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助多媒体教学,构建高效语文课堂

2022-11-19 15:31:02
读与写 2022年11期
关键词:多媒体技术语文课堂课件

李 艳

(贵州省遵义市播州区乐山镇乐山小学 贵州 遵义 563000)

多媒体技术作为一种现代的创新教学方法,在教学中的运用与传统的教学方法相比具有诸多优势,极大地改善了课堂内容。借助声音、图像、动画等形式,可以将抽象枯燥的课本知识转化为充满活力和有趣的内容,为学生提供直观的视听体验,增加课堂信息量,营造一个有趣、愉快的学习环境,活跃了课堂气氛,加深了学生的理解。根据我自己的教学经验,我从以下几个方面描述了如何使用多媒体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1.多媒体技术在各学段中的运用

《语文课程标准》将小学语文分为低段1-2年级、中段3-4年级、高段5-6年级三个阶段。每一个学段都设置不同语文教学目标,并随着年级的增长,教学目标从简单到复杂,包含识字、阅读、口语交际、写作、综合性学习几方面。结合每一阶段学情特点,科学运用多媒体,以此确保学生学习效果增强。

首先,第一学段语文教学中多媒体的运用,该阶段的语文教材基础性强,内容比较丰富,具有很强的启蒙意义。教师的教育重点为汉语拼音、识字写作与阅读、写话等方面,着重语言的培养,并在此基础上扩展思想,为后期语文教学奠定基础。加上本阶段学生的心智不成熟,思维以形象为主,因此本阶段教师可借助多媒体为学生展示直观图形,并通过简单直接的图形或者视频创建课堂,并且多媒体运用不宜过多,防止引发学生的过多注意,降低教学效果。其次,第二学段是学生从低年级向高年级学习过渡的阶段,应重视段落教育。习作中也从片段练习逐渐向篇章训练过渡[1]。更加重视学生心理素质的发展,注意力也从无意变为有意。结合教材内容与学生学情,本阶段教学多媒体的使用,课件制作不能再简单,而是丰富内容,增加图片、视频等教学因素。最后,第三学段着重进行篇章的训练,即阅读与写作同步进行,不再是单一局部的训练,此阶段的训练,需以教学大纲为目标。因为高阶段的学生心理逐渐成熟,其想象力与思维也趋向现实。因此多媒体的运用要以实现教学目标为主,合理搭配多媒体元素,力求构建高效语文课堂。

2.多媒体技术在小学语文课堂中的运用

2.1 多媒体技术在小学语文各环节中的运用。教学环节即使教师在课堂中组织教学活动的程序。当下公认的课堂教学环节为:课前复习、引入新课、传授新知、归纳总结、布置作业。即40分钟课堂中教师都是依据此规律进行的,不以人为意识转移。此过程中多媒体的运用主要为:第一,课前复习。此是对之前教学内容的检测,确定学生学习情况。本阶段主要是借助多媒体,提问内容,如字、词和句的练习与文章含义总结等。常见的多媒体展示方式为微视频展示,利用少于5分钟的视频吸引学生注意力。第二,新课引入。即新课传输的开头,即“凤头、猪肚、豹尾”,要有完美的开头,集科学与教育于一体。常见导入方法有设疑、谈话、开门见山、情境等方法,是为了让学生提升兴趣,主动学习新课。多媒体课件在此环节的运用,可为学生创建学习氛围,以此突出课件吸引力。利用多媒体再现情境,展示文本图表和视频等特点,此是传统导入手段不能比拟的。主义导入环节中的时间不宜过程,控制在3分左右就可以。第三,新课传授。本环节是教学重点环节,需要教授学习内容,小学语文教学内容中多,难点交错复杂。使用多媒体时要遵循高效、适用原则,图、像合理搭配。教师在此过程中使用的多媒体需适当,将会的难懂的内容变的直观、简单,有利于吸引学生有意注意。第四,归纳总结。通过此完成课堂知识点的总结,教师在此展示的多媒体课件不但要务实,还需美观,覆盖知识点不易过多,只要有利于学生理解与内化即可。第五,课后作业。本环节比较简单,教师除了辅导作业,还需借助多媒体中展示功能,为学生呈现收集的习题,巩固课堂效果。

2.2 多媒体技术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运用策略。

2.2.1 教师转变观念,明确学生的主体地位。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与教育手段的丰富,一线教育者要定要更新教学理念,在以学生为主体地位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创新,更好为其学习服务。在此教师要运用多媒体技术辅助课堂,让学生能够自主学习或者小组探究,更快与深入地理解语言文字,进而运用,提升学生语文核心素养。在此过程中,教师要先转变传统教育观念,将以自己为本变为以学生为本,培养其学习能力。充分转换学生学习意识,让其在学习过程中主动参与,变为课堂学习的主人。

