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 静
(贵州省湄潭县茶城中学 贵州 湄潭 564100)
民族音乐是一个国家和民族的瑰宝,是音乐教学中不可或缺的教学内容。从义务教育阶段音乐教学的新课程标准要求来看,义务教育阶段的音乐教学要重视民族音乐模块教学,让学生们具备必备的民族音乐的相关知识及基本技能,并且拥有较好的民族音乐鉴赏能力、评析能力和多元文化的理解能力。基于此,笔者在本文中重点论述了初中阶段民族音乐教学的相关策略,希望对培养学生们的音乐鉴赏力、拓展音乐知识领域有一定的助益作用,同时借助民族音乐的学习让学生们真切地感受中华民族深厚的文化积淀。
在义务教育阶段音乐新课程标准中,对初中阶段的民族音乐教学做了如下要求:鉴于初中生已经在小学阶段形成了一定的音乐鉴赏能力、对各音乐要素的基本认知以及对民族音乐的基本认知,到了初中教育阶段,初中音乐教学已经从让学生们聆听中国及世界各地各民族民间音乐、了解其风格拓展到了要求学生们了解目前这些具有代表性的地区和民族的民歌、民间舞蹈、民间器乐和戏曲、曲艺音乐等在世界上现存的主要种类、唱腔、流派及代表人物并有能力进行经典曲目及代表人物曲目的辨析且有能力对其风格特点进行简单评述。虽然初中音乐民族音乐的教学应当以中国各地各民族的民间民族音乐、舞蹈、器乐和戏曲等为主,但是也要适度了解世界各国各民族民间音乐的基本情况,具备基本的多元文化认知能力。
2.1 创新教学观念和模式。教育的观念和模式与教育的影响密切相关,教学观念和模式可以为教学提供有效的指导。因此,教师需要转变思维方式,将民族音乐文化引入初中音乐教育,可以帮助学生提高他们的音乐技能。教师首先要理解民族音乐教育,在课堂上积极拓展民族音乐的文化内涵。其次,教师要在民族音乐教育的发展上投入大量精力,将教材与必要的内容结合起来,向学生解释民族音乐的意义。例如,在教授民歌《山丹丹花开红艳艳》时,教师首先要说明歌曲的主题,可以给学生看一幅西北山的风景画。利用歌词“一道道山来,一道道水”的描述,带领学生们观赏陕北的风土民情,那里群山连绵,天高云淡,让他们体验到陕北浓郁风情。同时,老师还可以给学生介绍歌曲创作背景,让学生体验独特的红歌文化,让学生简单了解民歌的语言,展现人民对共产党的热爱。教师在欣赏歌曲的过程中,让学生感受民族音乐独特的地方文化环境,深刻理解民族歌曲的涵义,达到民族音乐的教育目标,教会学生如何感知音乐的价值。
2.2 初中音乐教师要提高自己对中国及世界民族音乐的认知并做好民族音乐教学的准备工作。要想搞好民族音乐教学,初中音乐教师首先要保证自身有足够丰富的相关民族音乐的知识储备。
首先,初中音乐教师要摒弃狭隘的认知,不能把民族音乐的定义局限于中国民族音乐,要充分认识到世界民族音乐也是民族音乐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其次,初中音乐教师要收集整理有关中国和世界民族音乐的相关资料,建立以地域或者音乐风格为索引的民族音乐资料库,收集具有代表性的音乐作品以及与这些音乐作品有关的信息如音乐作品的诞生背景、在世界音乐史上的地位、评价以及音乐作品所蕴含的民族文化等。
笔者在开展民族音乐教学前也进行一系列的准备工作。以中国民族音乐为例,笔者分别以民族、历史时期、地域等视角构建中国民族音乐的资料库,而在不同的资料库中会有更细节化的分类,如,对于民族音乐宏观认知有一个单独的文档,它以初中生可以接受的语言较为详细地介绍了民族音乐的概念及其发展变化的情况。包括民族音乐以宫、商、角、徵、羽五音为基础,在漫长的历史发展中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音乐体系,有大量的民间歌曲,如山歌、小调、做工时的号子等;有民间歌舞音乐,其中少数民族歌舞资源非常丰富且各具特色;有民间器乐,从乐器分类上看,包括笛子、箫、唢呐等吹管乐器;琵琶、古筝等弹拨乐器;二胡、马头琴等拉弦乐器以及鼓、锣等打击乐器,而民间说唱音乐和民间戏曲音乐也源远流长。中国的民族音乐有着优美的旋律,或者与劳动人民的实际生活不可分割,或者带有强烈的民族特色和风采,甚至大部分都有着非常强的画面感和如诗如画的优美意境。
