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设有效问题 成就精彩课堂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提问技巧探索

2022-11-19 13:40邓跃进
小学生 2022年18期
关键词:数学课堂教学课堂

☉邓跃进

在课堂教学中,提问是不可或缺的一种教学方法。教师要通过提问了解学生获取知识的情况,引导学生表述学习过程中的疑惑。师生双向提问,互相交流提问才能更快实现课堂教学目标。教师的有效提问能引导学生完成学习任务获取知识;教师的有效提问能够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一、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提问现状分析

课堂教学中,有效提问是一种不可缺少的教学方法。每堂课的教学都少不了对学生进行提问,教师可以通过启发式提问,引导学生回答问题,再通过对话方式提问并让学生回答,最终得到我们想要的答案并及时作出分析和评价,有效激发学生思考,促进学生对课堂教学中知识难点的理解,提升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效果。但很多教师对数学课堂提问缺乏研究和思考,在课堂教学中无效问题较多,流于形式,看上去有问有答,对学生学习积极性和知识的获取却没有实质性的作用。[1]主要体现在第一方面:无效问题,没有实效,教师课前没有设计问题,教学中教师随意提问,会导致整堂课“满堂问”,如问一些低思维的问题,学生不经思考就可以回答,例如:“是不是”和“对不对”等无效问题,课堂气氛看似十分活跃,实际是提问没能有效服务课堂,导致课堂教学达不到预期效果,未能完成教学目标。第二方面:教师问得多,学生问得少,甚至整堂课学生无提问,比例严重失调,课堂没有以学生为主体。教师课前要认真分析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特点,教学中提问要能促进提高学生思考、发现、解决问题的能力,从提升课堂教学效率和质量出发。

二、小学数学课堂巧设有效问题的重要性

传统的课堂教学,多数都是教师一言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对知识点进行讲授,学生在老师的讲解下学习知识,再通过题海式的练习巩固对知识的理解。[2]这种教学方式虽然可以让学生学习到一些知识,但没有课堂沟通,就会形成教师机械讲授,也只能教会学生一些简单的知识,不能激发学生的思维能力,课上学生听得云里雾里,课后不懂解题方法。学生也不能把课堂上学会的知识情况反映给教师,教师无法对课堂教学效果进行评价,周而复始,时间长了将影响课堂教学效果。这样的教学方式师生缺乏沟通,课堂教学气氛沉闷,甚至会导致学生对数学学科不感兴趣。所以教师在课前要设置一些适当有效的问题,课堂上让学生展开交流讨论或独立思考,提高学生思考和解决问题能力,有利于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小学生对身边的事物都充满着好奇心,于是我们课堂教学的数学问题尽可能来源于生活,也要回归于学生的生活。教学要充分考虑学生生活环境特点,课堂上,教师根据学生特点提一些能启发学生思考的问题。学生在回答问题时要组织语言,在众多同学和老师面前表达自己的观点,使学生的胆量得到锻炼,也能创设轻松的教学氛围。

三、小学数学课堂提问的策略

(一)创设问题情境,深化提问内容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只注重自己的“教”,容易忽略学生的“学”。课堂上教师生怕某个细节没讲到,总是不停地讲,学生坐着被动地学。教学中有的提问学生很容易就能找到问题的答案,不能激发学生学习思维能力。课堂提问要根据学生认知特点、生活环境创设提问情境,激发学生独立思考、小组讨论解决问题,从而深化提问内容,确保课堂教学效率。创设问题情境,教师要引导学生对问题产生质疑和猜想,唤醒学生对问题的思考意识。教师在情境教学中还可以深化提问内容,激发学生思考问题,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率;将生活创设成课堂教学情境,再不断深化提问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思维能力和解题能力。

