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科学教学中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

2022-11-19 18:12刘成名
读与写 2022年8期
关键词:科学知识科学目标

刘成名

(新疆乌鲁木齐市水磨沟区教育研究室 新疆 乌鲁木齐 830000)

前言

伴随教学大纲中学生主导作用的确立,教师在课上的教案设计也逐渐确立学生的主导地位。小学科学的学习涉及到的知识较多,要求课堂教学设计制作要契合学生的思维能力,贴近学习状况,教师务必掌握“高、精、效”的讲课内容,使之成为不断激发学生主动性学习的基础上开展教学行为。

1.小学科学教学中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必要性

时代的发展需要人们不断地学习科学知识,小学科学课程是学生学习科学知识的基点,但是学校学习的知识更新速度往往是比较慢的,随着现代科学日新月异的发展,需要新一代的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开阔思维,增加自己的知识量,适应未来社会新的挑战。站在这个意义上讲,学生能够主动提出问题,乐于探究,通过自主学习解决问题已经成为时代所必不可少的能力。小学阶段的科学课程具有一定的基础性和实践性,要求在学生的动手操作和主动探究中培养学生的科学基本素质,而这种基础性、活动性以及与生活之间的密切联系性决定了学生自主学习的重要性,以及对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的迫切性[1]。

2.小学生科学自主学习能力存在的问题

2.1 小学生缺乏科学自主预习能力。自主预习多发生在课前,在没有教师的布置与指导下,学生认为预习可有可无,当教师不布置作业,有的学生就选择不预习,预习也是为了完成教师布置的任务。在自主预习的方法方面,学生在预习的过程中并不能利用自己的自主预习方法来获得结论,说明个别学生还不具备自主预习的能力,还有的学生认为在自主预习过程中不讲求预习的方法,只是片面预习教材基础知识,对知识的获得过程不够重视,预习的习惯与方法也尚未养成。

2.2 小学生对自主学习目标迷茫。学生认为自主学习目标大部分从教科书上获得,但不清楚科学的价值,不知道学习科学究竟可以干什么,不能为自己学习的科学知识赋予一定的价值。部分学生将教师的目标布置作为自己自主学习目标,但教师布置的教学目标往往以口头的形式向学生传达教科书上的自主学习目标,学生在课下并不能主动探究科学知识,从自身出发提出新问题作为自己自主学习目标的人数寥寥无几,学习目标不明,价值不清[2]。

2.3 小学生自主选择内容浅薄。教材是学生首选的自主学习内容,对不同的学生而言,书本中自主学习内容并不符合自己的探究兴趣及探究实际,学生认为自主学习内容源于书本的同时也肯定了自主学习内容应该源于生活,生活中的探究问题更符合学生的实际,但由于条件的局限性,学生认为生活中自主学习内容并不能得到完全的科学验证,所以在自主学习内容的选择方面教师更加以书本为主,限制了学生选择的内容范围。

2.4 小学生缺乏科学自主学习方法。大多数学生在自主学习科学的时候,主要借助教材文本,教材中将实验经过及结论以文字的方式叙述出来,这样的自主学习方法并不能展示和发展学生的自主学习的能力,教师的力量以及小组合作交流方式成为主要学习的方法,证明学生需要通过合作完成自主学习,自身的自主学习方法是欠缺的。学优生会选择查阅资料的方式和动手实践的方式进行自主学习,但这种现象并不普遍,说明学生在自主学习方法中行动力量还不足,教学中以小组合作的学习方式占有重要地位,但是学习的效果并不尽如人意,并且大部分学生基本没有自主学习笔记,在自主学习方法上多是依靠教师与同伴,并没有形成个人自主学习的策略与模式[3]。

2.5 小学生缺乏自主总结能力。小学生缺乏自律能力,认为科学知识的掌握需要教师的辅导,并且学习行为只限制在课堂,学习过后在课外没有检查和总结科学知识的习惯。学生并不是没有自我总结能力,而是没有去行动,平时在做过实验或者学习过科学知识之后,学生不善于分析原因,及时整理与记录科学知识,以及对科学知识进行总结。有一部分的学生在学习过后,从来没有对所学的科学知识的掌握情况进行再次了解,反问自己掌握的知识是否牢固,认为科学学科的进步与退步并不能产生什么影响,此现象反映了学生自我评价和强化能力不高,因此在课后,学生会对之前学过的科学实验结论因时间的流逝产生遗忘。