而从微观上进行资料收集时,在民族这个民族音乐资料库中,笔者重点收集整理了维吾尔族、瑶族、苗族、蒙古族等不同少数民族的著名民歌、小调、民俗歌曲、民族舞蹈、民族器乐曲等。其中关于苗族民族音乐像《歌唱美丽的家乡》这样著名的“飞歌”不仅有音频文件也有视频资料,在实际教学中应用起来都非常方便。
最后,如果有机会,笔者建议初中音乐教师可以借助旅行的机会开展民族音乐的研学和调研,如到内蒙古和新疆都要感受游牧民族音乐的氛围,听一听其民族器乐,观一观其民族舞蹈;到云南和四川旅游,一定要听一听正宗的昆曲,看一看正宗的四川变脸的演出,同时一定要借助电子设备拍摄下珍贵的亲身经历的影像资料。教师的讲解如果能够结合自身的经历会更引人入胜,让学生们有身临其境的感觉,学习效果会更佳。
在做这些工作的时候,初中音乐教师会不由自主地受这些民族音乐作品的熏陶,在增长相关音乐知识的同时,也在不知不觉中提升了自己在民族音乐方面的视野和素养,更是为初中阶段民族音乐教学铺就了厚实的基底。
2.3 初中音乐教师要采取易于激发学生们体验感及参与积极性的教学策略。初中音乐教学和小学音乐教学有很大的不同,这是因为小学阶段的音乐教学属于音乐知识的累积阶段,大部分时段学生们要聆听教师的对音乐知识的解析,在音乐作品的赏析中获得音乐知识的感悟、音乐美育的教育以及提升自己的音乐鉴赏和评析能力。但是到了初中音乐教学阶段,初中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音乐素养,且其思维活跃,有了自己的音乐感知与技能应用能力,可以根据自己的生活体验和情感体验对音乐要素进行整合和编译,形成具有自己独有特征的音乐作品。因此,在初中音乐教学中,教师要抓住这一特征,采取易于激发学生们体验感与参与感的教学策略,让学生们在音乐实践中纠正和丰润自己对音乐要素的理解,提升自己对音乐要素的应用能力,培养其创作音乐作品的意识并引导和督促他们将这种意识付诸实际。
例如,在学生们了解到瑶族舞蹈特征之后,观摩欣赏了《瑶族舞曲》、《瑶族恋曲》等著名的瑶族舞曲之后,笔者引导学生们选择一首瑶族歌曲进行舞蹈编译,并且联系本地青少年宫给学生们搭配好了带有瑶族特色的服饰。孩子们抓住了瑶族舞蹈矮、稳、颤的特色,结合歌曲的曲调特征,把舞姿和歌曲的旋律及音调特点结合在一起,给人一种爽朗豪迈的感觉,经过教师和青少年宫专家指点,孩子们腿部下蹲的角度、膝部的高低颤动等动作都非常规范。经过进一步的改编和演练,此节目参加学校文艺汇演还获得了一等奖,给了学生们舞蹈实践和自创的信心及勇气。
再如,培养学生们的音乐鉴赏与评析能力是初中音乐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初中音乐教师要优选具有代表性的音乐作品作为赏析和评析素材,这样的作品具有丰富音乐元素及积极思想情感,代表着一个流派或者一代大师的音乐特色,是最佳的教育素材。譬如源自扬州民调《鲜花调》的《茉莉花》,笔者不仅让学生们聆听了意大利歌剧《图兰朵》中第一幕的童声合唱《茉莉花》,介绍了《图兰朵》的剧情,也让学生们聆听了融入了诸多器乐元素的广为传唱的现代版的《茉莉花》,让学生们在赏析苏北扬州悠扬婉转的旋律和清新脱俗的歌词的同时,学生们会通过联想和想象描绘出一个令人遐想的美丽画面,甚至会感受到身边萦绕一股清新脱俗的茉莉花的香气。无论有多少名家评析过《茉莉花》这首民歌,但是笔者认为,既然是教学,学生们的音乐感知和个体体验是最为重要的,教师不能让学生们聆听之后就大篇幅地展示这首民歌是多么的优秀,名家对其评价如何,其在民族音乐史上的地位是怎样的崇高。教师要让学生们自己去感知和表达,即便学生们说的可能有失偏颇,那也是因为学生们的音乐素养和音乐感知能力无法达到名家的高度。只要他们能有理有据地把自己的真实感触表达出来,哪怕出现争执,只要教师引导他们去讨论和辨析,形成较为合理的音乐认知就可以。强加给学生们的评析观点只会让学生们对音乐作品袖手旁观,无法激发其感知和探究意愿,更无法推动学生们的赏析与评析能力的发展。
初中音乐教师要放手让学生们去动脑、去自主探究和尝试,只有学生们积极了,主动性强了,参与的音乐实践活动多了,他们才会自主去聆听、去感悟、去评析和创新,其音乐素养才会提升得更快,音乐技能也会变得越来越好。
