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高年段群文阅读教学分析

2022-11-19 15:31
读与写 2022年11期
关键词:群文议题建构

刘 影

(贵州省遵义市老城小学 贵州 遵义 563000)

群文阅读教学模式指教师根据讨论议题,选择三-五篇文章一同教学,以此满足新课程标准中对小学生阅读量的需求,又能在一段时间内的高效阅读提升学生的阅读速度。另外,这种多文本的呈现模式,可充分激发学生阅读兴趣,在选择议题的同时还能顾及到学生的好奇心,通过群文阅读教学模式中的关键要素充分培养学生阅读积极性,让其在实践中会阅读、会思考、会表达。群文阅读教学模式下对应的阅读对象为“群文”,从以往一两节课开展一篇文章的教学到现在一节课教授三-五篇文章,让学生的阅读方式发生变化,能够主动学会比较、归纳、分析等能力,还能学会略读、浏览与默读等阅读方法。可见群文阅读在小学高年级语文教学中的运用十分必要的。

1.群文阅读教学模式以增强学生阅读能力为目标

群文阅读教学模式是作为单篇教学的补充,在教学过程中不但要保留单篇文本阅读的教学目标,还要增加对学生创新能力、评判能力等的培养。结合新课程标准,可以分层阅读能力的内容作为群文阅读教学的目标。从学生的阅读能力进行分析,包括相关性阅读能力与本体性阅读能力。相关性阅读能力是对学生阅读理解水平不直接相关的能力,如查阅工具书的能力、浏览检索能力、自动化阅读能力等;本体型阅读能力则包括理解性阅读能力、知识型阅读能力与探索性阅读能力,需要学生具备一定体验理解能力与理性思维能力。群文阅读教学模式下对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包括知识性、阅读性、探索性、相关性等阅读能力。只是教学中侧重点不同,单篇阅读教学中对学生的知识性阅读能力、字词斟酌分析能力与主题概括能力培养的目标在群文阅读中不作为重点。在群文阅读教学模式下,需先锻炼学生快速阅读的能力,受时间限制,学生收集资料的过程可在课前借助网络或者工具书完成,此锻炼了学生的查阅工具书与检索的能力。课中教师将有相同议题的文章放到一起对比阅读,让学生从多视角感悟理解,加强对阅读文本的见解,勇于发表对文本的思想观点与情感态度。课后可在阅读基础上扩展思维,进行创作,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群文阅读教学模式下的目标不是孤立的,而是一个系统的整体[1]。对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是以理解性、知识性阅读能力为主,在相关性阅读与探索性阅读下,进一步增强学生的理解性阅读能力。

2.群文阅读教学模式基本环节分析

2.1 切入议题。议题切入是开展群文阅读的第一个环节,在此可以以问题或者问题链的形式呈现,引导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建构。群文阅读教学的模式关键指借助议题的切入,激活课堂氛围,利用开放性与议论性的特点,引导学生主动思考与发言,主动参与到课堂交流中,能够更有条理,更清晰地表达自己对新议题的看法。

2.2 群文阅读。议题切入后,教师就要引导学生阅读文本,沉潜其中。在课堂中教师要作为引领者,通过议题的切入让学生在问题的引领下加强对文本的思考与认知,有充足的时间与空间交流探究。另外,在学生自主阅读的时候,教师可指导学生掌握快速阅读的方法与策略,如做批注、预测等,提升集体建构效果。教师提出的问题要有开放性与科学性,从浅入深引发学生思考。

2.3 集体构建。群文阅读教学模式下,教师提出的问题要有一定难度与思考价值,此单依靠学生的独立思考是不行的,还需要学生集体建构、集思广益才能更快、更好的解决问题。发挥学生个人智慧的基础上,鼓励其平等交流,发挥共同体的作用完成知识的合理建构,建立对文本的立体认知。学生在集体构建的过程中是课堂的主体,在其阐述对议题理解,倾听与思考他人观点后,会实现思维的丰富性与多元性,此效果比教师说教效果要强的多。在此教师可结合学生实际,进行集体建构,如开展小组讨论、全班讨论与同桌讨论的形式。

2.4 达成共识。达成共识是开展高年级妏阅读教学模式的目标。从本质分析,学生在群文阅读中建立的共识,是以差异性与多元性为前提,其过程就是通过差异性讨论、倾听他人、理解他人、达成共识的过程,追求班内的和而不同、交互共生。在学生寻求共识的过程中要克服下面两个极端。第一,不能为了寻求唯一目标达成公式。第二,不能过渡寻求答案的多元性。教师要尊重多元,在共识的过程中引导学生获得思维的解放[2]。

