图形思维工具,简单而有效,具有一定的实用性。将思维导图应用于课堂教学中,已经成为一种发展趋势。思维导图用图文并重的方法,将所学习的各级主题关系与相关的层次表现出来,利用不同的图像、颜色等建立记忆连接[1]。众所周知,人类在记忆的同时是充分运用左右脑的机能,而思维导图正是利用思维形象化的方法,将不同的资料输入大脑,引起学生的视觉感官刺激,丰富学生的想象能力,也更便于学生记忆。在小学高段的语文课堂中,教师若可以利用思维导图的形式,则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加语文知识的直观性,使语文课堂更加具有活力。从传统意义来讲,思维导图是一种工具,是用于整理思维、发散思维的工具,可以让我们大脑里的思路变得更加清晰。思维导图简单来讲是用于记忆、学习、思考的“思维地图”,有利于人脑的思维扩散和展开。思维导图在教育行业中的应用已经非常广泛。许多教师都意识到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的重要性,也愿意将思维导图应用于自身的课堂教学中。在新课程改革不断推进的背景下,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综合能力,已经成为每一个教师的首要任务。小学语文教师也不例外,不仅要注重学生文学素养的培养,还要利用语文知识培养小学生的逻辑思维,增加课堂知识的直观性,便于学生理解和记忆,并引导学生将自身所学的知识应用于生活中,促进其自身实践能力的提高。
1.激发兴趣
教师若想提高课堂效率,首先要做的就是引导学生充分配合自己。那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就变得至关重要。在小学语文课堂上运用思维导图,就可以很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充满图形、色彩、意趣的环境中学习知识,能够激发学生的视觉感官,让学生充分沉浸于课堂学习中,自然可以保证课堂教学的高效开展。
2.发散思维
思维导图具有一定的发散性,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和创新思维。因为思维导图正是依照人脑的思维方式,由一个点出发引出若干个小分支,以联想的形式为媒介,不断地刺激学生的思维发散,以起到一定的思维拓展作用。利用思维导图的模式和概念进行语文课堂教学,就是在学习中不断引导学生,利用联想和想象的思维方式去看待问题、解决问题。将思维导图融入小学语文课堂中,不仅可以实现高效课堂,还可以促进学生创新思维、创新意识的养成,提高小学生的综合素质,为小学生的语文发展和文学素养提升奠定基础。
3.加深理解
思维导图可以帮助学生构建清晰的知识网络,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小学阶段的学生面对语文知识学习时,大多会应用表层的知识经验,这种思维特点主要是以形象思维为主,对于一些抽象的或概念性较强的学习内容,就难以从整体上把握。而利用思维导图,就可以将知识与图形相结合,凭借线条、符号等方式的连接,将抽象的知识以结构图的形式,清晰地体现出来。因此,在思维导图教学中,学生可以清楚地了解所学内容的主要结构和层次,对于阅读文章段落结构的分析有着重要的意义。学生在对一些文章学习时,通过思维导图可以有更深入的理解,不仅可以保证语文课堂效率,还能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和综合知识水平。
1.保证课堂的开放性
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推行,教师的课堂环境教学模式也在不断优化与创新。小学语文教师在课堂中利用思维导图的方式,可以提高课堂效率,保证课堂教学质量。首先,思维导图具有一定的开放性,可以保证开放课堂的创建。因为思维导图的主要优势就是促进小学生的思维发散,在保证课堂开放性的基础上,可以落实高效课堂的创建。教师可以自己设置思维导图的主要框架,由学生对各个分支、各个小点进行延伸、补充。教师和学生共同完成的一个思维导图是课堂完整的体现,也是高效课堂的体现;其次,教师也可以将课堂交给学生,依照某一节课堂的内容让学生自己建立适当的思维导图,引导学生在建立思维导图的过程中感受基础知识,提高课堂学习效率。在这种开放性的课堂模式下,学生愿意配合老师,自然可以保证课堂质量。
2.保证课堂的结构性
众所周知,思维导图就是帮助学生在大脑中构建完整的知识架构,那么利用思维导图优化小学语文课堂,则可以保证课堂的结构性。因为小学阶段的语文课堂是由一个教师和几十个学生共同组成的,教师既要保证课堂教学任务顺利完成,还要兼顾每一个学生的学习态度和学习习惯,工作量很大,一个疏忽就可能影响本节课堂的效率。那么教师若利用思维导图进行辅助教学,则可以改善这一情况。首先,教师可以为每个学生布置相应的任务,让学生真正参与到课堂当中。其次,教师再依照每个学生完成任务的情况,进行分析和讲解。在分析的过程中渗透所要学习的知识,并让学生明确自己的学习弱点,有针对性地解决问题,这样就可以保证课堂的高效开展。
3.保证课堂的创意性
创意课堂是每一个教育工作者不断追求与探索的课题,也是众多小学语文教师追求的目标,创意课堂可以有效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还可以让自己的教学独树一帜[2]。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可以将思维导图应用于课堂中,这是保证课堂创意性的基础。因为每一个学生的思维都是独特的,将所有学生的思维进行有机结合,这节课堂必然是独一无二的。教师在实际教学中可以将思维导图体现于课堂中,让学生在观察思维导图的同时感受所要学习的知识,并让他们在建立知识架构的基础上构建属于自己的思维导图,促进自身的思维发展,使自己面对语文知识时更加有热情。学生愿意积极配合老师,愿意倾注所有的精力面对课堂学习,这样的课堂环境下效率如何不高呢?
