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玉亮
(江苏省泗阳县庄圩初级中学 江苏 泗阳 223700)
在新课改的深入推行之下,为了积极响应新课改初中信息技术教模式有了新的改变,信息技术教师必须响应新课改教学要求,对教学理念进行不断优化和创新,不断地提高自身的教学水平,从而让学生更有效的学习信息技术课程。而探究式教学模式作为一种新的教学方法,被越来越多的老师应用推广,为了实现信息技术课程的有效教学,探究式教学模式也被应用在初中信息技术教学过程中,有效的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增强了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
探究式教学与传统的教学模式有着本质的区别,传统的教学模式教师作为课堂的主体,而在探究式教学模式下,教师不再是课堂上的教学主体,转变为学生的指导者,师生在教学过程中与学生共同合作。因此,教师在信息技术探究性教学过程中,要积极鼓励学生们进行相互学习和探讨,在探讨的过程中不仅可以帮助学生将知识点有效的吸收,而且还有助于让学生学以致用,进而不断发展的信息技术的核心素养。
初中信息技术探究式教学具以下几个特点:其一,自主性特征,初中信息技术探究式教学模式主要以学生作为教学主体,学生在信息技术教师具有针对性的指导下,在课堂的学习过程中进行自主探究,构建自己的知识架构;其二,开放性特征,学生之间的学习能力存在着一定的差异性,这是不可避免的现象,而通过探究式教学为学生设立多元化有针对性的学习目标,让每个学生得到具有开放性的结论,最终呈现出很强的开放性特征;其三,合作性特征,初中信息技术探究式教学可以加强学生之间的协作能力,再由学生之间的个人合作提升至整个班级层面的合作,可以有效促进学生共同进步。
2.1 落实学生课堂主体地位。若想向探究式教学方式真正融入到初中信息技术教学过程中,首先必须坚持生本教学理念,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将学生作为课堂的主体,并落实其主体地位。所谓探究式教学模式是指学生作为课堂主体,教师进行教学指导,通过针对地指导和引导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对知识点进行自主探究,在不断地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构建起信息技术的知识结构。
2.2 可以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创新是新课改实施和推行的动力,只有让学生具备了创新的意识和创新的思维能力,才能让学生在未来实现不断地创新。因此新课改的推动要求教师在信息技术教学过程中要有意识地开发和提升学生的创新能力,通过探究式教学模式促进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其善于在学习过程中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进而使学生的创新思维得到有效提高,有利于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创新意识。
2.3 促进学生合作意识。采用探究式教学模式有利于促进和提高学生之前的协作意识,所谓协作意识通常是指个体对共同行为及其行为规则的认知与情感,协作精神是个体合作行为产生的前提条件。若要培养学生良好的协作精神,最直接有效的办法就是让学生融入到教学活动之中去,让每个学生在活动中与他人进行交流和互动,最终共同完成任务。
3.1 创设情境。所谓情境教学指的是在实施探究式教学之前,教师以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作为基础,为学生们设置符合教学需求的场景。让学生在场景的辅助作用下,发挥其自身的主观能动性,对老师提出的问题和相关知识点进行讨论和探究,并建构新的知识体系。在创设教学情境的时要遵循趣味性和探究性的原则,确保设立的情境可以引起学生的兴趣,同时还可以让学生通过旧知识延伸到新知识。