3.群文阅读教学模式的实施

3.1 以情境切入议题。高年级群文阅读课堂中,对于不同的学生,教师在准备阅读材料的时候要有不同的态度,因为对阅读材料感兴趣的学生可以快速投入到阅读中,对阅读材料不感兴趣的学生则不愿意投入到阅读活动中。所以教师要在教学伊始就多注重学生的兴趣点,能够依据学生的学习态度,创建适合的趣味性的阅读情境,旨在切入主题,吸引学生注意力。在此教师要注重下面两点,一方面,议题的设置要有开放性与议论性。这两点是议题的特征,小学高年级群文阅读中,教师创建的议题要尽可能的发挥学生对文本的多重理解,让其能够从多面、多角度对思考文本。一个开放性的议题,可确保学生对文本的讨论不止在群文课堂中,还可扩展到课外,能够从自身生活出发,连接其他学科的知识,对议题进行深入讨论。此也是为什么群文阅读模式可以转变传统阅读教学弊端,更能发散学生思维的原因;议题的议论性就是指议题的创建要是可以讨论、议论的话题,此才能激发学生积极性,创建有意义的课堂。另一方面,议题的创建要贴近学生学情。群文阅读中学生处于主体地位,教师在选择适合议题的时候要先考虑的是学生的实际情况。首先,议题可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激发其兴趣。若议题设计的太过枯燥,学生会失去阅读兴趣,降低阅读效果。其次,群文阅读议题的设置要符合学生身心发展规律,教师要深入了解学生,在其最近发展区内选择适合的文本议题,以此才能引发学生讨论兴趣。最后,议题的制定需结合学生实际情况,立足其生活经验加工文本,只有充分考虑到学生的学习经验与成长背景,才可确保师生、生本的深层对话,构建认知结构,进而在接下来的学习中主动建构知识。

3.2 群文选择,组织阅读。在群文教学模式中教师要对教学资源进行有效的整合,教师在精选文本的时候要遵循下面原则:第一,立足教材。高年级中的群文阅读是对教材中一篇文章阅读教学的补充与优化,在此教材作为立足课堂的最主要资源,在选择群文的时候要以教材为主,课外阅读为辅,实现课内与课外的双向联动。第二,聚焦议题。群文阅读教学中教师选择的群文不能是杂乱无序的,是要围绕一个议题,选择有内在关联性的文本。再结合议题选择文本,并能从不同的角度,让内部有联系的文章结合起来,防止内部离散。如将《七颗钻石》、《犟龟》、《渔夫和金鱼的故事》、《小壁虎借尾巴》四篇文章整合,以“反复结构的童话”为议题组合。又如以《等待》、《赠汪伦》、《阿贵只有九岁》《打过架那天的夕阳》诗歌是以“友情”为议题组成群文。

3.3 巧妙设疑引导学生深入阅读。群文阅读教学中,组织群文与确定议题是基础,从这两方面可确保教学模式的有效实施。实际上问题可引发学生思维的火花,提问的方式不同,产生的效果也不同。课中问题的数量也不能过多,否则会剥夺学生品味、阅读文章的时间,问题的提出失去了原有的价值。在此如何提出精而引发思考的问题?可从下面几点做起:第一,针对多篇文章共同提问。课中教师提问的方式、方向,决定学生思考的效果。单篇文本教学中教师提出的问题具有针对性,每一个细节都是讨论的对象。但是多篇文本的群文教学模式下因为时间有限,要将多篇文章当做一个整体,引导学生进行横向或者纵向的对比,进一步提出针对性的问题。在“求同”、“比异”、“统整”、“判断”策略下,教师可将多篇文章整合,对其异同点进行提问[3]。例如“父母之爱”为议题的群文阅读中,教师提问“父母表达爱的方式是相同的吗?”“这几篇文章阅读后你对父母的爱有没由更深入的理解?”然后在讲解完文章表现手法后,继续提问“这几篇文章都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这几种表现手法的运用有什么优势吗?”以循序渐进的几个问题逐渐提升学生思考能力。第二,设计解答域宽的问题。传统语文教学中,教师设计的都是有标准答案的问题,逐步引导学生往正确答案的方向上行走,最终在班级中形成统一的答案。这种形式违背学生的个性化培养,教师要通过有效提问,引导学生发现新问题,进而分析并解决问题,完成知识的自我构建。例如议题为“友情”的群文阅读中,教师提出问题“你是怎么看待友情的?”“你认为整整的朋友应该是怎么样的?”设置没有标准答案的问题激发学生开动脑筋,能够更加全面与深刻地看待友情。

