汤如泉
(福建省漳州市云霄县列屿中心小学 福建 云霄 363309)
随着国家教育部门不断推进教育改革工作的开展,素质教育成为现阶段教育行业研究的核心内容,把培养学生的学科素质作为教学目标,在小学数学概念的研究中同样指出核心素养的概念,因此本文将研究在小学数学概念教学中如何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
在近几年的教育发展中,人们愈发重视学生学科素养的培养,无论是家长、还是教师,都希望自己的学生和孩子能得到更加全面的发展,已然不是古时的“书呆子”教育。教学学科素养,即针对当前教育、教学所关注的重点问题展开学习,从而更好地适应社会对人才的需求,也为学生提供更专业的学习指导。在小学数学课堂中,核心素质满足了基本教学要求,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逻辑思维为主要目标,呈现出更为全面的数学课堂。并且知识之间的联系以及知识学科综合性都得以丰富。核心素养下的小学数学,教师应该引导学生去自主的发现问题,通过自主的思考逐步解决问题,这也是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有效途径。同时小学数学核心素养的培养也离不开课本上的基本概念,基本概念的深刻理解才能让学生更好地适应创新型的学习,更好地掌握每堂课上所探究的新知识,获得新的技能。
核心素养融入到小学数学课堂中,对小学数学教师的教学带来了优良的效果,对于学生整体成绩的提高也有着积极影响。分析其中原因发现,在小学数学学科中强调培养学生核心素养十分重要。首先核心素养融入到小学数学课堂中,教师的课堂目标更为具体、准确,从而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课堂质量,有助于教师展开讲解所学内容的基本理念,也能更好地帮助学生明确公式、定律的意义以及应用过程,培养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让学生懂得在预习中找出重点、化解难点,也便于教师相关备课工作的开展。其次,核心素养融入到小学数学课堂中,本身就提高了小学数学的价值,对学生和家长都更加直观地展示出数学的多样性以及数学所蕴含的文化内涵,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众所周知,数学是由基本的概念、符号、运算公式等有机组合的一门学科,通过学习数学,学生都能够更好的感受到数学的认识知识体系,帮助学生更好地去学习数学中的相关规律、相关符号以及数字之间的联系,每一个数学元素都在数学的世界中有着其不可替代的作用。通过学习数学,学生的思维能够得到更好的锻炼,而且小学数学是学生思维开发的主要学科途径,对于学生整体思维的发展都有着重大作用。
最后,在小学数学课堂中融入核心素养,丰富了数学教学形式,有利于增加数学课堂的趣味性,从而为学生带来数学课堂中的独特幽默乐趣,激发学生学习热情,引导学生能够积极地投入到小学数学学习中去,同时素质教育的教学会投入更加多元化的教育手段,有利于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使学生更加享受整体的课堂,从而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和问题意识。
3.1 传统教学方式仍占据主要地位。核心素养融入到小学数学教学课堂中对于数学教学起到重要的作用,受到当前很多教师的青睐,值得肯定的是,在教学教学的不断发展下,核心素养融入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得到了一定的实践,但在一定成程度上传统式教学方式仍在小学数学概念教学中占据主要地位,教师过度关注课标任务的达成与学生成绩,从而对核心素养下学生在概念学习中的主体地位有所忽视,没有很好地在课堂教学中将学生的主体性激发出来,使学生仍然是被动接受概念知识,被动进入数学学习课堂,核心素养的融入并没有真正辅助学生进行数学学习,不能很好的将核心素养与数学概念学习过程相结合,使学生对于概念理解程度有所欠缺,核心素养融入下小学数学概念教学课堂实效性有待提高。
