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 萧
(江苏省南京市江宁区陶吴小学数学 江苏 南京 211100)
教科书作为教学文本,肩负着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发挥着向学生传授知识的启智价值,培养学生家国情怀、文化自信、文化传承的育人价值。教科书承载着培养具有爱国主义情感的下一代的时代使命,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的民族心、民族魂,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维护民族独立和民族尊严的强大精神动力;开展爱国主义教育是引导学生实践报国之行、凝聚民族的精神力量、推动国家发展、实现民族复兴的必由之路。青少年作为社会主义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加强青少年的爱国主义教育……把爱我中华的种子埋入每个孩子的心灵深处”是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指示。数学教科书也担负着启智明德的教育使命,蕴含诸多爱国教育的文化基因。以往研究中,有学者从自然维度、人民维度、文化维度、政治维度阐明爱国教育内容,从自然地理、国家政治、传统文化、革命精神四方面阐述教科书中爱国教育元素,从中国数学文化、数学知识、中国发展变化素材等方面挖掘数学教科书中爱国教育元素。本文采用内容分析法,将从自然、人民、文化、社会主义建设、国际交流等维度对人民教育出版社(2013年版)小学数学教科书(以下简称“小学数学教科书”)中包含的爱国教育元素进行统计与分析。
1.1 爱国教育元素的结构编排贴合学生。认知小学数学教科书中爱国教育元素主要集中在文本、图表、知识拓展三大板块:文本主要指例题、习题、插图中的文本信息等;图表信息是指教科书中的插图以及表格信息等;知识拓展是指小精灵提示、注释以及单元末尾的“你知道吗”“生活中的数学”“数学游戏”等延伸内容。依据爱国教育元素三大板块、学生心理发展特点,纵向上将小学教科书划分为1—2年级、3—4年级、5—6年级,横向上从文本、图表、知识拓展三个板块依次统计元素数量。横向上小学数学教科书各个年级段中爱国教育元素图表板块数量居多,文本板块次之,知识拓展板块占比最少。小学阶段学生认知以形象思维为主,主要从具体事物中获得表象进行逻辑思维和群集运算。小学数学教科书以图表板块为主进行元素教学,整体上抓住学生认知发展特点。纵向上,文本数量随年级逐年上升,图表、知识拓展的数量以及阶段总量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小学1—2年级学生文本信息处理能力较弱,情感与行为偏向自身需要的满足,3—4年级学生信息处理能力增强,感知事物的情绪性减弱,目的性、责任感与义务感进一步增强,5—6年级学生对文本信息处理能力逐步稳定,思维方式转向逻辑思维。小学数学教科书贴合学生认知发展,抓住3—4年级的情感关键期,利用大量的图表和文本向学生呈现爱国教育元素,并在5—6年进行巩固升华,提高了爱国教育的有效性与针对性。
1.2 爱国教育元素内容多元且各有侧重。爱国主义教育涉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中国梦教育、国情教育和形势政策教育、党史国史改革开放史教育、祖国统一和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国家安全教育和国防教育、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教育。爱国教育的元素具体可以理解为热爱中国共产党、热爱祖国、热爱社会主义、维护祖国统一与领土完整、热爱人民、热爱自然、生命教育、民族团结、民族认同、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国梦、安全教育、国防教育、国情教育与形势政策教育、国际教育等,小学各年级段数学教科书中的爱国教育元素内容整体概况小学数学教科书的爱国教育元素内容选编多元。小学数学教科书中爱国教育元素辐射国家自然、人民、文化、社会主义建设以及国际交流等多个维度。自然元素即倡导学生保护环境、爱护动物,践行绿色、可持续的生活方式;人民元素即引导学生热爱、珍爱生命,以人民为中心,关注人口状况;文化元素即呼吁学生传承与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建设元素即激发学生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的强烈情感,热爱科学,实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国际元素,即引导学生以开放包容的理念充分借鉴吸收世界优秀文化成果,走向世界,美美与共。与此同时,小学数学教科书的爱国教育元素内容选编有所侧重。
