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晶晶
(玉林师范学院,广西 玉林 537000)
在全球化体系下各国之间的交流互动越来越多,语言不仅仅是交流的工具,更是文化的载体。近年来各国学习外国语言现象不断增多,但与此同时文化渗透现象也需引起人们的广泛关注,我国教育体系在注重学习借鉴西方优秀文化经验的同时还需重视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文章结合高校英语专业教学和思政教育,对英语课程的内容设置进行跨文化对比。渗透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拓展思想政治教育领域,有利于引导和塑造当代大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让英语教学与思想政治教育同行[1]。
学习的本质是教育的问题,而教育的本质又是学生的问题。课堂教学是学生真正成长、学习的起点,是为国家培养未来人才的基础阶段。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迅猛发展,教育改革也在紧跟时代潮流持续推进,英语在世界各地的使用越来越广泛,我国对英语的重视程度也越来越高,然而教学改革是一件很严肃的事情,必须慎重而且要循序渐进。当前我国传统英语专业课堂教学中存在教学目标不明确,教学手段单一,教学方法往往注重知识讲解却忽视了课堂教学中的思政元素等诸多问题,限制了学生综合能力的发展,导致学生缺乏文化自信,少部分学生道德品质易出现问题。对此,只有通过切实分析当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教学现状,找到问题所在,才能对症下药,推动改革的顺利实施,奠定学生道德品质培养的基础。
教学目标是学校及教师开展教学活动的重要前提,若英语专业教学目标不够明确,则无法将课程思政与专业教学有机结合融入课堂教学中,从而使得教师的教学工作无法得到改进,课程思政往往流于形式而得不到具体的贯彻落实。目前各高校将文化能力视为教学最重要的目标,英语专业教学大纲对课程思政教育并未作出明确指示,课堂教学中普遍缺乏思政元素,教学思政功能弱化。
传统教学观已经在人们心中根深蒂固,即所谓课堂教学无非是教师传递课本知识,教师忙于强化知识输出和技能训练,而对真正有价值的教学方法探究缺乏动力,对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往往更多的是做出形式化课堂安排,课程思政理念未能切实深入人心,未能调动学生对思政教育进行积极主动的思考与探索。
在当前应试教育体系下,教育过度追求以考试为目的,其教育模式和考试方法严重限制了学生掌握知识能力的充分发挥,同时也忽视了对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的培养,学生容易陷入死读书的循环。同时,学校及家长过分追求应试教育分数会使得学生片面追求考试成绩,导致学生的综合素质能力被忽略。
当前高校英语专业教学过程中,绝大部分教师仅仅是对学生进行简单的英语知识传授,并未涉及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了解,进而会导致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忽视,使学生缺乏文化自信。而文化自信的塑造不仅影响着当前的社会氛围,还通过家庭家风的传承影响着未来人口的思想道德品质和素质。
现行教育体制格式化,学校关注学生学习的结果性评价,当然,结果性评价有其意义,可以检验阶段性的学习成果,但这却忽视了对学生学习过程中过程性评价的追踪,应试教育下的唯分数论会使得学生急功近利,过分追求结果,而忽视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道德品质的塑造。通过对学生的过程性评价进行追踪,能够让学生及老师在课程思政融入英语专业教学学习过程中得到持续反馈,从而在课程思政工作实施过程中不断调节,实现更高质量、更有效的教育。
课程思政将价值引领穿插在知识传播中,课程思政的实施为新时代高校培养专业人才指明了方向,在社会意识形态多元化发展的背景下,教师承担着重要的育人任务,要求学生在掌握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同时,坚持正确的思维[2]。因此,在课程思政与专业教学融合发展的教育理念指导下,教师能够结合高校英语专业教学的实际情况开展课程思政,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工作的全程,在向学生传播西方语言文化知识的同时,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帮助其树立正确的核心价值观思想,使学生能够充分发挥国家栋梁的作用,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为国家未来事业发展作贡献。
