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施雯
陶行知是我国近代最伟大的教育家、思想家,他提出的教学理论博大精深,对当今的小学数学教学仍然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陶行知作为一名资深的教育家,立足儿童的终身发展为目标,充分发挥儿童的个性特征,培养他们的各种能力[1]。今天,站在素质教育的角度看,陶行知教育思想充分体现了以生为本的教育理念,发挥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主体作用,从而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要认真地践行陶行知教育思想。
陶行知说:“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由此可见,课堂教学必须与学生的生活实际联系到一起。我们知道,现阶段学生所使用的小学数学教材中的教学案例是由专业课程组按照社会生活中的典型事件整合编写成的,在引进这些生活事件时难免会进行一些后期的加工创作,这就会降低教材案例的真实性。而学生也会感觉这些案例脱离了自己的日常生活,而学科知识又会变得更加抽象化[2]。
为此,学科教师要对自己的教学理念进行更新,既要以教材作为开展教学活动的参考依据,还要将学生日常生活中真实发生的事件应用到教学活动中,从而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教学活动,在课堂学习中也会更加具有体验感。任何的理论知识都来源于实践,而数学理论知识大多比较抽象,如果只是直接向学生灌输理论知识或者引入与学生实际生活关系不大的理论,会让学生无法理解教师所指的实际含义,无法真正提升学生的数学素养。为此,教师必须拉近实际生活和小学数学教学之间的关系。
首先,教师可以将教学案例替换成与学生生活相关的实际案例,让学生的数学学习更有代入感,使得学生可以利用数学思维去解决生活中遇到的问题。比如,在学习《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时,教师可以让学生带上不同种类的水果,再将所有水果汇总到一起,让学生回答不同种类水果的数量,以此来拉近数字教学和日常生活的关系。同时这种教学模式也将抽象的数学知识具象化,使得数学教学更加形象,加强了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和记忆。
陶行知先生说:“教育就是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他还说过:“生活、工作、学习倘使都能自动,那么教育之收效就一定能事半功倍。”我们知道,教学活动的主体是学生,一切的教学活动都是为了服务于学生,为了促进学生的成长和发展。因此,小学数学教师必须坚持生本理念,从学生的视角来考虑问题,寻找教材和生活中的共通之处,在学科教学过程中融入学生的生活事件。教师必须知道自己在课程教学中,应当尊重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发挥好自己的引导者和指导者的作用。同时,教师还要和学生保持良好互动,在开展教学活动的同时,促进学生健康成长、快乐进步。
小学数学教师需要学习陶行知先生的“生活教育理论”。陶行知先生认为一切向大众开放的教育活动的目的是解放人民、使得民众可以过上幸福快乐的生活,学校是一个小社会,而教育并不止步于校内,学生经历日常生活的过程也是接受教育的过程,所以每个人都可以成为教师来教授他人。如果教育和学生的日常生活相脱离,那么一定会影响学生的成长和未来发展。比如,在学习《千米的认识》时,教师必须开展联系生活、结合日常生活的教学活动,将课堂教学的大部分时间留给学生,让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思考、自主探究,这样才能让学生的能力得到锻炼。
在日常生活中挖掘小学数学科目的教学素材,能够使学生生活和学科教学之间的联系更加紧密,这既和小学生的年龄特征相符,还可以创新教学方法,让课堂教学保持高效率状态,从而使得学生能够在实际生活中灵活运用学过的知识。这样就能够在实现教学目标的同时,让学生体会到课程知识的价值和实用性。比如,在学习《秒的认识》时,教师用生活事件作为教学案例,可以让学生在分析教学案例的过程中更有体验感,进而体会到学习数学的意义。
同时,因为课程资源都来源于日常生活,学生也能在学习过程中对生活有更加深入的体会,从而提升生活实践能力,促进心理健康发展。另外,小学数学教师在日常生活中搜集教学资源的做法,突破了传统教学模式的局限性,让教学活动不再脱离于日常生活,对学生的为人处世和未来发展产生积极、持久的影响,使学生在思考问题时也会更加深入。
“生活教育理论”不是让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堆砌生活事件,而是要通过联系日常生活和教学内容,来发掘生活事件的深入价值,利用学生熟悉的事物强化学生对学科知识的理解。为此,教师从日常生活中搜集教学资源时,要强化对“生活教育理论”的理解。因为单纯地将生活事件作为教学案例并不能起到显著的效果,教师必须从思想层面进行变革,切实地关注学生的日常生活,进而搜集到有深度意义和研究价值的课程专题,并围绕这些专题开展教学活动,从而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让学生养成正确的“三观”。
陶行知的“知行合一”教育理论告诉我们,积极的内心体验能促使人开展有意义的认知活动。数学知识与小学生的生活联系密切,每个学生在生活中都有接触数学知识的经历,也有相应的内心体验。例如,在教学“多边形”时,因为小学生已经了解了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梯形这些简单的数学图形,但是小学生对图形的面积和周长的计算过程容易混淆。所以,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联系生活教学,激活学生的内心体验,有必要时还可以做出一些辅助性的动作或比喻,将学生带入到类似的实际生活中进行学习,从而让学生感受数学知识的实用价值。
如在教学多边形的周长和面积时,就不能让学生仅依靠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面积公式来进行,因为学生学的图形周长面积公式多了,很容易出现混淆。此时,我们应该站在学生的角度,思考多边形图形的面积计算。让学生明确周长和面积的含义,将教室中的黑板作为情境,教师用手绕着黑板的四周划一圈,让学生明白四个边加起来就是周长。那么面积是黑板所占地方的大小,而不是四个边框的长度与宽度。这样,就能够让学生在面对求图形的周长与面积时,联系生活经验开展学习。生活中的事物都是立体形式存在的,只要教师能够把生活中的事物与数学教学联系起来,就能激活学生的生活体验,从而让学生感受数学的实用价值。
发展学生的思维是陶行知教育思想中最经典的理论。新课改实施以来,小组合作学习模式在小学数学课堂广泛地开展。通过开展小组学习,引导学生摒弃闭门造车般的学习,并与小组成员相互取长补短,实现共同进步。
其次,划分学习小组还可以使得学生成为数学教学活动的主体,不仅能够活跃课堂学习氛围,还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3]。教师要将课堂归还给学生所组建的学习小组,和学生保持良好的沟通关系,鼓励学生以小组形式进行学习、探讨和研究,发现自己在数学学习中存在的问题。比如,在学习《倍数的认识》时,就给出这样的问题:小红手中的苹果是小明的两倍,已知小红的苹果为28 颗,问小明的苹果数量是多少?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就让学生开展小组合作学习,鼓励他们采用不同的合作方式来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经过每个小组成员的思考,在得出答案后由小组代表来交流分享。从中可以发现,有的小组通过画出28 颗苹果的图形来推算出小明手中的苹果数量。而有些小组是通过传统的掰手指的方式来算出结果。这样,小组成员之间在学习方法上取长补短,形成了不同的解题思路,从而促进了思维能力的提升。
综上所述,将陶行知先生的思想贯彻落实到小学数学教学中,可以有效改善数学教学的现状,有利于提升学生对知识的运用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对此,数学教师需要关注坚持生本理念、给学生提供指导、发掘生活事件的深度价值等注意事项,从而更好地将“生活教育理论”融入教学活动当中。这样,才能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