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丽霞
(中国民航大学外国语学院,天津 300300)
2020年11月3日,教育部的“新文科工作宣言”提出加强跨学科研究,突出文科的创新价值,促进文理融合。2020年7月29日,党中央国务院召开全国研究生教育会议。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党和国家事业发展迫切需要培养造就大批德才兼备的高层次人才”(习近平,2021)。因此,大力发展高等教育尤其是研究生教育是时代和国家的共同要求。非英语专业研究生英语的课程建设也进入了外语教学改革与发展的视域。
课程群,可简称为课群,王嘉才等人首次使用这一概念,提出“课群是以现代教育思想为指导,对教学计划中具有相互影响、互动、有序、相互间可构成独立完整的教学内容体系的相关课程进行重新规划、设计、构建的整合性课程的有机集成”(王嘉才等,2001)。在具体教学过程中,课程群是指具有统一培养目标和教学方案、由至少三门逻辑相关、彼此呼应的单门课程组成的课程群体。自改革开放以来,外语教育为我国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大学英语历经多轮改革,却仍未在教学目标和课程设置方面达成一致,而研究生公共英语长期以来只是大学本科英语的延续,普遍存在教学大纲陈旧、教学目标滞后、教学模式同质化、课程设置不合理、考核形式单一、课程与专业脱节,缺乏应用性、国际性、多样性等问题,尤其是缺乏分层的静态课程体系严重限制了不同英语水平的研究生不同层次的学习需求(赵雪琴等,2017)。这些问题暴露了我国非英语专业研究生英语教育尚未引起教育部、高校足够的重视,在宏观指导思想和微观授课内容上尚未开展全面系统的研究并予以统一指导,各高校根据各自情况自行开展分散教学,缺乏系统性、多样性和时代性,亟待教师、学校和专家的调研和科学解决。笔者所在学校自从招收研究生以来,研究生公共英语课程也一直沿袭本科阶段的英语教学模式,研究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不高。当前,笔者所在院校积极响应国家大力发展研究生教育的号召,全面推动研究生教育体系的深层次发展,而外国语学院认真贯彻新文科建设的发展理念,努力建设对提升研究生国际化水准、增强创新能力起重要作用的公共英语课程,其课程群建设变得尤为迫切与必要。文章旨在基于研究生英语学习的需求分析,结合课程群理念和其他院校的成功实践经验,尝试建设适合学校发展、贯穿新文科教育理念的创新型研究生公共英语课程群,为民航院校的研究生教育改革和发展贡献绵薄之力。
目前,国内高校的研究生公共英语课程主要以《非英语专业研究生教学大纲》为依据在宏观上进行总体设计,并不能将不同学校、不同层次研究生的不同需求考虑在内。需求分析是保障课程设置合理性和有效性的基础(蔡基刚,2012),学校研究生公共英语课程群的建设需要充分尊重学校研究生的需求意见,因此本研究的首要前提就是结合2020~2021学年研究生的学习情况,采用哈钦森和沃特斯需求分类模式,在宏观上将需求设置为两个一级指标,目标需求(研究生读博或参加工作之后目标环境所需要的知识和技能)和学习需求(即完成研究生阶段学习任务所需要的知识,包括必学知识、欠缺知识和想学知识)(季佩英,范烨,2017)。在一级目标之下设置二级目标,主要包括学生英语学习情况、学术英语需求、人文素养需求、科研信息素养需求、民航专业英语需求、就业实践需求、教学目标、教学设计、教学模式等方面。题型包括单选题和多选题,单选题设置6级满意度评价标准:低于10%,10% ~30%,30% ~50%,50% ~70%,70% ~90%,高于90%。调查通过问卷星电子问卷的形式发送给学生,为保证反馈的真实性采取不记名调查,共收回有效问卷335份。
主要调查学校研究生对以下八个方面的满意程度和选择倾向:
1.现行学时;
2.现用教材;