3.2 核心概念脱离概念教学,与教学实践不符。核心素养与小学数学概念教学内容紧紧相扣时,能够让学生充分理解数学概念,加深对于所学概念知识的印象,提高课堂效率,有助于教师教学工作的开展,真正发挥数学课堂概念教学的实效性。反之如果核心素养脱离教学内容,与教学实践不相符甚至相矛盾时,甚至会产生阻碍教学的消极作用。核心素养的引入与教学任务应当是相辅相成、紧密结合,应当切实立足于教材,以现实教材及相关课本知识为基础,真正发挥核心概念的引入对小学数学概念教学的积极作用,真正对学生概念学习起到积极作用。但在当前的小学数学核心素养引入概念教学实践中极容易被忽视或者不能够很好的使两者结合,使之不能发挥对教学应有的作用,甚至阻碍教学进程。
4.1 学科知识与生活实际相结合,增强学生对数学与生活之间的联系。从学数学之初,每一位数学教师都会说这样一句话:数学来源于生活,数学应用于生活。从古至今,数学有着悠久的文化历史,数学知识的挖掘也都是由日常生活中的种种现象激发作用,引起了数学家对于这些问题的思考,从而创造了众多的数学文化。所以为了让学生更好的理解小学数学的基本知识内容,教师首先要做到的就是实现学科知识与生活实际的密切联系,这样才能打破学生对数学知识的恐惧之心,用更加开放的眼光去看待数学问题,去拥抱数学。
例一:当学生在二年级初步接触《表内乘法》的相关内容时,这是学生学会基本加法运算的首次突破,所以往往会存在对新知识的恐惧心理,这时需要教师做好引导工作,帮助学生完成由加法到乘法的完美过渡。引导的方法多种多样,其中最好的方法就是让学生借助实物、学具摆出所学的“知识”。由于二年级的学生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尚未发育完善,所以让该年龄段的学生去想象“一辆轿车价值¥50,000”“自行车的速度为150米/分钟”这类的问题实践意义并不大,因此,通过实物展示更容易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教师在备课时要注意选择的物品的多样性,要选择对学生而言有标识度的物体。比如:学生爱吃的小零食,学生爱玩的小玩具以及学生喜欢的贴纸……所谓的投其所好更符合小学低年级学生的接纳心理,从而有利于提高学生的注意力集中程度,提高学生的课堂效率。通过把生活中的实际物体搬入到课堂中,让学生通过生活中的实际物品来进行应用,从而引导学生进行相关的计算理解,有助于学生的思维发展以及表达能力的提高。
例二:生活与数学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其中在日常购物中有着大量的体现。在《生活与百分数》中展示了我们生活中最常见的购物环节,这也是每一位学生都经历过的事情,所以教师在该内容教学过程中,让学生联系自己购物的经历,从而更好地去理解百分数在我们生活中的应用情况,让学生加深对该知识点的理解和印象。
4.2 创设符合课程内容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情境式教学在所有的学科中都得到了广泛应用,其凭借自身特点的优越性获得了一线教师的大力认可,不论是站在教师的角度还是学生的角度,教学情境的创设在一定程度上不仅丰富了教师的课堂内容,同时也能更加符合学生的心理需求,小学阶段的学生对所有的新鲜事物都充满着好奇心,所以往往突破传统教学模式的教学更能赢得学生的喜欢。在小学数学课堂中教师可以引用创设情境的教学方法,让学生能在一个更加生动的教学环境中进行学习,帮助学生理解教材知识,也能激发学生对数学知识的求知欲,有利于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培养。
