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学习下的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探索
——以《慈母情深》教学为例

2022-11-19 16:08:45董晓忱
读与写 2022年10期
关键词:情深慈母深度

董晓忱

(辽宁省沈阳市沈河区文艺二校东校区 辽宁 沈阳 110067)

引言

深度学习具有多重概念,最早源于人工神经网络的相关研究。简单而言,人类大脑的构造较为复杂,基于开发程度,对知识的理解程度存在差异。绝大多数人对某个知识的理解仅仅停留在表层,并且仅仅单纯的掌握表面含义;反之通过一系列特定的方法(包含增长阅历、了解规律等),可以逐渐并深入地理解知识,最终达到深层记忆、切实掌握的目的。总体而言,深度学习较为复杂,运用于小学阶段的语文教学的时候,应该以“发散学生思维,激发主观能动性”为主。

1.“深度学习”内涵简析

1.1 深度学习的背景。“深度学习”是一个新的概念,诞生于第三次互联网革命之后。事实上,正是此次革命出现之后,人们的生活方式、生活结构、生活习惯等逐步进入“智能时代”[1]。但在智能机器,特别是智能化穿戴设备大量出现之后,很多传统职业不知不觉地消失了。随之而来的一个担忧是,很多人担心教师和教学也会随之逐渐消失。其中,起决定性的因素为知识的传递方式。具体而言,如果按照刻板的方式完成知识的传递,那么现代智能技术完全可以胜任,常规教学以及教师这个职业都可以退出历史的舞台。但互联网领域的大佬们对此都不认同。如马云认为:在一个将机器变成人的社会中,如果教学还在将人变成机器,则不可能有出路。苹果公司现任CEO库克则坦言:“我不担心机器会像人一样思考,而是担心人会像机器一样思考”[2]。对上述两位互联网大佬的话进行深入分析之后可以得出结论:机器人的特性到底是什么?答案是机器人通过特定的控制程序,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完成人类的某些行为。但机器“人”的“思考”具有被动性,即程序运行必须按照人类的设计来进行,具有一定的单向性,不可能在多个方面均有深度发展(如围棋领域的“阿尔法狗”,在下围棋步骤方面的运算速度远远超过人类,但这种程序算法却不适用于其他领域)。由此可见,人与机器人的区别在于,人可以泛性深入思考,且方向多种多样。基于此,教学绝不仅仅是知识的刻板传递,而是应该以培养人为核心。

1.2 深度学习理念的核心思想。学习分为初级层面和高级层面。在教学过程当中,为了提高成绩而进行的机械性的大量学习、死记硬背、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的学习行为都可以被视为“浅层学习”[3]。而真正理解了知识点,能够灵活的加以运用,便是狭义层面的“深度学习”(广义层面的深度学习涉及价值导向等方面的引导)。对小学阶段的教学而言,两种层面的学习都十分重要,甚至前者的直观价值优于后者。但若为学生的将来着想,小学阶段开始便应注重培养学生形成自主深度学习的能力。比如常见的现象是,在小学阶段,很多女孩子以及部分男孩子课堂表现良好,能够按时、高质量地完成教师布置的作业,考试成绩优异,广受教师和家长的喜爱。但在学生升入初中之后,尽管学习依然很努力,但成绩却是一落千丈,再也没有小学阶段的光环。很多教育工作者对此进行总结,认为是初中阶段新增的物理、化学等学科与部分学生之间的“契合性”不足,从而导致学生一时难以适应,最终影响成绩。但真正的原因在于:小学阶段,这类学生依靠死记硬背等方式,长期停留在浅层学习营造出的假象中,对知识内涵的理解不够。当进入初中阶段,真正考验对知识理论的灵活运用的时候,死记硬背的弊端便会显露无疑。由此可见,深度学习思路下,小学语文课堂教学需要解决的问题在于:①学生应该具备通读课文,自主串联上下文并进行分析的能力,而不是按照教师教授的“从文章中提取关键话语,机械性化地总结中心思想”。②学生提炼文章主旨的过程必须是“快乐”的,即像看“悬疑电影”一样,根据文章中隐藏各处的线索,找到背后的真相,而不是仅仅为了“完成‘回答问题’的任务”。