例如,在学习过程中经常需要考试,此时处于排名的需求需要对考试成绩进行排名,但是一个班级人数众多,且期末考试的涉及的学科也较多,若想用传统办法从中获取信息是非常困难的,那么如何有效处理这些数据,从中获取到我们需求的信息呢?在教学正式开始前,教师可以抛出这个问题让学生们进行思考,与此同时教师可以将上学期期末的,学生考试成绩打乱并展现给学生们。同时简单地对学生们进行任务布置,让学生从这些繁琐的数据中找出各学科的最高成绩和最低成绩。当学生接到这样的任务肯定是不知所措,并且觉得是困难重重的。那么面对这种情况,我们要如何对这些繁杂的数据进行处理,从而准确地获取到我们所需要的信息呢?从而在教师的引导下,让学生对excel表格的功能有所了解后再引导其对问题进行探究。通过体验问题情境,学生们不仅对课堂上需要学习的知识有了初步的认知和了解,同时还可以通过对旧知识的回忆和联系来探寻处理数据的方法,这样一来不仅为探究新知识打下了基础,而且还巩固了旧知识。
例如,教师在对《图片的处理》进行课堂教学时,教师首先可以通过多媒体教学向学生展示班级外出的照片。在展示的过程中,教师可以让学生说出照片中自己觉得拍摄效果不足的地方进行讨论,在一番讨论后,教师可以向同学提问:可否通过相关的电脑软件来处理相片中的不足之处,让相片变得更好看?在问题的引导下,学生的探究兴趣被有效地激发起来,部分学生会根据自己日常的操作经验,谈到可以通过Photoshop、美图秀秀、光影魔术手等图片编辑软件对图片进行处理,此时教师可以让学生动手用自己熟悉的软件对图片进行处理。通过创设问题情境,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使他们踊跃参与课堂学习,最终掌握相关的信息技术知识与技能。
3.2 小组合作,探究基础。信息技术实践课是帮助学生快速掌握信息技术知识的主要方式,也是信息技术课堂的主要教学方式。在传统的信息技术实践课程中,教师通常是根据教材内容向学生提出信息技术的操作指令,让学生根据教师的指令操作,授课形式比较单一而且授课过程非常得枯燥无趣,同时信息技术的实践仅局限于书本上的内容,无法达到设置这门课的目的。由于信息技术课内容较为复杂,实践过程中需要涉及较多的技术内容,有时若想仅凭学生一己之力就达到预期效果是非常困难的。因此,教师可以在信息技术教学过程中,采用小组合作的教学方方式,让学生在协作的过程中完成实践,培养学生的信息技术思维,同时学生可以在小组合作中借鉴共享、取长补短、相互探讨以此来共同完成信息技术教师布置的任务,提升实践能力。
例如,教师在《制作网站》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布置任务让学生自行设计班级网站。要建立和设计一个网站是比较复杂的,需要使用网页制作软件完成网站的一系列设计,同时要求学生具有较强的信息混编能力,因此对学生的信息技术水平也有较高的要求。虽然初中生已经掌握了多种信息技术相关知识,但是由于网页制作难度且操作复杂,因此学生们很难依靠自己独立完成这项任务,此时教师可以对学生进行分组,并按照学生的信息混编能力、设计能力、软件编辑能力等对小组成员进行均衡的划分,确保每个小组都能够顺利展开网站设计制作任务,为学生信息技术课程探究提供基础。
以“设置幻灯片效果”为例,教师在向学生提出问题,让学生进行探究之后,教师可以鼓励学生进行小组合作来共同完成,同时让学生自主对任务进行分工。在教师巡堂的过程中会发现大部分小组可以对任务进行三步的分解,首先插入新的幻灯片,其次对之前学过相关知识进行整合,最后设置幻灯片效果。在每个小组都可以完成任务分析的前提下,教师要求学生们结合他们的任务分析对教材进行阅读,从而从教材中寻找任务的正确答案。通过探究活动,学生们不仅可以让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得到充分地发挥,还可以对知识点进行探究并且在教师的导下,让学生探寻到新的知识点,并且可以加深对新知识点的理解,掌握正确的操作方法,从而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率。
3.3 生活教学,探究素材。由于信息技术发展的速度较快,从而导致信息技术课程的教材在编写上存在滞后性,无法满足当下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学习需求。若教师在信息技术课的教学过程中,仅仅将实践内容停留在课本之上,容易让学生对学习信息技术提不起兴趣。其实信息技术与学生的是生活息息相关的,并且对学生的学习和生活都存在一定的影响,学生可以通过网络进行沟通交流、在互联网上获取知识等。随着技术的发展,初中生的信息技术水平呈逐年上升的趋势,因此若将教学内容局限于课本是完全无法满足学生的生活学习所需的。因此,教师要积极拓展信息技术实践内容,善于从生活中发现实践素材,在寻找素材的过程中教学需要注意,实践素材要符合学生的年龄和认知,同时还要从学生的兴趣出发,只有这样才能有效吸引学生积极参与到探究。
