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美术手工课堂中劳技元素的融合探讨

2022-11-19 15:46☉张
小学生 2022年13期
关键词:劳技手工美术

☉张 慧

所谓劳技元素,代指劳动元素与技术元素的统称。对于小学生而言,由于他们的性格活泼,所以更加喜欢动手操作的课程。因此,若想通过美术教育来提高小学生的审美能力,手工课程起到了举足轻重的影响作用。但在实际教学中,传统的美术手工教学缺乏新意,多以单一、枯燥的理论教学为主,很难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因此,教师需要在手工课程中渗透劳技元素,改变“重理论、轻实践”的教学方式,让学生能深入体会到手工课程的魅力,激发美术学习的兴趣。

一、当前小学美术手工教学的问题

(一)教师教学介入的程度不合理

对于小学美术手工课程的教学而言,教师的教学指导对学生的学习成果起到了举足轻重的影响作用。由于美术手工课的主角是学生,这就意味着教师要给予学生充足的自主动手权利。但在实际教学中,部分美术教师教学介入的程度不合理。有的教师过分干涉学生的手工练习,对每个过程都要询问。在这种情况下,学生很容易受到教师的影响,导致自己的实践过程束手束脚,甚至会成为教师手中的牵线木偶,减少创新实践的灵性。还有的教师走向另一个教学极端,对学生的实践过程不闻不问,只关注学生最后的实践作业。当学生在动手过程中遇到难关时,如果教师指导不及时,则会导致逐渐消磨掉学生的学习积极性[1]。

(二)实践过程多以模仿为主

美术手工课程重在实践,而动手实践的趣味性在于勇敢尝试、探索未知。但在实际教学中,许多美术教师组织的手工课程过于中规中矩,将教材作为学生动手实践的主要内容。换言之,学生的手工创作只是将教材中的作品重新复制出来,缺少自由发挥的余地。在这种情况下,很容易僵化学生的创作思维,影响到学生美术素养的培养。

(三)手工课程的主题缺乏趣味性

手工艺术的世界博大精深,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元素。结合小学美术教学课程,教师可以设计丰富多彩的教学主题。但小学生的阅历尚浅,思维理解能力比较薄弱。对于一些陌生的事物,学生往往难以产生良好的学习代入感。在实际教学中,部分教师布置的手工实践主题过于偏离学生的日常生活,严重影响了学生的学习体验[2]。

(四)学生之间缺乏沟通合作

手工实践的过程促进思维的碰撞,才能激发出大量的灵感火花。但在实际教学中,学生们之间明显缺乏沟通合作,以闭门造车的状态进行手工练习。在这种情况下,不仅课堂教学的氛围十分沉闷,学生在实践过程中也很容易“钻牛角尖”,往往会陷入某些问题之中,不能快速找到解决的方法。

二、劳技元素在小学美术手工课堂教学中有效整合应用方式

(一)开展游戏活动

小学生天性活泼好动,对游戏抱有浓厚的参与兴趣。若想在小学美术手工课堂教学中有效整合劳技元素,教师可以通过开展游戏活动,来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小学生的动手意识,将劳技元素巧妙融合在手工课程之中,全面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3]。

以苏教版小学美术六年级下册《听音乐,画音乐》的教学为例,教师可以组织“看图猜音乐”游戏活动。游戏开始前,教师先让学生听几首知名乐曲的片段,随后拿出一个手工作品,该作品描绘了上述其中一首乐曲的故事情境,让学生通过作品的意境来抢答乐曲的名字。当学生熟悉游戏规则之后,教师可以趁热打铁,让学生自由分组。其中一人负责进行手工制作,在完成作品的创作之后,做出3 ~4 首乐曲的提示,另一人负责根据作品内容和歌曲提示,将这首歌哼唱出来。例如,有学生通过折纸制作出一团波浪,其中一个音乐提示为“歌手张惠妹”,音乐答案自然为《听海》。当学生能熟练在手工作品中表达乐曲的意境时,提示可以逐步减少。由此,可以全面锻炼学生的思维理解能力与艺术创作能力。