例一:当学生初步接触《分数的性质和意义》这一知识点时,分数的概念是一个比较抽象的数学概念,所以对于小学阶段的学生而言,会具有理解上的难度。这时教师就需要运用情境教学的方法,为学生找到生活中的一个实际例子引入来帮助学生理解分数。一般在课堂上教师首先会讲述“单位1”的存在意义,虽然说这个概念也比较抽象,但是其范围的广泛性简化了它的抽象难度,生活中几乎所有的事物都可以看作“单位1”,“单位1”是具有可变性的,它会因为题目的变化而发生改变,所以认识“单位1”是学生认识分数的前提条件。教师可以在学生理解分数的意义之前,通过举例子的方式来让学生在解决相关实际问题的情境中理解分数的意义。比如:“小明有一片面包,但是恰好小红、小亮和小兰都在,所以小明需要把面包平均分成四部分,小明能够得到多少面包?”这个问题每个学生都有过亲身的经历,所以对该问题会更加感兴趣。这时教师就要鼓励学生积极主动地进行回答,让学生表达自己的真实想法,有利于调动课堂氛围。这类课堂活动教师应该多多开展,因为小学阶段所学的数学知识比较浅薄,所以让学生养成一个热爱数学的心理尤为重要,这也是小学阶段每一位数学教师的奋斗方向。
4.3 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实践出真理。虽然说学生的思维发展至关重要,但是素质教育下的小学数学也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虽说小学阶段学生所学习的抽象图形并不多,但是学习的基本图形只有通过亲手去绘画去制作才能更好的去理解。学生在学习相关立体图形时,教师总会发现同一个问题:成绩优秀的学生也不会画长方体和正方体,这并不是一件小的事情,如果小学数学教育仅仅是为了让学生学习抽象的数学知识,那我国的教育完全可以到回到100年前。这也是为什么我国推行素质教育的重要原因,素质教育就是与传统的应试教育形成鲜明对比的一项政策方针,因此,所有的数学教师都应该深入学习、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让学生真正成为新时代素质教育下的受益者。
例一:当学生初步接触立体图形《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相关内容时,学生亲手制作图形和亲手绘画图形是学好本章内容的必要手段,而且一定要学生熟练的掌握这项技能,所以教师在这些内容的学习过程中首先让学生认识这些图形,之后要反复地教学生如何去绘制这些图形,并且要追求绘制的高质量水平。这里的高质量并不是去追求图像的美观,而是去追求图像的规范性,长方体和正方体所具有的所有特征都能够在图形中得到展现,不然学生学习的图形绘制也失去了其意义。
而且在这部分内容的考核中,还有一个重要的考核内容:关于立体图形展开图的考察。这是小学阶段考查学生空间想象能力为数不多的地方,也是小学阶段学生最难突破的一个知识点,但是并不是说没有突破的方法。由于长方体和正方体展开图的样式是有限的,所以教师要专门的抽出具体时间帮助学生一块通过展开图去制作正方体和长方体,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就能够感受到由展开图变成立体图的一个整体过程,从而加深每个展开图对大脑神经的刺激,加强对图形的深刻记忆,也有利于学生空间想象能力的发展。
例二:动手能力的考查并不仅仅体现在图形的制作上,同时也体现在一些小的知识方面。比如当学生学习《平移和旋转》这部分内容时,教师总会有一个深刻的感受:“为什么简单的问题学生还是不会?”但是学生这种表现又不是少见的,有大量的小学生存在眼高手低的错误心理,在该节内容学习过程中就会出现“平移之后图形的大小发生改变了”、“旋转的过程中学生不会区分顺时针和逆时针”、“学生的口述和学生的制图发生方向的偏移”……这些都是再正常不过的现象。为了更好地避免这些现象的频繁发生,教师应该耐心加以引导。启发学生仔细观察图形平移或旋转前后“是否有变化”“怎么变化”,也可以让学生去讲台上展示自己的绘制过程,教师的引导能好地促进学生知识的建模。
4.4 加强核心问题引领,推进问题导入。在小学教学中,核心问题引领在学生概念知识学习、数学各项思维培养、各项数学能力提升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是以教材为基础,依托教师引领与指导,学生进行自主思考与问题解决的教学方法,通过教师核心问题的引领与学生思考解决逐步让学生拓展到对知识深入学习、深入理解,使教学成为一个良好有序的系统,通过问题导入与多种问题的设置让学生实现深度学习,为教师开展深度教学提供新路径,发挥学生主体性,为学生接受深度学习提供新途径,通过教师核心问题的引领帮助学生进行数学概念的学习,有效促进学生发散思维、横向思维、逆向思维等数学思维的锻炼与培养,通过核心问题的引领,深度学习课堂的引入,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兴趣,推进教学成果的巩固教,收获良好教育教学成果,推进教育改革。