2.4 初中音乐教师要深入挖掘民族音乐教学的思政渗透点。民族音乐是是融合了各地域各民族人民对自己家乡甚至国家的深沉的爱恋而形成的民族文化和珍宝。初中音乐教师在准备音乐库的时候所收集到的民族音乐背后的故事是非常好的思政渗透点,在聆听具有强烈民族情感和丰富人文特征的民族音乐时,教师要择机激发学生们的民族自豪感、国家统一和谐的认同感以及对自己家乡和母族的热爱,要把初中音乐课堂当成优秀的传统民族文化的传播阵地,促进学生们音乐素养和思想意识的同步发展。
例如,西北民歌极具西北地域特色,反馈着大西北广袤土地上人民的生活和情感,其中最为著名的就是“信天游”,无论是音调高亢、情感充沛的山歌还是情感细腻委婉动人的节奏都令人听之难忘。当笔者在大屏幕上展示出一望无垠的黄土地、奔流不息的黄河水,配上《走西口》的音乐,展现当时山西人民背井离乡时的艰难时,大部分学生都饱含热泪,感叹当时的生活太艰难,说这首曲子听不得,让人挠心挠肝地难受。笔者借此让学生们看一看现在自己的生活,说一说自己的吃穿用度、出行状况,对比一下历史和现在,激发学生们对党和政府的拥戴和感激之情,激发他们奋发向上为了家乡努力学习的意志。
内蒙古民歌《嘎达梅林》中蒙古族人民抗击压迫的民族精神、《思乡曲》中的思乡之情;《青春舞曲》中浓郁的民族气息等都是初中音乐教师可以深入挖掘的思政教育点,对培养学生们深厚的民族情感、积极向上的乐观生活和学习态度以及正确的民族观、生活观、价值观等都有积极的深远影响,是每个初中音乐教师在日常教学中都值得做的事情。
2.5 注重在音乐学习中引导学生。在初中民族音乐学习过程中,学生不仅要学习民族音乐的基础知识,还要掌握传统民族音乐的丰富去掉,才能继承和弘扬民族音乐文化。因此在教育领域,需要注重帮助学生沉浸在民族音乐的世界中,让学生在民族音乐丰富的环境中,通过音乐体验民族精神文化,了解民族音乐的意义。教学前,教师应做好课堂准备,深入研究与教育相关的民族音乐,收集民族音乐活动的基本信息,充分了解其意义。在音乐课上,老师们将这些准备好的资料提供给学生,学生们在学习民乐的同时,也获得了极具感染力的审美体验。例如,如果一位音乐老师正在教学一首名为《骏马奔驰保边疆》的歌曲,可以提出问题,逐步引导学生了解与该歌曲相关的知识。老师可以问学生:该歌曲是在哪里诞生的?作者是谁?在此基础上,老师可以播放演唱这首歌的视频,学生可以学习唱歌,逐步学习歌曲的节奏和乐谱。课程结束时,老师和学生可以一起唱歌,学生会更好地理解歌曲的主题。
2.6 实现音乐课堂的生活化。民族音乐大多来自当地的民歌,所以生活的情调很浓。初中民乐教学有助于高中生养成关爱生活、热爱生活的良好习惯。生活和实践是民歌创作的源泉,民歌包括国家的发展和人们日常生活的发展,通过仔细听和唱,学生学习民间音乐的精神意义。此外,通过学习民族音乐,学生可以了解我国各族人民的生活。因此,教师必须具备音乐教学经验,才能创建面向生活的音乐课堂。在学习民族音乐之前,教师应让学生了解歌曲写作和作曲的历史,以及歌曲诞生的背景。例如,在学习《美丽的草原,我的家》这首歌时,老师首先要鼓励学生去想象歌曲表达的情境。要欣赏这首著名的音乐,需要对现场场景有更好的了解。在教学中,教师要让学生了解《美丽草原我的家》的创作背景、作者在草原上的生活经历,以及友善、独立、轻松的生活观。由于作者有着深刻的生活体验,所以能够创作出一首充满乡土气息的歌曲,比如《美丽的草地,我的家》,说明只有热爱生活、有丰富生活经验的人才能创作出好的民乐。在评估和学习民族音乐的过程中,学生应注重提高对民族地区生活的理解。在教授生活气息浓郁的民族音乐时,教师要引导学生熟悉我国不同民族的生活。
综上所述,初中阶段开展民族音乐教学具有其自身的特点和规律,初中音乐教师要在日常教学中注重自身民族音乐知识的深入学习及相关技能的提升,做好民族音乐素材的准备工作并让学生们在开放的、自主创新氛围浓厚的课堂上体验、感悟与实操演练,提升其音乐素养。以上策略尚在实践中,已然形成一定实效,但是学情不同、校情不同,肯定在实施过程中会存在一定的差异性,希望引起大家的深思,也期望大家在自己的教学中尝试应用,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