小学数学的教学过程中最重要的环节之一就是习题训练,所以小学数学老师可以将这一环节的教学利用起来,把练习题与我国的国情相结合,让小学生在做题的时候感受到祖国的伟大。以小学数学《100以内数的认识》为例,其中的一节内容是《读书、写数》,那么小学生在学习这节课内容之后,数学老师就可以设置与国情相关的练习题。比如,题目中介绍了我国的国土总面积为九百六十万平方公里,小学生如果对这个大数字没有概念,老师可以让小学生先写出九百六十,这样小学生在做题的时候就了解了我国的国土面积,会感受到祖国幅员辽阔的特点。在涉及到100以内数的加减计算时,老师可以以奥运会为背景出题,其中最让人印象深刻的就是2008年在北京举办的奥运会,在这场奥运会上,我国共获得了51枚金牌,美国获得了36枚金牌,那么我国的金牌比美国金牌多多少?通过这道数学题,小学生会了解到这场奥运会是在我们国家举行的,并且国家的运动健儿在奥运会上的表现非常优秀,不由得心生敬佩,从而萌生出自己将来也想要为国家做出贡献的想法。
2.1 自然维度。层层递进,呈现了解自然到保护自然的认知逻辑自然是个体赖以生存与发展的基础,是一个国家的物质名片,自然的馈赠催发国民对所属疆域的热爱,爱国首先应做到热爱祖国自然。热爱祖国自然即热爱“国土有机组成部分的自然风貌和自然资源”。小学数学教科书通过动植物、自然景观与资源等素材彰显国家的自然优势,如熊猫、珠穆朗玛峰、桦树、煤等元素彰显了祖国自然风貌的壮美、自然资源的丰厚,自然而然地激发学生对祖国自然的热爱与强烈自信,自觉地保护自然资源与风貌,践行绿色生活。小学数学教科书各年级段自然维度下的爱国教育元素数量呈增长态势,选材囊括我国动植物、自然现象、自然风貌、自然资源等元素,呈现“从1至2年级了解自然到3至4年级关注资源利用再到5至6年级保护自然”的逻辑,层层递进,引导学生建构保护自然环境的共识。1—2年级元素内容:初步树立了解自然、热爱自然理念。小学数学教科书自然元素1—2年级选材聚焦国家自然风貌及资源,涉及少量资源回收元素,如亚洲象、熊猫、五岳、珠穆朗玛峰、垃圾回收等元素,帮助学生了解自然形态、物种,领略祖国河山的壮美秀丽,奠定“热爱自然”的情感基调,同时初步呈现资源回收的环保理念。3—4年级元素内容:由了解自然向资源利用过渡。3—4年级自然元素占比增长近27%,其中资源利用的元素大幅度增加,在引导学生进一步了解祖国景观、物种的同时,大量引入资源利用的环保理念。如合理使用一次性木筷、节约用水、节约用电等元素的大量引入,向学生根植合理利用自然资源的环保理念,但这一层面的资源使用很少涉及价值层面的探讨。5—6年级元素内容:聚焦对自然环境的保护与资源的高效利用、开发。5—6年级教科书中自然元素更加集中在自然资源的现状、开发与利用上,引导学生思考自然与人的关系问题。如动植物生存状况调查、“宝贵的水资源”、耕地与湖泊面积等元素呈现,让学生意识到自然给予人类的物质对于自身生存与发展的重大意义,进一步加强学生环保意识。而节水龙头、节能灯、再生纸等元素让学生体会技术提高资源利用率,融入资源开发的理念,引导学生更加科学地使用资源。小学数学教科书爱国教育元素的体现,循序渐进,从基本常识开始累积,逐步过渡到环保意识之上,使学生由内而发生成对环境的敬畏、尊重与感恩,根植人与自然和谐与共的环境理念,形成环保、健康、节约的绿色生活方式,实现人类的可持续发展。
2.2 人民维度。聚焦生命发展,关注人民群众的历史创造与社会结构人民群众是国家的主体,在追求自身生存与发展需要的过程中创造自己的历史。关注中国人民,蕴含关注“个体”生命发展和“集体”人口状况的双重逻辑。这是对中华儿女社会行为的历史作用的肯定,落实、评价、优化国家发展战略策略以及了解国家民生福祉的重要路径。教科书主要通过生命教育、人民及其成就、社会人口素质等元素体现对中国人民的精神、知识、能力等内容的肯定。小学数学3—4年级教科书中人民维度上的爱国教育元素数量居多,是1—2年级的8倍,5—6年级的1-14倍。内容上,小学数学教科书高度重视学生生命教育,关注人民群众的历史作用,国情教育元素较少。
2.2.1 高度重视学生生命教育。生命教育元素在人民维度占比较多,以3—4年级为主,向学生阐明了解生命、珍爱生命、保护生命、健康生活等生命理念,内容囊括人体细胞功能、心跳次数、试管婴儿、习惯教育、安全教育等元素。小学阶段学生社会自我逐步形成,引导主体理解生命的价值与意义,提升安全意识与自我保护能力,形成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能够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生命观、生存观,帮助个体融入社会环境。
2.2.2 肯定了人民群众的历史作用。在人民及其成就元素中,教科书通过介绍杨辉、刘徽、祖冲之、袁隆平等人数学成就,让学生了解我国数学文明的进程,引导学生正确理解技术与生产生活的密切联系,在先贤的人文思想中体味数学的认识方法与实践方法。
2.2.3 关注国家主体的素质状况。社会人口素质元素5—6年级最多,如人口数据与年龄结构、2012年我国的出生率等;1—2年级、3—4年级占比持平,通过社会人口年龄结构、出生率等,让小学生了解国家人口结构与基本状况,是帮助学生了解国家、开展国情教育与形势政策教育的有效方式。
2.3 文化维度守正创新,创造性转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文化培育民族心理、塑造民族性格、提振民族精神。教科书中文化元素是爱国主义教育的宝贵资源,是增强学生民族认同、国家认同、文化自信的重要素材。本文选取小学数学教科书中“1840年鸦片战争以前的传统文化”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的革命文化,对传承至今的古文汉字、传统科艺、节日习俗、文物遗迹等爱国教育元素进行统计。引导学生学习中华文化以守正、传承并创造性转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弘扬中华精神,厚植文化底蕴。