2.以《慈母情深》为例的小学语文课堂深度教学方案

2.1 结合“读写一体化”理念,首先指导学生通读全文。对小学生而言,语文教学的“深度”应该“逐渐加深”,但主动权更多地应该掌握在小学生手中。为达到这一目的,教师在课堂教学期间,应结合“读写一体化”理念,首先指导学生进行多次通读全文。这样做的好处在于:所谓“书读百遍其义自见”,随着阅读次数的增多,学生对课文的熟悉程度也会越来越高。而随着熟悉程度的加深,某种程度上,学生与作者之间的“交流”也会逐渐深入。因此,对文章的理解也会由浅入深。以部编版小学五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第18课《慈母情深》为例。该文节选自著名作家梁晓声的小说《慈母》,主要记叙了母亲在生活艰苦条件下,省吃俭用,支持“我”读课外书的故事,淋漓尽致的表现出了慈母对子女的深情,以及孩子对母亲的敬爱之情[4]。在传统的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但凡涉及到“母爱”,教师的教学套路普遍过于单一,或是要求学生回忆自己与母亲相处过程中的点滴事件,或是反复强调“母爱是伟大的”。但这样的教学手段往往无法取得良好的效果,原因在于:小学生年龄较小,对母爱的理解只是一个十分浅显的概念,即“知道妈妈是对自己十分重要的人,但究竟重要到何种程度却较为模糊”。因此,若要使小学生深入理解母爱,则只能依靠多读的方式,首先完成情绪上的累积,才能有所体会。比如其中的一个段落——这事(指“我”生病,熬中药,瞒着母亲的事)最终让你知道了,妈有些愠怒地说:“你干嘛不早告诉我。”妈妈指着窗台上的药罐接着说:“你今天就把药拿回来在我家里煎,这祖传的药罐煎出来的药汁很浓呐!”记叙文是对小学生“最友好”的一类问题,即写作风格平铺直叙,字里行间几乎没有隐藏任何内容。如上面这段话基本没有理解难度,小学生只需简单地阅读,便会得出“母亲很关心‘我’”的结论。但对段落中的一些形容词汇的理解却可能不够深入。比如母亲的“愠怒”,很多小学生可能在阅读的过程中直接跳过,只有多次通读之后,才会明确这个词汇的用意——母亲十分关心孩子,对孩子生病隐瞒自己的事而感到特别生气。明确这一层之后,新的问题可以衔接——母亲生气的原因表面看来是“孩子的隐瞒”,但深层原因可能是“自己太粗心了,居然没有提早发现孩子生病了”。理解到此种深度,一个更加伟大的母亲形象便会跃然纸上。此时,教师再引导学生回忆自己妈妈在日常生活中的类似桥段,并将之写出,效果会进一步提升。

2.2 要求学生在课余时间自主收集《慈母情深》故事发生背景,了解历史,增加积累。在教学过程中,为了达到深度教学的效果,教师还需注重历史与现时之间的差别。比如这段话——我晚上回来,妈正在灶前做饭,指着桌上的一碗药冲我微笑,“趁药现在不冷不热,快去喝了吧!”我凝望着碗里弥漫着一缕热气的药剂,嘴一砸吧,咽下一股口水,端起瓷碗直往咽喉里灌,喝完才知以前的药剂从没有这一回甘甜,我噙着泪水看着你,我心里明白:在药碗里你加放了很多很多砂糖,而我生活中增添的这份慈母之情,比糖醇还要甜。这段话中体现了作者对母亲的真挚情感,充斥着感恩。但对2010年前后出生的小学生而言,上述段落中的很多情境及其对应的内涵几乎已经在当下的中国绝迹。比如“一碗药”,现阶段,随着“智慧中药房”的建成,人们前往中医院或药房购买中药时,不会再大包小包地拿回大量未经煎煮的中药原材料,而是由药房工作人员使用精细化中药熬制设备,根据处方的类型制作成中药饮片、制剂等。即使是中药汤剂,也会采用密封灌装的方式,待患者拿回家后,直接温服即可,无需“自己熬药”。此外,当前社会中,物质供应已经极其丰富,很多家长最头痛的现象是,如何才能减少孩子的糖分摄入量。因此,“在药中加入白砂糖”、“喝糖水”等现象很少出现。如果小学生无法对此种变化进行深度理解,无法感受作者生长的年代,我国面临什么样的困境,那便不可能做到“深入理解”。因此,教师应该要求学生在课余时间查找《慈母情深》作者梁晓声的生平以及改革开放之前,我国社会在物质条件紧缺情况下的人生百态,在对时代背景有充足的理解之后,方可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2.3 找出有代表性的片段,带领学生深度解析。上文提到,“深度阅读”的广义含义涉及价值导向的形成。对教育工作者而言,学生学习成绩好固然重要,但更重要之处在于,必须形成正向、积极的价值观,能够以正确的思维看待、分析事物。为达到这个目的,教师可以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寻找具有代表性的文章片段,带领学生深度解析。比如其中关于“买书”场景的描述——“母亲掏衣兜,掏出一卷揉得皱皱的角票,用龟裂的手指数着……那一天我第一次发现,母亲原来是那么瘦小!那一天我第一次觉得自己长大了,应该是个大人了……那天,我用那一元五角钱给母亲买了一听水果罐头……“你这孩子,谁叫你给我买水果罐头的!不是你说买书,妈才舍不得给你这么多钱呢!”那天母亲数落了我一顿。数落完,又给我凑足了买《青年近卫军》的钱。我想我没有权利用那钱再买任何别的东西,无论为我自己还是为母亲。就这样,我有了第一本长篇小说。”上面这个段落极具教育意义,尽管其中的很多场景已经无法复刻,但仍然能够与现在的生活相对应。第一,我国当前已经消除了绝对贫困,但不同家庭之间的收入情况依然存在很大的差异。因此,同样存在的情况是:在一些家庭中,日常开销可能捉襟见肘,但父母的省吃俭用都是为了孩子,孩子在学习及成长方面有任何正当的需求,父母都会予以满足(自己可能连续几年不填新衣服,舍弃自己的兴趣爱好等)。教师应该引导学生找寻自己生活中的相关片段,使学生第一次感到“自己应该长大了”。第二,母亲数落了“我”,但又给我凑足了买《青年近卫军》的钱。这短话短短数个字,却有无数母亲的影子——孩子管自己要钱时,自己毫不犹豫地给;但当看到孩子要钱是给自己买东西时,虽然表面上“数落”,但内心却是复杂的(心疼钱,但确实很高兴)。之后,自己再度省吃俭用,攒够给孩子“买他原本想买的东西”的钱。如果教师能够引导学生对上述片段进行深度理解,则学生的学习成绩必定会提升,作为一个“人”的能力也会提升,而这才是深度教学的终极目的。