(二)借助信息技术,丰富提问形式

传统教学中,课堂提问方式通常是教师点名提问,教师容易习惯性经常提一部分学生,有的学生很长时间都没被提问过,这一部分学生就会下意识地放松警惕,听课注意力不集中,不积极主动参与教学,这样就影响我们的课堂教学效率,也难以提升课堂教学质量。当今,随着信息化网络时代的发展,也可以借助教育信息化资源辅助课堂教学,利用AR 动画、图片、视频或音频等信息技术资源把抽象的数学知识形象化地呈现出来。课堂提问方式多样化,如,随机点名,希沃信鸽等教学软件可进行随机点名提问,并对问题回答正确的学生进行及时加分送花鼓励,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在讲解《拼图》的时候,可以借助多媒体课件形象动态地演示长方形折成正方形的全过程,这样能吸引学生对教学的注意力,并促进学生思考探索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异同之处。学生很容易就会发现正方形和长方形对边相等,但学生很难观察分辨出长方形和正方形所有边长度是否相等,这时可以用多媒体课件重叠演示,让学生分辨出是否相等。还可以利用电子白板展示生活中的物品,并提问哪些是正方形,哪些是长方形,让学生分辨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相同点和不同点,借助信息化资源将课堂教学提问任务化、生活化,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从而提升课堂教学效果。

(三)小组合作学习

课堂上,教师讲、学生听这种单一教学方式,使师生之间缺乏交流沟通,教学只是教师具体的教,没有考虑学生的学,学生周而复始被动地学习,便失去了学习数学的兴趣。[3]小组合作有助于促进学生相互学习、相互帮助,增强学生之间交流和师生互动的一种多维度交流,搭建教师与学生之间课堂交流平台,学生在小组交流讨论,发表自己的观点,学生之间相互帮助,深入思考问题的内涵,为我们追问更高难度的问题作准备。如,在讲解《统计》这个知识点时,课前将全班学生分成几个小组,并提出问题:“你们知道我们省大约有多少人口吗?”可能大部分学生都回答不上来。此时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表格,提醒观察屏幕上的表格:同学们,你们通过观察获取了什么信息?教师出示贵州省的人口统计图引导学生自主观察,分组讨论,每组各派出一名同学说出表中的信息。随后,教师给予纠正和评价。通过教师提问,小组讨论交流互相学习,不断激发学生思维能力和探索问题的内涵,提升课堂教学效果。

四、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提问技巧

课前备课要精心设计问题,把老师想教的目标转化为学生学习的需要,引导学生思考问题,激发学习兴趣,课堂教学中充分体现以学生的“学”为主体。

(一)提问具有启发性

启发式提问能激发学生的探索能力、观察能力。循循善诱的提问,能够引导学生很快进入教学情境和提升学生思考问题的能力。例如,在讲解《圆的周长计算》这个知识点时,先让学生利用手中的学具测量出不同大小圆的周长。当学生利用滚动的方法测量圆的周长时,教师提出问题:“你们能用滚动的方法测量平面上的圆吗?”引导学生用绳子测量。又追问设疑:用绳测法能绕一个小球的一圈吗?通过实验证明“滚动”和“绳测”的方法都有一定局限性,引导学生探索圆的周长计算规律。在师生交流的过程中,教师实时的提问,激发学生思考问题。

(二)提问具有灵活性

教师课前没有精心设计教学中问题,教学流程就逐渐固化;教学过程中提问不灵活,就不能更好地为课堂教学质量提供服务。在课堂上还会出现一些预设以外的问题,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根据课堂情况变化灵活临时设计问题,调整提问内容和方式;要根据学生认知特点和课堂情况变化,抓住提问机会。例如:在讲授“年、月、日”这个知识点时提出问题:“张叔叔今年30 多岁了,可是张叔叔过的生日和8 岁的小明过的生日一样多,张叔叔今年多少岁呢?”这时全班同学可能就会议论,学生急于想知道张叔叔为什么只过第8 个生日的原因。此时,向学生出示课题:“年、月、日”,并说:“今天我们就来认识年、月、日,如果我们搞清年、月、日的知识后,你就明白了这是什么原因。”让学生在最短的时间对这部分知识点产生浓厚的兴趣。