例如,在《网络改变生活》的教学过程中,教学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了解信息技术发展的现状。因此教师可以结合信息技术在生活中对学生影响引入教学,首先,教师通过多媒体向学生播放目前网络技术对航天科技、媒体传播等方面的影响,让学生们认识到网络并不只局限于日常生活之中,让学生感受网络对生活方方面面的影响。其次,教师可以让学生列举说出生活中网络应用到的地方,此时学生便会举例:微信、淘宝网、百度等软件。接着教师可以借此提问学生:“在没有淘宝之前人们是如何购物?这种购物方式方便吗?淘宝购物方式给大家生活带来什么变化?”从而引导学生从生活中感受信息技术传播的便捷可靠性。最后,教师可以让学生谈谈当前网络在使用过程中的不足,并基于目前网络现状对未来网络发展进行设想。
3.4 明确研究问题。亚里士多德曾经说过思想的起点是疑问,探究式教学便是以问题为中心展开综合讨论,利用既有的资源展开全面研究,提高对问题剖析的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组织实施探究式教学模式期间,无论是学生的学习还是老师的教学,都必须要以问题为核心,紧密围绕问题展开思考与讨论。在课堂导入环节,老师要基于课程学习的内容创建问题情境,将学生所需要思考的问题以情境现象进行展现,这种方法可以帮助学生产生认知冲突或疑惑,进而让学生更加积极的参与到学习过程中,以良好的学习态度对问题进行思考和探究。想要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探究能力,老师必须要以学生的学习状态为基础,将课程学习的内容与实际生活相结合,提出一个个具有探究性的问题,让学生以此为依据展开综合讨论。同时,老师还可以为学生制定相应的探究任务,驱动学生以既有的知识和新学的知识为出发点,综合知识运用而对内容进行探究。老师在设计教学问题时,首先要直指探究任务。其次要充分突出学生在问题探究中的主体性。最后,要保证设计的问题具有良好的可操作性,让学生以实际探究和实践活动寻找问题的答案。
在学习幻灯片效果设置时,在组织实施教学期间,老师可以首先使用多媒体方式对本地旅游宣传的幻灯片进行展示,让学生了解幻灯片的基本形式和演示效果。为形成良好的视觉效果,一个幻灯片可以不设置任何切换效果,一个是幻灯片可设置切换效果,让学生在观看中对两个幻灯片的不同之处进行提问,思考导致不同效果的原因。学生可以既有的知识作为辅助,自主的对比两个幻灯片之间的差异,初步感知幻灯片的切换效果对展示幻灯片的积极作用。以此为基础,老师可继续提问“如果在幻灯片中插入动画效果,会带来怎样的视觉冲击?”之后,老师对本节课的教学主题进行展示,为学生布置课堂活动任务。比如我市打算着重开发旅游产业,为了更好的对我市旅游资源进行集中展示,学生可通过上网搜索相应的资料和图片完成PPT制作,并且配搭配相应的话术做出集中展示。通过这种方法,学生可以自主走进信息技术课堂,对幻灯片制作有新的认知。在学习过程中,老师可通过学习任务展现,进一步强化学生的探究兴趣,让学生在情境中主动学习,自主学习,探究学习任务,思考学习问题,形成自主探究意识和合作探究能力。
完成探究任务以后,老师可鼓励学生回归小组,以小组合作的方式将每个人所完成的任务进行分享。在合作中学生可自主回忆创建的情景,从幻灯片制作过程寻找创作的思路。老师在课堂巡视期间,可深入每个小组了解每个小组在幻灯片制作时的步骤。首先,在幻灯片中插入新的幻灯片;其次,整合所学习到的信息技术知识;最后,设置幻灯片效果。若有的小组没有对幻灯片制作有良好的实践能力,老师可给予相应的指导,帮助学生扫清学习的障碍。学生在合作学习时,分析出老师布置任务的目标,将其与本节课程所学习的知识相结合。学生根据自己分析的结果,对课本教材进行阅读,从中寻找出任务的答案。以信息技术和学科实践特点为出发点,引导学生阅读教材、总结方法、上机操作,从而对自己的实践成果进行验证,强化学生对知识的理解。通过这种体验方式,可帮助学生融入活动,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在确定学习任务指导前提下,帮助学生探求新的知识内容,构建对新知识的理解体系,掌握幻灯片制作的方法,为后期的学习成果共享和强化学习效果奠定坚实的基础。在集体互动中,学生可深入探究信息技术技能和知识,提升课堂教学效果,增强学生实践能力。
综上所述,探究式教学不仅相应了新课改的教育理念,而且将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有效地进行落实,有效的提高了初中信息技术的教学质量。因此,教师必须将探究式教学融合多种教学模式进行优化,使学生在掌握信息技术知识的同时,学以致用,最终提高学生信息技术的核心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