3.4 集体构建,达成共识。集体建构在小学高年级群文阅读教学中,以小组合作的形式呈现,在分配好学生小组后,引导、组织学生讨论,鼓励其大胆发言,分享自己的想法,以此对群文阅读产生“类”的认知,构建新的认知结构。集体建构的过程中,教师要尊重学生,允许其多表达自己的想法。与集体建构的结果相比,教师要更加关注学生建构的过程,从其阅读兴趣与选择文本的倾向,到关注学生阅读文本的方法、态度等参与情况,然后进行针对性的指导[4]。集体建构的结果就是要落实到个人,在此小组成员中的观点是否统一不再重要,重要的是学生在此过程中能够倾听并表达自己的观点,可以将他人与自己的想法进行关联,对比,可以理解差异性,共享自己的认知,进行深层次的思考,加强对群文议题更深刻的认知。

3.5 将群文阅读进行正确合理的整合。众所周知,教室是教师教学或指导学生的主要场所,大多数学生在课堂上获取知识。因此,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我们要懂得充分利用课堂,支持教学,注意课堂上群文阅读的运用。各方面均需符合教材的阅读理解要求,进一步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增强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初中语文课本中包含《紫藤萝瀑布》、《背影》、《爸爸的花儿落了》等多篇与亲情有关的文章。教师读完这些课文后,学生可以阅读并结合这些课文加以研究整理,展示他们对每节课的喜爱程度,并引导学生找到它们之间的关系。此外,在课堂上教授群文阅读可以让学生在将它们组合在一起之前自发地寻找相似的元素,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程。

3.6 明确教学目标。教师应列出学生本学年的阅读目标,将其分配到每个部分,将部分之间的目标结合起来,最后在每个班级的学习实践中细化。在课堂教学中,教师的目标应该是明确的、可实现的。例如,小学六年级的一个想象阅读主题中,可以通过《皇帝的新装》和《凡卡》等经典文章来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本节小组阅读教学的目的是教学生如何冷静地阅读,总结文章中的要点,并记录笔记。老师按时间分解措施,不可能一下子实现所有的目标,可以通过环节不断深入,还可以在课程中给出阅读、挖掘和学习的指导。换言之,要使课堂教学更有效,教师的目标必须非常明确。

3.7 利用群文阅读教学实现学生对文章情感的把控。新课程标准要求关注学生的情感学习,以提高他们的情感理解能力,不仅提高了学生对文章的理解,也增强了学生的自我表达能力。这样,教师可以对具有文学性情感的文章进行群文阅读指导,从而提升学生的情感体验。例如,《只有一个地球》、《大瀑布的葬礼》、《这片土地是神圣的》等课文主要阐述了作者对自然的热爱和崇拜。这三篇课文都说明了地球的重要性、不断变化的环境以及人与自然之间的密不可分的联系,表达了相同的基本思想,并试图探索物质细节,灵感来自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环境的保护。当学生以同样的思想同时阅读一篇文章时,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会更好,学生会更多地接受文章中所陈述的真理,从而能够充分理解文章的内容。教师可以给学生阅读这样的文章,总结如何以及从什么角度来描述情绪,学习如何体验和理解情绪,为学生情感体会能力的提高做出贡献。

结论

综上,为了提升小学高年级群文阅读教学的质量,让课堂教学效果更好,通过构建群文阅读教学新模式,提出可行性教学策略,优化语文课堂教学效果,通过课中文本的呈现、集体的构建,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在较高的兴趣下提升阅读量,进一步增强阅读能力、思维能力,加强高年级学生的语文素养。另外,群文教学模式的运用为众多一线教师提出有益的指导,助其构建高校、有意义的群文阅读教学课堂。

猜你喜欢
群文议题建构
21世纪以来中国歌剧批评若干重要议题述论
探究基于核心素养的议题式美术教育
多元建构,让研究深度发生
群文阅读教学模式探讨
情境—建构—深化—反思
群文阅读与单元教学比较谈——以部编本初中语文教材为例
以“一”融“多”:多维度拓展群文阅读时空
议题中心教学法在思政课教学的实践探索
建构基于校本的听评课新文化
以“一”融“多”:多维度拓展群文阅读时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