为了爱国教育元素更好融入小学数学教科书,激发学生家国情怀,从元素静态编写与动态使用出发,提出以下四点建议。
3.1 爱国教育元素编排应依托于学生认知规律。《义务教育课程标准》(2011版)(下面简称“《课标》”)提出要“根据学生的数学学习认知规律、知识背景和活动经验”编排数学教科书。学生发展是学校教育的出发点与落脚点,教科书作为学生学习的主要工具与参考依据,若违背学生认知规律编排爱国教育元素并施教,则会错过学生认知教育关键期,甚至产生消极作用。小学阶段是引导学生建构责任感、义务感、爱国主义情感等高级情感的关键阶段。小学数学教科书呈现形式上,考虑到学生的认知规律,以图表与文本形式为主,延伸拓展为辅,其中文本形式占比随学生信息处理能力的提升而逐步扩大;内容上低年级阶段运用国家自然、人民、文化、社会主义建设以及国际文化等元素“培养爱国之情”,随着学生年级的上升,教科书逐步加深了知识情感维度,从知识的“广度”和“深度”两个方面出发实现“砥砺强国之志、实践报国之行”的爱国教育目的。一定程度上,小学数学教科书元素编排依托于学生认知发展,体现了课程改革过程中对学习主体的深刻关怀,这一点小学数学教科书为小学教科书的编写与优化提供了一定参考。
3.2 教科书元素编写应考虑各维度间容量的协调。《课标》提出教科书的设计要体现内容领域的核心,因此教科书元素编写应考虑各维度间容量的协调。各维度编写容量协调并不等同于均衡,强调教科书各维度元素依据国家需要、社会需要进行恰当搭配。现行小学数学教科书爱国教育元素的自然、文化、社会建设、国际交流四个维度间差异微小,人民维度与其他维度差异显著,不利于学生爱国理念的全面建构,整体方面的科学性同样有待考证。《纲要》把“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作为鲜明主题”,“把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作为不懈追求”。达成《纲要》要求的关键在中华民族的文化认同与社会主义的制度认同。因此,小学数学教科书爱国教育元素的选编应当彰显社会主义的制度优势、需要突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的元素容量。此外,出于“人民幸福”的考量,适当增加社会人口概况的元素能够帮助学生更了解中国人民的群体状况,更直观地感受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正确性,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
3.3 数学教科书应注重增加富有时代气息的爱国主义内容。数学教科书内容决定教师“教”与学生“学”的内容,学校教育系统中的学生为未来社会建设服务,数学教科书应当注重增加富有时代气息的爱国主义内容。新时期经济社会发展对社会人才的需求发生变化,“什么知识最有价值”“提供什么样的教育经验才能达到教育目的”成为教科书编写过程中不可避免的问题。现阶段我国教育以“立德树人”为根本,旨在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为时代新人。小学教科书爱国教育元素选编沿用“十二五”时期及其以前的数据或成果,如2006年自然保护区数量表和条形图、第六次人口普查、天宫一号、伦敦奥运会等,这些元素面对“10后”的学生群体难以体现时代特色。因此,未来教科书改编应适当增加富有时代气息的爱国主义内容,助推学生不断深化对国家主权、立德树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法治建设、大国外交等新时代理念。
目前,小学数学课本中蕴含了很多数学家们的心血,对爱国主义教育有着很大的帮助。教师要根据具体的教学内容,选择合适的方式进行教学,自然地在课堂中渗透爱国主义教育,以此来提高学生的思想觉悟,发展学生的综合素养。课本中的很多数学知识都是前辈们不断研究得出来的,而我国是初等数学知识的主要发源地,在数学研究方面处于世界的领先地位,并涌现出了许多著名的数学家。教师可以利用数学的发展史向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调动学生对数学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例如,在“圆的周长”的教学中,教师可以讲述圆周率的发展史,早在公元前两个世纪的中国古算书《周髀算经》中就出现了“径一而周三”的记载,意思是π=3。在公元263年,中国数学家刘徽用“割圆木”的方式计算出了圆周率,最终得出了π=3.141024的圆周率近似值。之后,他又将这个数值与晋武库中汉王莽时期制造铜制体积度量衡标准嘉量斛的直径和容积进行检验,最后得出了圆周率3927/1250≈3.1416。而在公元480年,祖冲之将圆周率精确到了小数点后七位,得出了两个近似值3.1415926和3.1415927,并得到了两个近似分数,密率355/133和约数22/7,在之后的八百年里,祖冲之得出的π值都是最准确的。教师用讲述数学史的方式在小学数学课堂渗透爱国主义教育,不仅能使学生对数学知识产生极大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还能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激起学生强烈的爱国情怀,培养了学生对数学的进取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