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的有效策略

2022-11-19 16:07福建省邵武市昭阳中心小学何建红
亚太教育 2022年16期
关键词:课本生活化生活

福建省邵武市昭阳中心小学 何建红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我们对于小学数学教育工作产生了全新的见解。21世纪的到来,意味着我国发展从整体上迈上了新台阶,传统专注于学科知识理论化掌握、专业化学习的教育模式,不再适应全新的社会发展趋势,综合发展、全面进步和青少年核心素养的养成,成为全新的教育主题。增强生活现实在小学数学教育工作中的融合渗透,提升学生在不同层面、不同领域的全面进步,成为当代社会赋予小学数学教育工作的全新追求。为了有效实现新时代更具核心凝聚力的“立德树人”教育目标,我们要积极开展小学数学教育反思,对现有问题做出针对性调整,尤其注意数学专业知识和学生日常生活之间的深入融合,保障学生理论知识和实践应用能力的同步提升。

一、现阶段小学数学教育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一)教学理念传统滞后

很多小学数学教师身处于全新的时代环境,却没有及时完成自身教学理念的调整、更新,依然沿用传统的学科垂直化教学、应试教育、分数为纲的教学观念,忽视学生全方位知识能力的培养,在数学课堂中更加关注学生专业理论知识的全面灌输、学科内部知识的夯实。在实际的教学活动中缺乏良好的教学思想引领,长期坚持沿用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一定程度上造成教学资源的浪费和教学效率的低下。

(二)教学模式停留于书本

教师在传统应试教育理念的影响下,总是刻板地把小学数学教学活动局限在教室中,教学内容简单围绕书本而展开,缺乏综合生活实践教学意识,不利于学生综合性数学思维、个人核心素养的培育,造成学生学习过程的机械性、刻板性。

(三)教学过程缺乏趣味性

教师在数学课堂教学活动中,侧重于课本理论知识和运算技能的大量灌输,忽视整体课堂形式的精心设计,教学过程缺乏趣味性,长期教学应用中造成学生对数学课堂的倦怠心理、厌烦心理,缺乏学习主动性、积极性,不利于学习效率的有效提升。

二、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的作用

(一)增强理论和实践的同步性

开展小学数学课堂生活化教学,能够增强数学理论知识和生活实践的同步性,使学生提高自己的数学专业知识生活应用能力。小学数学课本中充满大量抽象性知识,需要学生具备高度的理性思维,这些知识对于尚且年幼、缺乏生活经历、思维发展不够完善的儿童而言,学习起来具有一定的困难。然而在数学课堂中充分渗透生活化教学素材,加入学生日常生活中随处可见的相关现象、实践体验活动,则可以在学生相对了解的领域完成书本抽象知识的具体化释义,帮助学生更加充分地理解课本理论性知识,完成数学内容的个体性内化。

(二)提高学生对内容的理解能力

开展小学数学课堂生活化教学,能够大幅度提高学生的知识理解能力,使其在生动形象的现实生活案例中更好地理解课本内容,完成学习活动的深入内化,将其转化为学生用以解决生活问题的实践能力。小学生群体处于各类学科知识学习的初步入门阶段,既没有丰富的社会实践经验,也没有基本的数学学科知识基础。在此状况下,巧妙利用现实生活中各种渗透了数学知识、数学原理的生活现象,用鲜活生动的生活体验帮助学生完成内容理解,弱化数学课本知识的抽象性,在理论化学习和生活化学习的科学教育模式下帮助学生建立立体化、逻辑化、理性化、综合化的学习理解能力,提升整体的教学效率。

三、生活化教学在小学数学课堂中的实施策略

(一)教学中导入生活化元素

在小学数学课堂中积极导入生活化元素,以大家日常生活中随处可见的生活现象来对课本抽象理论知识进行实践验证,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本知识。小学阶段的学生群体缺乏丰富的生活经验、数学知识基础,面对更加抽象化、理论化、逻辑化的数学知识,很难达到深入地理解。相对于语文、道德与法治等感性因素较多的学科而言,数学学科理解和掌握起来存在一定的难度。教师要根据这些特性,调整自己的教学方案,积极把学生日常的生活事物融入其中,既可以用生动形象的生活物象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又可以在具体化的教学过程中降低数学知识的学习难度。

