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民大学 江凱娜
2020年以来,全国多地中小学和大学先后开展了网上教学,而因为学生上网课而发生的各种矛盾不断爆出,其中家庭矛盾尤为突出,尤其是中小学生家庭。面对网课,青少年的心理健康问题需要全社会高度关注,必要时采取干预措施,以保障青少年身心健康发展。本文分两个阶段对网课下青少年常见心理问题做出分析。
如今受快节奏生活的影响,除成年人因为各种因素的影响生活压力大以外,青少年也受一系列因素影响而产生心理问题,青少年心理健康问题日益突出。其中在家通过网课学习的青少年的心理问题则更加显著,许多青少年心理压力比正常学习期间较大。学生的压力源主要是学习和家庭,而网课学习方式又无形中增加了青少年的学习压力。网课背景下,许多学生因为焦虑、抑郁等情绪而厌学,复学后不愿去学习,亲子关系冲突加剧,沉溺网络,甚至发展成严重心理问题,需要专业精神治疗。网课期间,青少年常见的问题和原因有以下一些方面。
根据王宁霞等人的研究,网课期间有不同程度焦虑情况的高中生高达48%。另据赵禄雷的调查研究,网课期间有22%的青少年患有焦虑性情绪障碍,比非网课期间青少年患病率高出4.1%。一些青少年因为自制力不够,网课期间放松学习;或者因为家里学习环境和学校学习环境差别过大,所以学习效率低下,于是会担心自己网课期间没有学习好,等到复课之后自己跟不上其他同学的进度从而影响成绩。在这种情况下,如果青少年因自制力所导致的一系列恐慌没有得到有效疏导的话,就会陷入恶性循环。这也是网课期间许多青少年心理出现问题的主要原因之一。
网课期间,青少年必须通过各种电子产品来学习,对于自控力不足的青少年来说,容易沉迷于电子产品从而导致学习效果低,严重影响身体健康。青少年上课期间不听讲,通过电子设备聊天玩游戏的现象十分普遍。许多家庭因为父母都要工作,家里只有老人或者家中无人照看,只有孩子在家进行网课学习,家长无法监管孩子对电子产品的使用;由此学生使用电子产品频率越高,对电子产品的依赖就会越强。同时,因封闭期间不能外出活动,室外活动的减少,也会加深青少年对电子产品的依赖。
过度使用电子产品,不光会影响青少年的学习成绩,还会导致青少年出现心理健康问题。沉迷电子产品的青少年内心会非常矛盾,一方面无法控制自己不依赖电子产品,另一方面又担心自己的学习落后受责骂,心理问题日益加重。有的青少年甚至因为长期上网课,在生活中出现社交障碍,害怕与人直接接触,种种因素影响之下,青少年会觉得自己和电子产品完全无法分开,甚至会因为害怕复课后没有电子产品而焦虑。
青少年正处于自我同一性混乱时期,因为相处时间有限、沟通较少,家庭矛盾并不突出。进行网课学习之前,青少年的大量学习任务都是在校内完成,父母对孩子的校内学习情况并不了解。但网课期间,青少年和父母相处时间久,父母对于孩子的学习状态更加了解,进而容易因为学习上的各种小问题出现矛盾。
网课期间,许多成年人因经济压力或孩子学习而十分焦虑,甚至出现心理危机,在这种情况下,大人的焦虑情绪也会影响孩子,给孩子带来暗示,造成青少年的焦虑问题。加之父母和子女各种生活习惯、观念上的不一致,也是引发亲子矛盾的导火索。父母和子女之间会因为年龄层次的差异而形成代沟,对许多生活和学习中的问题的看法都会因为出发点不一致而有较大的差异,从皮亚杰认知发展理论可知,亲子沟通不畅,将导致青少年叛逆加重,从而出现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
青少年的人际交往对其成长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培养青少年良好的人际交往能力能够促进其健康成长、成才。青少年正处于最渴望被人理解的一个阶段,如果得不到理解,他们就会非常苦恼、孤独。如今,青少年在人际交往过程中常见的心理问题主要有以下几点。
首先,自卑心理。这主要是对自己缺乏正确的认识,在人际交往中缺少自信,畏首畏尾,缺乏主见,表现不自然。在长期的网课下,许多青少年一直在家里通过电子产品学习网课,很大程度上减少了与同龄人之间的交往、接触,在家里也很少与父母沟通,这就导致青少年缺少与人沟通的能力,无法准确表达自己的想法与感受,就会觉得自己不被理解,不知道如何与人相处。无法和周围的同学建立良好的交往关系,会严重危害青少年的身心健康。
其次,躲避心理。长期的网课可能使青少年变得胆小、害羞,恐惧别人对自己的负面评价,不主动和他人联系,面对陌生环境和陌生人的时候经常感到手足无措,进而慢慢封闭自己,最终形成孤僻或者抑郁的性格。