(二)设计生活主题

为了提高小学生在美术手工课程中的学习代入感,教师可以从学生身边的生活事物入手,设计富有吸引力的生活主题。从而更好地促进学生的学习联想,加强劳技元素的渗透,激发学生的学习共情。

以苏教版小学美术四年级下册《罐和壶》的教学为例,教师可以组织泥塑手工实践课,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制作出多种多样的罐子作品和水壶作品。在制作之前,教师可以提出思考问题:你们在平时生活中都用过哪种形状的罐子和水壶呢?你还记得这些罐子和水壶的形状吗?你知道罐子和水壶中的内部结构有什么特点吗?鼓励学生联想自己的生活情景,将熟知的罐子和水壶样式仿制出来。最后,教师再进一步提出创新思考建议:你想不想进一步改进罐子和水壶的功能?你想不想独立设计出一种多功能的罐子和水壶?大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吧。由此,通过问题的引导,激发学生潜意识里的创新灵感。如果学生的创作思维陷入困境,教师也可以适当地增加提示。例如,如何增加罐子和水壶的蓄水量?如何让水壶倒水更为方便等等。从而不断刺激学生的灵感,提高学生的创作动力。

(三)创设生动情境

小学生的学习动机多以感性认知为主,在热烈的学习氛围下,学生的学习热情会直线上升。针对学生的学习特点,教师应当合理运用多媒体技术构建良好的教学环境,让学生能沉浸在手工课堂之中。对此,美术教师可以采用创设情境法,利用学生喜欢的事物,为手工教学增设背景[4]。

以苏教版小学美术六年级下册《头饰和帽子(一)(二)》的教学为例,教师可以从一些知名动漫中截取经典片段,如《小鸠》中主角花户小鸠的帽子、《精灵宝可梦》中小智的帽子、《回转企鹅罐》中的企鹅帽子等等。利用动漫的夸张渲染力,给予学生强烈的视听刺激,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注意力。同时,在动漫中,教师可以提示学生关注“帽子”这一细节,思考帽子在一部作品中能体现出什么样的表现力。随后,再让学生借鉴这些动漫案例,尝试进行手工实践。由此,通过引人入胜的教学情境,可以优化学生的学习体验,引导学生大胆想象、积极创新。

(四)组织趣味挑战

小学生的好胜心较强。如果在手工课程中引入竞争机制,可以有效调动学生的实践动力,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对此,教师可以组织趣味挑战活动,将劳技元素渗透其中,引起学生的好奇心,提高学生的手工实践积极性[5]。

以苏教版小学美术六年级下册《纸柱造型》的教学为例,教师可以利用电子白板,设计“折纸闯关”挑战活动。例如,在第一关,教师展示出一张简单的纸柱图片,让学生们思考如何用一张普通的纸张折叠出图片的造型。假如学生找不到思路,教师再逐渐解锁后面的折叠步骤,一步步给予学生提示。比一比哪一个学生的反应速度最快,能在最少的提示中最快找到折叠方法。随后,教师可以利用电子白板的分屏功能,为闯关成功的学生继续展示后面的关卡。以此类推,直到挑战活动结束之后,综合评比每个学生的闯关数、闯关时间,对学生进行排名。通过以上趣味挑战活动,可以营造良性竞争的学习氛围,活跃学生的手工创作思维,起到激发兴趣的作用。

(五)注重实时讲解

根据前文的分析,美术教师在手工课程中,应当把握好教学介入的尺度。既不要占据大量的课堂时间,还要体现出良好的教学指导效果。对此,教师可以采用实时讲解的方式,将讲解过程与学生的操作过程统筹在一起。这样可以促进劳技元素与美术教学的结合,事半功倍地完成美术教学。

以苏教版小学美术四年级下册《纸卷魔术》的教学为例,教师可以参考劳技课程的教学方式,先为学生展示大量生动有趣的纸卷作品。当学生看到几张简单的纸张通过简单的揉卷,就能变成大熊猫、蜗牛、孔雀、鲤鱼等丰富多彩的动物造型时,能够激发出其浓厚的探究兴趣。由于纸卷魔术的操作方式比较简单,教师可以边做边讲、实时分析,指出纸卷过程中应当注意的细节部分。同时,教师需要做好巡查、监督的工作。做到离开讲台,走入学生群体,观察学生的手工实践情况。当学生遇到困难时,着重剖析操作环节。当学生熟悉了某种折叠方法之后,教师再进行引导,带领学生尝试在原有的基础上进行适当的变化。由此,就可以做到一步一个脚印,扎实提升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六)鼓励合作交流