例一:在核心问题引入中新颖的教学方式显得尤为重要,通过运用新颖的教学方式引入教学核心问题,充分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有效提高学生本节课学习积极性,帮助教师更好地进行核心问题的引领与问题设置。比如,在学生进行《图形的运动(一)》一课的学习时,本节课主要学习轴对称图形,引导学生理解轴对称知识。首先教师应当在课前做好教学规划,充分利用备课时间,在教学策略的设计中合理运用教学工具,运用自身教学经验与本节课重难点知识制作多媒体课件,在多媒体课件中运用形状演示、图片、短视频等多样化的形式,通过多媒体课件进行核心问题的引领。在本节课开始时教师为学生播放自己提前制作好的多媒体课件,在多媒体课件的演示加之教师将近向学生展示轴对称图形及其对称变化,在多媒体课件播放的同时向学生讲述轴对称图形的基本概念的核心问题引入本节课主要学习任务,并让学生自主思考走上讲台讲述自己对轴对称图形的概念理解。并为学生提出“谈一谈日常生活中有哪些轴对称图形呢”、“请想一想轴对称图形在实际生活中是如何利用的”等问题,让学生进行自主思考并在小组中今天交流与讨论,在学生自主思考与讨论交流结束后,教师请学生回答提出的问题,并在问题回答结束后请学生利用课下时间自主设计一个轴对称图形,鼓励学生在设计轴对称图形中对轴对称图形的概念进行充分理解,并使设计的图形中真正符合轴对称图形概念,充分理解轴对称图形概念。由此教师灵活运用了教学模式,合理运用教学工具来培养学生数学思维兴趣,推进核心问题引领的课堂模式的发展。在兴趣与不断地学习中加深对轴对称图形的理解与知识的学习,兴趣得到合理培养,课堂氛围也充满活力,学习过程顺利有效,核心素养引入课堂得到有效发展。
例二:加强问题导入,在问题设置与导入中推进学生对于概念知识的理解与应用。比如,当学生学习《用字母表示数》的学习时,本节课的主要学习任务是理解用字母表示数的作用与意义,以及能够恰当的用字母表示数。本节课开始时教师可以为学生做一个简单的问题导入为学生设置问题,比如教师给出学生两个固定公式:男孩身高=(父亲身高+母亲身高)×1.08÷2;女孩身高=(父亲身高×0.923+母亲身高)÷2(单位均为厘米)。教师向学生提出,如果用字母a表示父亲身高,b代表母亲身高,大家是否能够正确地运用字母a,b来将这两个身高公式表示出来呢?请学生在纸上写出用字母表示的身高公式,教师进行检查指导。接着让学生为字母代入确定的数值(自己父母身高)进行计算,算出自己的身高。通过如上过程,教师引入本节课的核心问题,根据身高公式进行概念解释,使学生对于字母表示数这一问题概念有一个大致的了解。再引导学生阅读课本后续内容,进行自主学习,允许学生进行分组讨论,自主学习后,教师在黑板上画出长方形,用S表示面积,C表示周长,设所画长方形长为a,宽为b,教师随机提问学生,继续为学生设置问题,让学生回答如何用字母来表示长方形的面积与周长,使学生对字母表示数的概念加深。随后让学生做简单的课后练习题进行巩固,引导学生自主思考,使整个学习过程循序渐进,不断向学生提出新问题,加强核心问题引领,在问题的导入中让学生对于所学概念进行深刻、全面的理解,并真正学会概念的具体应用,推进学生学习发展。
综上所述,小学数学学科对学生整体发展有着重要作用,对学生智力的开发、思维的发展、空间想象能力的发展等都有积极作用,所以教师应该学习、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努力推进素质教育,以培养学生的学科素养为教学目标,在课堂中通过运用多样的教学模式为学生创设更加生动的问题情境等多种多样的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同时也要做好教材内容与生活实际的联系工作,这样更容易让学生认识到数学学科的重要性,从而更好地开展数学学科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