长期的网课背景下,许多青少年都存在心理问题,得不到及时有效的指导和帮助,最后逐渐影响到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网课背景下,社会心理援助的需求不断增加,大部分家长的心理危机干预意识都比较薄弱,更有部分家长讳疾忌医。当青少年出现心理危机时,一些家长可能会拒绝向专业心理医生寻求帮助,这也导致青少年心理问题更加严重。而且,部分学校教师缺乏心理学知识,处理学生心理问题的经验、能力不足,网课期间无法及时为青少年提供有效的心理援助,对青少年心理健康建设工作影响也比较大。
首先,网课设置中应该增加心理教育课程比重。网课中的心理教育课程要注重学生情绪的引导,以及心理教育课程内容要覆盖全面,例如网课期间的学习、家庭压力,复学之后的心理调整等。在课程设计中,还要注重为学生提供切实可操作的建议。同时,课后要有配套的问卷等环节来了解每一个学生的心理状况。不能只上课,没有从实际上去关注学生的心理状况。对于有心理问题危机的学生,要采取多种渠道去及时干预。
其次,要加强教师培训,提高教师的综合素质,尤其是心理学知识。从学校教师的角度来看,提高教师的师德、提升教师的教学能力和教学水平,无疑也是有效阻断青少年犯罪心理形成的措施。学校教师除了专业心理教师之外,其他授课教师尤其是班主任,都要补充自身心理学知识和提高心理辅导能力,以便及时发现青少年心理问题和有能力帮助青少年进行心理健康建设。同时,提高教师的师德,也是能够降低青少年心理问题产生概率的要素之一。只有真正爱学生、关心学生的教师才会在教学过程中真正尊重学生,关注到问题学生。青少年正处于青春敏感期,教师的一些不恰当的言行会引发青少年严重的心理问题。所以,教师要积极正面地引导学生,尝试去真正了解学生心理,采取学生容易接受的方式去教育学生。
心理危机干预是指针对处于心理危机状态的个人及时给予适当的心理援助,通过调动他们自身的潜能来重新建立或恢复到危机前的心理平衡状态,使之尽快摆脱困境,习得新技能,以防将来心理危机的再发生。针对网课期间的特殊情况,除了上文提到的学校开设心理教育课程帮助学生心理建设外,还要充分调动家长的作用。网课期间,学校可以引导家长多了解青少年的心理特点,重视青少年心理健康。首先,学校可以为每个学生建立心理健康档案。其次,学校可以采取定期问卷调查、重点对象个别采访关注等方式及时了解和收集学生的心理状况信息。对有问题的学生,及时和家长沟通,要求家长和学校一起关注学生心理发展状况。
对于特殊家庭,如单亲家庭、留守儿童家庭等,学校对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应该重点关注。可以形成专人负责制,长期关注和引导这些家庭的家长尽量参与到青少年的心理健康建设中来。
学校还可以提供专门给家长学习的心理辅导课程,让家长能科学地去认识孩子的情绪,并正确地引导孩子。因为网课期间,大部分学生和家长每天相处在一起,家长在学生心理健康的监测和建设工作中的作用影响是非常大的。
总而言之,家长对青少年心理健康建设工作的作用不容小觑。网课期间,家长要注重高质量的陪伴,多与孩子交流,多站在孩子的角度思考问题,不要一味否定孩子的想法,尽量营造轻松的家庭氛围。针对出现心理危机的孩子,家长要让孩子知道家人是关心他、支持他的,以此缓解青少年内心来自父母方面的压力。
如在学生之间形成一对一帮扶小组关系等方式,通过同龄人的力量发现和干预心理问题。因为青少年通常觉得自己和家长有代沟,家长无法理解自己,而更愿意和同龄人沟通,许多青少年因为心理压力过大且和大人沟通不顺畅,变得孤僻甚至会完全拒绝和大人沟通。所以,教师可以让积极乐观的学生与心理压力较大的学生多交流沟通,通过同龄人之间的倾诉和沟通来释放内心的压力。在具体工作中,可以选取部分有能力的学生进行心理培训,提高其心理知识和帮助的能力,形成一支学生心理建设帮助队伍。网课背景下,学生间的沟通和帮助会让青少年感受到同学的理解和温暖,从而及时调整自己的情绪,保持心理健康,并且也可以让学生之间形成一种良好的人际关系,学会沟通和表达。另外,现在的青少年都会有自己的圈子,学生之间的了解很多时候比家长和教师的了解更加及时,对于问题学生,可以及时发现并报告给教师,方便专业教师及时干预。
当然,青少年再乐观成熟,也还是缺乏生活经验,心理辅导能力也是有限的。所以,在制定一对一同学互助机制时,教师是不能缺席的。教师一定要在这个机制中起到积极的引导作用,及时了解到每一个互助小组的情况,避免学生心理朝着不好的方向发展。例如,教师可以组织互助小组经常在网上召开互助分享会,互相分享经验。在分享会上,让有心理问题的同学看到自己的努力和进步,也了解到大家对自己的关心和肯定。或者,可以运用现在青少年都比较喜欢的“匿名心理表白墙”等方式,为有心理问题的孩子提供一个心理倾诉和疏导平台。因为匿名,不用担心别人异样的眼光,但是又因为表白墙属于团体内的一部分,所以教师能及时了解到情况,方便进行正确引导。