例如,在小学数学课程“认识时间”的教学活动中,教师就可以充分融入学生喜欢的生活事物,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本知识。在“认识时间”课程的教学过程中,首先要帮助学生树立有关时间的具体概念,引导学生利用手表、钟表、电子表,对“时间”一词产生较为直观的理解。教师可以鼓励大家在课前预习阶段开展社会调查,通过在小区、商场、公园、学校等不同场所进行社会采访、调研,针对“时间是什么”来开展生活性实践活动,督促学生充分理解“时间”这一概念。在实践调研过程中,社会民众通俗易懂的概念描述,往往能够对学生起到更好的启发效应,使其初步奠定相关知识体系。在具体的钟表认读过程中,绝大多数小朋友对“时针、分针、秒针”缺乏深入的理解,且在短时间内难以做出明确区分,容易造成认读混乱。教师可以将三个刻度针以三个不同的小动物进行标注,时间流逝阶段则可以看作三个小动物正在表盘上追逐赛跑,使得整个实践认读学习过程中充满生活趣味。而且由于学生对自己喜爱的小动物具有较高的敏感度,因此能够在认读过程中,更好地区分出三个指针的区别性,从而更好地理解有关时间的概念、逻辑、刻度等。

(二)教学中增加课堂实践活动

增加小学数学课堂的实践应用活动,鼓励学生提高自己的执行能力,积极在亲身体验的过程中完成知识学习,深化课本知识印象,提高整体的数学教学效率。把对问题展开探究实践的任务交给学生自己,让学生完全通过自己的实践操作领会不同知识点的内在含义和运行规则。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的学习印象加深、学习理解能力提高、学习成果更具生活实践综合性特质,有利于培养新时代既具备高度学术知识素养又具备有效实践应用素养的综合性人才。

例如,在小学数学课程“角的初步认识”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可充分鼓励学生自主开展实践活动,发现生活中的“角”,并且利用量角器、刻度尺等辅助性学习工具,了解不同的角之间的区别和联系。小学生对“角”处于初步认识阶段,大家可以首先从生活事物的观察、对比、特征总结做起,针对家里的茶几、餐桌、扇子、墙角、不同形状的卡纸、水杯、书本等事物进行详细观察,可对于一些体型较大的与体型较小的事物开展对照比较活动,感受不同物体之间不同“角”的大小关系。在学生眼里,体型较大的物体的角一定比体型较小的物体的角大,但是只要鼓励大家动手实践,将二者进行实时实地的对比,就会发现,其实课桌、讲台的四个角和我们日常所用的练习本、文具盒的四个角一样大。这种“奇妙”的生活现象的探究、发现过程,可以充分提升学生的思维活跃度,激发他们将更多的自主思维能力投入这一现象的深入探究活动中,形成良好的自主学习模式。

(三)教学中用生活化语言开展教学

用生活化语言开展教学,有效提升小学数学课堂的亲和力,用小学生容易理解的生活化语言讲解课本中相对抽象的知识内容,降低课本知识的复杂难解程度,引导学生缓解自己对于数学课堂的抵触心理。小学生群体对于很多学术性语言表述缺乏敏感度,在教师长时间应用传统的学术性语言开展数学教学活动时,数学知识本身的抽象性、教师语言的枯燥性,都会导致学生的学习兴趣大幅度下降,使得学生在较大的学习阻碍中选择逃避,采取更加消极的学习态度。

例如,在小学数学课程“面积”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适当在课堂中进行语言通俗化使用,降低学生对具体概念的理解难度,增强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面积”一词对于学生而言存在一定的理解性困难,教师可以首先以“物体表面的大小”来进行通俗描绘,引导学生对手边的书本、文具盒、黑板、粉笔、橡皮擦等进行仔细观察,思考其表面的大小应该如何认知、计算和统计。从平面的卡纸开始,利用不同大小的彩色卡纸,向学生提问:“这些卡纸的表面大小存在哪些特征?有谁知道怎样测量和计算这些卡纸的大小?”用简单的问题引发学生观察、测量和对比思考,让大家充分开展实践活动,用自己的方式进行“卡纸表面大小的综合认知”。在此基础上,教师再引出“面积”这一词汇,启发大家物体表面的大小可以简单使用“面积”一词来代替。此外,教师还要注重教学过程中表述话语的亲切感、童趣感、融入感的语言转化,避免过于理性、逻辑化的语言沟通,积极利用“让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哪位小可爱、谁能帮助老师解答一个疑问”等相对亲切的术语开启课堂交流,适当消除学生的课堂紧张感,完成气氛活跃、轻松愉快的数学课堂教学。

