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韦 巍
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多元文化教育已被赋予新的时代意义。在此大背景下,学校应不断完善音乐教学中多元文化教学体系,并加强音乐老师的专业素养,为小学生营造一个拥有浓郁艺术氛围的多元文化课堂。这样才能在丰富课程资源的基础上,打开学生的思维和视野,推动他们全面提升音乐素养。
在展开小学音乐教学时,老师一定要充分认识到教材所起到的作用,然后对现有的内容展开深入解读,之后根据课程标准和方向将教学中的重难点划分出来,使得它们能够成为音乐教材的主要导向。同时,老师还要顺应新课改的要求,学会借助网络和课外音乐书籍与资料来获得大量的相关信息,从而对学生的音乐素养进行更好的培育[1]。
教学设施不仅是小学音乐教学中的重要物质资源,也是推动音乐课程顺利开展的重要保证。为了进一步提高音乐教学效果,老师要根据教材特点为学生选择适合他们的教学视频与乐器,并对这些资源展开有效整合。不仅如此,学校还要定期对音乐老师展开专业的培训,积极鼓励他们进行内部教学研讨活动,让他们交流经验、相互学习,这对提高音乐教学水平和质量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除此之外,课外活动资源也是较为重要的部分,若能将其与课堂内容相结合,既能丰富音乐活动资源,又能巩固学生的学习成果,使得他们的音乐素养可以得到有效提升。
不同的音乐课程资源所发挥的教学功能是不一样的。从目前来看,大部分老师只满足于当前学校所配备的教学设施,对新资源开发没有太强的欲望,这就让音乐课堂变得有些枯燥,使得学生对音乐学习没有很大的积极性。只有在公开课上,老师才会收集大量的课外资源。虽然资源较为丰富,但老师却没有对这些资源中的文字和视频进行综合利用,对整个课堂的教学效率产生了影响。对此,音乐老师需要合理运用整合理念并发挥其功能,这样才能将不同资源的效果发挥到极致,从而为音乐教学提供更好的服务[2]。
1.目前的小学音乐课程都是以教材为主,虽然这些教材是按课程标准整理和编写出来的,也具有较强的实用性,但部分老师过于依赖教材,在教学中没有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也未将本地特有的文化内涵引入其中,只是照抄照搬课本上的内容,甚至会选择已经过时很久的教材曲目,这就让音乐教材变得单一[3]。
2.在传统应试教育的影响下,很多地区的音乐课都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即便学校设置了音乐课,也常会被文化课老师所占用,而这种现象在毕业班最为常见。就算顺利开展了音乐课,但老师在课堂上也不会投入太多的精力,他们只是单纯地讲解一些音乐理论知识和播放歌曲,对课上所要用到的音乐器材完全不采用,导致音乐课程资源的严重缺乏。
在小学教育中,音乐课的占比虽然没有文化课多,但也是重要的组成部分。小学生活泼可爱,好奇心强,所以他们对音乐这样的艺术课会更感兴趣。为了提高他们的音乐素养,老师就要肩负课程资源开发重任,并遵循相应整合原则,这样才能将课程资源的价值发挥到极致[4]。
1.趣味性原则
老师在对音乐课程资源开发和整合时,一定要从学生的身心特点出发,尽量从不同角度去思考问题,这样才能激起他们对音乐的学习兴趣。例如,在使用文字资源时,可以搭配相应的图片和视频进行补充,让文字和视频在有效结合的基础上刺激学生感官,必要时也可用拟人、动感的形式来丰富音乐元素,从而引起学生的注意,使得他们对音乐有更深刻的感悟和体验。
2.目标性原则
目标性原则就是对趣味性原则的补充。在小学音乐课程资源整合中,为了突出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教师不能只考虑资源的趣味性,还要给学生指明教学目标,之后再利用课程资源整合来消除障碍,这样才能避免出现资源低效浪费的情况。例如,在体验四三拍子的规律时,老师可以将音乐符号和图像资源、乐器、动作等资源进行整合,继而在发挥视听觉感知功能的同时,更好地进行乐曲学习。
3.递进原则
在音乐课程资源多元整合中还要遵从递进原则。尽量不要把同质量和水平的资源整合在一起,这样既无法发挥资源的真正价值,还会出现繁杂、无效的成果。老师应将异质资源相整合,也只有资源在形成递进的前提下,学生才能从观察和聆听中展开深层次的思考,而这种递进关系也更符合人类的思维发展[5]。
1.教学目标
(1)学会唱好歌中的跳进音程。
(2)正确引导学生根据歌曲的不同角色,为歌曲的四个乐句设计不同的速度、力度及音色,以此来表现不同的歌曲形象。
(3)根据歌词创编不同的情境,然后将歌曲表演出来。
2.教学重难点
重点:试着学唱这首歌曲,然后用自己的动作去模仿歌曲中的不同角色。
难点:“兔儿兔儿快进来,咱们手把手挽牢”一句中的“进来”和“咱们”是整个歌曲节奏中最难的一点。
3.教具准备
电子琴、多媒体课件等。
4.教学过程
(1)情境导入。老师可以先给同学们讲解“大鹿”和“小兔”的故事,然后将同学们带入到故事情境中,之后直接切入本课主题。
(2)聆听、范唱。第一,给同学们播放歌曲,让他们认真聆听歌曲范唱,然后去感受歌曲中所蕴含的情感。
第二,让学生在反复聆听中用稳定的速度去打击拍子(拍手或点手心)。
(3)学唱。第一,按照歌曲节奏跟着老师一边读一边打拍子。
第二,按照节奏分角色进行朗读歌曲,例如第一二句全班一起读;第三句女生读;第四句男生读。
第三,老师用电子琴弹奏歌曲,让同学们在心里进行默唱。
第四,再次聆听范唱,然后跟着轻唱。
第五,老师伴奏,学生演唱。
(4)表现歌曲。老师引导同学们展开分析:歌曲是由哪几个乐句组成?一二三四乐句分别是谁唱的?