3.小学科学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3.1 小学生自主预习动机不充足。学生自主预习科学能力“差”其主要原因是因为学生自主预习科学动力不足,大部分学生不知道预习是为了什么。从内在动机方面讲,学生缺乏一定的兴趣,重视知识的表面记忆而忽视了对内容的理解,加上少于动手操作,不能建立起科学与生活的联系,最终导致学生兴趣不高。从外在动机上讲,科学不是主考科目,让学生们在分数上也得不到自我效能感,让科学预习探究失去动力,从而缺少预习科学的外在动机。

3.2 小学生自主确定目标不切实。教材中的知识点以及教参给予课程目标多是宏观的,学生仅凭自己难以找到具体的、可操作的学习目标,导致学生在自主学习开始前不能确定自主学习目标,因此对自主学习的开始也造成了一定影响。还有许多小学科学老师无法承担学生在选择自主学习目标时产生的过多提问,种种原因导致学生提问受困,确立不了自己的自主学习目标,只是一味接受[4]。

3.3 小学生自主选择内容范围小。小学生自主选择内容浅薄的原因是选择范围窄。科学是一门自然科学,它来源于自然。调查中发现大部分学生选择的自主学习内容往往停留于书本中自问自答的知识,因为在课堂上,学生学习的内容是由教师的事先布置,而这种布置直接让学生从书本探究开始,因为学生对书本中的内容学习过后便于教师之后的讲解与评价,还有些教师直接将自己精心设计的知识内容使学生被动接受,教师为了完成教学任务,对于科学知识的选择大部分也仅限于书本,拓展的内容是极少的,学生只能被动的通过教师演示和书本中的文字了解科学知识,这既局限了学生自主学习知识的开始也限制了学生自主学习内容的选择。科学课程是一门综合性实践课程。由于生活中的某些知识在选择时操作难度高、教师总结难度大、知识本身理论难度大等原因,学生们可以选择的自主学习内容再一次缩小了范围。

3.4 小学生自主探究缺乏有效指导。由于科学课程需要,一些实验教具和学具会使学生产生无意识的注意,学生自主学习开始之前,被教学仪器吸引,总想着自己怎样去操作这些有趣的实验设备而无心理会教师在学生自主学习前的讲解,并且坚信自己能够顺利完成实验,教师在介绍的实验步骤的时候往往被忽视,导致学生在开始自主学习后使用学习方法上存在欠缺和不严谨性。课下由于空间、时间的局限性和广延性,学生开始自主探究时教师并不能给予及时的辅导与把控,导致学生自主学习的科学知识存在偏差,实验的结果不一致等现象发生。

3.5 小学生缺乏自主总结能力。总结对学生掌握知识具有很大帮助,在学生自主学习后可以帮助学生指导以及激发学生未来持续性的学习与发展。在反思自己的课堂上,基本上是以教师反思为主,对自己的工作进行评价和总结。但是在培养学生进行自评和互评自己的学习过程上学生显然参与还是不足的,在观察发现教师的课堂总结只是将科学知识和结论写在黑板上或者让学生记在笔记本上,有时甚至不能完成本节课的总结,将此环节留到下节课进行,访谈中发现教师也并不重视学生本身的评价,不给予学生过多自评或互评的机会,学生不会对自己的学习知识及过程进行总结,不能为接下来的持续性自主学习产生帮助,同样不利于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在大部分学生的笔记本上记录的是科学探究得出的结论,对于实验过程,学生并不会留有记录,等到下次自主学习应用的时候,因为遗忘等外在因素很多学生不能在原有的基础上进行自主学习。部分学生的结论记录也只为回答教师的提问,大部分不会留有长时的记忆,导致学生自主学习的时候对科学知识的总结并不系统,影响学生自主能力的形成。