基于此,教师要处理好与学生、文本、多媒体技术使用的关系,把握好尺度,让学生在学习中意识到无论教学的手段多现金,其本质还是辅助自己学习,是为自己学习服务的。语文的学习中,学生借助阅读理解与感受文字,获得文本思想情感,所以语文课堂中的主要媒体是语言文字,多媒体技术无论怎样使用,都不能代替学生文本的学习与师生的交互。多媒体技术在语文课堂中运用的目的是帮助学生更好理解课文,然后运用学习知识。所以多媒体技术的使用要适中,注重时间与比例,不能掩盖学生的主体地位。另外多媒体使用的时候不能忽视对学生学习能动性的激发,教师只有明确把握多媒体技术使用的性质,着眼于语文教学实际,才能科学配合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条件等实际,更好推进教学。也就是说,小学语文教学中信息技术的运用,是为了提升学生学习质量,而不是方便教师教学。

2.2.2 教师提升素养,实现语文与多媒体技术的整合。汉语言文字有一定特殊性,虽然此不如图片、视频那么直接,但是汉字本身包含的内容可让读者无限瞎想。语文教学就是让学生通过对语言文字的阅读品味,进行想象,在此感受汉字的语言美与形象美,进而增强其语言理解与运用能力,进一步提升语文素养。多媒体技术在语文课堂中的运用,最主要的目的就是让学生直观观察,提升对语文的理解,进而增强语文教学效果。所以教师要在语文课堂中把握好时机,科学运用多媒体技术,结合语文学科教学特点,不能过多使用多媒体技术,否则会与影响学生观看文字,阻碍与文本的对话。在此新时代的语文教师要不断提升信息素养,更灵活地运用多媒体技术,熟练操作多媒体技术,为学生呈现更多优秀的课件,实现多媒体技术与语文教学的整合。

多媒体教学中要使用课件,其制作会影响教学成果。所以在制作课件的时候,教师要多关注其科学性、教育性与艺术性。如果课件的制作未依据教学内容与学生实际情况,那么其内容会纷繁复杂,缺乏美感,学生在观看的时候也不能对其学习起辅助作用,影响教学效果。另外课件的制作还需记住防止将教学的每一个环节都纳入其中,此可能会影响多媒体使用的灵活性,无法达到教学效果。还要及时更新课件,避免长期使用固定的课件,不能跟上学生的思维,影响教学规律的发展。所以教师在制作课件时,要做好准备,保证灵活动态地设计并使用,确保学生学习过程的高效性。

2.2.3 发挥多媒体与传统教学优势,扬长避短。小学语文教学中融入多媒体,不是随意运用多媒体,而是要结合教学需求,在语文课堂中充分发挥多媒体与传统教学中的优势,科学结合,扬长避短,进而提升教学效率。一方面,发挥多媒体技术的优势,带领学生深度学习。阅读是学习语文的主要渠道,可通过阅读扩展学生视野,深化对母语的掌握,了解我国的历史文化,此对学生成长影响很大。新课程标准指出小学要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与道德修养,助其养成完善的人格,促使其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所以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要教授学生识文断字、理解语言、创新写作,另外还要让其深入理解文本,感受其内涵,进而达到学生与他人的情感共鸣。在此多媒体技术的运用可发挥其优势,刺激学生感官,丰富学生学习内容,以此让语文课堂变得更有生气,有助于学生开展深度学习。另一方面,发挥传统教学的优势,提升学生学习语文的能力。引导学生多读书,“读书百遍,其义自见”此表达“读”的重要性,所以教师要指导学生反复阅读,品味其中字词包含的美感。此是传统教学方式的优势,不能被遗弃,只有学生反复朗读品味,才能感受到美的境界意境,如“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的惜别之情。教师还要讲究提问艺术,以此激发学生思考。通过教师有效的提问引发学生兴趣,进而更积极思考,进而掌握语文知识。让学生在问题中慢慢走向更深的层次。

2.2.4 以多媒体作“引子”,为导入新课做铺垫。教师可以使用照片和视频创建课程主题,准确吸引学生的兴趣和注意,然后进行教学。以小学课文《猫》为例,老师可以让学生看几段讲解猫的日常生活的视频,学生可以充分体会到猫的俏皮。然后,老师可以给学生一个机会让他们谈论他们自己和猫的故事以及他们对猫的看法,使学生更好的体会《猫》这篇课文的内容。