3.最想提高听、说、读、写、译中的哪一项;
4.通识类、学术类、民航类课程,哪一种更能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
5.哪种课堂教学方式最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6.学生进行英语输入、输出时的困难所在;
7.在目前出版社已经成熟的教材中选择最能满足个人学习需求的教程;
8.在“一刀切”的统一教学模式,根据英语入学水平分层教学模式,根据学术、应试、就业等不同需求兴趣自由选择的个性化教学模式,英语教师与专业课教师联合指导外文论文撰写的教学模式中,学生更喜欢哪种模式。
中国民航大学2020级交通运输工程、安全科学与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信息与通信工程、航空宇航科学与技术、控制科学与工程、数学、法学、工商管理等专业的全体研究生。
访谈对象包括天津大学、南京航空航天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北方工业大学、河北医科大学等研究生公共英语教师,访谈内容主要包括使用教材、授课方式、教学目标等,访谈结果显示自编学术英语教材、专门用途英语教材以及外研社、人民大学出版社的综合教程是当前多数高校研究生公共英语课程选用的教材形式。
问卷结果显示,刚完成研究生公共英语课程学习的335名学生基本认可当前研究生公共英语的课时安排(66.27%)、教材选择(63.28%)、教师讲授为主的授课方式(66.57%)。在听、说、读、写、译五个方面英语基础能力中,学生最想提升的是听和说的能力(33.73%和34.03%),不愿意进行语言输出的原因也印证了学生表达能力欠缺的问题(65.37%)。这些数据可以构成一个因果链,因为英语水平欠佳,所以喜欢以教师讲授为主导的传统型课堂,所以对当前的教学模式基本满意,同时却具有提升听说能力的需求,所以小部分人选择了更具挑战性、创新性的课程模式:自由讨论、派代表发言(38.51%),布置任务、课上分享任务成果(33.13%)等。在授课内容方面,学生更喜欢包含传媒、情商、历史、文学、自然、科学、心理学、人工智能、中国传统文化的综合教程(66.87%),却在提升认知、科研深造、就业实践方面均有较高的需求,尤其是科研能力和写作能力的需求达到了37.91%。在宏观的授课模式上,学生希望开设学术、应试、就业等不同方向的课程,学生根据需求、兴趣自行选择的诉求达到了45%。学生对于教材内容和授课方式的选择说明目前“一刀切”的同质化教学模式已经很难满足学生个性化的学习需求,学生虽然有学术英语、民航专业英语的学习需求,但更喜欢趣味性比较强、跨文化交流、注重人文素养和批判思维能力培养的通识类学习内容。
综合半结构式访谈和需求分析结果,本研究提出建设以通识类必修英语为基础,学术英语、民航专业英语为选修的研究生公共英语课程群,以满足学校研究生提升人文素养、精进学术造诣或参加就业实践的多样化需求,努力推动学校国际化、专业型、创新型高层次人才的培养进程。
《非英语专业硕士研究生英语教学大纲》规定:“硕士研究生英语教学的目的是培养学生具有较熟练的阅读能力,一定的写、译能力和基本的听、说能力,能够以英语为工具进行本专业的学习和研究”(张晶,彭宇,2018)。学校当前的英语教学重阅读而轻听说写译,重通用英语而不涉及专业,从而导致了听说能力欠缺(65.37%),英语与专业学习严重脱节的问题。因此,加强英语与民航专业融合,进行跨学科研究,促进“学生、学科、学术”三位一体的课程群建设是适应时代发展、国家需要、学生需求的新文科探索之路。
为了扭转传统英语教学费时低效和高分低能的突出问题,有效解决学生听说能力差的问题,研究生入门课程可以遵循任务教学法和产出导向型理念全面锻炼学生的语言输入、输出能力,加强英语学习与思政教育的融合。可以选择涉及社会、科技、文化、教育、政治、婚姻、企业、生态、伦理、死亡等多种热门话题,语言原汁原味,话题紧贴生活,内容兼具趣味性、学术性和现实性的学习材料,基于字词、句子、段落、篇章结构的理解、分析、扩展来赏析语言、交流思想、启迪心智、促进交际,在夯实学生英语基础能力的同时,提升学生的思维认知、语言素养和跨文化交际的能力。