第一,给歌曲设计不同的演唱形式(齐唱、独唱、领唱等)。
第二,三、四句应当怎样进行演唱?
①第三句怎样演唱才能表现出兔子急切的心情?(速度应当稍微快一些,力度强一点)
②第四句怎样演唱才能表现出大鹿想要保护兔子的决心?(适中的速度和力度)
③老师弹琴伴奏,让同学们分角色去表现歌曲。
小舞台展示:
第一,引导同学们在歌曲的基础上自行创编故事的发展后续。
①让大家自行分配角色,如大鹿、兔子、旁白等。
②设计“大森林的早晨”“狩猎者”等情节。
第二,根据自己所设计的情节选择配乐,创编表演动作。
第三,大家一边唱、一边表演。
第四,表演后,师生共评。
5.教学反思
本节课较为成功的地方就是导入和角色编创表演环节。这一点非常符合小学生的年龄特征,既能激发大家对音乐的学习兴趣,又能加深他们音乐学习的印象,使得教育目的能够快速达到。而本课不足的地方就在于大家还是没有准确把握音准,今后将会设计更多关于加强音准练习的教学内容。
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教师只是单一讲授教学内容,理论与实践课程分开教学,单独授课[2]。由于学生具有文化程度参差不齐、电路知识理论基础水平较薄弱的特点,面对复杂且枯燥的理论推导以及难记的公式,学生往往缺乏学习的热情。教师教学的形式只是课堂讲授,理论内容抽象,学生对于知识的具体应用并没有深入的了解。因此,学生在学习电子技术专业理论课时,对涉及的一些仪表、示波器、元器件、常用芯片等没有感性认识,对这些实验所需的元器件及工具并没有实际操作的经验,也很少涉及它们具体贴近实际生产应用的综合性实验项目,很难将理论知识应用与实践,造成了学生实践能力较弱。
1.教学目标
(1)在欣赏中感受乐曲欢快、风趣的情绪,联想爷孙俩打枣时的情境,特别是乐曲结尾处唢呐的“笑声”。
(2)全面认识唢呐,学会分辨唢呐的声音。
2.教学重难点
重点:分辨主题出现的具体次数。
难点:分辨大小唢呐的不同音色。
3.教学过程
(1)谈话导入
第二,欣赏《打枣》的乐曲片段,然后分辨乐曲演奏中所使用到的乐器。
(2)新课讲授
第一,对唢呐有一个清楚的认识。
①播放《打枣》乐曲,正确引导同学们去分辨唢呐音色和乐曲所携带的情绪。
②唢呐用了一种“卡腔”的演奏方法,它能模仿人的声音,非常有趣。
第二,欣赏部分。
引子——第一部分——第二部分——第三部分
①重复听取乐曲,引导同学们去分辨不同的主题、乐段共出现几次。
②分析乐段情绪的变化。
(3)完整欣赏
(4)检测反馈
当全曲欣赏结束后,让大家说出大小唢呐音色的不同之处。
(5)拓展延伸
欣赏唢呐名曲《百鸟朝凤》。
4.教学反思
(1)优点:大家对欣赏曲目的学习目标还不够明确,老师就运用了不同形式让同学们更全面地去认识民族乐器唢呐及其音色,并根据乐曲发挥联想去感受爷孙俩打枣时的情景和心情,这对提高学生的音乐理解能力有一定的积极作用。
(2)学会从乐曲中感受情绪变化,用乐器去帮助同学们化难为易,进而更好地培养他们的音乐欣赏能力。
(3)不足之处:大家所使用的学习方法还不够灵活和多样化,整个过程中学习歌谱所花费的时间最长。在今后的教学中,老师应该创造更多的有利条件来激发大家对音乐的学习兴趣。
要想让小学音乐实现“音美整合”,作为音乐老师就必须对现有的教材内容展开详细分析,然后找到音乐与美术间的联系并以此为切入点。例如,音乐中的情绪与美术色彩的联系,歌曲速度和色调的联系等,若能将音美进行有效整合,不管是从内容还是形式上来说,他们都会形成相互配合。
诗词最大的特点就是带有强烈的情感和韵律,若将其与小学音乐课程相整合,不仅能丰富同学们的想象,还能让他们在明快的节奏中去表现音乐内容。例如,在《空山鸟语》欣赏中,有些同学会用李清照的《如梦令》来表达自己对乐曲的理解。这既能显示出他们惊人的想象力,又能感受“诗中含音”的美妙境界。
在我国的历史长河中,不管是台前还是幕后的歌曲,许许多多的音乐都是在革命的血雨腥风中创作起来的。而这一首首壮志凌云的革命歌曲不仅是对先烈、对中华民族最伟大的歌颂,也是音乐课堂开展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基础。通过音乐,可以把同学们带入当时的战场和岁月,让他们去接受革命的洗礼。
在小学音乐课堂中,老师要把思维和探索空间交还给同学们,让他们能在空间中发挥自己的想象和联想,并通过视觉、听觉、触觉等多元艺术来展示自己的情感体验,使得他们能成为音乐的欣赏和创新者,这对提高他们的综合艺术能力有着重要的推动作用。
根据以上相关阐述和分析,对小学音乐课程资源进行多元整合既是对现有资源的重组和优化过程,也是提高课程资源利用率的有效途径。为了能更好地为音乐课堂提供服务,就需要老师将美术、诗词、历史及综合艺术引入到音乐课程中,这样才能在发挥课程资源价值的同时,优化教学结构,丰富教学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