为了改变学生在美术手工课程中闭门造车的学习状态,教师需要采用合作学习法,鼓励学生交流互动,分享彼此的实践心得。通过合作的过程,可以起到集思广益的作用,促进劳技元素的融合,让学生能借鉴彼此的学习经验,汲取他人的优点,弥补自己在动手实践中的不足之处。

以苏教版小学美术四年级下册《节日》的教学为例,如果教师想要以某个节日作为主题,要求学生在教室中布置出良好的节日气氛,仅凭学生单独一人的努力,将难以交出理想的答卷。因此,采用合作学习的方式,可以让学生各司其职,发挥所长,分别负责一部分任务。以元宵节为例,剪纸能力强的学生可以负责纸贴画,手工能力强的学生可以负责制作纸灯笼、搭建灯棚。其他学生也可以通过网络来调查元宵节的习俗,提前规划好闹元宵的路径等等。由此,在学生的通力合作下,复杂的装饰班级任务会不断细化,细分到个人,充分体现出众人拾柴火焰高的学习气氛。由此,可以将劳技元素和手工实践课程有效地结合在一起,提高学生的美术学习效率。

(七)结合社会实践

根据前文的分析,模仿式手工教学是当前美术教育的主要问题。想要在手工课堂中有效融合劳技元素,教师不应将教学视野局限在教材之中。对此,美术教师可以结合社会实践,带领学生走出课堂,了解外界的事物,打开学生的视野,促进学生的手工创作思维的高速发展。

以苏教版小学美术五年级下册《我设计的环境小设施》的教学为例,针对小学生的阅历不足,对外界的环境设施了解较少的现状,在课余时间,教师可以组织采青活动,带领学生参观当地的动物园、植物园、活动广场等公共场所,观察花卉、树木旁边是否设置了一些禁止踩踏、攀登、采摘的标语,场地边缘是否放置了禁止乱扔杂物的提示。让学生分析这些标语属于什么类型的设施,具有什么样的风格特点。在此基础上,教师应当鼓励学生开拓脑洞、大胆创新,不要被以上的环境设施局限了思路,而是要把这些设施作为参考案例,进行优化改进,制作出更为新颖的手工作品。通过这种方式,可以将手工课程与生活中的劳技元素结合为一个整体,在潜移默化中锻炼学生的美术创新素养。

(八)落实多元评价

当前,劳技元素与美术手工课程的结合属于美术教育的创新尝试。在教学过程中,必然会存在各种各样的问题。对此,教师应当重视并落实多元化的评价,每次完成教学之后,都要带领学生积极反思,对整个教学过程全面复盘。在此基础上,教师可以组织手工实践交流会。让每一名学生主动走上讲台,谈一谈自己在本阶段的学习收获,遇到了哪些未能解决的学习问题,其他合作学习的成员有哪些优点和不足之处。由此,通过自评和互评,找出学生在手工实践中的缺陷。教师也可以寻求学生的反馈,了解学生有哪些学习诉求,教学过程中有哪些需要改进的地方等等。最后,教师归纳所有反馈的信息,对学生的学习结果完成客观、全面的评估,为下阶段学生的美术学习提供科学的培养建议。

三、结语

教师应当合理利用劳技元素,引导学生大胆打破教材的束缚,摆脱对教师的依赖性,全身心地投入到手工艺术的探究过程中,从而打开学生的艺术视野,拓展美术课程的维度,促进学生美术综合素养的全面成长。

猜你喜欢
劳技手工美术
美术篇
劳动技术课程资源开发与整合应用
论小学劳技剪纸课创新能力的培养
手工剪纸
手工DIY
珍贵的手工面
挖掘乡土资源,推进“一校一品”校本开发
劳技实践室安全管理的现状与措施
中国美术馆百年美术收藏
台湾当代美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