(四)教学中积极引入生活案例

积极引入生活案例,用大家生活中经常接触到的事例来对课本中的数学知识进行佐证,帮助学生对课堂所学形成深入的理解,从而也能更好地把课堂知识应用到自己的生活实践活动中。一切数学知识都来源于现实生活,一切数学专业知识又都必将归之于生活,作为一种更加综合先进的知识理念改变生活、创新生活。因而增强数学课堂和生活现实之间的紧密联系,积极利用现实生活中的各种因素来进行数学原理验证,可以很好地将课本知识形象化、生动化,提高学生的知识理解效率。

例如,在小学数学课程“长方形和正方形”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就可以充分利用学生生活中经常见到的生活用品,避免直接使用长方形和正方形模型开展教学,借助学生喜闻乐见的生活事物引发其学习兴趣。教师找来苹果、香蕉、凳子、课桌、黑板擦、文具盒、跳绳、圆形水杯等让大家一一传看,使学生基本形成对这些物品的形状认知。在学生完成课前自主预习、对长方形和正方形概念具有一定基础认知的前提下,让学生分别指认课堂中出现的生活事物的基本形状,并且进行分类,分别找出其中的长方形和正方形。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观察学生的区分方式、概念解读、最终的指认成果,倾听个别学生的指认思维逻辑,了解学生的基本概念认知和学习状态。

(五)教学中增强课堂趣味性

增强课堂趣味性,以课堂形式吸引力、内容吸引力作为教学切入点,首先激活学生的学习热情,其次开展具体教学引导活动,增强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教师要充分重视兴趣在课堂教学中的重要性,积极利用手工、游戏、生活元素激活课堂氛围,让学生以自己喜欢的方式完成具体学习任务。数学学科本身具有强烈的抽象性、枯燥性,而小学生群体又天生好动、贪玩、注意力难以集中,如果只是依靠教师的严厉要求来鼓励学生完成内容学习,很容易引发学生的逆反心理。因而,树立寓教于乐的科学教育意识,在充满乐趣的活动引导中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尤为重要。

例如,在小学数学课程“多边形的面积”的教学活动中,教师可以充分利用手工活动、生活物品的应用,消除课程内容的枯燥性,增强课堂吸引力。教师鼓励大家通过剪纸、撕纸条、搜集多边形生活物品的方式,首先对多边形的形状、构造形成一定的了解,对其面积计算产生一定的思考;其次通过视频展示、动手操作、问题探究、联想等不同方式引出正确的多边形面积计算方法,启发学生可以先将多边形进行切割、虚拟画线,区分为多个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等熟悉的常规形状,然后分别计算其面积再统一相加,得到每一个多边形的具体面积。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增加学生自己动手实践的机会,并且以小组为单位鼓励大家相互竞赛,看哪个小组能够最快、最准确地计算出任意一个多边形的面积大小,对表现最出色的小组予以荣誉奖励和文具奖励,调动学生的竞赛学习积极性。

小学数学教学具有一定的枯燥性,教师需要充分考虑学生年龄特征,有针对性地设计科学的课堂教育模式。教师可利用趣味化教学、实践化教学,将生活化元素充分融合在小学数学课堂的始终,用生活事物弱化数学课本知识的枯燥性,引导学生开展以自身为主体、以生活现实为借力点、以课本数学知识为核心研究点的高效学习活动。

猜你喜欢
课本生活化生活
初中生活化写作教学实践
如何将数学知识生活化
精选课本题改编练习
精选课本题改编练习
生活感悟
精选课本题改编练习
精选课本题改编练习
疯狂让你的生活更出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