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贝迩
在译林版小学英语教材中,插图与文字相辅相成、不可分割是教材的主要特点。但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插图却并未引起英语教师的广泛重视,很多时候教材中的插图资源在英语课堂上处于闲置状态,插图对英语学习以及小学生思维发展的促进作用并未得到有效发挥。那么,在小学英语教学中,教师该如何巧用插图资源,助力学生思维发展呢?下面我将以译林版六年级英语教学为例,对该问题进行具体论述:
图表是一种主观化的语言,它能以更有效的方式刺激学生,辅助学生更快进入英语语言情境。教学小学英语教材中,教师可先利用合理的方式展示教材插图,以插图所带来的强大视觉刺激吸引学生,通过放大直观刺激来达到更好的情境导入效果。
例如,在六上Unit3《Holiday fun》单元中“Story time”版块教学中,教师将教材中Mike和Liu Tao讨论假期收获的问题插图插入教学PPT,同时先以黑色图案遮盖插图中的部分内容,以增添图片的神秘感。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先以谈话的方式告诉学生们:“Today is the first day after the National Day.”并引导学生观察图片,要求他们说出图片中的人物是谁,环境在哪,然后推断在假期后第一天两人会在教室中谈论什么。在大环境的驱使下,学生很快猜出两人谈论的话题是有趣的假期生活,并对二人的假期生活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于是,教师点击覆盖插图的图案触动“消失”动画,将两人的假期生活一一展现。随着图片内容的完全展现,学生对本文文本情境、对话内容有了相对清晰的了解与判断,这为学生顺利完成文本对话解读任务奠定了基础。
在该教学导入中,教师通过对课本插图进行科技化加工,放大了插图所带来的视觉刺激和趣味享受,以更有效的方式将学生快速带入对话发生情境,为学生之后对对话内容进行思考与分析提供了情境支持。[2]
图片是一种更容易吸引学生且能够被学生轻松感知的资源。在对小学生进行英语学习指导中,教师可以利用小学生可快速获取插图资源信息的优势,设计以图辅读任务,通过将图片与文字对应,让学生参照图片信息推测文字的汉字,来达到让学生主动思考、发现英语知识的目的,提升英语课堂的思维性。根据辅助学习内容的不同,我们可以将以图辅读策略分为以下两点:
以插图解读单词是译林版英语教材中的特色性项目之一。在译林版教材中,很多生词都是配图展示的。如“sharp”一词的展示过程中,编者设计了狮子张大嘴的动画,并用红色箭头将单词指向了狮子的牙齿。结合图片信息以及学生对狮子形象的普遍认知,学生很快就能推断出本词的含义为锋利的。因此,在教学该单词时,教师最好不要直接告诉学生们该单词的含义,而是展示图画,给学生猜测的机会,这不仅可以提升词汇教学的趣味性和生本性,训练学生思维联想能力,也能优化学生对本单词含义的记忆效果。
插图除了可以作为单词教学的辅助工具,还可以作为教材故事情节解读的辅助工具。在教学译林版教材“Story time”部分故事内容时,教师也可以通过展示对话插图来辅助学生解读对话中的难点句型,从而帮助学生更快获得关于对话内容的正确认知。例如,“A little boy pointed at the king and laughed.”这句话出自译林版六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的“Story time”部分,在解读这句话时,教师可展示小男孩指着未穿衣服的国王大笑的插图,以图辅助学生领会本句话所传达的信息。同时,图片中也展示小男孩大笑时大人们的表现,通过对比二者,学生们能更快发现大人们没人说出国王未穿衣服的内幕,更好地领会童话故事背后的讽刺性寓意。
图片是文本故事的另一种展示方式,串联图片信息可得到完整的文本故事。在对小学生进行英语学习指导时,教师需重视图片的故事情节展示作用,通过展现故事插图来辅助学生完成对本课所学知识的整体性串联,将英语文本中的知识附着到插图之上,从而以更有趣的方式训练学生地位与语言。
例如,在《The lion and the mouse》故事教学结束之后,教师将课本中五幅插图打乱顺序展示出来,请学生将这些插图排序,并按照自己所排列的顺序,结合插图讲故事。最开始,学生们先以正确的方式排序,并结合插图对文本故事脉络进行讲解,在对文本故事的串讲中形成了对文本内容的系统化认知。之后,学生开启了自主创造模式,通过“乱排”插图,结合“插图”顺序展开联想得到了不一样的故事,如《好朋友狮子和老鼠决裂的故事》等等。
在以插图为依托的文本故事串讲过程中,插图起到了一定的语言表达辅助作用。它不仅降低了课堂中的故事讲述难度,也提升了故事串讲活动的趣味性,在插图的辅助下,学生的逻辑思维和想象能力都得到了更好的训练。
虽然译林版教材中的课文都是以图文混排的形式呈现的,但这并不意味着文字中的内容均在插图中得到了展现。因此,在利用插图资源辅助推进小学英语语言学习活动时,教师可适当设计插图补充任务,以让学生根据文字补充插图的方式来支持学生完成发散性思考。在补图的过程中,学生会自觉将具体的人物活动与故事发生场景结合到一起,从而获得更全面、多元的语言分析解读感受。
例如,在六上Unit2《What a day!》一文中的“Story time”部分第五段“We saw some ants on the bread and honey.There were some bees too.We could not eat our lunch!”在这一段文字的配图中,编者选择的插图只画了蜜蜂和蚂蚁,并未完全呈现出句中的场景。在教学本部分知识时,教师就可以组织学生对这段话的插图进行优化与补充,让学生在图的补充中发散思维,想象四位小朋友在发现他们的食物上都是蚂蚁和蜜蜂时手忙脚乱的场景,并将这一趣味化场景以图的形式展示出来。在对各自配图的展示与分享中,学生们的思维相互碰撞,产生了不一样的火花。在这样的环境下,学生对文本中所描绘的场景进行了更全面的补充和更多元的思考,进而更深入地感知文本情境,体会了《What a day!》中所包含的情感。
除了可以利用教材中的插图,教师还可以利用互联网搜集与教材单元主题相一致的插图。利用新插图替换教材原有插图从而构造出新的英语迁移训练情境。在新的插图的辅助下,学生们进入到了新的语言训练情境,并在新情境中对个人在课时教学中学到的知识进行迁移,在输入思维与输出思维的转化中更好地发展了自身的英语语言能力,提升了学生的英语核心素养。
例如,在教学六下Unit3《A healthy diet》结束后,教师在网络上搜集与教材插图相似的图画,并将这些图片利用PPT的形式展示。之后,教师借助投掷游戏,设定趣味迁移训练情境,通过让学生根据投出的点数确定自己要完成的任务,并结合内容不同但形式与教材插图相似的图画完成迁移性语言训练活动,在创造性组合知识形成不同的heathy diet介绍文本的过程中,训练了自身的语言思维,提升了自身的语言组织能力。
综上所述,插图是英语语言教学中有吸引力且能够被学生轻松获取的优质教学资源。在对小学生进行英语学习指导时,教师应重视对插图资源的开发和利用,针对插图资源的不同特性进行合理的开发与使用,让插图真正成为英语课堂的辅学工具。在插图资源的支持下,学生在英语课堂上有了更多的思维训练机会,其思考主动性和各项思维素质将会得到有效提升,思维能力也将获得切实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