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 卓
就班级自主管理而言,主要是班主任教师将部分班级管理的权力赋予班级基层组织,促使其参与到班级管理各项工作当中,目前在小学班级当中的应用正在不断增多。基于自主管理模式,班主任开展班级管理工作时,应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到班级事务当中。在此模式下,教师并非直接管理班级,而是通过合理的设计实现对班级的间接管理。在开展班级工作时,教师应深入践行新课改班级管理理念,不断创新管理的手段及方式,坚持以学生为本,把班级管理工作交由学生,促使班级中形成良好的氛围,进而实现更好的发展,可以达到学生自我教育与自我发展的目的。同时,教师要针对学生个体实际,充分发挥其所具有的主体作用,促使自主管理水平不断提升[1]。
班主任在组织实施班级自主管理时,应首先坚持以学生为主体,采用民主方式完成班干部的选定工作。运用该种方式,有助于强化学生参与自主管理的动机,促使学生自主管理的积极性被充分调动。只有不断强化学生参与自主管理的动机,才能为实现自主管理奠定基础。同时,学生在班级自主管理方面的动机,会对其在该方面的态度和方向等发挥制约作用,由此对开展自主管理的方法与成果带来显著影响。而小学生自我服务的需要产生了自我管理的动力。对于选出的班干部,应明确各自职责,营造民主氛围,赋予其参与自主管理的空间。在班级自主管理中,班干部作用非常关键,在团结与教育其他学生方面,具有核心地位[2]。
比如,在对班干部进行自主选举时,应充分尊重学生意愿,采取民主方式选举,促使学生参与班级自主管理的动机被充分调动,也为更好地实施自主管理奠定了良好基础。在具体进行选举时,应按照民主步骤实施,通过个人报名和民主选举相结合,促使民主选举的公平性及民主性得以保障。教师要鼓励学生积极参与选举过程,确保选举的班干部能够胜任岗位,并且能够得到大部分学生的认可。在选举出班干部以后,要求明确班干部的职责,营造出民主氛围,使得学生都能认识到自身是班级管理的主人,为更好地实施自主管理创造有利条件。再如,通过班干部发挥舆论引导作用,可以对其他学生参与班级自主管理的动机产生影响并进行调动。所以,班主任应为学生赋予一定的自主管理的空间,促使学生自主参与的意识不断加强,也能有效提升学生该方面能力,有助于班级当中民主氛围的营造,并促使学生获得更好的体验,进而不断强化其自我管理的意识。在具体开展班级自主管理时,班干部应居于核心地位,一般学生发挥辅助作用,确保自主管理全员参与,更好实现预期目标[3]。
小学阶段,班级文化对于班主任开展自主管理活动来说,发挥着灵魂作用,同时也具备自我调节及约束方面的功能。对于教师而言,应引导学生在充分结合班级自身实际的基础上,促使班级文化进一步丰富,为更好地开展自主管理营造所需的文化氛围。同时,班主任应不断丰富班级自主管理情况的评价方式,构建相适应的评价机制。为更好地实施班级自主化管理,教师应完善相关的评价机制,促使评价形式及内容更加多样,进而更好地适应自主管理的需求,为激励学生参与自主管理,提升管理水平,发挥突出作用[4]。
比如,小学阶段在开展班级文化营造时,需要发挥班主任的引领作用,让教室充满书香气息且更加具有蓬勃朝气。所以,为实现这一目的,班主任可以在教室墙上张贴书画作品,并设置科普区等,促使学生探究世界的意识及能力素养等不断提升,也能激发学生参与科学探究的兴趣。同时,可以采用设立图书角等方式,帮助学生打开新知大门。学生通过自主创设班级文化方式,有助于其形成良好的自主学习习惯,大大提升班级自主参与的意愿,由此更好地形成班级氛围,提升班级学生的创造力及凝聚力。再如,在每周班队课上,班主任应与班干部一道对班级工作进行总结。在教师指引下,班干部立足自身职责,对自主管理情况进行考核,并分析存在问题,以班级公约等制度为基础,对班干部工作进行全面客观的评价与考核,并将考核成绩作为学生评优评先的依据,以此确保班级管理评价体系具有公正性,确保学生积极参与到班内评价事务当中,以此取得更好的班级自主管理效果。此外,通过建立完善班级自主管理评价机制,能够为实现自主管理提供有效的支撑。在实现班级自主管理过程中,班级评价属于其中非常关键的环节。在建立完善评价机制后,学生主体也能充分感受其在班级当中的地位,使得学生可以切身感受到其是班级主人,班级管理工作不仅是责任也是义务,同时使得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掌握管理的方法和技巧,不断实现自我突破和发展。
对于班主任而言,要在思想和行动等层面,紧跟教育事业发展步伐,不断加强新教育理论的学习,充分了解行业动态与教育政策等,进而为班级自主管理工作寻求支持,也能实现自身专业素养的不断提升。作为教师队伍的一员,班主任在政治思想素质和业务素质等方面,均需要不断提升。其次,教育事业发展对于班主任个人素养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班主任的言行与品格对于学生会产生非常深远的影响。所以,要想引导学生参与班级自主管理,要求班主任应充分发挥示范作用。最后,班主任应平等地对待和关心学生,不能以学生成绩作为对待学生的依据。不管是优生还是差生在开展班级自主管理时,如果违反班规公约等,均需要采取一定的处置策略,同时要防止学生心理受伤情况的出现,注意与学生沟通时的态度,耐心地对学生进行引导[5]。
比如,教师所面对的学生正处于快速的成长与发展阶段,如果班主任依旧采用传统的方法,必然无法实现班级管理的优化。因此,班主任必须要加强新教育方法和班级管理方法的学习,及时调整其教育观和学习观等,以此更好地教育学生,使学生感受到平等,促使每个人都能够实现不同程度的发展。同时,教师要不断更新完善知识体系,确保班级管理和学生教育的质量。再如,在开展班级活动时,班主任要积极参与,并运用各种方式与学生共同去创造良好的成绩。如果班级利益受损,班主任应勇于担责而非将责任推脱给学生,并且要对其进行鼓励和正确引导。在班级事务当中,要鼓励学生亲自动手实践,如捡纸屑、摆课桌椅等。学生通过观看班主任的言行举止,无形之中会受到极大影响。班主任要客观地评价学生参与班级管理的情况,并发自内心地热爱班级,由此会促使学生形成自我约束力,并对班主任上述行为等进行模仿。在此情况下,学生之间会相互帮助,在更加轻松愉悦的氛围当中实现快乐生活和学习。再如,当学生在班级自主管理时取得一点进步之后,班主任应及时给予表扬,促使其获得管理自信。此外,班主任要密切关注班级学生的生活学习和思想意识等方面的情况,与学生多交流,共同解决学习难题,引导学生更好地开展日常生活,充分了解学生内心想法。所以,班主任需要发挥好其角色,以此更好地获得学生的认可,切实增强班级自主管理的能力水平[6]。
总体来看,在开展小学班级管理工作时,班主任采用自主管理模式,应引导学生牵头,围绕学生主体制定完善相关的班级管理制度,促使学生积极参与其中,以此实现学生自主管理方面能力的提升。同时,教师应针对班级管理情况,不断丰富评价方式,构建完善的评价机制,为班级管理营造良好的氛围,并着力促使班级文化更加丰富,以此达到自我教育及发展的目的。除此之外,班主任要充分结合班级实际,合理赋予学生组织开展班级管理工作的权限,为不断提升班级管理水平,奠定良好基础。