小学是学生学习语文知识的初级阶段,所以一些基础知识也在小学时期渗透。语文学科作为综合性的语言学科,对于培养学生的文字意识、知识储备、语言结构、阅读能力都有着重要的意义。许多小学生在面对文章阅读时难以找到文章中的主要结构,从而影响自身的阅读。小学语文教师在进行思维导图教学时,就可以将文章的主要结构呈现于思维导图内,让学生根据思维导图考察文章的结构,段落、重点,发展抽象思维。
在故事教学时,就要先将文章内的主要人物、次要人物等,利用思维导图罗列出来,然后围绕每一个人所发生的事件,标注在人物的周围,每个人物的感想,所衍生出来的内容,也要在思维导图中有所体现。这样,让学生看见思维导图就可以对这篇课文叙述出来。在此基础上,不仅可以促进小学生的思维发散,对于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也有着关键性的作用。
例如,故事《在牛肚子里旅行》,这是小学三年级的一篇课文,内容主要讲述蟋蟀红头被牛吃进了肚子里,他的朋友青头鼓励他抓住机会,在牛反刍的时候逃出来,红头在青头的鼓励下坚持不放弃,终于想办法在牛打喷嚏时逃了出来,经历了一场惊险的旅行。这篇课文故事有趣,充满童真、童趣,也告诉学生,在学习这个故事后要学会珍惜友情,遇事沉着勇敢。教师在讲授这篇课文时可以先利用思维导图的形式带领学生感受这个故事,然后,可以写出一个基础的结构,并带领学生进行知识延伸,让学生依照教师所给的例子,画出自己知识结构内的思维导图。
写作一直是小学生的难点问题,因为在小学低段,学生面对写作时,大多都是“看图写话”,有图片为依据,依照图片进行故事描述和思维发散,可以更准确、更高效。但是在步入高段的学习后,学生就会逐渐摒弃看图写话的写作模式,而是依照教师给的主题进行思维拓展和延伸,写出相应的作文。这种模式下,学生的主要依据就是自身的生活经验和文字基础,所以常常写的作文没有实质意义,甚至有的脱离了实际生活。因此,小学语文教师在对学生进行写作教学时,不仅要带领学生感受生活中的素材,还要利用思维导图的形式,帮助学生建立一个完整的文章结构,根据思维导图上的内容进行延伸,创建出一篇篇优秀的作文。如果把一篇作文形容成一棵大树,那么作文发展的情节就是树干和树枝,一个个优美的词汇就形同树叶,那么何为树木的根呢?就是生活素材。教师可以带领学生利用树形图的形式,构建一个完整的作文结构,然后让他们将自己积累的生活素材、优美词汇,融入这棵大树中,让这棵大树越来越茂盛,最终形成一篇完美的作文。
例如,在进行人物描写时,所写的人物就是这棵大树的主要枝干。教师在对学生进行写作教学时,就可以利用这种形式,先让学生画一棵大树,然后将自己所要写的事件缩减成几个词语,标注于大树的身上,然后依照这棵大树的整体进行思维发散和词汇衍生,以保证一篇完整的文章。
在写人物类文章时,首先要凸显出作者和主人公之间的关系,并将主人公的内在形象和外在形象进行详细描述。外在形象包括社会地位、外貌、动作、语言;内在形象包括理想、志趣、人生态度、人生经历等。从正面和侧面共同烘托主人公的特性,然后用作者与主人公之间所发生的事件进行修饰。在这种模式下,学生所写出的文章必定更加饱满,富有意趣。思维导图是小学生写作文的重要依据,先建立主要的架构,然后由教师引导学生,按照思维导图的内容让学生进行“填空”——将自己想要写的素材文字填补到思维导图内,然后进行整理连接,完成一篇优秀的作文。
除了人物描写的作文内容,叙事文也是小学生的重要写作内容。所以教师也可以将思维导图的形式呈现于记叙文教学中,让学生按照相应的图形进行思维发散,提高小学生的语言能力和写作能力。
教师在写作教学中,可以利用思维导图的形式,让学生明确自己所要写作的主要架构,并依照这个完整的架构进行“血液填充”。这不仅能保证学生写作文的完整性,还能提高作文质量,更可以让学生正确看待作文学习,减缓写作压力,促进自身写作能力的提高。思维导图在小学语文课堂中的应用可谓是常见且有效的,教师若想落实高效课堂的创建,思维导图是不可避免的内容之一。教师应当正视思维导图的有效性,将其应用于自身的教学中,并带领学生一起感受思维导图的魅力,感受语言世界的神奇。学生在充满意趣、热情的课堂中学习知识,不仅提高自身的知识能力,促进文学素养的养成,也为自身的综合素质发展奠定基础。
总而言之,阅读和写作是小学高年级语文的两大重点,也是难点。教师若想切实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就应当保证课堂的开放性、结构性和创意性。利用思维导图的渗透,将阅读文章的脉络体现给学生,使学生可以直观地感受文章,深刻地记忆文章。在写作教学中,教师也可以利用思维导图,帮助学生构建完整的文章架构,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促进小学生语文综合能力的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