2.2.5 以多媒体作“武装”,为主体教学提效率。

第一,学生字。心理学研究表明,同时使用视觉和听觉可以达到最佳的记忆容量和质量。使用多媒体,教师可以播放声音、图像和其他内容,同时从不同的角度和层次创造信息刺激,让学生可以对生字有更好的理解。例如,在按笔顺和笔画排列,以生动的动画形式呈现给学生。例如,在《猫》中“痒”这个新词的中学习,可以让老师用计算机来读出发音标准的发音,在配以动态图像更清楚地解释“痒”这个词的意思。

第二,教课文。用多媒体营造语文教育情境,还原课文的背景和氛围,让学生了解课文更深层次的主题,展现山水诗词场景,让学生更容易地沉浸在情境中,领悟诗人的感情。教师正式讲课时,让学生大声朗读课文,让他们大致了解课文的内容。例如,在教学《桂林山水》,可以播放美景的背景下演奏音乐,感受桂林的美景。文本通常以段落的形式描述,教师提供相关的照片和视频来解释富有表现力的部分,以提高学生对部分内容的理解。

2.2.6 以多媒体作“秘籍”,为课后巩固添新招。记忆规律表明人们在学习后的一个小时内遗忘速度最快。学习能力低的小学生往往会很容易忘记他们所学的东西。与传统教学相比,使用多媒体在课堂上教学更有效。教师应根据学生的记忆规律,利用多媒体设置练习的题目,灵活、系统地整合知识,帮助学生强化和加深记忆,让学生在学习后立即重复练习。除了课堂活动,还可以使用在线平台组织课外任务,让学生学习课外的知识。

3.教学实例分析

《鸟的天堂》课文主要描述巴金与他的朋友泛舟游玩时两次路过“鸟的天堂”,对其中景色吸引,表达巴金对大自然景色的喜爱之情。此面对四年级学生进行,因为其具有审美与品读能力,面向思维逐渐完善的学生,教师借助多媒体,为学生构建动态、和谐的教学环境。教学过程为:第一,确定教学目标与重难点。先确定教学目标:学生初读文章,了解课文主要内容;学习生字、生词,掌握含义;品读文章,可以表达出作者的思想感情。重难点为:感受“鸟的天堂”静态美。第二,以板书导入新课。借助多媒体为学生展示课文插图,并在黑板中列出文章标题与作者简介,多媒体列出问题:天堂是什么?鸟的天堂又是什么?让学生自由讨论,完成师生互动交流,并总结出文章中“天堂”是对美好生活环境的比喻,“鸟的天堂”则表示可以让鸟快乐生活的地方。教师“今天我们就随着巴金爷爷,到‘鸟的天堂’欣赏美丽的南国风光”第二,出示PPT课件,展示自定义动画,突出目标。然后教师设置问题串:(1)巴金几次路过大榕树,都有什么经历?(2)文章中为什么这个大榕树被叫做“鸟的天堂”?(3)分析文章中动静结合的方法,并体会此写作手法[2]。第三,先学后教。让学生自主阅读文章,保证朗读通顺。然后多媒体播放原文,在范读下让学生默读,并在不清晰的地方做好标记。教师在黑板上书写“茫”、“眉”、“拨”让学生从字形上记忆生词。再次细读文章,提出问题,让学生分析文章,探究巴金爷爷和他的朋友去过几次鸟的天堂?为什么两次的所见所闻不一样。然后将课文细分为四部分,多角度欣赏大榕树的静态美,最后PPT图片总结,加固学生记忆。

结论

信息社会时代,将多媒体技术与小学语文教学结合迎合了现代教育发展的需求。量同时为小学语文教师教学提供更先进的辅助工具,提升课堂教学质。综上所述,借助多媒体创建智慧化语文课堂,提升教学质量。并在教师不断思考与尝试下,探索更先进的教学模式,为中国教育现代化开启全新的窗,促使小学语文多媒体教学能够取得更大的进步。

猜你喜欢
多媒体技术语文课堂课件
高中语文课堂有效提问要做到“四要”
甘肃教育(2020年8期)2020-06-11 06:09:54
应用多媒体技术 创新中职德育课
甘肃教育(2020年21期)2020-04-13 08:09:38
计算机多媒体技术应用初探
科技传播(2019年22期)2020-01-14 03:06:30
多媒体技术在影视动画后期特效中的应用
丝路艺术(2017年5期)2017-04-17 03:13:15
从“广用”到“省用”——谈音乐教学中课件使用的“度”
提高高中数学多媒体课件质量的几点思考
让语文课堂之树根深叶茂花嫣然
中学语文(2015年21期)2015-03-01 03:52:05
让快乐走进语文课堂
中学语文(2015年21期)2015-03-01 03:51:59
构建开放的语文课堂
中学语文(2015年18期)2015-03-01 03:50:58
应用多媒体教学课件的取与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