课程思政新理念的提出是对高校思政工作的重大突破,也是教育改革发展的必然要求。课程思政目的是强调思想政治教育和专业课程教学相结合,显性教育和隐性教育相结合,将思想政治教育元素融入日常课堂教学中,可以促进课程思政和专业教学课程体系协同发展,这是新形势下高校教育面临的新课题,也是教师培养学生综合素质所要完成的重大任务。
课程思政打破了以往传统思想政治教育的瓶颈,在高校传统课程教学中,教师课堂教学可能更多地侧重于向学生传授专业知识及技能,对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不够重视,导致思想政治教育与专业教学的脱节,从而影响着学校育人目标的实现。因此,课程思政方式的出现,能够让教师在为学生传授专业知识及技能的同时传播正确的思想道德观念,传承中华民族优秀传统精神,促进高校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
课程思政将思想政治教育渗透到课堂知识教学中,让学生能够以正确的思想态度和价值观来看待中西方文化差异,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与辨别是非的能力,增强学生的外语沟通水平,使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不断提升,增强学生对中华文化的认同感,坚定文化自信,使学生养成良好的思想道德情操,并能够运用自身所学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将中华文化传播到更多的地方,为未来学生走向世界、传播中华文化、讲好中国故事打下坚实基础。
作为学生成长成才的重要保障,思政教育被视为国家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发挥着课堂教学的主渠道作用,是有效解决国家思政政治教育问题的内在要求[3]。课程思政教学能够提高学生的法制意识,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法律观念,在生活中拥有良好的维权意识与守法意识;课程思政教学能够提高学生的责任意识,在课程中加入思想道德教育能够增强学生的爱国情怀,并愿意积极地投身于社会主义事业建设中,勇于追求真理,增强学习的热情以及毅力,能够在学习中更好地发扬创新精神。课程思政教学能够增强学生的人文精神,思政教学能够让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树立乐于助人的心态,在未来工作中树立爱岗敬业的责任态度,增强自身的文化自信;课程思政教学能够增强学生的合作意识,学习思政教学后,可以让学生更好地与外界沟通,同时还能够增强学生的团队意识,从而在学习过程中更好地共同完成学习任务,互相促进学习能力的提高。
课程思政是落实立德树人这一重大任务的关键举措,也是高校教学体系方式的重大创新。教师作为知识的传授者与教育的传承者,肩负着立德树人的重任,而教师能够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核心价值观的前提也是教师自身能够有较好的思政能力,从全局视野上提升思政意识,相应地,思政能力的提升关键在于思政意识的正确与否。因此,大学英语教师首先要强化自身的思政意识,以更高的道德品质要求自己,坚定不移地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提升自身的政治自觉性,才能够立足于实际传播优秀传统文化理念,通过培训或教育加强我国文化的学习,丰富自身传统文化知识的储备,并将自身所学运用到课堂教学中,教师应该在向学生介绍西方文化的同时,强调我国的文化特色,通过比较中西文化,掌握跨文化交际的技巧,加深学生对数千年本土文化的理解,唤起学生的爱国热情,增强学生的民族认同感,拓宽学生文化视野。
随着经济的发展,国家也对全面培育复合型发展人才提出了新的要求,不仅重视对学生英语专业学习能力的培养,更注重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以及综合文化素养。在学习英语专业的过程中避免不了对西方文化的了解接触,这一接触势必会带来中西方文化的冲击。因此,在课程思政融入课堂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对教学目标做出新的调整,在教学中渗透思政教育,即既要在知识传授过程中注重价值引领,又要在价值引领中注重凝聚知识底蕴。
课程思政工作的开展落实只有在获得持续的评价与反馈后才能不断地改进与完善。学校应不断丰富课程思政教学的评价方法,提倡多样性评价。不仅要对课程思政教学准备活动进行评价与改进,还应对课程思政及英语专业教学的具体实施情况作持续反馈,只有这样才能在开展课程思政融入英语专业教学活动的过程中不断改进教学活动质量。
