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长丽
小学语文新课标为小学语文教学输入了新的教学理念,在新的教学理念引导下,语文教学要改变传统教育方法中存在的枯燥乏味死板的填鸭式的教学方式,激发小学生的能动性,从而提高教学效率,提升教学品质[1]。在小学语文教学中,采用形式多样的教学策略,构建充满活力和生命力的课堂氛围,吸引学生的专注力,提高学生的学习自觉性,塑造学生自主学习的良好习惯,是引导学生学精语文课程的有效途径。
教学观念是对教学活动进行全方位的具体指导。小学语文教学作为教育信息化中关键的构成部分,在具体教学过程中,新课程标准明确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塑造了以学生为核心的教学观念。首先教师需要对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与教师的定位拥有清晰的了解。学生作为语文课学习的主体,具有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小学语文教学要充分重视学生的兴趣爱好,为学生构建良好的环境,激励学生自主学习,发挥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教师在教学时要消除权威性的观念,将自身定位于学习活动的指导者和策划者。教学中,教师与学生地位平等,尤其是在互动型教学中,教师要真心实意地与学生开展沟通,激励学生表达自我观点。次之,教师要逐步完善自己的能力,跟随时代的发展,升级现代教育意识,转变教学观念,创新教学方式。因此,教师在思想观念上务必摆脱传统意识,着眼于中华民族精神,既要教授知识与技能,关心教学过程与方式,更要将感情观念和价值观念作为核心,促进小学语文教学合理策略的制定,充分重视学生的核心影响力[2]。
例如,在学习《落花生》这篇课文时,教师要明确虽然课文强调了向学生渗透做人的道理,但是课文在阅读时并不存在太大的难度,因为原本的散文在选入课本时进行了一定的改动,而且课文对于事物的描述不太强,也没有过多抒情,只是以对话的方式介绍了父亲对花生的看法。在分析学生学习能力和本节课难度特点的基础上,教师应思考如何借助有效的语言文字训练来帮助学生顺利挖掘到这篇课文的内涵。因为本单元的教学主题是让学生发现生活中的启示,也就是要让学生将目光放在生活中常见的事物上。对于本节课的学习而言,学生要理解作者所描写的主要内容,领会作者通过花生所受到的启示。为了尊重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让学生的能动性能够发挥出来,教师在教学时可以根据关键词句让学生体会其含义,并带领学生一同分析其表达效果。本节课的设计力求引导学生根据课文内容来提出问题。因此,教师所设计的教学场景,为学生提供的材料等等,都指向了让学生去自主发现,去思考,去探索,去提高。教师组织学生默读课文,分析课文中的标点、语句、段落,并做出自己想要做的标记,将自己领会到的道理写在空白处。随后,让学生与同桌进行互动,与同桌分析自己勾画出来的、认为能够质疑的部分,然后学生进行合作探究分析哪些确实有探究价值,并上报给教师。教师总结学生提出的问题或产生的质疑,大致归纳如下:1.在收获花生后,为何作者用了一个词“居然”?2.父亲为什么会说“实在很难得”?3.花生成长为果实不是最可贵吗?为什么父亲要说,花生埋在地里最可贵?这些问题大多围绕父亲在谈论花生,而学生发现的问题可以作为本节课的重点问题,通过这些问题的探索,让学生学会联系文章的上下文,分析自己的生活经验,便借助教师出示的相关资料,进行大胆猜想。
小学生对生活和学习中的新事物具有深厚的兴趣,因此,教师在语文教学中利用新颖的教学方法创设教学情境,能够让学生感受到学习的快乐,提高学习的效率。例如,在学习《题临安邸》这首古诗时,教师就可以通过趣味性的故事讲解这首古诗作者的写作契机和相关历史背景。这种教学情境的创设,充满了趣味化的元素,同时将历史、人文等元素结合起来,有助于降低学生的认知难度。诗人林升出生于宋朝非常混乱的年代,当朝的皇帝不是昏庸无能,就是贪生怕死,面对外敌的入侵,他们的招数都是一个——投降。宋朝的土地不断被外敌侵占,林升是看在眼里,急在心里。在公元1126年,汴京被敌人攻占,俘虏了两个皇帝,中原都被敌人侵占了。在国家危在旦夕的情况下,宋高宗逃到江南,在临安即位,史称南宋。南宋小朝廷经历了北宋的动荡和灭亡,当政者不仅不去思考怎么收复失去的疆土,还一味贪图享乐。对外面对敌军卑躬屈膝,而对朝廷一些忠于国家的将士却残酷迫害,有权人、有钱人只知道喝酒作乐。林升就是因为经历了这些变化,在临安城的旅店歇息期间,非常怨愤地写下了这首诗。故事介绍了当时的背景,分析了诗人林升动笔创作的真实想法,学生在学习这首诗时,就会与诗人产生共鸣。
目前,新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式不断推出。但是,教师要认准语文教学的初心,做出冷静思考与分析,明确该教学理念的应用是否保留了语文教学的本味。语文课程的内容都可以用具有魅力的方式展现出来,但教师要在这些教学手段中追求简约,其目的是通过简单的教学方式,让学生掌握学习内容。在课堂教学时要讲究教学艺术,务必采用简约的方式把课堂教学呈现在学生面前。从根本上看,追求本真课堂就是要让学生有足够的时间去体会,有足够的时间去展现自我。因此,教师要将课堂教学形式化繁为简,让学生在学习时能够通过简单的方式展现自己对知识的掌握程度。这样教师就能够通过学生在课上的表现明确课程目标的制定是否合理,是否突出了课堂教学的关键内容[3]。与此同时,要还原语文课堂教学的本真,教师在教学构造上要避免形式化,这样才能够促使学生在课上获得更多的知识。