4.小学科学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教学策略

4.1 落实行动,增强自主预习能力。

4.1.1 新课增加交流,激发预习兴趣。在课堂有效的40分钟里有3-4名交流代表讲述是怎样观察的,观察到了什么,得到什么样的结论,注意交流过程中学生之间的互动,在交流过后,通过练习了解和巩固学生的掌握科学知识的情况。这样的设计不仅增加了学生自主预习的兴趣,而且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内在动机。外在动机的激发体现在课后评价上,由学生组织评审小组,针对交流者的内容进行评价,也可以把交流过程记录在研究报告的评价表上,收集研究报告,对交流者和其他同学都具有重大的借鉴价值。

例如在教学《蚕的生长变化》一课时,安排学生自主预习本课内容,学生可以选择“用放大镜观察”“用尺子量”“用天平秤”的方式,将自己的观察过程以文字或者照片的方式记录在“蚕宝宝的生长变化研究报告”中,然后在课堂中表述自己的探究过程,教师鼓励更多学生表达与交流,并激励学生对研究报告的交流内容相互给予意见,变学生为学习的主体,在激趣中提升学生的自主预习能力[5]。

4.1.2 设置预习活动,培养预习习惯。教师可以布置阅读科学书籍或观看《人与自然》类型的科教片。此外,设计家庭合作作业,如观察“铁具为什么会生锈”,让家长与学生共同完成探究,丰富学生预习科学的内容与形式。最后以自评或互评的方式对学生的课下活动进行评价和总结,培养学生长期预习习惯,提升学生自主预习科学的能力。

4.2 有效促使学生提问,明确自主学习目标。

4.2.1 归纳问题猜想,明确学习目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让学生课前预习后,学生自主学习发生前,将学生提出的各种问题和情况收集并设计成“活”的板块。对于具体、适宜、可测性的目标教师可以采用板块教学的方式,通过归类,每节课可以选择一到二个主题成为本课的教学目标。

例如在小学科学课程中《纸得观察》一课时,首先教师不要对此做任何说明,让学生尝试着说出想要对这张纸了解些什么,此时学生们会利用我们平时对纸初步感知的基础上,再次对纸产生好奇心,纸到底还有哪些其他的特点以及用途,我们还可以通过哪些其他的方式观察我们平时熟悉的纸那?让学生发散性思维对此现象进行猜想,并且不急于给予任何的评价,例如有的学生想通过用手触摸的形式了解这张纸的光滑程度、有地想用鼻子闻的方式了解这张纸与我平时用的纸的气味是否相同或者用浸水的方式了解纸的厚度等等一系列的问题猜想,通过学生积极的思考和提问,一些可行性的自主学习目标显然已经呈现出来了,这时教师可以根据学生提出的问题依据相似的观察方法分组进行自主学习,如触感小组、动手小组等,让学生通过主动提出与自己兴趣相投的问题,明确具体的自主学习目标后开始自己的自主学习[6]。

4.2.2 教师提问科学假设,明朗学习目标。教师在课前明确学生的自主学习问题后,教师在学生自主学习前追问学生假设,对学生细化和深层自主学习目标具有积极意义。课堂教学开始从某种意义上来讲需要解决为什么学、学什么、怎么学的问题,而在归纳完成学生问题过后,即解决学什么的问题后,提及怎么学的时候,学生提出自己的假设,这种假设猜想有助于我们形成具体的自主学习目标,当学生提出自己的假设之后,教师要根据学生提出的问题和假设考虑学生制定的目标是否科学,让自主学习的科学目标更加明确,最终让科学课堂更加扎实有效。

例如《磁铁有磁性》一课,将一些铁质的物品和纸张、橡皮等与不同类型的磁铁相吸,用以比较磁力的大小,操作前先由学生提出假设,假设磁力的大小与磁铁的大小和形状有关,如这样的有效的可操作的假设就可以作为学生的自主学习目标,如果学生假设的范围扩大到无重力下是否依然存在磁力?以此为目标,大部分学生当前无法拥有其验证环境,所以这样的假设需要教师在课堂上在学生自主学习前有选择性地择性地筛出,可以让学生将其定为课下自主学习目标,通过查阅资料之后进行探究。