学校应加强对学生传统的唯分数论观念的引导,改变传统教学模式,将英语专业教学与思想政治教育进行有机结合,同时在进行纯理论知识讲解时引入教学案例,加深学生对课堂上所学知识的印象与理解,在学习西方语言的过程中能够了解到西方文化习俗与中国本土文化习俗的差异,使中国思想文化元素成为高校英语专业课堂教学必不可少的一部分,让学生能够在掌握语言技能的同时运用自身所学对中华文化进行输出,加深学生对中国本土文化的了解,抵御西方外来不良思想文化浪潮的影响,引导高校学生树立正确的思想价值观念和价值观,坚持文化自信,提高其在多元化意识形态中的辨别能力。
高校英语专业教学思政制度是课程思政工作开展的必要保障,课程思政作为现代教育体系中的一种新兴理念,承载着立德树人这一重要任务,课程思政这一理念的贯彻落实应建立在专业教学的基础之上。因此,在课程思政的实施过程中,既要坚持传统思想政治课程核心地位不动摇,又要深入挖掘英语专业教学中的思想政治教育元素,实现英语专业教学与课程思政的有机统一。学校应具体落实从课堂专业教学工作开展到教学考核评价的一系列工作规范制度建设,保证高校课程思政工作的顺利推进。同时建立教学工作反馈机制以便能在课程思政实施过程中不断改进教学质量,构建长效的课程思政工作机制。
在课程思政的实施过程中,教师自身也需要不断提升自我的思政能力与道德素养,唯有如此才能更好地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高校应在英语专业教学过程中加强对优秀传统文化的教育,让学生在充分了解优秀传统文化的同时能够产生强大的文化自信,进而形成强烈的民族认同感与民族自豪感。高校大学生作为未来共产主义的接班人,肩负着民族复兴的历史使命,也是未来我国实现与世界沟通的重要力量。高校英语专业教学在文化主题教学过程中可结合中华文化历史特征引导学生思考并讨论,帮助学生了解多元化视角,在英语专业课程教学中融入爱国主义思想教育,让学生在掌握专业知识的同时树立起良好的家国观念,增强学生的文化感知力和理解力,有助于把学生培养成有爱国情怀、高度的民族认同感的时代青年,最大限度地激发他们的潜能与创新精神,让学生能够将文化自信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在对外交流中发挥积极的作用。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以及网络通信技术的运用,学校课堂教育方式也在发生着变化,教学资源也越来越丰富,教学内容及教学形式也相对灵活。因此,要着眼于英语教学大纲的改革,对英语教材内容进行创新,整合教师资源和网络信息技术资源,深入挖掘英语专业教学中蕴涵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在教材当中融入思政元素。此外,教师能够通过应用现代电子设备在课堂上进行生动教学,在英语专业教学中可通过互联网让学生更深刻直观地了解到中西方文化的差异,为课程思政元素的融入提供资源支撑,促进课程思政与英语专业教学的融合发展,同时也拓宽了学生的自主学习渠道。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在课后进行中西方文化探讨,使学生在课后也能够通过互联网及时补充自身知识储备,深入了解中国历史及现状,对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以及陶冶情操起到了关键作用。
当前我国教育教学改革仅仅依靠学校来改变是远远不够的,还需要国家和政府的大力支持。政府应采取各式各样的政策和条规为高校英语课堂教学改革实践提供便利,利用现有资源条件为教育教学改革创造新机会,目前,针对学生的课程思政教育,教育部提出了课程改革建议。学生于教学过程中获得思想道德的培养和知识能力的提高是教育教学工作的重点。此外,针对教学课堂改革,教师也在教学管理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明确要继续建设基本的教学工作安排,使全体师生能够尽快与新的课堂教学模式相互适应,教师必须改变以往的传统教学理念,实施新式课堂教学理念,在专业教学中融入思政元素,教学价值观念转变了,才能够带来进一步的教学过程以及教学方式的转变。
从传统思想政治教育到课程思政的转变是历史必然的趋势,是当前我国对思想政治教育高度重视的体现,也是立德树人目标实现的重要前提基础。高校应贯彻落实党中央对思想政治教育高度重视所颁布的指导方针,构建课程思政与高校英语专业教学协同发展的课程体系。深入挖掘英语教学中的思政育人元素,在确保英语专业教学顺利进行的前提下,彰显课堂教学思政功能,强化其思政价值,将思想政治教育贯穿于英语专业教学的始终,促进育人目标的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