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向“大语文”教育视域 开展拓展阅读教学

2022-11-19 17:40李晓玲
小学生 2022年2期
关键词:大语文传统节日童话

☉李晓玲

特级教师张孝纯提出了“大语文”的教育思想,认为要将课堂教学作为轴心,向学生生活的各个领域开拓、拓展,全方位地和他们的生活结合起来,将语文教学和做人有机结合起来,发展学生的智力和非智力因素,提升其听说读写综合能力。在这种教学思想的影响下,教师不能仅仅让学生学习课本上的文章,还要引导他们向周边辐射,展开拓展阅读,促使其对课文内容的内涵和外延都有更深刻的理解,这样学生才能提升阅读量,教学设计也能体现出“大语文”教育的特点[1]。

一、抓住课堂生成,相机而动

(一)障碍点,自主感悟

由于小学生的年龄较小,生活阅历和阅读经验都不够丰富,所以在阅读中也常常会遇到困难。教师要避免直接灌输答案,而要结合他们思维上的障碍点提出问题,引导他们自主展开拓展阅读,获得感悟,提升理解能力。

例如在学习《我的伯父鲁迅先生》时,由于学生对当时的社会背景了解不够深刻,所以对作品中某些词句的理解存在障碍。如有学生提出:“在‘我’问鲁迅为什么会碰壁的时候,鲁迅回答四周黑洞洞的,容易碰壁。这是为什么呢?难道当时没有灯吗?”还有学生提出:“当‘我’问鲁迅为什么拉车的人光着脚能在路上跑时,鲁迅说得很深奥,他到底说了一些什么呢?”这些问题看似内容不同,但是实际上都是因为学生对当时社会背景了解不深刻,所以才会有此一问。教师组织学生展开拓展阅读,尝试了解当时的时代背景,学生感受到了国民党反动派的黑暗统治,就能明白“黑洞洞”实际上是象征社会黑暗,拉车的人也是因为深受压迫,生活贫困,所以没有鞋子。由此学生体会到了文章暗含的意思,也感受到了鲁迅爱国爱民的情怀。

教师可以结合解难释疑提出问题,引导学生展开拓展阅读,此外,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拓展阅读,对作品有更深刻的理解。

(二)发展点,升华情感

在拓展阅读中,教师要以学生为主体,所有的活动都要促使学生全面发展,从整体上提升他们的综合能力。教师可以观察学生在哪方面还有欠缺,促使他们在拓展阅读中开拓视野,提升情感,掌握更多的知识,这样就能促使学生得到全面提升和发展。

在学习《圆明园的覆灭》时,教师给学生提供了一些背景资料,让他们展开拓展阅读,这样学生就会发现,在近代,西方各国对中国进行了侵略,不仅毁灭了圆明园,还侵占了中国的土地,掠夺人民的财富,无恶不作。在了解了这些背景资料后,学生的情感得到了激发,他们升华了爱国情怀。教师则要把握住这个机会,引导他们展开反思:“当时的中国为何会遭受这样悲惨的命运呢?从圆明园的覆灭中你能得到怎样的启迪,如何才能让我们的国家变得更加富强呢?”

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展开读写结合的活动,让他们结合现实生活的感受进行创作。在这样的活动中,学生全面提升了家国情怀,认识到要通过自己的努力建设国家,让家园变得更美好。

《阅读学原理》提出通过阅读,读者的知识经验扩充了,这是自我在量度上的增加;读者的观点认识改变了,这是自我在本质上的提升;思想情感升华,则是在价值上的飞跃。教师在指导学生拓展阅读的时候,不仅要提升他们的阅读量,更要升华其思想情感,改变其观点认识,这样才能让他们真正得到发展[2]。

二、开发班本教材,自主探究

(一)整理归纳,参与编撰

由于小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不够强,所以他们在收集、整理、归纳信息方面的能力也有所不足。教师可以设计相关的班本课程,引导学生围绕某个主题展开归纳整理,自主编撰主题教材。

在学习了《清明》《元日》《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等古诗词后,教师发现不少学生都对中国传统节日很感兴趣,于是便设计了相关主题,引导他们自主编写班本课程。学生围绕“古诗词中的传统节日”这个主题展开自主讨论。

首先探讨了传统节日的概念,说说哪些节日是传统节日,然后讨论了要围绕传统节日收集哪方面的信息,除了相关的古诗词作品以外,还要整理节日的渊源、民间习俗等其他相关内容。最后学生还要整合各种信息,将其整理成多媒体课件,上传到网络上,和其他同学分享。在小组活动中,学生自主设计了春节、元宵节、中秋节、端午节、重阳节、七夕节等传统节日课件,并自主阅读,交流信息。在此活动中,学生收集整理资料的能力得到了显著提升。