3.小学语文教师关于“课堂深度教学”程度的把控

3.1 教学深度、价值导向的引导必须合理,不可“过激”。在不同的年龄段,教学“深度”的界定标准需要加以区别。比如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如果教师没有充分考虑到小学生在知识储备、人生阅历方面的实际情况,盲目地增加教学深度,很有可能弄巧成拙,甚至将简单问题复杂化。比如教师在领导学生“总结课文的中心思想”时,如果过于强调“深度”,则会另一些学生无论考虑什么问题时(即使给出的答案已经相当完整,已经是“正确答案”),都会反复地问自己“是否还有遗漏”。所谓“过犹不及”概莫如是,如学生陷入缺乏自信的状态,则不利于学生的成长。比如《慈母情深》中的一个段落——“我……有……痰……”我不敢看妈妈的眼睛,断断续续地说。妈妈看了看洁净的地面,又愁容满面地看了看我,毫不犹豫地将手伸到我的嘴边,亲切地说:“孩子,吐吧!”我一抬头,望见妈妈充满鼓励的眼睛,犹豫不决。一只手伸过来,轻轻地拍了拍我的背。我一震,一口浓腥的恶痰明目张胆地出现在妈妈的手上,妈妈屏住气,转身向垃圾桶走去……这段话对母亲行为的描述非常细致,多次运用了“对比”的修辞方式。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向学生提问如下问题:第一,这段话中,哪些形容词能够体现出母亲对孩子的“慈爱”之情?第二,哪些地方采用了“对比”的修辞手法。在笔者看来,“愁容满面”、“亲切”、“鼓励”等词汇都能够体现出母亲的“慈爱”。特别是“亲切”和“鼓励”这两个词语,小学生看到后也会产生同样的想法。但对“愁容满面”一词的理解可能出现偏差。一方面,以小学生的词汇积累量来说,对该词的理解可能不到位;另一方面,令母亲“愁容满面”的原因是什么,是“心疼孩子,对孩子正在承受痛苦”感到难受,进而“愁苦”,还是“嫌孩子得病累赘”而愁?从成年人的视角来看,这篇文章的题目为《慈母情深》,且与后文有关母亲的描述相对照,自然会选择第一种理解。但不能以成年人的思维方式对小学生的行为进行界定,原因在于,小学生是否有“通篇阅读,联合上下文,对某段具体的话、对某个具体的词语进行客观理解”的能力存疑,故当小学生只看到“妈妈看了看洁净的地面,又愁容满面地看了看我”这段话时,其思路有可能出现偏差。一旦课堂教学环节真正出现此种情况,则教师除了在常规教学内容方面带领学生进行“深度研讨”之外,还需在价值导向方面帮助学生形成“正向思维”。比如《慈母情深》的核心是彰显“母爱的伟大”,事实上,绝大多数母亲都将孩子放在第一位,在物质条件不好的情况下,宁可自己受苦遭罪,也要为孩子创造(相对)最好条件。尽管在当前的社会中,同样存在一些极度不负责任的母亲,但个别现象不能代表整体。至此阶段,“深度”教学已经从课堂知识上升至价值观的层面,教师必须善加引导,决不能出现“过激”的情况。