例如,在学习《祖父的园子》这篇课文时,为了让学生掌握课文内容,教师带领学生分析课文中借景抒情的句子,从体会作者的内心感受入手,分析作者在祖父的园子中经历的趣事。首先,教师与学生一同分析祖父的园子究竟是个怎样的园子,这里有什么,作者在这里感受到了什么等等。文章在写园子留在作者记忆中的色彩时,用了“明晃晃”这一个词语。教师在设计课堂时,可询问学生:“明晃晃是什么意思?能否把明晃晃替换成其他描写颜色的词语?”学生需要联系作者在此时表露出来的感情,从作者对园中事物的喜爱入手,分析“明晃晃”这一词在此处的妙用。教师直接带领学生掌握分析词语妙用的方法,学生在后续的朗读过程中碰到类似的词语就能停下来做批注,并写出自己认为好的理由,标明这与作者的内心感受之间有什么关系。其次,教师组织学生进行讨论交流,分析作者回忆的是童年时期她在祖父的园子里玩耍的哪些情景。无论是祖父种小白菜、铲地时,作者在一边玩闹,还是作者追逐蜻蜓,都运用了大量的动词,从这些动作中可以看出,作者在园子中好像一刻也不停歇。再根据这些场景,落实到作者的感受上来,教师可以提问:“作者能够在园子中自由自在地活动,表达了作者在祖父的园子里是怎样的心情?”这篇文章的作者是带着强烈的主观意愿来描写景物的,将自己想要抒发的感情和在园子中的心情,都寄托在园中的景物上。通过对这些句子的分析,学生就能够理解,为什么作者要将自己的感情寄托在这些景物中。课文结构的梳理应该放在最后,其目的是由学生自主完成,而不是由教师带着学生完成本节课的汇总。根据学生对课文内容的分析,讨论课文结构可能是怎样展开的,根据学生之间的讨论结果,教师适时总结,既尊重了学生的主体地位,也能够通过简单明了的方式,让学生掌握这篇课文的全部内容。
小学语文课程教学不仅仅要让学生在课堂当中学到语文知识,形成写字、阅读、写作的技能,还要着重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念,在课堂中有目的地开展情感教育,让学生有明确的目标。因为学生的成长环境不同,无论是兴趣爱好还是个性特点,都有所不同,而语文教师在设计课堂内容时,应该考虑到学生的不同心理发展阶段以及学生的性格特征,重视学生在语文学习过程中的成长。与此同时,教师应该将教育学生的目光放在学生的个性成长状况以及价值观念的形成上,不仅仅关注学生的语文考试成绩,因此,教师应针对性地开展启发教育,顺应学生的认知规律和情感行为的发展过程,通过对学生的引导和启示,培养学生的感恩意识,引导学生做一些有意义的事,着眼于学生认知能力与责任意识的培养,从而促进学生的全面成长。
例如,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围绕学生本节课所学习的课文进行详细解读,同时围绕学生的生活经验进行学习与生活的连接,配合励志教育、启发教育与感恩教育的实施,拓展学生的学习视野[4]。以《穷人》这一节课的学习为例,学会分析小说的情节,并体会环境描写对刻画人物的作用,是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教师在讲解课程时可围绕人物之间的对话以及人物的内心活动,来感受作者是如何塑造一个人物的形象的。通过分析人物的形象以及人物的特点,并联系学生的实际生活,有助于学生发现桑娜和渔夫的勤劳与他们家境贫寒之间的对比,感受作者笔下人物的美好心灵,即使人穷,但心灵仍然是美好的。回归到课文整体,学生在教师的带领下体会课文的表达特点,包括作者已经从多个方面暗示或明示桑娜贫穷的家境,为什么作者要浪费这么多笔墨来交代桑娜贫穷的家境?同时与学生一同分析桑娜抱回孩子后忐忑不安的心理描写,这些心理描写的表达效果是怎样的?这篇课文将人物的品质体现在细节描写上,借助现实与心理之间的矛盾和冲突,体现出主人公高贵的品质。而这些品质也是学生要学习的重点,在现实生活中不乏桑娜和渔夫这样的人在,作者在小说中描写的人物也能够在现实生活中找到相应的原型,这就需要学生具备能够发现真善美的眼睛,了解我们身边的人,富有纯洁高贵善良的心灵。在学完本课之后,教师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让学生回忆自己生活中的小事,有哪些是自己得到了他人真诚的帮助,或者自己真诚地帮助了他人,有哪些小事看出了某一个人的美好品质等等。在回忆这些事情之后,教师组织学生将其以文章的形式记录下来,用来凸显某个人物的形象或某种特质,这样在写作的过程中,学生可以借鉴作者在描写桑娜和渔夫人物形象时所采取的描写方式。将素质教育和知识教育融合在一起,能够促进学生在课文中发现主人公美好的品质,落实到现实生活中,发现身边人的美好,再将其记录下来。
总而言之,学习语文是一个长期性持续累积的过程。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要重视塑造小学生自主学习的观念和良好的读书习惯,不断加强学生自主学习的主动性,从而提高教学水准,提高教学品质,实现教学总体目标,为提高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打下扎实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