4.3 教师明确指导地位,促进学生学会方法。

4.3.1 利用导学卡,完善自主学习方法。学生在自主学习开始前以及自主学习的过程均有可能出现遗落操作步骤、搜索不到合适的操作材料等问题或阻碍,因此学生需要教师依据流程设计的“导学卡”的帮助下进行自主学习,“导学卡”首先以导的方法,设置“导学提纲”设计一系列问题的形式,在“学什么”方面加以引导,学生通过选择自己感兴趣的问题,根据教师的“导学提纲”一步一步地一步地进行自主学习,在“怎么学”方面可以应用导学提示中的实验法、调查法、访问法、查阅课外资料等方式进行自主学习,导学提纲上可以推荐学生查阅资料的书籍或网站,以及调查中需要获取的主要信息等一系列有助于学生在之后自主总结知识,教师可以逐步精简提示卡,最终目的让学生丢掉“导学卡”的提示,自觉完成自主学习任务。

4.3.2 教师提前整理信息,保障自主学习方法。在学生课下自主学习科学之前,教师要有所预设性,归类学生在自主学习科学前所需要的信息,为学生打好基础。虽然学生的每节课的学习内容不同,但是同类型的课程在自主学习方法会存在一定的相似性和可借鉴性。教师对一些浅显的科学问题就让学生自主去选题、自主研究。

例如在《形状与结构》单元《做框架》一课时,学生在自主学习时,建议学生选择简单易行的器材进行操作性学习,利用家中筷子搭廊桥,通过操作实践的自主学习方法获得我们所需的知识,也可以利用图表的形式将自己的搭廊桥的过程和形状记录下来,用以分析比较形状与结构之间的稳固性。在研究生命科学一类中《西瓜虫》一课,主要探究的是西瓜虫到底有没有耳朵这一研究问题,生命科学一类的课题就需要我们利用观察和描述的自主学习方式进行的探究,学生把各种情况下证明西瓜虫有没有听觉的方式以科学语言记录下来进行验证。两种课程类型不同,但是当再次遇见技术与工程类、生命科学类的课题也可利用动手操作或观察描述的自主学习方式去学习,所以要求教师在学生自主学习之前,事先对学生自主学习的课题进行了解,根据课程内容为学生提供一些相似的自主学习的过程与方法为学生提供借鉴,当然除了根据课程内容进行划外,教师也可以以其他形式事先进行划分和归类,为的是保障学生自主学习前在使用自主学习方法上有一定的信息和经验可以借鉴,保证学生在学习同类科学知识的过程中做到有理可循,有据可依。

4.4 反思提炼,提高自主总结能力。建立自学笔记,整理自主学习成果。学生的自主学习笔记需要重视起来,不能让自主笔记单单成为单个学生自主学习的辅助,而是让学生们分享自己的自主学习笔记,因为那是他们思考的过程与成果,帮助去归纳、整理学生的笔记让学生能够在学习的进程中通过笔记的整理找到科学课题之间的链条,在教师的辅助下,生生互动中整理自主学习笔记装订成册,为后续的自主学习提供借鉴和辅助。以这样的方式让学生认真对待总结所学知识,增加学生自主总结科学知识的机会。当学生再次遇到与之前实验过程中的相似的科学问题时,就可以查阅之前装订成册的实验记录、小组讨论的形式回忆之前所学过的科学知识以及实验过程用以解决新的自主学习问题,并在讨论中得到新的想法,丰富之前的自主学习笔记的记录材料,使学生自主总结知识的能力进一步整理和提高。

结语

由此可见,由于应试教育的影响,学生往往习惯于被动的接受教师传授的知识,这导致学生在学习知识时较为依赖教师,学生的自主思考能力有待提升。学生在学习中的主动能力,是决定学生学习实际效果的关键影响因素。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从课前预习、课中指导、课后复习三个方面出发,增强学生的自主预习能力、自主提问能力、自主总结能力,最终实现自主学习能力的提升。此外,教师在为学生讲授学习技巧的同时要加强学生科学态度的塑造,全面提升学生会的综合素养。

猜你喜欢
科学知识科学目标
蜗牛看牙医
点击科学
科学大爆炸
饮料瓶中的云
探析小学科学游戏化教学
梦想中的学校
科学拔牙
新目标七年级(下)Unit 3练习(一)
新目标七年级(下)Unit 4练习(一)
(新目标)七年级下Unit 1练习(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