3.2 “深度”不能带有机械性和固定性,需要启发学生思考。部分小学语文教师带领学生解析课文时,很可能完全按照教辅材料、课件中给出的“标准答案”进行讲解。在这类教师的认知中,所谓的教学深度只集中在教辅材料之中,学生的任何其他想法都“偏离正常轨迹”。此种教学方式过于机械,会导致学生的思维僵化。不仅如此,在现代社会,学生可通过多种渠道获得大量教辅材料,如果教师对“教学深度”的设置实际上成为了“教辅材料深度”,则学生思考问题的方式会“唯教辅材料是从”,长此以往,不仅不利于学生的成长,还可能导致教师无法正确评估学生的思考能力(每一次给出的答案如果都与教辅材料给出的“标准答案”较为接近,则教师应该警惕)。教师正确的做法是,引导、鼓励、启发学生探索更多的答案,只要价值导向没有出现偏差,则无论学生从什么角度对课文进行理解,能够做到“言之成理”即可。在此过程中,教师同样可以结合“读写一体化”的教学理念。比如仿写如下段落——“我走的一天,你和小黄明天自己烧温水,别忘了,噢!我后天就回来。”这是房东大妈一句再平常不过的叮嘱话语,在日常生活中十分常见。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努力回想自己的母亲、家中的女性长辈是否说过类似的话,并将之形成文字,实际上是将课堂教学延伸到现实生活,是一种另类的“深度教学”,教学效果甚至更高。

3.3 结合课外内容,将价值导向的培养从课内延伸至课外。部编版小学语文五年级课本中节选的《慈母情深》是梁晓声小说《母亲》中的一个片段,主要内容是上文提到的“向母亲要钱买书”的片段。除此之外,还包含《别样的慈母情深》、《陶罐煎药》、《寒冬暖被》、《慈母深情》等篇章,分别以不同的主体对各自母亲(此处的“母亲”具有广义性,不仅仅是生物学生有血缘关系的母亲,还包含房东大娘等角色)对自己关心与爱护,能够体现出不一样但却同样伟大的母爱。相关章节的主要内容已经在上文提及,相关的教学设计同样有所描述。对小学语文教师而言,结合书本节选的内容,引导学生对母亲的深情进行充分理解和感悟后,应该适当向课本之外的内容进行延伸,这样做的好处在于:第一,前文提到,在现代生活中,除了极个别不负责任的母亲之外,绝大多数为人母之人都会将孩子视为自己最重要的人,会竭尽全力保障孩子的需求。因此,阅读更多的母爱故事,感受不同方式的母爱,可以使小学生感到“温暖”。第二,“母爱”也有有“狭义”和“广义”之分,但没有大小之分。比如房东大娘与“我”没有血缘关系,但房东大娘的行为是“所有母亲”的缩影,而这种广义层面的“母爱”更令人动容。总之,结合课外内容,能够培养学生形成健康的价值观,这样的教学方式无疑是正确的。

结语

对小学语文教学而言,“深度学习”的“深度”应该严谨控制,只要能够引导小学生养成正确的思维能力,能够做到“在一定程度上对文章进行深入解读,能够自主思考作者的写作意图”即可。此外,再把握大方向的前提下,小学生的思维需要发散,即教师不应该以教辅材料提供的“标准答案”作为限制,而是应该鼓励学生大胆思考。总之,有“深度”还要有“方向”,最终目的在于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活跃性,使小学生“愿意上语文课”。

猜你喜欢
情深慈母深度
慈母心
心声歌刊(2021年5期)2021-12-21 06:33:28
深度理解一元一次方程
浓浓慈母爱,暖暖寸草心
学生天地(2020年15期)2020-08-25 09:21:58
我的情深你若懂
青年歌声(2020年7期)2020-07-29 07:44:08
深度观察
深度观察
深度观察
『慈母手中线』——我们可能没读懂的一句诗
峡谷情深
从来缘浅,奈何情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