教师可以先了解学生对哪方面的信息比较感兴趣,然后引导他们自主收集资料,进行归纳整理,最后再参与到班本课程的编撰中。在此过程中,教师还要引导他们积极展开互动交流,尝试从同伴的身上得到启迪,提升自己的专业素养。

(二)学会批注,深度漫溯

教学中,教师要指导学生在略读的基础上,选择感兴趣的内容或重要篇章展开重点阅读,尝试运用批注法辅助阅读,渐渐地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良好阅读习惯。

在学习了《草船借箭》后,教师组织学生展开拓展阅读,尝试自主阅读《三国演义》,并利用阅读长篇小说的机会掌握批注法,提升阅读效率。教师首先引导学生用《草船借箭》作为例子,掌握批注的基本方法,如用横线画出自己不理解的句子,用波浪线画出自己认为精彩的词句等。

在阅读中遇到问题时,也要及时用文字标注在旁边,如:“周瑜为何要为难诸葛亮?”在课文阅读的基础上,教师引导学生在课外拓展阅读中也沿用这种批注法辅助阅读,并展开互动讨论。如有学生在读到“三顾茅庐”这部分内容的时候,进行批注,提出问题:“刘备为何对诸葛亮如此器重?诸葛亮有哪些过人之处?”在探讨中,就可以围绕这一点进行分析,讨论诸葛亮的特点。

教师引导学生采用学思结合的方式展开拓展阅读,首先思考可以用哪些符号展开批注,并自主定义各种符号代表的意义是什么,然后再展开自主批注活动。久而久之,学生就能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学会一边阅读一边思考。

三、组织主题活动,培养习惯

(一)定期交流,碰撞思维火花

在“大语文”教学中,教师要将阅读和其他活动结合在一起,给学生构筑良好的阅读环境,促使他们养成勤于阅读的好习惯。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参与到定期交流活动中,让他们碰撞思维的火花,享受拓展阅读的快乐。

在学习《我变成了一棵树》之后,教师组织学生围绕“奇妙的想象”这个主题展开拓展阅读,尝试自主寻找各种童话,并思考这些童话从哪些角度入手展开想象,最后再自主创作童话故事,写出新颖的想象。

学生在交流讨论的过程中,逐步总结出了童话中主人公的特点,发现了作者常常将动植物拟人化,使其充当童话的主人公。学生还发现童话具有夸张的特点,常常描写现实生活中不存在的事物。在充分了解童话的特点后,学生开始了自主创作,并和同伴展开交流,如有学生写了《会唱歌的蟑螂》,有同学认为蟑螂是害虫,不能担当童话的主角,学生就可以围绕此问题展开辩论。

在组织学生展开交流互动的时候,教师首先要让学生交流文本内容,看看自己的阅读理解和他人是否一致,如果有矛盾的观点,就可以彼此讨论,提升阅读能力。

(二)亲子互动,形成良好氛围

亲子互动也是一种展开“大语文”互动交流的好方法,因为学生最重要的启蒙老师就是家长,如果家长有良好的阅读习惯,那么孩子也会在潜移默化中受到影响,积极阅读。教师可以给家长推荐一些适合亲子阅读的作品,让家长和孩子展开互动讨论,营造良好的家庭阅读范围。

在学习了《腊八粥》之后,教师组织学生和家长一起开展亲子阅读活动,围绕“中国传统节日”这个主题展开探究活动。教师先用微信给家长推荐一些相关主题的绘本作品,然后指导家长如何和孩子进行讨论。

如家长可以和孩子讨论自己知道哪些传统节日风俗,并说说能否从这些节日风俗中看到中国传统文化的气息。此外家长还可以和孩子展开实践活动,如在中秋节一起赏月,在端午节一起包粽子等,然后用日记的形式记录下来。这样的亲子活动将阅读、写作、实践等结合在了一起,能促使学生的能力得到全面提升。久而久之,学生就在书香家庭中积极阅读。

教师可以充分利用微信等平台和家长进行交流,一方面可以指导家长如何选择亲子阅读的篇目,另一方面也可以指导家长如何提升阅读效率。如果家长能以身作则,将爱转化为行动和语言,做好榜样,那么孩子也会受到影响,阅读兴趣会更加浓厚。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要积极引导学生开展拓展阅读活动,坚持以学生为主体,加强其自主、合作、探究学习,促使他们串联课堂内外,展开专题性、综合性、个性化的拓展阅读。在拓展阅读的过程中,学生能用自己的学习方式、学习视角拓展阅读量,加深对文本的理解。

猜你喜欢
大语文传统节日童话
还有哪些传统节日呢?
还有哪些传统节日呢?
童话镇
午夜童话镇
利用小农场 开展大语文
“大语文”观下如何实施综合性学习
“大语文”视野下的阅读培养方式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