坚持跨学科研究,开拓民航专业英语通识教学与专门用途教学。研究生高阶课程可以开设6门通用学术类和专业学术类选修课,每门28课时,学生可以自由进行选择。这6门课以学术素养和民航专业知识为主体,以任务教学法和产出导向法为教学方法,以创新型思维能力培养为目标,课程之间相互融合、有所侧重,满足学生科研、考博、就业等个性化的需求,与第一学期的通识类必修课形成彼此独立但教学方法、教学目标一致的课程群。国际化、专业化是当今大学生尤其是研究生等高层次人才的必备素养之一。提升学校研究生教育的国际化、专业化水平,对于大力发展研究生教育的高校来说,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和现实价值。研究生公共英语与科研和专业相结合在很大程度上将加快高校研究生教育国际化和专业化的改革进程。需求分析调查的结果显示,硕士研究生有提升科研能力和学术写作水平的需求(37.91%),通识类的综合英语教学向学术类英语教学转向势在必行。鉴于学校研究生专业有工商管理、法学等文科专业和航空宇航、交通运输、安全科学与工程等理工科专业,文科和理工科专业的研究思路有较大差异,第二学期的学术类英语课程最好有针对性地分为通用学术类和专业学术类。通用学术类英语课程旨在帮助学生掌握基本的学术规范、学术素养以及各专业共通的学术英语知识和技能,主要包括学术英语阅读、学术英语写作和学术英语交流;专业学术类英语课程则紧密结合学校民航特色,帮助学生掌握民航专业英语听、说、读、写、译的综合能力,提升检索阅读文献的能力,推动高阶思维习惯的养成,促进高水平英文论文的产出,主要包括民航专业英语概论、民航专业英语文献选读、民航英语翻译实践。其中,学术英语阅读、学术英语写作和民航专业英语文献选读比较偏学术性、知识性,学术英语交流和民航专业英语概论、民航英语翻译实践偏应用性和技能性。
通用学术英语课程与专业学术英语课程并不是完全割裂的,前者强调学术英语的共性特征,后者在共性的基础上突出特色。所以,民航专业学术英语课程将注重民航知识与学术素养的结合。此外,同天津大学、南京航空航天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河北医科大学的研究生公共英语授课教师的半结构式访谈显示各高校较多根据各自学科特色自编教材。天津大学各学院依据专业特色自编教材,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的文献阅读每年定期更新几篇,河北医科大学根据学生需求灵活开展医学文献选读、学术英语实操或SCI论文指导等教学活动,提升了国际期刊论文的发表质量和数量,很大程度上加快了学术交流国际化的步伐。鉴于以上情况,学校的民航专业学术英语课程可以分为两种课型,一种为针对未来职业环境、培养基本学术素养的民航专业英语概论;另一种为各研究方向SCI文献选读,可以自主编辑教材。
本研究认真学习新文科建设的精神,结合非英语专业研究生英语教学大纲、研究生公共英语的需求分析以及“十四五”发展规划纲要提出了通识类必修英语课程和学术类选修英语课程相结合的课程群建设方案,英语语言能力、人文素养、跨文化思维、专业知识构成课程群的横向维度,批判性思维能力、高阶思维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等创新创造思维能力的培养构成贯穿课程群的纵向维度,任务教学法、产出导向法是教师开展教学设计、实现学生成为学习中心的核心方法,最终通过这些相互独立又一脉相承的课程将学生培养成为有人文情怀、学术素养、专业知识、创造思维、外语能力、使命担当的高层次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