(三)提问要有新颖性

课堂提问要具有一定艺术性,需要不断探索小学数学课堂问题设计,提问实时更新,通过提问让学生产生好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问要幽默,内容新颖,如教学认数这部分知识点,为了能让学生更清晰认识“万”,教师可以先展示带有“万”字的词语,并用多媒体课件配上内容相应的图片,再提出问题:同学们说“万”到底有多大呢?谁能用一字来形容万有多大,将“万”用直观的数字展现出来?课堂教学要根据学生学情设计新颖问题,借助教育信息化资源呈现数学知识,激发学生对新知识产生兴趣,并积极主动配合老师的教学活动,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四)提问注重技巧性

教学中,教师提问不但要重视提问形式,还必须重视提问的技巧。问题要是学生心中的“疑”点,让他们产生怀疑并主动争论,在争论中获取真知,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例如,讲正比例和反比例时,可以先让学生讲体育课中百米赛跑的事例,如果路程不变,所用的时间越短,则跑得越快,让学生举出生活中相关量的事例,让学生通过对比,产生疑问,引导学生讨论正比例和反比例的概念。在教学过程中巧设有效问题,从而实现了提问的“巧”,提高了课堂教学质量。

(五)提问要有逻辑性

课前备课教师设计问题,必须思考问题是否符合小学生的数学思维,由浅入深、环环紧扣,问题之间要有严密的逻辑性,促进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激发学生思考问题,逐步在讨论中得出正确结论,并使学生对本堂课的知识加深理解。如果教师在课前对提问没有考虑周全,提问时前后矛盾,课堂想到什么就问什么,提出一些无效问题或者与课堂教学无关的问题,这样就会打乱我们的课堂教学,教学效果会大打折扣。

在教学过程教师可以提问,但不能总是教师一个人在问,要引导学生对知识产生疑问,提出相应的问题。提问可以用对话的方式进行,让教学的提问能够有效地问,并能及时得到学生的回应。在课堂教学中,尽量避免一些善意的询问:“对吗?”“会不会?”“听懂了吗?”这样的提问没有实效性。教学活动中设计的问题要形成系统。课堂教学中要有序提问,不能东一榔头西一棒槌。如果随意提问会分散学生对知识重难点的注意力。设计教学问题要前后贯通,相互配合。课堂提问不能停留于表面化,否则,提问就会没有层次感和深度,不利于促进学生思考。提问必须要具有严密的逻辑性,按照先易后难、由浅入深、层层深入的递进系统。

(六)提问要为学生留空

课堂教学过程中提出问题后,要留给学生一定思考时间。问题的提出,多数学生都要有一个思考的过程,时间的长短根据学生学情和问题的难易程度而定,力求照顾到全班学生。学生对老师问题回答后,教师应追问或给予及时的评价,不能一句话否认学生的回答或者不作任何回应不了了之。当学生回答问题时,我们要及时鼓励,如一句“你真棒”等鼓励的语言可以很好地调动学生回答问题的积极性,给予及时的赞美会让学生感到成功的欢乐,有助于促进学生良好思维习惯的养成。

(七)提问语言要精炼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语言必须严谨、简洁、具有符号化特点。教师在教学中的提问既要顾及教授的知识特点,还要结合小学生的认知特点,所以提问必须表述准确。[4]例如,在教学中要求学生观察两列数列时,就要及时提问:你们发现了什么特点?这个问题学生不难回答,追问每列数列相邻两项之间的数量关系,让学生说出两列数列对应项之间的数量关系。提问时要考虑小学生的认知特点,整理好提问语句的长短,句子理解难度,提问语言尽精炼易懂,如果语句较长的应适当重复一遍,如果表述语言简单、语句较短的提倡只说一遍,避免让学生养成课堂注意力不集中,上课不认真听讲的习惯。

在教学中,教师要精心设计课堂提问。提问要有一定的科学性,语言表述精炼、问题新颖、具有较强的启发性,这样才能够促进学生理解和掌握相关知识,激发学生主动参与教学活动。课堂教学中的提问要充分体现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从而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猜你喜欢
数学课堂教学课堂
甜蜜的烘焙课堂
欢乐的课堂
简约化初中化学课堂教学实践探索
自然拼读法在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中的有效融入
最好的课堂在路上
数学开放题在初中课堂教学的探索
我为什么怕数学
数学到底有什么用?
一条鱼游进了课堂
跨越式跳高课堂教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