首先,教师对网课内容的设置要讲究精简和高效。网课期间,学生的学习生活受到较大影响,户外活动等课程无法开展。在网课设计上,学校和教师应该尽量丰富课程的内容,文化课和音体美等课程也要合理安排。现在的学生学习压力都较大,尤其是初中生和高中生。面对升学压力,学校也把重点放在了考试文化课的学习上,尤其在网课期间忽视了音体美等课程的开展。实际上,这些课程的合理开展能够对学生的心理压力起调节作用,暂时转移学生注意力,让学生从紧张的文化课学习中放松下来,从而降低青少年的心理压力。
学校和家长在安排学生的学习生活时,一定要留出一定的自由时间来让学生自己安排。青少年都会有自己的一些业余爱好,如唱歌、画画和运动等,网课期间家长要支持和鼓励学生多进行积极的业余爱好活动,调节自己的心情,让丰富的学习和业余生活来促使学生保持积极愉悦的心情。
同时,学校还可以发挥网络授课的优势,集中各种网络优质资源,让网课的课堂内容和形式更加有趣,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教师在上课期间也要注重多与学生互动,让学生尽量感受到网课和线下学习质量是差不多的,既能够吸引学生认真听课,又不会觉得网课进度耽误学习,这样可以减少许多学生的学业压力。
网课期间,许多家长因为工作和担心孩子学习等面临多重压力,自己本身也需要心理辅导;或者知道孩子有心理问题却不知道如何应对,所以社会心理服务援助对提高家庭心理健康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首先,社区可以设立心理咨询处,让家庭成员尤其是留守儿童等特殊家庭中的成员更加方便及时地得到心理援助。社区心理咨询处可以由政府机构中负责青少年心理健康的相关部门和成员来负责。
其次,可以发动社会心理服务机构和高校提供公益援助。社会专业的心理服务机构中的心理医生以及高校里的专业心理学教师和学生,都可以就近和中小学形成一种稳定的合作关系,对需要帮助的父母和青少年都可以定期提供咨询和帮助。要让大家在网课背景下能通过社区、网络、电话等方式及时获得帮助,避免青少年心理危机无法得到及时干预。
对心理问题缺乏正确的认识是许多心理问题出现或没有得到及时干预而变得较为严重的重要原因之一。现在的中小学教育中,对青少年的心理健康虽然越来越重视,但是心理健康教育还远远不够,青少年严重缺乏心理健康知识。不仅如此,家长也普遍缺乏心理健康基本常识。所以从国家层面到基层社区,以及学校等机构,加强心理健康知识的宣传教育显得尤为重要。首先,学校在开展心理教育课程之余,要充分利用各种条件开展丰富多彩的心理健康宣传活动,比如心理健康征文比赛、心理健康网络演讲比赛等。学校作为青少年教育的主体,能够比较方便地开展针对性强的青少年心理健康知识宣传,所以应该主动承担起这个教育和宣传任务,把青少年心理健康真正重视起来。其次,国家可以通过青少年心理健康公益宣传片等方式,在全国范围内营造起浓厚的关注青少年心理健康的氛围。“少年强则国强”,青少年是祖国未来的希望和担当,所以青少年的心理健康建设工作关系整个国家的未来。通过宣传活动,让全民一起关注青少年心理健康是一项迫在眉睫的工作。最后,社区作为社会中家庭之上的社会单元,对于把宣传工作开展到每个家庭责无旁贷。社会可以经常组织关爱青少年心理健康的社区活动,以及联合物业,多在小区开展知识普及活动并落实公益宣传。
只有全民具备了基本的心理健康知识,正确认识和看待心理问题,才能形成较好的社会氛围。这样不仅能及时发现自己和家人的心理问题,还能以一种正确的心态看待心理问题,不讳疾忌医,而是出现问题后及时寻求帮助,这样可以避免青少年心理问题变得严重后才去治疗。同时,良好的社会氛围能够让有心理问题的青少年较少感受到来自周围人的压力。一些青少年发现自己有心理问题后,会担心周围的同学、朋友用异样的眼光看待自己,从而会产生自卑的心理,进而加重心理疾病甚至产生新的心理疾病。当全社会对有心理问题的青少年多一些关爱和包容,青少年心理健康就能多一层保障。
总而言之,网课背景下,青少年心理健康建设显得尤为重要,工作难度也更大,只有学校、家庭和社会紧密联合起来,密切关注青少年心理健康状况,及时引导和干预,才能更好地保障网课期间青少年的心理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